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保養我的印泥,這四缽印泥都是西泠印社生產的印泥,西泠的印泥應該是最好的。具有夏暑不易出油、冬寒不易乾硬、經久不易退色等優點。然任何品牌的書畫印泥皆需定期攪拌保養,這點比較麻煩,看似簡單,但印泥很難攪拌,不過好好保養傳個兩三代應該不成問題。
手上這四品都是上海西泠印社的印泥,然而西泠本社在杭州,成立於1904年,素有天下第一名社之稱。兩地點都有商品,上海的品色更多些,但杭州本店的價格便宜些。左圖由上至下的印色分別是:光明、古色、鏡面、美麗。以下是蓋出來的印色,不好拍有色偏稍沉,看看就好。

由左至右:鏡面、光明、美麗、古色。
藉這次保養印泥順便秀秀我的齋館章,古文人喜歡為自己的書居取齋館名,堂、齋、築、館,等不一而足。好吧,長期練字,我也很假掰的為自己陋室取了個齋館名。

我喜歡古流射箭,主習清弓及韃靼弓。古人有云,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後來我的齋館名就取了揖讓兩字。小處是不敢取名為堂、館這種氣派的名稱,我取舍,與射箭的射同音,還蠻恰當,第三字填入個雅字,風雅些,最後就定名為揖讓雅舍。
很長時間都沒有為自己的齋館名刻章,三年前才想到該刻一枚,挑了顆6分印面的印石,修改了幾次,最後成了這模樣,還行。左圖鈐印的印色為西泠鏡面,這個顏色正確點。

我很懶,後來藏書章我也懶得刻,多數時候就用這枚齋館章來當作藏書章使用。現在不寫字,也懶得再刻章,缺的,就缺吧。
.
.
.
.
.

備註:很多人西泠印社的那個「泠」字都唸錯,包含書畫界的......附庸風雅人士,非常多。那字不唸「冷」,「泠」音同「玲」,兩點與三點,差一點就差很多,這樣大家就知道了,以後不會一出口就被笑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