大眾小說以現在的出版生態來看,很少不出電子書的,當然也是受到了出版市場版圖的影響,以及閱讀習慣的改變,以至於出現了紙書派、電子書派、雙棲派,至於不太看書的茲不贅述。這本書在行銷上直打不可能電子書化,就先起了一個謎團,難道是因為透明所以電子書無法呈現嗎?破哏,不小心猜中,大概讀到一半就猜到結局,但仍不影響這本書閱讀起來的趣味,當然翻譯、編輯很用心的想要重現日文書的排版、各種彩蛋,也確實難度頗高,看得出來整個出版團隊的用心。
推理小說的推理部分通常在情節,但把整個出版編輯團隊都埋進推理的哏中,還真是不小的設計。故事的安排也是在出版團隊中,主角是個私生子,生父是享譽推理界的小說家,母親則是編輯團隊外包案件的自由校閱。在父母相繼離世之後,開始了一場找尋生父最後遺作手稿的推理故事,而這個推理故事除了圍繞在角色設定的出版編輯團隊外,也環繞著實體書本的編輯出版團隊。
要建構一個好的推理故事不容易,每個環節要緊扣,才能讓讀者在閱讀體驗上有抽絲剝繭的破案感,但哏或彩蛋也不能埋得太深,找不到的話閱讀體驗恐怕不會太好,拿捏其中的難易,和鋪排情節就成了小說家每天的日常。知名的推理小說家會自成風格,有時會有偏好的場景人物設定,有時會是整個劇情鋪排的情節或推理案件的走向。但推理案件跟偵探案件不同,推理故事可以不要有被害人,也可以在日常中推理一些不容易解決的問題。
透過跟生父生前接觸的幾個人物的拜訪,每一個章節都留下一些訪談後的新發現,讀者也跟著一起發現、建構這個名推理小說家的樣貌。這些描述會有相類似的指向,但也都有新的線索。在外風流的形象和多產的小說、不容易相處的個性,加起來好像不是一個好父親應該有的形象,但這個透明的故事中,作者透過其他人描述的濾鏡所看見的,就是有些朦朧、但又有個概略形象的生父。
隨著故事情節的推進,原先兼職於出版業末端書店員工的主角,也看穿了整個故事能接起來的節點,拼湊起來的細節指向了生父在這些年中可能的心境轉變,留下的這個故事不僅和主角有關,確實也透明。每個讀者都可以透過故事情節去看見角色透露出來的訊息,也因為是主角視角的描述沒有再轉換,整本讀起來滿快,也滿容易進入的。
至於書稿有沒有找到、故事夠不夠透明,都會在翻到最後一頁的時候得到解答。很多事要看透不容易,透明的程度不同,會影響看到的事物樣貌。濾鏡擦乾淨了,視角稍微多一點,也許就不那麼瞎子摸象,會清晰一些吧!
推薦給也喜歡推理小說,想知道紙本書魅力何在的朋友。有些紙本書的可愛,確實不是電子書可以取代的,媒材可以玩到什麼程度、文字的安排可以細膩到什麼地步,都是這本書的閱讀體驗中特別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