慚愧,在熱潮過了之後我才看完前陣子大受好評的韓國料理賽實境節目「黑白主廚」,我喜歡做菜,看得非常開心,也從自己的戲劇專業上看見韓國做節目時的一些戲劇概念。
以下絕對會爆雷,讓我用一張圖片來防一下好了。
料理程度跟這些人差太多了,以下不會提什麼料理的細節,單純就戲劇的佈局幫自己做個筆記,趁剛看完還記憶猶新,一邊來把全部12集的內容列下,一邊聊好了。
有幾個前提是「黑白主廚」的限制,也是框架:首先是邀請的無論是白湯匙名廚,還是黑湯匙廚師,100人中每位都是職業料理人,有自己的招牌要顧,因此不太可能像是戀愛實境秀那樣呈現出某些狡滑或太偏離道德的事,因此即使是戲劇邏輯,也不太會有「反派。
再來是假設料理勝負沒有作假,但仍要為了戲劇效果呈現出衝突與對立,比拼的主題及對手就是製作組可以小小操作一下的方式了,例如賽前約略安排對決組合、請選手提出幾個菜單後選擇一個請他們用來比賽等等。由於需要保留不可預測性,因此編劇與製作人在每次賽後的判斷都需要快速又準確,這需要市場經驗才能辦得到。
好,然後關關難過關關過的方式,我首先想到的是王道漫畫中的武鬥會,其中隱含的角色成長,也是所有戲劇會需要的英雄旅程,用最簡單的方式來說,是要先讓觀眾認識角色後,讓角色走出舒適圈進入情節面對挑戰;再來角色會第一次陷入危機,而需要第一次的成長才能突破,這次的成長通常是較為具象的;接著角色會因為成長順利前進,前往最終決戰,但在決戰前會再遭遇一次危機,這次的危機偏抽象也更巨大;當角色再次突破危機就會重獲新生,進行最終決戰。大家可以想想自己喜歡的戲劇作品是否都有類似的節點,即使是愛情劇也是。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會把「黑白大廚」的主角設定為「黑湯匙」,他們為了爭取榮耀讓自己的名字被知道,朝著打破階級的路前進。畢竟弱者翻轉的故事總是比中國龍傲天的故事來得容易動人。這樣一看,我覺得節目一開始設定的階級並不是要呈現好與壞(也無法做到),而是讓角色面對一堵又一堵高牆。
來,一段一段來順吧,我儘可能把黑湯匙們視為一個整體的角色,抓出角色的成長弧線,但很難,因為最終讓人印象深刻的,都還是參賽者的個人魅力。
EP1、EP2 黑湯匙80人淘汰賽
開場首先要讓我們認識主角是誰,所以用了這個方式先建立了幾個之後會比較有畫面的黑湯匙,同時也建立了評審的權威。這裡呈現的主角「黑湯匙們」來自各個職場,有不同的專精之處,但並相較「白湯匙」則是沒沒無名(雖然後來證實其實不是這樣,裡面有些人的資歷跟白湯匙不相上下);也建立了他們對於料理的想法、態度。
第一場比賽的重點在呈現黑湯匙的目標:戰勝白湯匙。
而且料理比賽的趣味上,則是呈現了各種料理的多樣性。
EP3、EP4、EP5 黑白湯匙主廚PK賽
這段在建立主角的細節,呈現出他們能與對手有一戰之力,另一方面建立起幾個後來將成為強力對手的壓迫感。所以一開始呈現白湯匙一邊倒戰勝黑湯匙,然後黑湯匙慢慢追上,讓黑白比數接近,這部份並沒有拍出真實的順序,不知道是否比賽的順序並不是節目呈現出的那樣,又或是節目組在人選安排上有刻意調整過。
第二場比賽的重點在呈現黑白湯匙的差距:明顯但不是追不上。
然後這段在料理比賽上,是我覺得最有趣也最有推廣韓食氛圍的,用規定食材(當然是以韓國特色食材為主,例如乾蘿蔔孆、鰩魚等)來比賽,無論是看主攻非韓料理的主廚如何呈現,或是看韓國料理主廚怎麼運用,都相當有意思。
圖為鰩魚。
是說PK賽的第一場,愛德華李出的沙拉,真的是碾壓對手耶…
