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不該填」船灣淡水湖的理由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香港大學科斯產權研究中心 7 月 26 日發表「增闢新土地的長遠機制與策略報告」,建議將填平船灣淡水湖,預計可提借 1,200 公頃土地,興建 30 萬個住宅單位,能為香港舒緩土地供應不足的問題。本人持反對意見,不過與網上普遍的批評有不同的觀點。


發展影響水資源

船灣淡水湖 是香港第二大的儲水庫,食水供應是其中一個被受關注的問題。不過,現在香港食水供應穩定,個人意見認為夠不夠水用不是現在最關鍵的問題。

比起五十年前,現在海水化淡技術已經有相當的進步及成熟,利用逆滲透技術及石墨烯濾水的成本,將會變得普遍已發展國家能承受的價格。而且需要大量用水的工業,例如紡織廠及漂染廠,已經在香港消失,本地的用水量大幅減少。即使沒有東江水,亦無需過於擔心好似上世紀 60 至 80 年代出現制水危機,不過可能與新加坡一樣要捱貴少許水費。

當然我亦贊同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的說法,香港不能完全依頼中國供水,一旦出現旱災,水塘能夠提供食水緩衝,興建海水化淡設施是一種奢侈的浪費。

雖然有些不可靠,但根據維基的資料,船灣淡水湖現時已沒有為市民供水。所以我認為水塘有多少大,儲水量有多少等數字,雖然有一定的參考作用,但對於決策上不顯是重要的考慮因素。

至於有網評,水塘提供地方釣魚的重要性,我都知道大家平時一定都好鍾意上堂和辦工釣魚來休息一下。哈哈哈。。。

傷害生態、旅遊及歷史價值

之前就發展郊野公園邊緣地帶,已經引起激烈討論。在香港這片石屎森林中,郊野公園是重要的綠色資源。船灣淡水湖屬香港大埔區 船灣郊野公園 內,位於郊野公園的核心範圍,研究報告完全漠視市民到於環保訴求的聲音。船灣郊野公園西面,沿淡水湖岸新娘潭至大美督一帶,更接近至八仙嶺公園,是一片相當遼闊及相連的郊野地帶。



郊野公園範圍內,有香港政府郊野樂行網站介紹的船灣淡水湖郊遊徑、大美督家樂徑、八仙嶺自然教育徑等路徑,連香港旅遊發展局網站都有介紹的烏蛟騰郊遊徑及荔枝窩自然步道,漁農自然護理署網頁 推介位於淡水湖新娘潭入口附近之新娘潭瀑布,大美督燒烤場至淡水湖主壩上都有怡人景色。而且園內有穿山甲、豹貓、稀有品種安灰蝶及苧麻珍蝶等野生動物,富有豐富的生態價值。



就地區而言,大家都可能只留意到是大埔,或者是新界北區的事宜。不過如果大家打開香港地圖研究一下,一岸之隔就是西貢海下灣海岸公園。如果是愛好潛水的朋友們一定知道其海洋生態價值的重要性,包含超過 60 種的石珊瑚及逾 120 種的魚類,立例禁止任何影響生態系統的人為活動,並設有世界自然基金會 (WWF) 香港分會的海洋生物中心。




船灣淡水湖主壩 長約 2 公里,全港最長水壩,而且船灣淡水湖更是世界上第一個「海洋中的水庫」,主壩為當時世界最浩大工程之一。在我小時候,我的外公常常講古,就他曾參與興建船灣淡水湖及萬宜水庫而引以自豪。你們都想像一下 1960 年代,缺乏如泥頭車、鏟泥機等現代化重型機械,當時的香港人是負出了多少汗水去建堤、抽乾壩內海水和清理海泥,然後讓我們變成幸福不曾制水的一代。

外公已去世多年,相信有分參與這歷史上的世紀大工程,而仍然在世的人所餘無幾了,現在留下一塊港英政府的石碑,見證當代歷史上的一大奇蹟。如果有人要填平這一片豐有歷史價值及上一代香港人的光榮的建設,大家又會不會覺得好過分、無文代、市儈、冷血等等呢?

個人認為船灣淡水湖在生態上、歷史上、工程學上、以及香港人集體回憶上,都具有相當重要的保育價值,你又認為值不值得把淡水湖申請成為古蹟呢?



欠缺整體規劃

在土地規劃方面,有不少報章都批評到研究報吿,在交通及基建配套等問題上考慮不周,所以在這一方面就不在此詳細討論。舉例而言,如果再伸延鐵路,東鐵線在近年繁忙時段載客率已高逾 93% 至 100%,屆時將會令列車服務超負荷。另外,我則時常與朋友分享,政府不應把遠郊興建的住宅供應給在市區工作的年輕階層。尤其是在特首競選期間,林鄭話天水圍太遠結果取消落區。林太你既然知道天水圍遠,就不要我們天天上班好似去郊野公園去遊行那麼遠,你去一日都累,我們每一天坐長途車,早起晚睡,疲累不堪,同時荷包被巴士公司和港鐵陰乾,變得「皮」包「膠」哦!

