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后》下篇-矛盾於愛情與自我間的代價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raw-image
此篇,我們將繼續為大家剖析《影后》中的其他重要角色,包括黎芯妮、薛亞之和周凡。延續上集的主題「代價」,我們會深入探討這三位角色在生活各個層面所付出的代價。而這三位角色也是劇中配比較重的主要角色,付出的代價也牽涉較廣,不單單只是在同一個面向付出代價,同時也面臨到「對代價的錯估」、「發現一直以來想追求的未必自己要的」,也因為如此,造就這三個角色的豐厚度也較飽滿。角色的深度也為雙面性與內在矛盾提供了更多討論空間,其中尤以周凡最為突出。而交雜在人際網絡和現實間的衝突,也會體現在角色面對人生抉擇時的判斷,進而造就付出代價間的權衡,這都會是我們此篇討論的重點。


在上篇中,我們介紹了新人史艾瑪與資深八點檔演員柯麗芬。年輕的史艾瑪,看似為追求演員夢而付出代價,但實際上,她的代價更多與成長有關;而年長的柯麗芬則面對成人世界的現實與妥協。當我們達到某個年齡階段,談論夢想往往顯得過於浪漫,因為「現實」才是成人世界中最重要的課題。透過她們一老一少的年齡對比,凸顯了「交疊在成長與現實的代價」。


而在這篇中,我們要介紹到的三位女演員黎芯妮、薛亞之、周凡她們的課題則是__「矛盾於愛情與自我間的代價」作為中生代的代表,這三位角色展現了女性無可迴避的課題:如何在「自我」與「婚姻、愛情」之間取得平衡。無論是作為女性,還是作為女演員,這種矛盾都格外突出,角色的雙面性更是在這幾個角色中展露無遺,每個人所付出的代價似乎都與選擇追求自我,或放下自我來成就愛情與婚姻息息相關。


這也正是嚴導選擇以「女演員」為切入點的原因——因為即便在提倡性別平權的今天,傳統父權結構留下的「固化性別階級」依然深深影響著我們這一代人,導致女性直至今日,都面臨若要進入婚姻或投入愛情之時,總是難以擺脫過分犧牲、消融自我的窘境,更尤其在「女演員」身上。


在劇中,關於黎芯妮、薛亞之在愛情與自我間的矛盾相當顯而易見,但是在極度做自己的周凡身上,其實也圍繞著在這兩者之間的掙扎。周凡極度做自己的任性,一路以來的跌跌撞撞,看似都是在「為做自己付出代價」,但實際上,她不敢談戀愛的原因,正是因為害怕感情會吞噬她作為女演員的夢想,更害怕對方愛上的只是她作為「女神周凡」的外在形象,而非真正的自己。可以說,這三位角色不僅突顯女性在自我與關係間的矛盾與雙面性,也讓性別角色的角力成為劇中的重要議題。







黎芯妮:付出代價不只有愛情


➲ 圖片來源 / 授權 𝙋𝙝𝙤𝙩𝙤 𝘾𝙧𝙚𝙙𝙞𝙩 : Netflix

➲ 圖片來源 / 授權 𝙋𝙝𝙤𝙩𝙤 𝘾𝙧𝙚𝙙𝙞𝙩 : Netflix


從芯妮這個角色開始,她的代價相較於史艾瑪或柯麗芬要更複雜多元。史艾瑪的動機非常單純,她的一切行為都圍繞著「演員夢」。柯麗芬則是為了女兒賺錢,代價也比較明確。然而,芯妮的代價卻分散在工作與愛情兩個面向。


作為女演員,芯妮必須承受種種壓力和犧牲,比如不能喝酒、吃東西要水涮過,被導演吃豆腐、戀情不能曝光,甚至要應付投資方的言語騷擾,甚至被要求跳艷舞。而她也在出道之初,礙於經濟考量,跑去拍三級片,為她往後的演藝之路,都難逃要洗刷當初給人「脫星」的既定印象,就像劇中提到的:「把衣服一件件穿回去」,即便之後表現再出色,人們對早期大尺度作品的印象卻很難改變。像舒淇、徐若瑄這樣成功轉型的例子相對少見。即使距離香港三級片的巔峰時期(1990年代)已經過去三十多年,現在提到某些演員的表現,還是會有人刻意拿他們的過去來酸兩句,可見這種標籤的影響有多深遠。


