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7-11搶婚大作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圖片來源: 紐約時報中文網)

 

最近日本的7-11市場,有點熱鬧…

 

呃別誤會,我說的不是便利商店的人潮門庭若市,而是指日本的7-11在資本市場上,先是被加拿大的零售巨擘Alimentation Couche-Tard提出收購要約 – 簡單說就是被提親 – 而後又被日本的7-11的母公司Seven & i 拒絕 – 簡單說就是丈母娘覺得聘金太少。

 

而後又傳出消息,指出母公司Seven & i 計劃以管理層收購方式,將公司下市。收購資金來源除了創辦人伊藤家族,還有伊藤忠商社、日本大型銀行集團,交易總金額約9兆日圓。

(新聞內容節錄自經濟日報: 日本小七創辦家族拚年底前自行收購下市 股價大漲10%)

 

於是就有了路透社以下這篇報導: 「小七爭霸戰 – 因為創辦家族參與競逐(搶婚)而升溫」 (Race for Japanese 7-Eleven owner heats up with founding family bid)


我們來看看本篇新聞主要的內容:

Seven & i Holdings (東京證交所上市,代號: 3382)於上週三(11/13)公布: 已收到創始伊藤家族成員的收購提議,出價大約是 580 億美元;這份報價被視為一項「白騎士標價」(White-Knight Bid),這當然是指相對應競爭對手加拿大零售巨擘Alimentation Couche-Tard 的報價而言。

這份收購提案來自Seven & i Holdings的最大股東: 伊藤工業公司(Ito-Kogyo),來自自家最大股東的收購要約不具有約束力(Non-binding),並且同樣受一個正在評估來自Couche -Tard 收購的特別委員會的審查。

而也因為有人加入搶婚…呃我是說競標,有消息來源稱Couche-Tard 已將最初報價提高至 470 億美元。

新聞中提到,把Seven & i 收購後並從股市下市,最大好處是能夠繼續由現有管理層管理,並消除來自其可能視為敵意的收購者的威脅。管理層收購報價也可能是迫使Couche-Tard提高出價的策略。

Seven & i 在聲明中表示,尚未就自家管理層的收購提案(MBO) 做出任何決定,Bloomberg於稍早時後表示:該收購要約價值可能高達9 兆日圓(580 億美元),其中最大股東伊藤忠家族大約出3兆日圓,其餘大約6 兆日圓的融資則正在與日本的大型金融機構討論中。

因為搶婚…呃好啦就用搶婚來稱呼吧…的關係,7 & i 的股價在新聞公布當天明顯飆漲,收盤當天上漲約 12%,市值已來到約 420 億美元。

這筆交易是在近期外國企業對日本市場併購興趣升高的情況下進行的,若最終能完成,將成為史上最大的管理層收購。迄今為止最大的一筆交易是2006年由其創始人與私募股權巨頭KKR & Co和貝恩資本聯手以329億美元收購美國大型綜合醫院HCA。

Quiddity Advisors (這啥公司?)的 分析師 Travis Lundy 在 Smartkarma 上發表文章表示: 若Seven & i 已經收到了正式的管理層收購提案,這表明「預備收購的一定資金已經到位」。不過除了日經新聞早前提到的收購價值超過 6 兆日圓以外,其他關於收購的細節條件都還不清楚。

至於本篇新聞截稿前,記者都尚未能聯繫到另一位搶婚者 Couche-Tard 發表評論。

 

這篇新聞看起來有點「八點檔」,但其中也包含非常多資本市場的專業術語與實務內容,如果你對「白騎士」(White-Knight Bid) 、「非約束力」 (Non-binding)等看得霧煞煞,或是對企業併購的實務知識很感興趣,那麼請持續追蹤The Bottom Line線上商學院的課程分享內容喔!

 

