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欣恬
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大賽金牌得主庄司紗矢香,一直是國際上備受矚目的小提琴家,而她的音樂之路起源於一段童年的回憶。孩童時期常常在義大利聽音樂會,深深觸動了她的音樂魂。她回憶,有次在音樂會上聽見悠揚的聲音,彷彿被帶到了一個充滿夢幻的世界,「那一刻,我決定,我也要成為一名音樂家,那時還有人在拉小提琴,我也被迷住了。」然而,天生嗓音條件似乎阻礙了她成為歌手的夢想,命運的安排,小提琴成為她表達音樂情感的最佳媒介。
庄司紗矢香出生於1983年日本東京,她來自一個藝術家庭,母親是畫家,祖母是詩人,三歲隨家人到義大利居住,五歲開始學小提琴。她的崛起是在日本全國學生音樂比賽中獲得第一名,獲得廣大的關注,1998年她到德國柯隆音樂及舞蹈大學就讀,師承查克哈‧布隆。十六歲拿下「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賽」首獎,一戰成名,成為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小提琴家之一。
那個唱不上的音,改用提琴唱
庄司紗矢香表示,她最先開始想唱歌,「但在鋼琴課上,老師說讓我們一起唱音階,但是我到某個音區就唱不上去了,所以我覺得我沒辦法成為歌手。」
家人也沒有第一時間幫庄司紗矢香買小提琴,「我沒有忘記我很想小提琴,持續跟母親請求了一年。我記得每天都纏著媽媽,希望她能幫我買一把小提琴。終於,媽媽答應了我的請求。」收到小提琴的那一刻,庄司紗矢香感到無比的喜悅。她將小提琴視為自己最珍貴的寶物,每天都迫不及待地想要練習。
庄司紗矢香說,可能因為母親是藝術家,反而不希望她走音樂的路,而是希望她能有穩定的收入,當一名律師或醫師,但也支持她練琴,只是要先好好學習,「所以我必須認真讀書,做數學,學日語和英語等,練琴的時候,我反而感到自由和休閒。」
母親的藝術薰陶與自由精神
庄司紗矢香表示,她的母親是一名非常自由奔放的人,「她熱愛旅行,有一點波希米亞風格,也喜歡幻想,或許這就是為什麼她希望我有一份穩定的工作,而不是成為一名藝術家。」
而母親的自由奔放、對藝術的熱情,也潛移默化地塑造庄司紗矢香的藝術觀,母親經常帶她去參觀博物館或欣賞藝術電影,與她分享文學作品,無形中培養了她的藝術感知力和想像力。
「我非常感謝媽媽以某種方式傳遞了她的藝術宇宙,她與我分享了她喜歡的任何東西,當時我年紀小,可能不太理解一些東西,像她會帶我看維斯康堤、費里尼這些導演的電影,她從來沒有帶我看迪士尼電影,但她喜歡什麼,她就與我分享什麼。」
庄司紗矢香在母親的帶領下,早早就接觸了以長鏡頭為代表的日本導演溝口健二電影,「雖然小時候我不太懂,但我很喜歡那些片段,覺得有些東西很鼓舞人心、很震撼,這是很重要的觀影體驗。媽媽也熱愛文學,所以在我們的小房子裡,有一半空間被書佔據,家裡像是有座圖書館一樣,媽媽帶我讀托馬斯・曼、戈蘭·奧馬爾和赫曼·黑塞等作家的書,這些點點滴滴滋養了我的成長。」
對貝多芬的獨特詮釋與對現場演出的熱愛
庄司紗矢香對貝多芬的作品有著獨特的詮釋,她認為,貝多芬的音樂除了是音符的組合,更是對生命、理想的追求。她表示,「貝多芬的音樂更注重文字而非影像,但如果真的要連結畫面,我覺得會是大自然、森林,也許是鳥兒的歌唱,一些非常精神的領域。」
庄司紗矢香今年11月8日於環球音樂發行的專輯,和指揮家泰米卡諾夫(Temirkanov)、聖彼得堡愛樂管弦樂團一起錄製了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和西貝流士小提琴協奏曲,她表示,希望聽眾都能自由地感受自己的感受,「我不想限制他們的想像力,聽眾會有自己的想法。而我受到貝多芬的啟發,是他表達了所有的喜悅和一個理想世界,儘管他人生中遇到許多問題,有很多困難需要克服,但他所追求的那種光明,我個人也受到鼓舞,這種音樂和他對善良和光明的信念。」
獨一無二的貝多芬裝飾奏,每次發掘新角度
特別的是,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的裝飾奏,獨奏家可以有自己詮釋的空間,庄司紗矢香從二十三歲起,就寫下自己的裝飾奏版本,且每次演出都會稍微變化。
「我每次都會重新看待這個裝飾奏,像是第一次學習一樣地重新學習它,儘管我演奏了很多次,但我會試著抹去所有的弓法和指法,思考什麼是最好的,這很有趣,我喜歡這麼做。」
巡演世界多年,庄司紗矢香表示,她喜歡認識新朋友,也珍惜老朋友,並和人們分享音樂,這是一件無價的事,未來若有機會,對視覺呈現很有興趣的她,希望能當導演拍攝影片,其實也已經創作過一些影片了,她說:「但我知道那是另外一門專業,不過這是我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