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末橫空出世的年度韓劇黑馬《正年》,從第一集開始就深深吸引了我的注意。特別是劇中對歷史場景的重現,美術風格完全戳中我的審美。仔細查看製作團隊後,才驚喜發現導演竟是執導《衣袖紅鑲邊》的女導演鄭知仁。而《衣袖紅鑲邊》正是阿揪西開始為「電影神搜」寫專欄的契機,也難怪《正年》會如此對我胃口。
韓劇《正年》改編自同名網漫,以1950年代風靡一時的女性國劇為背景,講述韓戰後一名天賦異稟的少女,如何在全由女性組成的國劇團中追尋夢想的故事。然而,若這部劇僅僅是一部平鋪直敘的「英雄旅程」式作品,恐怕難以掀起如此高的話題熱度。接下來,阿揪西將一一解析《正年》用了哪些巧妙的暗示,深入淺出地反映角色情感與社會現象,讓觀眾在不知不覺中陷入共鳴漩渦。
✺接下來的內容有微劇透,請斟酌服用✺
《正年》的故事以梅蘭國劇團為中心展開。這裡所說的「國劇」是一種融合朝鮮傳統說唱藝術「盤索里」、舞蹈和演技的綜合表演形式。令人讚嘆的是,主要演員為了詮釋角色,都接受了長時間的盤索里專業訓練。金泰梨與辛叡恩的表現不僅讓普通觀眾眼前一亮,連專業的盤索里老師也讚不絕口,稱其實力足以成為真正的伶人。而除了兩位主角,鄭恩彩等演員也藉由國劇舞台,解鎖了全新的人生角色。但,若我們只是將國劇的橋段當作一場表演,而忽略了戲曲內容,那錯過的東西就太多了。
儘管演員們準備充分,且該劇的主要受眾是韓國本地觀眾,導演也沒有貿然地做出過份的挑戰。第一場公演,是韓國人耳熟能詳的《春香歌》開場。
如果說當年的國劇研究生就好比今日的偶像練習生,那麼《春香歌》便可視為少女時代的出道曲《再次重逢的世界》,是所有渴望入行的新人必學的經典曲目,它曾多次出現在影視作品之中,只要是韓國人,就算不會唱,也一定聽過它的旋律。
研究生公演的劇目《春香歌》內容講述了兩班出身的李夢龍赴京苦讀,考取功名後回鄉,並在邪惡的官吏手下救出了年少時私定終身的春香,展現了典型的英雄救美情節。在《正年》公演中,許英諝飾演兩班出身的李夢龍,而正年則飾演下人房子。而戲外,許英諝出身於名門世家,而正年則來自木浦的小漁村,兩人身份背景的恰好與舞台角色巧妙交融。
第二部公演《自鳴鼓》,原型來自傳說故事《好童王子與樂浪公主》。在這個傳說中,自鳴鼓是韓半島古代小國「樂浪」的禦敵神器,敵軍來襲時會自動發出警示之音。然而,樂浪國公主「木蓮」為了贏得高句麗王子「好童」的好感與認同,不惜背叛自己的國家,偷偷劃破守護國土的自鳴鼓,最終導致樂浪國滅亡。
巧合的是,在這次的公演之後,飾演木蓮公主的徐慧朗,也為了將飾演好童王子的文鈺瓊永遠留在自己身邊,而選擇背叛了梅蘭國劇團,舞台內外的情節交織出耐人尋味的隱喻。
接著,聯合公演的劇目《傻瓜與公主》原型來自古典傳說《溫達與平岡公主》,徐慧朗飾演的「平岡公主」不顧身份懸殊,下嫁由文鈺瓊飾演的平民「溫達」。為了成為配得上公主的丈夫,溫達毅然披甲上陣,為國征戰沙場,屢立戰功。然而,隨著時光流逝,溫達逐漸意識到自己似乎淪為平岡公主維繫國土的戰爭工具,失去最初那份存粹的愛與快樂。
這樣的情感轉折亦映照在主劇情,徐慧朗全力將文鈺瓊推向事業高峰,但這一切的背後,僅是為了維繫兩人的形象與地位,而文鈺瓊對這種關係早已心生厭倦與疲憊。在《溫達與平岡公主》中,溫達最終在戰場殞命;而在《正年》中,文鈺瓊的靈魂則被埋葬在國劇裡。
最後,《雙塔傳說》作為梅蘭國劇團的最後一部公演,團長羅梅蘭不止一次提到這是一部極具實驗性的作品。這部劇不再像梅蘭過去的作品那樣遵循傳統文學脈絡,而是大膽改編了民間傳說《無影塔》。在《雙塔傳說》中,許英諝飾演的「達比」與正年飾演的「阿斯達」兩位石匠,共同參與建造佛國寺的石塔。
隨著戲曲對白展開,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達比對阿斯達既嫉妒又仰慕的複雜情感。然而,在原本的《無影塔》傳說中並不存在「達比」這個角色。這一角色純粹是創造來投射許英諝面對正年時內心的矛盾與掙扎,為作品增添了更深層次的寓意。
《正年》無疑是近年來少見且出色的「女性作品」。不僅導演、編劇與核心角色全為女性,劇中還深刻剖析了父權社會對女性的多重壓迫,展現出女性角色身上無法擺脫的父權社會烙印。
