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以後|Pat最愛黃玫瑰?|Age of Innocence|紐約的年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為什麼Pat一生最喜歡黃玫瑰,並且Angie最後也以花瓣作為Pat的象徵,將其撒入大海?

raw-image

黃玫瑰予人的聯想

黃玫瑰令人聯想到一部發表於1920年的普利策獎小說,跟電影《從今以後》未必直接有關,但或可從中得到啟示。

小說故事背景發生於鍍金年代(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女主角Ellen在歐洲長大,婚姻失敗後,她私自逃回家鄉紐約——帶著對美國的幻想,以為此地是一個獨立、包容的自由新世界(就如同開國元勛們所寫的那樣?)。

男主角Newland是一名律師,他的工作是維護傳統old money階層利益,內心又對此強烈不滿,覺得現有的「次序井然」扼殺了他的生命力,並因此同情和理解Ellen。他的暗中維護讓見慣世面的女主角很快意識到,紐約並非如她想像中那樣自由。

在探訪過Ellen,真切感受到她對紐約的敏銳洞察、離經叛道的自由精神,和(從藝術品味透射出的)無窮想像力之後,Newland開始送她黃玫瑰。

黃玫瑰既直觀象徵女主角本人(成熟通達,燦爛濃烈,自由不羈),也代表Newland所嚮往: 一個不必小心翼翼墨守成規,更有野心、激情、想像力和創造力的人生
The Age of Innocence (1993)

The Age of Innocence (1993)

與Ellen形成對比的,是Newland的未婚妻May,她代表被傳統秩序禁錮,並成為其忠誠維護者的那一類人。在人類社會中,因舊秩序受害至深的人,卻往往最熱衷維護舊秩序。

本書書名叫做 Age of Innocence《純真年代》,但不必照字面意思理解(書名也並非反諷,而是有相當複雜涵義)。在男女主角關係背後,作家Edith Wharton實際寫出的是Old New York的深層結構和運轉規則。

兩位主角的背後涉及三個階層、眾多人物:倆人出身的old money家族、工業革命新貴和受過教育的中下階層(後來的middle class)。合作與競爭暗藏於上述階層之間,進而決定社會規則和倫理——既促成主角相愛,卻又註定他倆只能發乎情而止乎禮,沒有結合的可能。

Michelle Pfeiffer and Daniel Day-Lewis in The Age of Innocence (1993)

Michelle Pfeiffer and Daniel Day-Lewis in The Age of Innocence (1993)

透過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時代背景,該書寫出:社會風氣通常滯後於經濟發展,新舊權貴利用道理倫理角力——將如何深刻影響每個人。故事在如今看來仍有深意:例如,1990-2000年代新興的互聯網巨頭與傳統工業豪門、當今的科技新貴與傳統豪門(包括已淪為傳統行業的昔日互聯網巨頭)之間的角力如何影響社會風氣?

1993年導演Martin Scorsese將小說搬上銀幕,電影的社會語境比原著淺顯——刪掉許多背景人物,凸顯主角之間的關係,更像是純粹的愛情片,但也值得一看。(不難想像,即使經過刪減,劇本也比普通電影複雜得多。)

人物關係確立角色

作為中學英文老師的區嘉雯經常在訪問中提及英文文學對於她理解角色的重要性。演員閱讀劇本時需要理解角色之間的關係,由此才能理解自己的角色,因為角色是在人物互動關係中得以確立的(譬如,3歲小朋友只懂得role play想當然玩扮醫生,但對成年人,醫生角色主要靠他跟醫學院、病人及同行之間的關係才能確立)。