(文章內引述新聞來源: https://www.reuters.com/markets/deals/seven-i-considering-launching-management-buyout-nikkei-bloomberg-say-2024-11-13/)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The Bottom Line
3.4K會員
78內容數
The Bottom Line
The Bottom Line的其他內容
2025/04/26
本文針對Nvidia去年第三季財報公佈後股價表現進行分析,探討營收增長卻毛利率下跌的現象,並點出投資人應關注未來財測而非僅看過往數據。作者強調財務分析需結合商業理解,才能有效解讀財報資訊,並以Nvidia為例說明如何分析財報數據及預測未來獲利能力。
Thumbnail
2025/04/26
本文針對Nvidia去年第三季財報公佈後股價表現進行分析,探討營收增長卻毛利率下跌的現象,並點出投資人應關注未來財測而非僅看過往數據。作者強調財務分析需結合商業理解,才能有效解讀財報資訊,並以Nvidia為例說明如何分析財報數據及預測未來獲利能力。
Thumbnail
2025/04/19
作為一個老派投資人,其實對於給投資建議這件事,一直感到戒慎恐懼,甚至能不做就不做 我知道要是我在那叫進台G店甚至長榮,粉絲可以漲得更快,但一來我就不靠這個吃飯齁,二來更讓我顧慮的是高喊叫進一檔股票,對我來說是有責任的 坦白說人性就是這樣,喊對理所當然....
Thumbnail
2025/04/19
作為一個老派投資人,其實對於給投資建議這件事,一直感到戒慎恐懼,甚至能不做就不做 我知道要是我在那叫進台G店甚至長榮,粉絲可以漲得更快,但一來我就不靠這個吃飯齁,二來更讓我顧慮的是高喊叫進一檔股票,對我來說是有責任的 坦白說人性就是這樣,喊對理所當然....
Thumbnail
2025/04/12
川普又來搞關稅了!這次不只是對台嗑稅,更像是逼各國選邊站的大棋局。 關稅真能讓美國製造業復活嗎?還是只是變相收割全球的經濟韭菜? 從經濟學理到地緣政治,這篇深度解析幫你拆解「川普關稅2.0」的真實用意,還有它對你投資組合的衝擊——點進來,不只是看熱鬧,是看門道。
Thumbnail
2025/04/12
川普又來搞關稅了!這次不只是對台嗑稅,更像是逼各國選邊站的大棋局。 關稅真能讓美國製造業復活嗎?還是只是變相收割全球的經濟韭菜? 從經濟學理到地緣政治,這篇深度解析幫你拆解「川普關稅2.0」的真實用意,還有它對你投資組合的衝擊——點進來,不只是看熱鬧,是看門道。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七和伊控股迎來私募資本巨頭貝恩資本和KKR的收購提案,總價值達76億美元,聚焦7-Eleven便利商店資產剝離及零售行業整合趨勢。從資產價值到數位化轉型,探討這一交易對全球零售格局的影響,揭示便利商店業務穩健增長背後的潛力與挑戰。
Thumbnail
七和伊控股迎來私募資本巨頭貝恩資本和KKR的收購提案,總價值達76億美元,聚焦7-Eleven便利商店資產剝離及零售行業整合趨勢。從資產價值到數位化轉型,探討這一交易對全球零售格局的影響,揭示便利商店業務穩健增長背後的潛力與挑戰。
Thumbnail
最近日本的7-11市場,有點熱鬧…  呃別誤會,我說的不是便利商店的人潮門庭若市,而是指日本7-11在資本市場上,先是被加拿大的零售巨擘Alimentation Couche-Tard提出收購要約,後又被日本的7-11的母公司Seven & i 拒絕 – 簡單說就是丈母娘覺得聘金太少。
Thumbnail
最近日本的7-11市場,有點熱鬧…  呃別誤會,我說的不是便利商店的人潮門庭若市,而是指日本7-11在資本市場上,先是被加拿大的零售巨擘Alimentation Couche-Tard提出收購要約,後又被日本的7-11的母公司Seven & i 拒絕 – 簡單說就是丈母娘覺得聘金太少。
Thumbnail
股價是集合了公司獲利、配息、夢想三大訊息集合而成的,這邊有一個作業:7-11和全家是兩大便利商店龍頭,目前7-11的殖利率3.2%,略多於全家的3%,7-11近4年的EPS成長0.7%,而全家的EPS成長1%,一個配的多,一個賺得多,其實很難下手,巧的是,市場給這兩家的夢很類似,本益比都是27倍。
Thumbnail
股價是集合了公司獲利、配息、夢想三大訊息集合而成的,這邊有一個作業:7-11和全家是兩大便利商店龍頭,目前7-11的殖利率3.2%,略多於全家的3%,7-11近4年的EPS成長0.7%,而全家的EPS成長1%,一個配的多,一個賺得多,其實很難下手,巧的是,市場給這兩家的夢很類似,本益比都是27倍。