EP6、EP7 肉/海鮮團黑白團體對抗賽
這段我自己是把它劃為黑湯匙的升級之戰,透過這場,黑湯匙們對於料理有了不同的領悟及成長,也更明確看見白湯匙們可以被攻克的地方。但我認為這場算是有保持讓白湯匙們踩在難以戰勝的立場,像是一開始的比肉,白湯匙那種混亂的程度,竟然最後做出來的東西還是很厲害(東坡肉搭馬鈴薯泥?我都想試做看看了);而第二場的海鮮,在隊長崔鉉碩的帶領下,我個人認為贏得毫無懸念。
第三場比賽的重點我認為是:升級。
然後崔鉉碩的料理思考是我第二喜歡的,也比較容易看懂、理解及驚喜。第一喜歡的是愛德華李,那是有種「原來還可以這樣!」,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哲學感。
EP8 超商食材敗部復活戰
這段我偏向是在做中場休息,不但短,而且超商的東西硬限制更多,與其它比賽相較有層次上的落差。但超商又是更貼近一般觀眾的,所以也許在考量下,試著在這一段放入可能會讓觀眾有機會複製的料理?我猜的。
敗部復活戰的重點我感覺是:配速,讓節目有個節奏感。
(真的在棚裡弄個超商也是夠猛的)
EP8、EP9 餐廳比賽
這段我認為是高潮前的段落,這場比賽結束後,就進入八強半決賽了,半決賽本身我會認為幾乎是「黑湯匙」這個角色的最終決戰,因為最後的兩強對決,會更聚焦在這兩個人,而不是階級。在這個段落裡,黑湯匙們與白湯匙們混合競爭,透過這個混合競爭,我這個觀眾會更加覺得黑湯匙的實力已經與白湯匙平起平坐了,最終決戰仍有懸念,不至於一邊倒。
同時這裡再加上所謂的被排擠組,其中黑湯匙的兩位都是因為想做自己想做的料理而離開,只有白湯匙是被投票丟出去的,更把黑白兩個角色的實力拉得近一些。
這段的料理比賽也很有趣,四家餐廳分別代表著四個不同的主旨,而這些主旨都跟韓食有關(真的很像是set過的):庶民美食的「司機餐廳」、重要韓國食材的「醬大叔」、呈現當代韓國食物多元性的「三飯店」,以及標誌料理的「排隊名店」(但這個真的是比較沒有深刻印象…)
EP10 人生料理、EP11 豆腐料理地獄、EP12 賭上名聲的最後一戰
這三個都讓人印象深刻,因為有更多的時間來讓我看見更多的細節。不過在戲劇的安排上,我傾向將三集放成一組,當成最後對決。人生料理中讓黑湯匙被看見更多的價值觀(但這段白湯匙不遑多讓),有種漫畫後期角色回憶黑頁的感覺;豆腐料理地獄則是強迫角色開啟鎖血模式,當招式用盡,就看誰的意志力比較強了;而最後一戰的雙雄對決,就有種毫無保留開大招的感覺了,也是我覺得相對之下比較不好看的比賽之一。
而最終獲勝的是黑湯匙,奪回自己的名字了,成功逆轉階級。
我自己的觀點,更喜歡愛德華李在最後一戰端出的「剩下的辣炒年糕」,兩人講的故事動人程度各有千秋的情況下,料理的創意性、完成度,我都覺得勝過黑手黨排列搭配的羊排,不是羊排不好,只是年糕我覺得更吸引我。
(這是甜點耶…)
我覺得韓國這二十年的操練,真的讓他們在娛樂上變得很強大,做料理比賽除了未知的刺激以及料理的趣味,成員的安排及主題的節奏感真的是讓節目從好看升華為傑作。
同時也很喜歡在這個情況下,對我這個觀眾來說,因為知道每個主廚做的都很好吃,因此當好吃程度大家都在90分以上時,那剩下微小的差距,具體來說在細節,抽象來說在評審的價值觀,輸的人不是不好,而是贏的人更能獲得評審的青睞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