如果說香港有必要填海造地,填平船灣淡水湖可以減少填海,那麼新界早已被填平的魚塘,就近應該用來興建房屋。被做停車場,甚至被用非法傾倒廢料,既不環保、更是浪費香港寶貴的土地資源。

如果政府考慮利用新界的郊野環境,規劃並發展成空氣清新、環境清幽、頤養天年、醫療服務集中的樂齡及銀髮綜合社區,然後鼓勵退休人士與年輕人換樓,又可不可行呢?我相信大家返工輕鬆一些的話,交稅都會樂意一點,社會怨言都會少一點。

最後一個論點是評擊港大的研究是否有違反學術操守。船灣淡水湖在大埔、吐露港一帶,日後有什麼鬼問題會煩到的都是中文大學,港大是不是希望把麻煩事搬到別人的頭上。如果中文大學發表不如填平淺水灣,水夠淺容易填平,適合用來發展住宅,屆時港島區的交通進一步擠塞,不知道港大的學者怎樣看。

相信你們每一位都非常關心,並對香港的發展及土地問題有很多意見。歡迎標註留言或透過 Facebook 專頁 分享你的聲音和建議 🙂 Thanks!

avatar-img
0會員
2內容數
📝集中分享提升生產力、自動化至開發等技能📢📈 博客及開發人員,於香港理工大學MPhil畢業,並多年在大學從事學術研究,喜歡學習多元化知識和技術。歡迎訂閱・標註回應,共享交流啟發性話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hris Fu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探討 2017 年播放的 TVB 真人騷《有樓萬事足》節目之社會現象 ~ 1. 真的是要有樓先得嗎? 2. 兩種截然不同的「港女」:「黃金盛女」vs「105% 姐」的小故事 3. 買樓改變命運?唔買樓就蠢?~ 在香港這個高地價的地方,背負著「樓奴」的命運之挑戰與反思。
探討 2017 年播放的 TVB 真人騷《有樓萬事足》節目之社會現象 ~ 1. 真的是要有樓先得嗎? 2. 兩種截然不同的「港女」:「黃金盛女」vs「105% 姐」的小故事 3. 買樓改變命運?唔買樓就蠢?~ 在香港這個高地價的地方,背負著「樓奴」的命運之挑戰與反思。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探討日本面對南海海槽地震威脅,提出以「安全」為核心,重新規劃國土的新思路。日本應重視低災害風險地區的發展潛力,如日本海沿岸和內陸地區,並以歷史人口變遷為例,說明人口分佈並非一成不變。過度集中發展的風險,主張建設「日本海側國土軸」,以實現區域均衡。重新思考交通建設的優先順序,並提出應對人口減少的策略。
Thumbnail
🌟正濱漁港,舊稱基隆漁港,位於基隆中正區正濱里與和平島南方。 由於和平島的山脈阻擋東北季風,早在台灣荷西時代即為帆船停泊港灣,西班牙聖薩爾🌟瓦多城也建在和平島南岸旁並控制著正濱漁港。現今該港雛型主要是1934年台灣日治時期由日本政府建成,時稱「基隆漁港」,為當時北台灣最大漁港,戰後也曾繁榮一時。
Thumbnail
一、海洋歷史與水下考古_李其霖(淡江歷史系系主任) 1.海洋史研究方法,從真實的船舶遺骸,思考背後由誰打造的?何時打造的?航行路線為何?航行目的為何?船具有哪些功能?船的構造為何?及背後特定國家、特定時代的行政制度、軍事制度?等 2.台灣周邊16世紀成為海上熱區,因沿著海岸線走。 3.廈門
Thumbnail
如果沒有去過蘭嶼或者尚未去過蘭嶼,閱讀本書大有從台灣本島移民至蘭嶼的意味。如果沒有去過蘭嶼或者尚未去過蘭嶼,閱讀本書大有對蘭嶼歷史及文化深入淺出的概念,尤其沒有被記入歷史的真實故事。
Thumbnail
澎湖一艘漁船在金門外海捕撈時遭遇中共海警船逼近並強行登檢。中華民國海巡署接獲報案後,立即派出三艘艦艇前往應對,但由於中共海警船數量多達七艘,雙方雖對峙多時,台方仍因人數劣勢,該漁船最終被強行帶至福建圍頭。
Thumbnail
20年前保安警察第7總隊警艇登檢驅離扣留大陸漁船,Deja vu,換成中國海警船驅離扣留我方船隻......
Thumbnail