例如,僅因離過婚便遭到社會排擠,無法再從事幕前工作的女歌星;又如,才華洋溢、前途光明,卻因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不得不放棄夢想的少女;以及,為了隱瞞未婚生子的身份,要求孩子稱自己為「阿姨」的母親。甚至還有身為受人敬仰的聲樂名伶,卻因未能為夫家產下男丁而深感自責與自卑,只能藉由炫耀女兒的成就,來對抗外界充滿偏見的眼光。
除了對父權社會的反思,《正年》對女性主題的探討也延伸至GL層面。原著網漫《正年》毫無疑問是一部GL作品,其中的重要角色「芙蓉」牽動了關鍵的感情線。然而,在韓劇版中刪除了這一角色。
儘管這樣的改動曾引發部分原著讀者的不滿,但最終多數觀眾還是接受了這樣的改編,這全都歸功於導演和編劇以隱晦但不失張力的手法,將芙蓉的情感分散至其他角色,展現了女性之間細膩的情感聯結,讓劇情更加含蓄動人;明明什麼都沒說破,但你又能夠鮮明地感受到那些超越友誼的情愫。
此外,還有眼尖影迷從韓國發行的劇本書中發現,劇本中原本有兩場吻戲,最終卻未出現在螢幕上。這樣的決定不僅避免了作品被保守團體過度批判的風險,同時也保障了故事焦點不被模糊。可說是一次非常明智且成功的改編。
韓劇版的《正年》不僅改編了人物情感的表達,也對映時代洪流進行了寫實的劇情重構。在漫畫原著中,梅蘭國劇團透過《雙塔傳說》完成了國劇的偉大復興,然而,在韓劇版本中,故事結局被賦予了全新的解讀。
在最終回隨著演職員表一同出現的畫面中,可看劇院前的燈箱裡,《雙塔傳奇》的海報已貼上「上映終了」的告示,接檔的是1956年上映的電影《自由夫人》。這一細節暗示了韓國主流娛樂從國劇轉向電影的歷史轉折,象徵著國劇黃金年代的落幕。
更值得一提的是,《自由夫人》是韓國戰後首部聚焦女性主體性的電影,探索了西方文化進入韓國後女性思想的變遷,挑戰了當時的保守社會價值觀。這部作品在2014年與2024年兩度被韓國映像資料院選入韓國影史百大年鑑。選擇這部電影作為電影時代的代表,足見導演的細膩心思。
此外,《正年》在當下的時空推出,也讓人不禁聯想到現今影劇產業的變化。隨著串流平台對院線電影造成的衝擊,現今的電影業面臨著與當年國劇相似的挑戰。各大影城紛紛投資新型影廳或提供更多服務以留住觀眾,而昔日不涉足電視劇的影帝們,也紛紛參與串流平台的連續劇製作以求適應市場變化。這樣的現象令人不禁感嘆,歷史的循環總是那麼耐人尋味。
我們海外觀眾雖然是在串流平台上觀看《正年》,但這部作品並非串流平台的原創內容,而是由韓國電視台 tvN 製作播出的土日劇。同時我們可以輕易地發現,它與一般電視台劇集習慣的 16 集不同,《正年》僅有 12 集,這並非常見的情況。因為這意味著廣告版位縮減了四分之一,也可能對下一檔節目的製作時間產生影響。
如果再留心相關新聞便會發現,其實《正年》原本是計劃在 MBC 播出,但在開拍後,疑似 MBC 對最初承諾的製作費出爾反爾,迫使製作公司在開拍 20 天後緊急找上 tvN 接手。從這樣的背景來看,我們可以合理推測,《正年》或許從籌備期就面臨多重壓力,以 12 集的篇幅完成,說不定是在各種限制下的權衡之舉。不過,也有不少戲迷不太買單,認為劇中有太多未交代清楚的情節,紛紛敲碗期待第二季。
但儘管如此,阿揪西仍然認為整部作品算是瑕不掩瑜,畢竟,將時空定格在自己最閃亮的高光時刻,不正是所有表演者的夢想嗎?
以上就是這次評析的全部內容了,最後,阿揪西想要私心推薦我心中的MVP角色,那就是永遠無條件支持正年的姊姊正子。飾演正子的演員吳慶華在這部作品裡的演技純粹且真摯,只要有她出現的場景,都會讓阿揪西情不自禁地眼匡癢癢。然後就默默地一邊揉眼睛一邊將她納入關注名單之中。
最後的最後,想問問各位親故:
在《正年》裡你心中的MVP是誰呢?
你會希望《正年》繼續拍攝第二季嗎?
如果推出第二季,你又會期待看到什麼樣的劇情發展呢?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假如您喜歡我的文字,歡迎到FB追蹤我的粉絲專頁【阿揪西放送】,即時掌握更新內內容🫰;您也可以請我喝杯咖啡,支持我的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