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讀後感--或許我不該期待它是本推理小說

更新於 2024/12/0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這本書似乎在網路上受到非常火熱的討論,我在書本出版過了一、二個月後才在臉書看到某位讀者的書評,書評寫得極好,好到讓我忍不住馬上上網訂購了一本。

因為書腰上寫著「唯有紙本書得以實現…」以及「絕對不可能猜到的結局」,加上我看了不只一位網友們的好評,於是我對這本書抱著很大的期待;或許是期望太大,看完後竟然有些失望。

故事講述一位知名推理作家--宮內彰吾罹癌過世,宮內彰吾已婚,卻與多名女子外遇,並與其中一名女子有了私生子--也就是本書主角。在宮內過世後,元配所生的長子主動聯繫主角,希望主角能幫忙找到宮內的最後一個作品當成遺作出版,藉著知名作家過世來拓展銷量、趁機賺一筆錢。

一開始我抱著看偵探推理小說的心態來展開這本書,以往我讀的偵探或推理小說大部分都是「西方風格」,例如:阿嘉莎•克莉絲蒂或是柯南道爾;學生時期曾看過日本作家赤川次郎的三毛貓系列,但印象已經模糊了。這本書我閱讀起來心情並不輕鬆,因為主角的「灰色」的情緒太滿,看著看著……總覺得十分抑鬱,難道日本人都習慣壓抑情緒嗎?或者是因為主角特殊身份--私生子,以致於他比一般人更習慣掩蓋自己的感受。

撇開上述這點,這仍是一本會讓人想一口氣讀完的書--希望能快點知道真相,中間還蠻像偵探小說(一一訪談相關人證),只是我一直期待著後面會有爆點……但沒有,結局並不讓我驚豔,整本書越到結尾反而越加平淡,但或許這才符合真實人生;也或許一開始我就不該以看推理小說的心態來閱讀,如果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大概就會認為是本符合期待的書,因為書中大量刻畫了主角的內心世界以及心路歷程。

最後,我也終於知道為什麼本書的書評中總是會提及「翻譯」和「編輯」很厲害,看完本書我也由衷佩服:翻譯這本書肯定費了一番功夫。「作者的創意」、「翻譯和編輯的用心」大概是能推薦這本書的主要原因,至於故事的劇情內容方面,我只能說書腰的推銷手法倒是言過其實了😅。