另外,嚴藝文曾提到創作這部劇的初衷,認為演員有時像商品,一旦需要選角,就會被挑三揀四。這也是為什麼《影后》以女性視角為核心,因為女性的物化問題由來已久,而女演員正是這種商品化的極致代表。前陣子熱門電影《懼裂》同樣探討了這個主題,都是以女明星為切入點,進一步揭示了女性在演藝圈中的生存困境。


也因如此,即便所有人都反對,在低谷時期接住芯妮的張博磊,對她而言意義非凡,讓妮妮甘願放棄一路以來的演藝事業,投入愛情。妮妮妮最讓我震驚的,莫過於她在放棄演藝事業時所說的那句話:「我相信,我和他經歷了那麼多,他一定會出現。」我震驚的並不是張博磊的出現,而是芯妮的那句「我相信」。


這句話讓我瞬間頓悟,「代價」的背後往往藏著「相信」二字,這也是代價的特別之處__它帶有一種不確定的美感。這與犧牲的怨懟感不同,也與交換的確定性不同。代價背後總有兩個如影隨形的概念:「相信」與「不確定」。


相對之下,如果是「交換」,比如我付錢就能演這部戲,這種結果是確定的,沒有什麼好相信的,這叫「等價交換」,不能說是代價。


我們之所以願意付出代價,是因為相信這個付出會帶來某種回報。例如,為了成為女演員,我選擇節食保持身材,因為我相信成為女演員後,這一切付出是值得的。但這種相信本身就帶有不確定性,因為結果如何誰也無法保證。換句話說,付出代價其實就是一種賭注,而願意賭的原因,正是因為心中有「相信」。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提及「代價」這個詞,總是可以感受到一股悲催中的浪漫。


也因此,我選擇用「代價」來談論這部戲,因為娛樂圈本身就是一個高風險高回報的行業,所有人都在賭,憑藉著一種信念去賭。而妮妮的那句「我相信」,也說明了看似戀愛腦的她,反而是當中相對清明的角色,因為至始至終,她的對於想望與代價之間,已在「相信」的前提下,劃下了一條清明的界定。






薛亞之:到處付出代價


➲ 圖片來源 / 授權 𝙋𝙝𝙤𝙩𝙤 𝘾𝙧𝙚𝙙𝙞𝙩 : Netflix

➲ 圖片來源 / 授權 𝙋𝙝𝙤𝙩𝙤 𝘾𝙧𝙚𝙙𝙞𝙩 : Netflix


(1) 看似冷靜,但實則最混亂的人


因此,說到戀愛腦,老薛才是最佳代表。看似冷靜、一絲不苟的老薛「代價」可以說是到處付,在當演員時期,她和所有女演員一樣,需要付出做女演員的代價,但當她發現不管自己如何努力,也無法抵得過自帶光芒的天份型演員周凡。


因此她改換賽道,投入婚姻,轉而當起幕後,支持老公的事業。轉當幕後的期間,老薛可以說不只為婚姻附上代價,更是周旋在所有人之間,照料著身邊每一個人,筋疲力盡之餘,也漸漸失去自己,但最後也慘遭老公和新人史艾瑪的背叛。


直至此刻,她才開始反思,一路以來,自己想追求的未必自己要的,也就是我們一再提及的,代價與想望間未必是直線的因果關係,很多時候,人生總是會歷經如此迷茫的彎路。但這也說明了,在「代價」中,往往還是帶著“不確定”和“賭一上把”的特質。



(2) 天份型VS努力型 演員


再者,我們談談薛雅之和周凡的性格差異。相對於周凡的直率與衝動,薛雅之則顯得更為拘謹。這讓我想起很多演員的性格分別。周凡類型的演員,通常是天賦型的,像她一樣,會全力投入角色,動用真實的情感來演繹每一場戲。你看周凡,雖然她的演技並非無懈可擊,但她的表現卻是完全投入,不會想太多,而這種天賦型的演員,通常性格上也比較隨性、做自己。想到周凡這樣的個性,我會聯想到兩個人——柯震東和朱軒揚。他們的演技一出道就獲得肯定,觀眾會感覺到他們並不刻意思考,而是用真實的情感去打動你,這樣的表現非常直觀且有魅力。所以,這類型的演員往往一開始就容易收穫觀眾喜愛。