下次講下《從今以後》導演楊曜愷的兩部戲,是如何靠人物關係去建立角色和表達主旨的。

內容總結
純真年代
4
/5
✍️ for the evolution of our humanity. 🥰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拍攝最後一天,原本計劃與區嘉雯(Angie)和李琳琳(Pat)拍攝閃回場景。 根據劇本,陽光明媚,但實際上一直下雨。我們到涼亭避雨,我發現Angie和Pat很親密地在聊天,靈機一觸,決定把場景移到涼亭。 雨下得更大,不過氣氛更為沉重浪漫。 她們倆表演無懈可擊,一take完成。 為了安全起見,我
4/5從今以後
幕啟,Pat(李琳琳)和Angie(區嘉雯)在城門水塘恬靜漫步,肢體語言已顯露人物個性(其中一面):一個自信從容,一個窈窕淑女。行山途中,Angie隨性拈花惹草流露出快活自在心情,最是好看。 Pat有另一種氣定神閒。
4/5從今以後
#區嘉雯#金馬影展#金馬61#楊曜愷 #李琳琳 電影《從今以後》寫伴侶意外離世之後,現時社會習俗、制度和法例對於LGBT權益的忽視。更深一層,同時也寫出人性在不同層次需求之間的衝突。 在通識科及管理學入門課程中,通常會介紹需求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該
4/5從今以後
📢Protect Angie 群策群力⚔️ 🆘 雖然有人誤認為Angie主動讓出房屋,但多數觀眾都明白,Angie有經歷打官司的歷程。電影未交代具體程序一個好處是,可以激發觀眾自己去想像。映後不時有觀眾提出可能幫到Angie的方法。 僅從電影本身提供的資訊看,官司沒有絕對輸贏。問題可
開場一幕,兩個人並肩漫步,富有抒情詩意,令人回味。跟步履前行的韻律感類似,片尾兩個人互相倚靠、輕輕搖動,心中有「詩的節奏」,做到首尾呼應。電影前1/4交代主角日常,兩個人的互動從家中拓展到街市、再到同志社群,描畫出角色鮮明性格。寫意的沖茶畫面是一絲不苟配隨心率性的雙人舞。
4/5從今以後
拍攝最後一天,原本計劃與區嘉雯(Angie)和李琳琳(Pat)拍攝閃回場景。 根據劇本,陽光明媚,但實際上一直下雨。我們到涼亭避雨,我發現Angie和Pat很親密地在聊天,靈機一觸,決定把場景移到涼亭。 雨下得更大,不過氣氛更為沉重浪漫。 她們倆表演無懈可擊,一take完成。 為了安全起見,我
4/5從今以後
幕啟,Pat(李琳琳)和Angie(區嘉雯)在城門水塘恬靜漫步,肢體語言已顯露人物個性(其中一面):一個自信從容,一個窈窕淑女。行山途中,Angie隨性拈花惹草流露出快活自在心情,最是好看。 Pat有另一種氣定神閒。
4/5從今以後
#區嘉雯#金馬影展#金馬61#楊曜愷 #李琳琳 電影《從今以後》寫伴侶意外離世之後,現時社會習俗、制度和法例對於LGBT權益的忽視。更深一層,同時也寫出人性在不同層次需求之間的衝突。 在通識科及管理學入門課程中,通常會介紹需求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該
4/5從今以後
📢Protect Angie 群策群力⚔️ 🆘 雖然有人誤認為Angie主動讓出房屋,但多數觀眾都明白,Angie有經歷打官司的歷程。電影未交代具體程序一個好處是,可以激發觀眾自己去想像。映後不時有觀眾提出可能幫到Angie的方法。 僅從電影本身提供的資訊看,官司沒有絕對輸贏。問題可
開場一幕,兩個人並肩漫步,富有抒情詩意,令人回味。跟步履前行的韻律感類似,片尾兩個人互相倚靠、輕輕搖動,心中有「詩的節奏」,做到首尾呼應。電影前1/4交代主角日常,兩個人的互動從家中拓展到街市、再到同志社群,描畫出角色鮮明性格。寫意的沖茶畫面是一絲不苟配隨心率性的雙人舞。
4/5從今以後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作為近年為數不多參加金馬競賽的港產電影,《幻愛》以如夢似幻的畫面及配樂描述精神病患者的情愛妄想,是部充滿新意的佳作。本片將屯門拍得像美不勝收的日系電影,甚至男女主角在現實生活發展成情侶關係,都在香港當地蔚為話題。如同台灣近期適逢歐美大片取消的狀況,本片靠著口碑獲得不少香港觀眾進戲院支持。港幣600
台灣電影《孤味》描寫著一個靠賣蝦捲養大女兒的單親媽媽的家庭故事,林秀英獨自撫養三個女兒,各個事業有成。但就在自己七十歲生日當天林秀英接到了一個噩耗,自己那離家多年的丈夫去世了,並且身邊陪著的是另一個女人,這時從丈夫離開的原因、宗教信仰、還有各式各樣的問題,都隨著這天揭開傷疤。
