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簡單易行的幸運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佛教的修行教化中,供養三寶 (佛、法、僧) 被視為積累功德、淨化心靈的重要法門。這不僅是對佛法的尊重與感恩,更是自身修行能夠積資淨障很重要的關鍵。

什麼是三寶?簡言之:

• 佛寶:指佛陀及其教導,代表究竟的覺悟與智慧。

• 法寶:指佛陀的教法,包括經典、戒律等,是通往解脫的指引。

• 僧寶:指修行佛法的僧團,傳承和弘揚佛法。

講到供養,一般人都只會粗淺地想到金錢的供養、布施。其實佛陀已經闡明過,真正的供養可簡言為以下三類,包括:

❶ 物質供養:如食物、衣服、日用品等。

❷ 修行供養:如持戒、禪修、聞法等。

❸ 弘法供養:如傳播佛法、護持道場等。

佛陀在《佛說花聚陀羅尼呪經》中開示,供養三寶的功德。

《佛說華聚陀羅尼經》云:「若復有人於如來滅度之後行於曠路,見於如來塔廟,若善男女能於一華、若一燈燭、若一團泥用塗像前以用供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持一銅錢施於佛像,為補治故,若以一掬水用灑佛塔地,除去不淨乾花燭燼,若燒香供養,舉足一步詣於塔寺,若一稱南無佛,欲使此人墮三惡道,百千萬劫終無是處。」

這段經文內容開示:在如來入滅之後,當你行走於廣闊的曠野或幽靜的山間,若遇見佛塔或寺廟,無論是一朵花供佛、一滴油點燈、一枝香供佛,一杯水供佛,即使是最微小的供養,也能獲得不可思議的功德。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為,實則蘊含著深遠的意義,能夠為你積累無量福報,百千萬劫不墮三惡道。

供養的真諦不在於形式的豐盛,而在於心靈的虔誠與純淨。讓我們銘記,每一個恭敬的舉動,每一份虔誠的心意,都是通向覺悟的階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有無數機會積累這樣的功德。重要的是保持一顆恭敬、感恩的心,時時處處以善意對待世間萬物,這便是最好的修行。

raw-image


────────────────

觀音山 2024 全球供千僧道糧‧供佛齋僧

✦我要登記▸ https://www.fazang.org/sangha-offering

(開放登記至12月31日晚上12:00前)