然而,像薛雅之這樣的演員,則更注重思考,演技上顯得較為內斂與細膩,就像酿酒一樣,需要時間去沉澱,這樣的演員通常不會一開始就爆紅。他們的好需要觀眾慢慢發現。例如邱澤,他的成功也是經過多年的努力才被認可。邱澤可謂是被徐譽庭認定為最愛思考的演員,演戲時也總站在上帝視角上做全盤的考量,包含:鏡位和走位。


因此他的演技較為內斂,不容易立刻被觀眾察覺,但正是這種細緻的思考,讓他的表現極具層次。薛雅之和邱澤的共同點,就是他們都是屬於內斂型的努力演員,會深入思考每個角色的表現,而這樣的演技,往往需要時間來體現和認可。





周凡:爲做自己付出代價


➲ 圖片來源 / 授權 𝙋𝙝𝙤𝙩𝙤 𝘾𝙧𝙚𝙙𝙞𝙩 : Netflix

➲ 圖片來源 / 授權 𝙋𝙝𝙤𝙩𝙤 𝘾𝙧𝙚𝙙𝙞𝙩 : Netflix


就像我提到的幾位天份型演員,他們的特質既讓他們閃耀,也讓他們承受代價。而周凡也不例外,為她的任性和真實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周凡極度做自己的任性,看似一路以來的跌跌撞撞,都是在為「做自己付出代價」但在周凡身上,其實也逃不開如何在「自我」與「婚姻、愛情」之間取得平衡的問題,因為,她不敢談戀愛的原因,正是因為害怕感情會吞噬她作為女演員的夢想。


因此,不敢談戀愛的她,雖然感覺是因為有身邊兩位閨蜜的遭遇做借鏡,但她也更害怕對方愛上的只是她作為「女神周凡」的外在形象,而非真正的自己。這裡就也可以看得出周凡身上的矛盾性。


儘管她是天份型演員,但她從不浪費自己的天賦,反而以匠人般的精神對待每一個角色。那道酸掉的麻婆豆腐,她堅持吃完;膝蓋受傷,她依然繼續跳舞,表面上看似雲淡風輕,但實際上對於演戲的執著與得失,更甚於劇中其他的角色。


她看似玩世不恭、嬉笑瘋癲,但其實對自己的表現要求極高,甚至會在意得不得獎、他人對她的評價,以及是否會被史艾瑪取代。這份矛盾的雙面性,成了她最吸引人也最讓人心疼的特質:表面上無所謂,但實際上深深在意。


而看似勇敢任性的她,其實也比任何人膽小;看似開放也比任何人更保守,就好比敢跟別人一夜情的她,但是面臨到真正心儀的流氓,卻開始會在乎起「年齡差」,只能說,女演員真的誠如劇組強調的「是集結一切矛盾的集合體」。



而我們會對《影后》如此共情,也來自於每個人身上都有這種矛盾性。







🎙歡迎收聽【再不台就悲劇】的Podcast,聽我們完整的分析 《影后》

🎙並關注我們的 IG粉絲專頁,掌握更多關於台劇和國片的資訊!