這一切就是來自傳統的反響與回聲,是理性無法理解的生命層次,也是對於超自然的模糊想像與種族情結的側寫。整部電影的影像敘事後勁十足,講述人神之間的超自然關係、種族之間的複雜情結、邊陲地帶的對立衝突。人心與神性,哪一個是令人不寒而慄催命符? 如何才找到一家之主阿昌
堤:於我是典故。那種拼接,眷戀,預感,顧盼游移。那種目睹,銘刻,追寫,時態逡巡。那種失不償得的向心情感,轉瞬而逝的和煦之光,回眸而哀,望路而傷。於我是本格。
兩人的愛,讓健一結下不只一份緣,更協助他走進一個家,慢慢的,其中的緣,竟也成了他的根,如同一座燈塔,引領迷航的他,總是找到回家的路。背景中不斷落雨的港都,更是一往情深的悲傷,因此,那些落下的水,不只是雨,更是心裡的淚,還有那些不能表露的脆弱,樸實靜謐,卻又擲地有聲。
初戀之所以刻骨銘心,不是因為像史詩電影一樣偉大,而是因為那時的我們對愛還一無所知。直到那個人出現,教會了我們什麼是愛,或愛不是什麼。 他或許沒能跟我們繼續走下去,但我們卻帶著他給予的愛,繼續往前進,長出了屬於自己的愛情觀與世界觀,難以否認,全部都與那個「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有關。
作為近年為數不多參加金馬競賽的港產電影,《幻愛》以如夢似幻的畫面及配樂描述精神病患者的情愛妄想,是部充滿新意的佳作。本片將屯門拍得像美不勝收的日系電影,甚至男女主角在現實生活發展成情侶關係,都在香港當地蔚為話題。如同台灣近期適逢歐美大片取消的狀況,本片靠著口碑獲得不少香港觀眾進戲院支持。港幣600
台灣電影《孤味》描寫著一個靠賣蝦捲養大女兒的單親媽媽的家庭故事,林秀英獨自撫養三個女兒,各個事業有成。但就在自己七十歲生日當天林秀英接到了一個噩耗,自己那離家多年的丈夫去世了,並且身邊陪著的是另一個女人,這時從丈夫離開的原因、宗教信仰、還有各式各樣的問題,都隨著這天揭開傷疤。
這一切就是來自傳統的反響與回聲,是理性無法理解的生命層次,也是對於超自然的模糊想像與種族情結的側寫。整部電影的影像敘事後勁十足,講述人神之間的超自然關係、種族之間的複雜情結、邊陲地帶的對立衝突。人心與神性,哪一個是令人不寒而慄催命符? 如何才找到一家之主阿昌
堤:於我是典故。那種拼接,眷戀,預感,顧盼游移。那種目睹,銘刻,追寫,時態逡巡。那種失不償得的向心情感,轉瞬而逝的和煦之光,回眸而哀,望路而傷。於我是本格。
兩人的愛,讓健一結下不只一份緣,更協助他走進一個家,慢慢的,其中的緣,竟也成了他的根,如同一座燈塔,引領迷航的他,總是找到回家的路。背景中不斷落雨的港都,更是一往情深的悲傷,因此,那些落下的水,不只是雨,更是心裡的淚,還有那些不能表露的脆弱,樸實靜謐,卻又擲地有聲。
初戀之所以刻骨銘心,不是因為像史詩電影一樣偉大,而是因為那時的我們對愛還一無所知。直到那個人出現,教會了我們什麼是愛,或愛不是什麼。 他或許沒能跟我們繼續走下去,但我們卻帶著他給予的愛,繼續往前進,長出了屬於自己的愛情觀與世界觀,難以否認,全部都與那個「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有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農民:愛慾情謎》是部由四萬幅油畫完成的動畫電影。以19世紀的波蘭農村為主,雅格娜是農村裡漂亮又能幹的女性,但在時代裡她卻被當成物品任由村裡鰥夫用錢與土地將她娶回家。雅格娜其實心有所屬,但在時代裡她的情慾奔放卻落為農村婦女的八卦與唾棄對象,面對男人的傲慢、女人的蜚語,雅格娜運命的四季將如何轉動?
Thumbnail
《百年孤寂》的阿瑪蘭塔 《我輩孤雛》的莎拉·韓明絲 《白癡》的納斯塔霞 這三本小說的三位女性,是我永遠重要的她者。 韓明絲是那個永遠散發孤兒氣質的女性,因此所謂的「勢利」只是某種成長中慣性的,以抓取浮木來確認安全感的防禦機制;納斯塔霞是美麗的瘋子,因為早早就被當成名利場的戰利品,所以
Thumbnail
這篇文章的靈感來源是喬凡尼·巴提斯塔·莫羅尼的《紅衣女士》,這幅畫作中的女性形象,可能讓作者聯想到那雙充滿洞察力的眼睛,以及貴族生活中的壓抑與矛盾,從而創作出這封深情的信件,既反映了藝術作品的影響,也表達了對人物命運的深思。
Thumbnail
《時時刻刻》敘述維吉尼亞・吳爾芙筆下的戴洛維夫人:She would buy the flowers herself.
Thumbnail
“Tell me, what is it you plan to do with your one wild and precious life.” (告訴我,你打算怎麼度過這一趟狂野且珍貴的人生。)  主角黛安娜奈德在閱讀完詩人Mary Oliver的詩作後,對自己逐漸平淡的人生感到不滿,想起年