────────────────

將於2024年 第二屆 佛王誓約祈願大法會恭請慈悲 龍德嚴淨仁波切(龍德上師)總迴向。


更多請見「觀音山 全球資訊網」

https://www.fazang.org/info/events.php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觀音山吉祥洲的沙龍
35會員
3.5K內容數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學佛修行的人,要懂得把握機會來修福修慧。因為學佛的慧命並不一定長長久久,有時候是很短暫,這與每個人結的佛緣有關。不管過去生結的緣如何,今生有幸接觸佛法,就要用心地深結佛緣。」修行主要是修福和修慧二類:孝順父母、布施供養、做利益他人等,屬於修福;念佛、拜懺、打坐、聽開示、讀佛經,減少煩惱,屬於修慧。
2025/05/04
「璀璨佛誕 浴佛覺心──觀音山 2025年佛誕浴佛祈福盛典」5月4日上午10:30,在臺北 南港展覽館1館1樓盛大展開!恭請觀音山住持──尊貴 龍德嚴淨仁波切(龍德上師)主法。眾多貴賓、各界賢達。現場與線上吸引數萬人參加,精彩實況與您分享!
Thumbnail
2025/05/04
「璀璨佛誕 浴佛覺心──觀音山 2025年佛誕浴佛祈福盛典」5月4日上午10:30,在臺北 南港展覽館1館1樓盛大展開!恭請觀音山住持──尊貴 龍德嚴淨仁波切(龍德上師)主法。眾多貴賓、各界賢達。現場與線上吸引數萬人參加,精彩實況與您分享!
Thumbnail
2025/05/04
臺灣薩迦寺常住僧團於5月26日舉辦「護法雲集薈供除障法會」,歡迎全球善信法友為現世親友、公司行號、閤家、個人登記「消災除障祿位」,亦可為所求能滿願而迴向。
Thumbnail
2025/05/04
臺灣薩迦寺常住僧團於5月26日舉辦「護法雲集薈供除障法會」,歡迎全球善信法友為現世親友、公司行號、閤家、個人登記「消災除障祿位」,亦可為所求能滿願而迴向。
Thumbnail
2025/05/04
「璀璨佛誕 浴佛覺心──觀音山 2025年佛誕浴佛祈福盛典」5月4日上午10:30,臺北 南港展覽館1館1樓盛大展開!觀音山住持──尊貴 龍德嚴淨仁波切(龍德上師)法駕蒞臨,主法「釋迦牟尼佛‧如珍寶加持總集薈供法會」,傳授殊勝密法、開示珍貴契機佛法。現場與線上吸引數萬人參加,精彩實況與您分享!
Thumbnail
2025/05/04
「璀璨佛誕 浴佛覺心──觀音山 2025年佛誕浴佛祈福盛典」5月4日上午10:30,臺北 南港展覽館1館1樓盛大展開!觀音山住持──尊貴 龍德嚴淨仁波切(龍德上師)法駕蒞臨,主法「釋迦牟尼佛‧如珍寶加持總集薈供法會」,傳授殊勝密法、開示珍貴契機佛法。現場與線上吸引數萬人參加,精彩實況與您分享!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佛、法、僧三寶是供養、布施、修福的無上福田。若能以清淨心供養,不僅能放下內心的慳貪與執著,更能藉由恭敬供養來長養恭敬心、慈悲心與平等心,生生世世與三寶結清淨善緣,功德無量無邊。《佛說布施經》中提到,供養三寶可得五種殊勝利益:身相端莊、氣力增盛、壽命延長、快樂安穩、成就辯才。
Thumbnail
佛、法、僧三寶是供養、布施、修福的無上福田。若能以清淨心供養,不僅能放下內心的慳貪與執著,更能藉由恭敬供養來長養恭敬心、慈悲心與平等心,生生世世與三寶結清淨善緣,功德無量無邊。《佛說布施經》中提到,供養三寶可得五種殊勝利益:身相端莊、氣力增盛、壽命延長、快樂安穩、成就辯才。
Thumbnail
在佛教的修行教化中,供養三寶 (佛、法、僧) 被視為積累功德、淨化心靈的重要法門。供養的真諦不在於形式的豐盛,而在於心靈的虔誠與純淨。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有無數機會積累這樣的功德。重要的是保持一顆恭敬、感恩的心,時時處處以善意對待世間萬物,這便是最好的修行。
Thumbnail
在佛教的修行教化中,供養三寶 (佛、法、僧) 被視為積累功德、淨化心靈的重要法門。供養的真諦不在於形式的豐盛,而在於心靈的虔誠與純淨。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有無數機會積累這樣的功德。重要的是保持一顆恭敬、感恩的心,時時處處以善意對待世間萬物,這便是最好的修行。
Thumbnail
經云:「一切世間諸安樂,皆由供養三寶生,故當恆勤供三寶。」廣修供養,快速積聚福慧資糧,消災淨障、福祿增勝。每一分的虔誠,也都將匯聚成自利利他的深廣功德法海,福不唐捐。 《佛說布施經》:「若以上妙飲食供養三寶,得五種利益,身相端嚴,氣力增盛,壽命延長,快樂安隱,成就辯才。如是南贍部洲一切眾生
Thumbnail
經云:「一切世間諸安樂,皆由供養三寶生,故當恆勤供三寶。」廣修供養,快速積聚福慧資糧,消災淨障、福祿增勝。每一分的虔誠,也都將匯聚成自利利他的深廣功德法海,福不唐捐。 《佛說布施經》:「若以上妙飲食供養三寶,得五種利益,身相端嚴,氣力增盛,壽命延長,快樂安隱,成就辯才。如是南贍部洲一切眾生
Thumbnail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淨業三福」的概念及其來源,並解析修持的要點。淨業三福是修行者為求生淨土必修之法,包含孝養父母、皈依及發菩提心,強調因果法則及幫助他人。透過理解這三福,行者能更明瞭修行的意義,增進智慧與慈悲,以便最終達到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目標。
Thumbnail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淨業三福」的概念及其來源,並解析修持的要點。淨業三福是修行者為求生淨土必修之法,包含孝養父母、皈依及發菩提心,強調因果法則及幫助他人。透過理解這三福,行者能更明瞭修行的意義,增進智慧與慈悲,以便最終達到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目標。
Thumbnail
何謂行善積德? 尊貴 龍德上師慈悲開示道:構成幸福要件是「福報」,佛法是一切幸福安樂的泉源。然而快樂幸福常被無常終止,無常是唯一定律,也是最難計算的變數。 人生最睿智的事,就是學佛修行、積德行善,如此可超越人生種種逆境。 如果想的、做的都是利益大眾的事情,必然招感許多順遂吉祥!行善積德,方能在
Thumbnail
何謂行善積德? 尊貴 龍德上師慈悲開示道:構成幸福要件是「福報」,佛法是一切幸福安樂的泉源。然而快樂幸福常被無常終止,無常是唯一定律,也是最難計算的變數。 人生最睿智的事,就是學佛修行、積德行善,如此可超越人生種種逆境。 如果想的、做的都是利益大眾的事情,必然招感許多順遂吉祥!行善積德,方能在
Thumbnail
學佛修行的人,每天禮佛拜佛、頂禮三寶、持誦皈依是基本的修行,藉此提醒自己要尊師、重法、實修。人們最大的習氣就是我慢心,因為五毒作用的緣故,令我們在六道輪迴中無法超脫。我們只要有傲慢心,認為自己的修行已經很好,就會喪失努力積資淨障的動力,同時也會缺乏學習的精神,如此一來解脫道的修行堪慮啊!
Thumbnail
學佛修行的人,每天禮佛拜佛、頂禮三寶、持誦皈依是基本的修行,藉此提醒自己要尊師、重法、實修。人們最大的習氣就是我慢心,因為五毒作用的緣故,令我們在六道輪迴中無法超脫。我們只要有傲慢心,認為自己的修行已經很好,就會喪失努力積資淨障的動力,同時也會缺乏學習的精神,如此一來解脫道的修行堪慮啊!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佛家語云:「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又云:「得人身者如爪上泥,失人身者如大地土。」能得人身又遇佛法,真的是千載難逢的大好機會,應當好好珍惜寶貴的修行時光,切莫蹉跎、切莫懶怠,要努力精進地用功,才能漸漸契入佛法,破迷開悟。 修行的目的是什麼?提升自己,幫助他人!只要用心修行,就能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佛家語云:「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又云:「得人身者如爪上泥,失人身者如大地土。」能得人身又遇佛法,真的是千載難逢的大好機會,應當好好珍惜寶貴的修行時光,切莫蹉跎、切莫懶怠,要努力精進地用功,才能漸漸契入佛法,破迷開悟。 修行的目的是什麼?提升自己,幫助他人!只要用心修行,就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