Thumbnail
1978年,統一企業創辦人高清愿先生,秉持著「拿下通路等於拿下市場」的想法,找上美國南方公司簽約合作發展通路,成立了「統一超級商店股份有限公司」替日後7-11來台鋪路。
Thumbnail
1978年,統一企業創辦人高清愿先生,秉持著「拿下通路等於拿下市場」的想法,找上美國南方公司簽約合作發展通路,成立了「統一超級商店股份有限公司」替日後7-11來台鋪路。
Thumbnail
統一集團併購家樂福,為何這麼多人關注? 統一集團在去年7月宣布,以290億元的價格,收購台灣家樂福的60%股權,並於今年5月獲得公平會有條件通過。這筆交易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因為它涉及到台灣零售市場的版圖變化,以及統一集團的全通路策略。 家樂福是台灣最大的量販店和超市連鎖品牌之一,擁有335間門市,
Thumbnail
統一集團併購家樂福,為何這麼多人關注? 統一集團在去年7月宣布,以290億元的價格,收購台灣家樂福的60%股權,並於今年5月獲得公平會有條件通過。這筆交易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因為它涉及到台灣零售市場的版圖變化,以及統一集團的全通路策略。 家樂福是台灣最大的量販店和超市連鎖品牌之一,擁有335間門市,
Thumbnail
對於懷抱創業夢想的人來說,加盟連鎖體系是一條捷徑。殊不知,即便是全球知名的連鎖企業7-11便利商店也是有種種不足為外人道的秘辛。
Thumbnail
對於懷抱創業夢想的人來說,加盟連鎖體系是一條捷徑。殊不知,即便是全球知名的連鎖企業7-11便利商店也是有種種不足為外人道的秘辛。
Thumbnail
台灣便利商店隨處可見,每天早晚總要進去好幾回,成為統一超商和全家便利商店的股東,肯定最有感。便利商店業具備護城河投資的經濟規模優勢,統一超和全家在台灣市佔率合計超過八成,是具備經濟規模的零售通路,本篇內容將依序介紹統一超和全家的營運現況與競爭優勢,未來展望與風險,提供投資朋友參考。
Thumbnail
台灣便利商店隨處可見,每天早晚總要進去好幾回,成為統一超商和全家便利商店的股東,肯定最有感。便利商店業具備護城河投資的經濟規模優勢,統一超和全家在台灣市佔率合計超過八成,是具備經濟規模的零售通路,本篇內容將依序介紹統一超和全家的營運現況與競爭優勢,未來展望與風險,提供投資朋友參考。
Thumbnail
台灣便利商店隨處可見,每天早晚總要進去好幾回,成為統一超商和全家便利商店的股東,肯定最有感。便利商店具備護城河的經濟規模優勢,產業內廠商彼此競爭但不會用破換性競爭彼此傷害,產業龍頭,大者恆大,可壓低成本。本篇內容解讀 2020 Q3財報指標,檢視重要轉投資公司績效,進行價值評估,擬定現階段投資。
Thumbnail
台灣便利商店隨處可見,每天早晚總要進去好幾回,成為統一超商和全家便利商店的股東,肯定最有感。便利商店具備護城河的經濟規模優勢,產業內廠商彼此競爭但不會用破換性競爭彼此傷害,產業龍頭,大者恆大,可壓低成本。本篇內容解讀 2020 Q3財報指標,檢視重要轉投資公司績效,進行價值評估,擬定現階段投資。
Thumbnail
台灣與日本是兩個全世界便利商店密度最高的國家之一,現代人們的生活已經很難完全脫離全年無休的便利商店服務,但最近在日本吹起了一道檢討旋風。 日本7-Eleven東大阪門市取消24小時營業 在日本大阪府東大阪市的某間7-Eleven門市負責人的妻子去世,以至於他連續數個月工作時間都已經超過16個小
Thumbnail
台灣與日本是兩個全世界便利商店密度最高的國家之一,現代人們的生活已經很難完全脫離全年無休的便利商店服務,但最近在日本吹起了一道檢討旋風。 日本7-Eleven東大阪門市取消24小時營業 在日本大阪府東大阪市的某間7-Eleven門市負責人的妻子去世,以至於他連續數個月工作時間都已經超過16個小
Thumbnail
2019年2月,以「再這樣下去一定會過勞死」在日本引爆便利商店加盟契約不給休爭議的 7–11東大阪市南上小阪店,在 2019年底再度喚起外界對於「24小時全年無休」的注意——南上小阪店店長松本實敏在 2019年10月預告,南上小阪店將在年底和元旦連休 2天(2019/12/31–2020/1/1)。
Thumbnail
2019年2月,以「再這樣下去一定會過勞死」在日本引爆便利商店加盟契約不給休爭議的 7–11東大阪市南上小阪店,在 2019年底再度喚起外界對於「24小時全年無休」的注意——南上小阪店店長松本實敏在 2019年10月預告,南上小阪店將在年底和元旦連休 2天(2019/12/31–2020/1/1)。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