Thumbnail
美國小說家露意莎奧爾柯特(Louisa May Alcott)在1868年創作了半自傳《小婦人》,該經典之作在不同時期被翻拍成不同版本的電影。首次改編電影於1933年推出,之後,分別在1949、1994和2019年被翻拍成電影。2019年的最新版本更名為《她們》,加入該時代的樣貌和女性意識的認知
葛楚·史坦,巴黎花街二十七號,畢卡索,馬蒂斯,海明威。如果你曾經讀過《流動的饗宴》,年老的海明威談論起年輕時的巴黎印象裡,葛楚的教母形象如此鮮明,也深深影響年輕的創作者。這當然是不能可再次重現的時代了,一個美國實踐了法式沙龍,在巴黎的核心地帶,出現一個圈子,孕育了「作品」。 這本書特殊的地方,不僅
Thumbnail
沒想到我手中翻閱的內容是一個年僅13歲的青春少女的日記。多令人心疼的安妮啊!其實不只安妮,所有的被扼殺的猶太人都是,種族滅絕的行為真的讓我非常難過與憤怒。
Thumbnail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法國作家亞歷山大·小仲馬創作的長篇小說《茶花女》。 《茶花女》主要內容:瑪格麗特是個貧苦的鄉下姑娘,來到巴黎後,開始了賣笑生涯,成了“社交明星”。她隨身裝扮一束茶花,人稱“茶花女”。稅務局長杜瓦先生的兒子阿爾芒·杜瓦,他瘋狂地愛著茶花女,兩人陷入愛河。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農民:愛慾情謎》是部由四萬幅油畫完成的動畫電影。以19世紀的波蘭農村為主,雅格娜是農村裡漂亮又能幹的女性,但在時代裡她卻被當成物品任由村裡鰥夫用錢與土地將她娶回家。雅格娜其實心有所屬,但在時代裡她的情慾奔放卻落為農村婦女的八卦與唾棄對象,面對男人的傲慢、女人的蜚語,雅格娜運命的四季將如何轉動?
Thumbnail
《百年孤寂》的阿瑪蘭塔 《我輩孤雛》的莎拉·韓明絲 《白癡》的納斯塔霞 這三本小說的三位女性,是我永遠重要的她者。 韓明絲是那個永遠散發孤兒氣質的女性,因此所謂的「勢利」只是某種成長中慣性的,以抓取浮木來確認安全感的防禦機制;納斯塔霞是美麗的瘋子,因為早早就被當成名利場的戰利品,所以
Thumbnail
這篇文章的靈感來源是喬凡尼·巴提斯塔·莫羅尼的《紅衣女士》,這幅畫作中的女性形象,可能讓作者聯想到那雙充滿洞察力的眼睛,以及貴族生活中的壓抑與矛盾,從而創作出這封深情的信件,既反映了藝術作品的影響,也表達了對人物命運的深思。
Thumbnail
《時時刻刻》敘述維吉尼亞・吳爾芙筆下的戴洛維夫人:She would buy the flowers herself.
Thumbnail
“Tell me, what is it you plan to do with your one wild and precious life.” (告訴我,你打算怎麼度過這一趟狂野且珍貴的人生。)  主角黛安娜奈德在閱讀完詩人Mary Oliver的詩作後,對自己逐漸平淡的人生感到不滿,想起年
Thumbnail
美國小說家露意莎奧爾柯特(Louisa May Alcott)在1868年創作了半自傳《小婦人》,該經典之作在不同時期被翻拍成不同版本的電影。首次改編電影於1933年推出,之後,分別在1949、1994和2019年被翻拍成電影。2019年的最新版本更名為《她們》,加入該時代的樣貌和女性意識的認知
葛楚·史坦,巴黎花街二十七號,畢卡索,馬蒂斯,海明威。如果你曾經讀過《流動的饗宴》,年老的海明威談論起年輕時的巴黎印象裡,葛楚的教母形象如此鮮明,也深深影響年輕的創作者。這當然是不能可再次重現的時代了,一個美國實踐了法式沙龍,在巴黎的核心地帶,出現一個圈子,孕育了「作品」。 這本書特殊的地方,不僅
Thumbnail
沒想到我手中翻閱的內容是一個年僅13歲的青春少女的日記。多令人心疼的安妮啊!其實不只安妮,所有的被扼殺的猶太人都是,種族滅絕的行為真的讓我非常難過與憤怒。
Thumbnail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法國作家亞歷山大·小仲馬創作的長篇小說《茶花女》。 《茶花女》主要內容:瑪格麗特是個貧苦的鄉下姑娘,來到巴黎後,開始了賣笑生涯,成了“社交明星”。她隨身裝扮一束茶花,人稱“茶花女”。稅務局長杜瓦先生的兒子阿爾芒·杜瓦,他瘋狂地愛著茶花女,兩人陷入愛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