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次決定出清持股,打掉重練後,就用了一周時間將所有持股出清,以及將部分資金提領使用,最後剩下 2244 萬的可投資資金。這段時間我和太太也離開月子中心一周,2+1 的生活(戰爭)也開始了,用一句話總結這周的體驗就是"沒有屬於自己的時間"。
而在經過這高強度的一周體驗後,我也確信了,接下的數月甚至數年,別說看盤了,就算是看財報的時間也是可遇不可求,因此不可能用太多且需要即時做出行動的交易策略,必須用簡單且沒有即時性的交易策略。
今天這篇文章就來分享我打算如何配置這 2244 萬以及如何不看盤的進行交易....
雖然近年指數投資非常盛行,但我自己還是更傾向於主動投資及擇時交易的心態,也就是價值投資。因此我打算將大部分的資金投資於我自己研究過且看好的標的,預計將先配置 2000 萬。
而剩下的 244 萬則會以指數投資為主,也就是 ETF,我打算在指數投資部位到 500 萬之前會優先投資在配息型 ETF,500 萬之後才會開始配置市值型 ETF 標的。所有的指數投資持股我打算都作為股票質押的擔保品,原因是這些標的通常出借利率都沒辦法太高,那倒不如作為擔保品創造更多的資金來運用。
指數投資質押出來的資金就可以做為短線交易的資金來源,會選擇用股票質押的原因是,股票質押通常能隨借隨還且不還本,只需繳清利息即可持續展延。
前面提到我在資金成長到 500 萬之前都會以配息型 ETF 為主要標的,如果以 500 萬及 5% 的配息殖利率計算,每月的配息收入大約 2 萬,也就是說只要我的質借的月還款金額低於 2 萬,那麼對我來說就是多了一筆零成本又無還款壓力的資金。以目前國泰銀行股票質借的利率 2.95% ,最多能無壓力的融資 810 萬。
這三個不同投資策略的資金打算以 10 : 1 : 0.5 的比例穩定增長。
就在坐月子期間,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建立簡單且不用看盤的交易策略,最後決定以 20 MA 來當作進場的訊號線,也就是 20 日均、20 周均及 20 月均線來當作交易訊號,並根據不同時間設定不同的操作單位,這樣一來就只需要關注股票現價及均線變化,不需要其他額外的技術指標。
3 個投資策略的固定收益(現金股利、出借利息等)打算都會再投入來增加資金部位,而投資交易賺到的價差則會拿一半再投入,一半則打算自由使用。而短線交易賺到的獲利則是會每年都清償貸款,多於的資金再來做使用。(可以參考下圖的操作藍圖構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