家有三個寶貝:直男哥|暖男弟及窩心妹。 小孩進入青春期後,媽媽學習讓自己成為一株盆栽--安靜地陪伴。 這是我自己的閱讀、學習及小孩陪伴我成長的過程紀錄。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一直希望孩子們學習「更有效率的」學習方式, 讓他們能夠利用較少的時間把課業學好, 其他時間用來探索自己、嘗試新事物、培養興趣和運動, 於是我閱讀了許多關於如何學習的書籍。 讀了這麼多書, 我認為時間有限的話, 可以直接看「大腦喜歡這樣學」這一本就好😄。 (如果有時間當然可以全部都看
一位不怎麼討喜的主人邀請了四位偵探和四位「犯罪行家」到家裡作客, 宴會結束, 主人卻被發現已遇害身亡, 究竟兇手是那一位賓客? 最後又是哪一位偵探破解謎團、找出兇手? 對我而言, 要猜到阿嘉莎•克莉絲蒂作品的兇手一直是很大的難題, (難道是我破案功力太差🤔) 往往不到最後,不會
當初被這本書吸引是因為這是一件十六年前的謀殺案, 當時兇手已確定並被逮捕伏法, 但十六年後兇手的女兒找上偵探白羅, 希望白羅能查出真兇、還她的母親清白。 我非常好奇白羅如何調查十六年前的案件, 以及到底最後真兇是不是另有其人? 這本書一樣是用一首童謠來串場, 「一隻小豬上市場, 一隻小豬待
本書用一首古老的童謠來串成整個謀殺案, 「十個小小戰士吃飯去, 一個嗆死剩九個。 九個小小戰士睡過頭, 一個不醒剩八個。 八個小小戰士遊德文, 一個留住剩七個。 …… …… 一個小小戰士太孤單, 吊死了自己, 一個都不
我一直希望孩子們學習「更有效率的」學習方式, 讓他們能夠利用較少的時間把課業學好, 其他時間用來探索自己、嘗試新事物、培養興趣和運動, 於是我閱讀了許多關於如何學習的書籍。 讀了這麼多書, 我認為時間有限的話, 可以直接看「大腦喜歡這樣學」這一本就好😄。 (如果有時間當然可以全部都看
一位不怎麼討喜的主人邀請了四位偵探和四位「犯罪行家」到家裡作客, 宴會結束, 主人卻被發現已遇害身亡, 究竟兇手是那一位賓客? 最後又是哪一位偵探破解謎團、找出兇手? 對我而言, 要猜到阿嘉莎•克莉絲蒂作品的兇手一直是很大的難題, (難道是我破案功力太差🤔) 往往不到最後,不會
當初被這本書吸引是因為這是一件十六年前的謀殺案, 當時兇手已確定並被逮捕伏法, 但十六年後兇手的女兒找上偵探白羅, 希望白羅能查出真兇、還她的母親清白。 我非常好奇白羅如何調查十六年前的案件, 以及到底最後真兇是不是另有其人? 這本書一樣是用一首童謠來串場, 「一隻小豬上市場, 一隻小豬待
本書用一首古老的童謠來串成整個謀殺案, 「十個小小戰士吃飯去, 一個嗆死剩九個。 九個小小戰士睡過頭, 一個不醒剩八個。 八個小小戰士遊德文, 一個留住剩七個。 …… …… 一個小小戰士太孤單, 吊死了自己, 一個都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前陣子在公司無意間看到這本書,趁著空檔翻讀以後,超級震驚,沒想到報導者的採訪可以以這樣的方式出版成書籍刊物,前半部分為漫畫,由台灣漫畫家廢廢子操刀,後半部分為深度專題報導。
Thumbnail
我收到一本書,書裡印了遺失的小說,而且還被加了新的結尾。
Thumbnail
字,壓在書裡面,卻也溢出了書頁
Thumbnail
這是出版前的一大掙扎之一,這樣的疑惑與不確定,一路延伸到出書後的一年內 包含看見讀者在蝦皮的評價都要吸一大口氣才能點開(雖然大部分是好評) 直到現在,無論推出什麼商品,其實自己都還是會有猶豫、擔心 但我練習擁抱它,並以第一次出書的各種反應去擁抱自己 會這樣擔心也是因為自己很在意這些的完美性。
Thumbnail
   「我在某本書看見了一個很有趣的故事,那本書是……」   我想,今日試讀的《那本書是》,非常適合這個引言。
Thumbnail
一開始我以為這是一本關於寫作的書,結果開書後才發現這是一本教人將願望寫下來讓願望實現的書,本來以為是心靈書,結果看下來再一次扭轉我的概念,原來是一本短文集,當然也有提到一點點心靈的內容,但更多的是作者的生活感悟,每篇都是短短的,看得輕鬆,而且偶然也得到啟發,是一本意外地好看的書。 書中一開始就有一
Thumbnail
第一次看這本書時,後面幾個章節其實比較無感,畢竟那時還是無憂無慮的學生,頂多擔心自己的資格考會不會沒過。但工作幾年後再回來看這幾個章節,真的是超級有感,點頭如搗蒜,是一本很有趣的好書,推薦給大家。
Thumbnail
臉書上出現一篇動態回顧。 「既然很用心(其實背後的真相應該是砸錢)地競標到書了,就應該用心地做這本書,虎頭蛇尾,很對不起書。」 十年前的我曾經熱血,雖然我忘了當時是因為哪一本書有此感受,但是我知道是對哪一家出版社發出的感嘆。 換成是現在,可能就只是笑笑而已。
Thumbnail
我在漂書站看到這本書的時候,被作者在封面的獨照「驚艷」到,有一股強大氣場,小心翼翼拿著書心理壓力十足(設計封面的人要負很大責任),我到底該不該拿來翻看?我決定開始翻閱,沒多久書中的一句話吸引到我...
Thumbnail
前段時間,我打開了這本來自作家安妮·艾諾的作品...... 本文在撰寫有提到一些劇情內容,介意的格友先別點開。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前陣子在公司無意間看到這本書,趁著空檔翻讀以後,超級震驚,沒想到報導者的採訪可以以這樣的方式出版成書籍刊物,前半部分為漫畫,由台灣漫畫家廢廢子操刀,後半部分為深度專題報導。
Thumbnail
我收到一本書,書裡印了遺失的小說,而且還被加了新的結尾。
Thumbnail
字,壓在書裡面,卻也溢出了書頁
Thumbnail
這是出版前的一大掙扎之一,這樣的疑惑與不確定,一路延伸到出書後的一年內 包含看見讀者在蝦皮的評價都要吸一大口氣才能點開(雖然大部分是好評) 直到現在,無論推出什麼商品,其實自己都還是會有猶豫、擔心 但我練習擁抱它,並以第一次出書的各種反應去擁抱自己 會這樣擔心也是因為自己很在意這些的完美性。
Thumbnail
   「我在某本書看見了一個很有趣的故事,那本書是……」   我想,今日試讀的《那本書是》,非常適合這個引言。
Thumbnail
一開始我以為這是一本關於寫作的書,結果開書後才發現這是一本教人將願望寫下來讓願望實現的書,本來以為是心靈書,結果看下來再一次扭轉我的概念,原來是一本短文集,當然也有提到一點點心靈的內容,但更多的是作者的生活感悟,每篇都是短短的,看得輕鬆,而且偶然也得到啟發,是一本意外地好看的書。 書中一開始就有一
Thumbnail
第一次看這本書時,後面幾個章節其實比較無感,畢竟那時還是無憂無慮的學生,頂多擔心自己的資格考會不會沒過。但工作幾年後再回來看這幾個章節,真的是超級有感,點頭如搗蒜,是一本很有趣的好書,推薦給大家。
Thumbnail
臉書上出現一篇動態回顧。 「既然很用心(其實背後的真相應該是砸錢)地競標到書了,就應該用心地做這本書,虎頭蛇尾,很對不起書。」 十年前的我曾經熱血,雖然我忘了當時是因為哪一本書有此感受,但是我知道是對哪一家出版社發出的感嘆。 換成是現在,可能就只是笑笑而已。
Thumbnail
我在漂書站看到這本書的時候,被作者在封面的獨照「驚艷」到,有一股強大氣場,小心翼翼拿著書心理壓力十足(設計封面的人要負很大責任),我到底該不該拿來翻看?我決定開始翻閱,沒多久書中的一句話吸引到我...
Thumbnail
前段時間,我打開了這本來自作家安妮·艾諾的作品...... 本文在撰寫有提到一些劇情內容,介意的格友先別點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