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趟的台北河岸徒步輕旅行總是有不同的感官享受,河岸景觀隨著不同的時間、氣候變化呈現出不同的氛圍,值得徒步輕裝慢慢的走慢慢的看!
這一趟的路徑規劃是要從新北市蘆洲區出發......其實這趟旅程的路徑很簡單,就是沿著八里自行車道到了關渡橋,上橋渡河到對岸的關渡,再沿著關渡自行車道在社子接基隆河左岸自行車道繞回新北市蘆洲區。
捷運蘆洲站→微風運河→五股疏洪濕地生態公園→獅子頭隘口→關渡大橋→金色水岸→關渡棧碼頭→中港河碼頭→關渡水岸自行車道→社子大橋→基隆河左岸自行車→淡水河右岸自行車道→重陽橋回蘆洲區全長大約20Km.....
首先從捷運蘆洲站出發,1號或3號出口都可以,出口上來後是三民路與中正路十字路口,在路口稍微東張西望一下便會看見遠處的觀音山,沿著三民路往觀音山的方向直走大概走10分鐘,在新北市警察局蘆洲分局後方有個三民公園,公園裡就有人行越堤陸橋,越過堤防即可抵達微風運河了。
微風運河現在是國際級比賽專用水道,現由「新北市政府高灘地工程管理處」管轄與維護。全長1,200公尺、寬有140公尺、水深達3公尺,分為8條水道,船道有13.5公尺寬,符合國際標準規定,可舉辦國際級划船比賽與輕艇靜水競速。除提供選手與學生使用外,部分靜止水域也開放一般民眾玩風帆、風浪板、水橇板、獨木舟。其實這裡不是只有一條運河可做水上活動,這裡連結了蘆堤公園與五股疏洪|濕地生態公園範圍相當廣闊,還有大型的籃球及排球場跟大片的綠地步道。
眼前的微風運河其實也是有著一段“落落長”的歷史,這個區域原本有一個村落名為洲後村,因為二重疏洪道的水利建設,村民為了自己身家性命財產不斷的請願抗爭,引起媒體關注與追蹤報導,成為社會和社運人士關注焦點,迫使政府不得不採取和諧拖延處理原則,當時是在戒嚴時期威嚴的政治氣氛中,村民的抗爭也對當時的威權統治造成嚴重的挑戰。
微風運河臨著旁邊疏洪一路的對面,還有一大片塭仔川濕地與五股溼地公園相鄰,就從微風運河沿著自行車道往五股疏洪濕地生態公園走,濕地公園是一大片沼澤濕地,處處可見彈塗魚、招潮蟹、水鳥,水筆仔,濕地也會因塭仔川的水位隨著淡水河潮汐潮起潮落,變得很熱鬧!
這片濕地上有一條塭仔川是淡水河的支流,老爺還記得早年塭仔川還沒有變成一條黑黑臭臭的都市黑龍江前,還蠻多人會前往戲水垂釣,當然這場景是在好久好久好久以前,就是古早古早“憨吉甲嘎霸”的年代啦!當年整個二重疏洪道內都還是沼澤池塘,很多小孩放學後或是放假都很喜歡去玩水。
現在的塭仔川上游新泰塭仔圳市地重劃炒得火紅,但大家大概可能只知道重畫區內那一條水泥大水溝,並不知道到原來下游是在這裡吧!推薦大家有機會可以來走走看看這兩個廣大的溼地公園內隱藏的有趣畫面。
接下來繼續往前走會到觀音坑溪橋,這裡開始一直到關渡是老爺這趟徒步旅行最愛的路段,整個步道貼近淡水河與基隆河的交匯處,河面非常的寬廣,特別是在獅子頭釣魚台上遙望蘆洲、社子島跟關渡平原,景色非常的漂亮。
雙北河岸經過多年整治及建設,整個環境已經慢慢的改善,也增加了市民親水的意願,河岸上的自行車道更是便捷旅人遊玩各地,若不想徒步,騎騎自行車也挺不錯的!
獅子頭釣魚台是設置突出岸邊的一個垂釣平台,漲潮時會聚集釣客在此垂釣,使得釣遊活動變得更佳的安全。是設置突出岸邊的一個垂釣平台,漲潮時會聚集釣客在此垂釣,使得釣遊活動變得更佳的安全。
趁著漲潮走上平台假裝一下是在踏浪而行,可以在平台上欣賞寬闊的無敵河景,河面上的快艇就像在草原上奔馳的駿馬般飛快地駛過。
來到獅子頭這個位置就得要提一下獅子頭隘口,這裡跟前面提到的洲後村也有著一段歷史上的愛恨情仇。民國52年的葛樂禮颱風造成台北淹水,當時政府認為是因為淡水河在關渡附近太窄影響排水,於是在民國53年(1964年)國民政府不顧一切拓寬了「獅仔頭」隘口,爆破淡水河在台北盆地出口最窄處的天然屏障「鳥踏石」,結果卻適得其反,引起海水倒灌,把洲仔尾(洲後村所在)的一大片肥沃土地淹沒了,後來居民雖然保住了居住的地方,卻失去了賴以維生的土地。原本這邊因為狹小的獅子頭隘口,淡水河流下的河水壓力會阻礙海水潮汐往上游上漲,只有每個月兩次的大潮才會倒灌,後來不僅變成天天海水倒灌,土質鹽化無法種植,連帶也使得更上游的三蘆部分地區更容易淹水。
隱藏在獅子頭釣魚台後方樹叢間的炸開獅子頭隘口歷史沿革紀念碑,騎乘自行車的旅人通常都是呼嘯而過,不太會注意到這顆紀念石碑。
而洲後村因夾雜在政策、水利間的糾纏,功與過也只能留待後世去評斷了!