西元十九世紀的清朝飽受西方列強入侵,清朝在台灣港口及河口重要沿岸設立許多西方礮臺,學仿西方列強各國的船堅炮利在台灣鞏固下設立許多礮臺以利於戰爭及鞏地。尤其台灣北部基隆更是重兵之地;也造就基隆港周邊留下許多礮臺遺跡存在,在當今新北市淡水區舊稱滬尾就有兩座礮臺。歷經清法戰爭後的滬尾礮臺也是一個例子。
先前有新竹南寮、桃園直衝上岸的,被人發現、缺乏食物等,才曝光。 此次據說是大船在6海里放下橡皮艇,橡皮艇其實只有跑6海里而已。所以是長驅直入淡水河口。問題是海巡的雷達。 假使(漁船)沒有裝置transponder,小漁船在海巡的雷達螢幕只是一個光點
Thumbnail
在亂世變局的後疫情時代,海洋思維比大陸思維更能彈性適應、靈活應變。
Thumbnail
這本書讓我更深刻了解我們身處的台灣,中華民國需要共感的部分,兩位記者耗時五年,藉由彼此不同的視角,一位澎湖人、一個曾在馬祖服役,道出金門與馬祖兩地,好似身為台灣人,都應該能了解的地方,實際上在歷史、生活、環境、經濟等各層面,都大不相同,我曾以為的台澎金馬,看完本書,也能看到那條台澎–金馬間,那條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探討日本面對南海海槽地震威脅,提出以「安全」為核心,重新規劃國土的新思路。日本應重視低災害風險地區的發展潛力,如日本海沿岸和內陸地區,並以歷史人口變遷為例,說明人口分佈並非一成不變。過度集中發展的風險,主張建設「日本海側國土軸」,以實現區域均衡。重新思考交通建設的優先順序,並提出應對人口減少的策略。
Thumbnail
🌟正濱漁港,舊稱基隆漁港,位於基隆中正區正濱里與和平島南方。 由於和平島的山脈阻擋東北季風,早在台灣荷西時代即為帆船停泊港灣,西班牙聖薩爾🌟瓦多城也建在和平島南岸旁並控制著正濱漁港。現今該港雛型主要是1934年台灣日治時期由日本政府建成,時稱「基隆漁港」,為當時北台灣最大漁港,戰後也曾繁榮一時。
Thumbnail
一、海洋歷史與水下考古_李其霖(淡江歷史系系主任) 1.海洋史研究方法,從真實的船舶遺骸,思考背後由誰打造的?何時打造的?航行路線為何?航行目的為何?船具有哪些功能?船的構造為何?及背後特定國家、特定時代的行政制度、軍事制度?等 2.台灣周邊16世紀成為海上熱區,因沿著海岸線走。 3.廈門
Thumbnail
如果沒有去過蘭嶼或者尚未去過蘭嶼,閱讀本書大有從台灣本島移民至蘭嶼的意味。如果沒有去過蘭嶼或者尚未去過蘭嶼,閱讀本書大有對蘭嶼歷史及文化深入淺出的概念,尤其沒有被記入歷史的真實故事。
Thumbnail
澎湖一艘漁船在金門外海捕撈時遭遇中共海警船逼近並強行登檢。中華民國海巡署接獲報案後,立即派出三艘艦艇前往應對,但由於中共海警船數量多達七艘,雙方雖對峙多時,台方仍因人數劣勢,該漁船最終被強行帶至福建圍頭。
Thumbnail
20年前保安警察第7總隊警艇登檢驅離扣留大陸漁船,Deja vu,換成中國海警船驅離扣留我方船隻......
Thumbnail
西元十九世紀的清朝飽受西方列強入侵,清朝在台灣港口及河口重要沿岸設立許多西方礮臺,學仿西方列強各國的船堅炮利在台灣鞏固下設立許多礮臺以利於戰爭及鞏地。尤其台灣北部基隆更是重兵之地;也造就基隆港周邊留下許多礮臺遺跡存在,在當今新北市淡水區舊稱滬尾就有兩座礮臺。歷經清法戰爭後的滬尾礮臺也是一個例子。
先前有新竹南寮、桃園直衝上岸的,被人發現、缺乏食物等,才曝光。 此次據說是大船在6海里放下橡皮艇,橡皮艇其實只有跑6海里而已。所以是長驅直入淡水河口。問題是海巡的雷達。 假使(漁船)沒有裝置transponder,小漁船在海巡的雷達螢幕只是一個光點
Thumbnail
在亂世變局的後疫情時代,海洋思維比大陸思維更能彈性適應、靈活應變。
Thumbnail
這本書讓我更深刻了解我們身處的台灣,中華民國需要共感的部分,兩位記者耗時五年,藉由彼此不同的視角,一位澎湖人、一個曾在馬祖服役,道出金門與馬祖兩地,好似身為台灣人,都應該能了解的地方,實際上在歷史、生活、環境、經濟等各層面,都大不相同,我曾以為的台澎金馬,看完本書,也能看到那條台澎–金馬間,那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