走過了獅子頭隘口就會來到這座橫跨淡水河,靠近淡水河出海口的大紅橋《關渡橋》,當年為了行船以及排洪需要,捨棄了施工容易且省錢的鋼筋混凝土橋,選擇用大跨距的鋼構橋為主橋。三座巨拱成為施工的難題,當年由施工的承包商唐榮公司發明出「潮汐施工法」。先將三座巨拱分別在駁船上製造焊接,同時間進行橋墩的施工。橋墩施工完畢後,將承載巨拱的駁船利用漲潮時拖到定位點,待退潮水面降低後,巨拱的基部自然就定位到橋墩上了,最後再撤走駁船,如此就不需重型的起重設備。回想當年通車時,老爺剛好登上五股觀音山上的硬漢嶺,那時候從山上往下看真的很壯觀,橋上滿滿慶祝的人潮。
從關渡橋越過淡水河後,會經過金色水岸和關渡棧橋碼頭地標,這裡有自行車道也有廣場緊鄰著關渡宮,就先在這兒歇個腳,吃吃小點心,其實像這樣子的徒步旅行,是要為雙腳配上一雙好襪好鞋,才能走得輕鬆自在。
喔!對了!碼頭上有一艘大河之戀皇后號,有機會再來去搭搭看。
休息夠了!繼續往前行.....
過了關渡宮來到了中港河碼頭,如果直接講到這個中港河碼頭的名稱,可能大家不太知道在哪裡,如果講關渡宮大家肯定就知道。沒錯!這個中港河碼頭就是關渡宮旁邊的小碼頭,以前還沒進行改善工程前真的很不起眼,路過經過根本沒人在乎過,現在可好了!身價可是翻倍漲呢!因為有座觀景橋,滿滿的人來人往就是要拍上幾張照才行。
碼頭邊這種藍色小舢舨,其實也越來越少見了,哎~又要講以前了是吧!以前就是在古早以前,從五股到淡水的河道上,就是常常見到這種藍色的小舢舨,要說到以前老爺就又想起,古早以前的淡水河上還有一間間的“房屋”,蝦毀~房屋?哈哈!沒見過是吧!其實就是船屋型的抽砂船。
以前
又是以前,可是就真的是以前呀!
以前淡水河是可以抽砂的,所以河道上很多抽砂船,然後船上就會有長長的管子連接到岸邊的洗砂場(洗砂場印象中以前是這麼稱呼的),所以剛剛經過的五股獅子頭附近,應該是說關渡橋到台北橋之間的淡水河岸,就有很多很多的洗砂場。
離開關渡宮繼續沿著關渡自行車道慢慢走,整個基隆河岸邊長滿了紅樹林,可以看到棲息在底下的招潮蟹忙進忙出的。接著來到八仙段就有蠻多樹勁滄桑有力的苦楝樹還蠻吸睛,來這裡的旅人大多是騎著單車“唰”一下子就騎過去了,除非是步行,不然是很少有人會駐足欣賞河岸美景的。
在關渡自行車道下八仙段,可以看到下八仙聚落漁民用來停靠船隻的碼頭上,有零星幾艘小遊艇,可見基隆河一帶有遊艇相關的活動。這個下八仙碼頭位於北投八仙里的基隆河畔,是政府修建的小型碼頭供漁船停泊,而八仙里的居民至今仍會捕魚。關渡至下八仙一帶接近淡水河與基隆河的交匯點,清代即為貨物轉運和漁業捕撈等活動的樞紐,這個區域大概可以分為頂八仙、中八仙、下八仙。
「八仙」地名的由來有一說為此地過去是由八個小聚落組成,當地居民以船隻為活動工具,所以就有人戲稱為「八仙過海」。而當地里長則稱下八仙地區有一塊貌似腳印的大石,此腳印相傳為呂洞賓留下,但這塊大石已於數十年前沉入河底。當地居民之間則有另一說法:相傳過去觀音山與大屯山相互競賽高度,觀音山不幸敗戰,八仙聞訊前來相救,但他們才抵達八仙一帶時,觀音山就被大屯山推倒,貌似一尊倒臥的觀音。從上述地名的傳說即可發現下八仙地區與河流息息相關的特性。
其實老爺也不是第一次來八仙里這個地方,只是走不同路線而已,以往常常騎著機車到八仙里內的小路閒晃,這個里其實有著“台北最後的秘境”之稱,裡面有台北市僅存的漁村聚落及建築,但是也因為都市開發,也有著另一個極為諷刺的名稱“台北都市邊緣人”的稱號。
在下八仙聚落附近可看見觀光遊憩設施進駐的景象,基隆河岸自行車道的開通,也使得下八仙的曝光機率變大了。沿著基隆河邊騎車或步行,下八仙是一定會經過的地方,接近傍晚日落餘暉照射水面及船身,整個眼前畫面變得非常的美。
過了下八仙繼續沿著自行車道往台北市區方向走,上社子大橋越過基隆河到洲美橋下再轉往延平北路,再接回淡水河岸往重陽橋走回新北蘆洲區。此時日暮也漸漸的低垂了!在社子橋上觀望一下,一邊是關渡平原一邊是社子島,走過了無數次的基隆河岸,每次看關渡、社子都有不同的視覺饗宴。
日暮低垂速度也蠻快的,要加緊腳程囉!
上重陽橋前找個位置看看夕映下的河岸倒影與觀音山!
在雙北漫長的河岸中,特別是蘆洲與關渡河岸,一直是老爺非常喜歡的地方,不僅河面寬廣壯碩還可欣賞百萬級夕陽餘暉的美景,每次走在河岸步道上總是會駐足流漣直到夜燈通明才捨得回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