#EP70《影后》下集:不要說再說黎芯妮戀愛腦了,老薛才是戀愛腦的最佳代表!周凡是不會愛人,還是不敢愛人?解析劇中各個角色付出不同面向的「代價」


👉 我要抖內「再不台就悲劇」,讓台劇不悲劇

👉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再不台就悲劇平台的沙龍
12會員
38內容數
❝ 再不看台劇,台灣就悲劇了拉! ❞ 「 對內,讓影視成為我們找回認知的載體; 對外,讓戲劇成為我們輸出文化的導體。」 ➟ 一個只聚焦台劇與國片的 𝐏𝐨𝐝𝐜𝐚𝐬𝐭 ➟ 每一集讓我們透過一部台劇,跟你聊一個社會議題、歷史和文化現象!
2025/04/25
《化外之醫》不只是探討外籍移工在臺的困境,更深層次地呈現情理法難以權衡的人性掙扎。劇情藉由醫療元素,帶出非法外籍移工的處境,例如醫療資源的缺乏、社會歧視與法律限制等問題。劇中角色的矛盾與掙扎,並非單純的歧視,而是體制困境與人性的複雜交織。
Thumbnail
2025/04/25
《化外之醫》不只是探討外籍移工在臺的困境,更深層次地呈現情理法難以權衡的人性掙扎。劇情藉由醫療元素,帶出非法外籍移工的處境,例如醫療資源的缺乏、社會歧視與法律限制等問題。劇中角色的矛盾與掙扎,並非單純的歧視,而是體制困境與人性的複雜交織。
Thumbnail
2025/04/10
第二季的《第一次遇見花香的那刻》延續第一季的成功,更細膩刻畫兩位女主角的情感糾葛與成長,在「去標籤化」與「專屬感」的雙重結構下,探討女同志愛情中的溝通模式、自我認同與自我課題。劇中精湛的演技、貼合角色個性的臺詞,以及整體美學的細緻呈現,都讓這部戲成為臺灣百合劇的經典代表。
Thumbnail
2025/04/10
第二季的《第一次遇見花香的那刻》延續第一季的成功,更細膩刻畫兩位女主角的情感糾葛與成長,在「去標籤化」與「專屬感」的雙重結構下,探討女同志愛情中的溝通模式、自我認同與自我課題。劇中精湛的演技、貼合角色個性的臺詞,以及整體美學的細緻呈現,都讓這部戲成為臺灣百合劇的經典代表。
Thumbnail
2025/04/03
《第一次遇見花香的那刻》其成功並非偶然,此劇成功之處在於「去標籤化」的同時,也呈現了LGBTQ族群的「專屬感」,以初戀為外殼,探討自我認同建構的議題,引起廣泛共鳴。劇中兩位女主角,怡敏和亭亭,各自面對「自我認識」與「自我認同」的課題,本文深入探討此劇的成功因素,包括共創模式、細膩演技、真實臺詞。
Thumbnail
2025/04/03
《第一次遇見花香的那刻》其成功並非偶然,此劇成功之處在於「去標籤化」的同時,也呈現了LGBTQ族群的「專屬感」,以初戀為外殼,探討自我認同建構的議題,引起廣泛共鳴。劇中兩位女主角,怡敏和亭亭,各自面對「自我認識」與「自我認同」的課題,本文深入探討此劇的成功因素,包括共創模式、細膩演技、真實臺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在本文中,我們將深入剖析臺劇《影后》中三位重要女性角色——黎芯妮、薛亞之和周凡,探討她們在愛情、自我與愛情之間所付出的代價。這三位角色不僅展現了代價的多面性,還揭示了女性在實現自我夢想與維持關係中所面對的矛盾與挑戰。
Thumbnail
在本文中,我們將深入剖析臺劇《影后》中三位重要女性角色——黎芯妮、薛亞之和周凡,探討她們在愛情、自我與愛情之間所付出的代價。這三位角色不僅展現了代價的多面性,還揭示了女性在實現自我夢想與維持關係中所面對的矛盾與挑戰。
Thumbnail
《影后》是一部探討娛樂圈背後孤獨與壓力的劇集,描繪女星周小凡與老薛的友情,以及薛亞之與李子齊的婚姻演變。透過複雜的角色關係,故事揭示了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所需面對的犧牲與人性掙扎。此劇不僅展現了演藝圈的光鮮外表,也深入探討了角色的內心世界及面對的挑戰,讓觀眾對於成功背後的付出有更深刻的認識。
Thumbnail
《影后》是一部探討娛樂圈背後孤獨與壓力的劇集,描繪女星周小凡與老薛的友情,以及薛亞之與李子齊的婚姻演變。透過複雜的角色關係,故事揭示了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所需面對的犧牲與人性掙扎。此劇不僅展現了演藝圈的光鮮外表,也深入探討了角色的內心世界及面對的挑戰,讓觀眾對於成功背後的付出有更深刻的認識。
Thumbnail
展現女演員們的內心世界與演藝圈的友情、愛情與親情。 懷抱明星夢的史艾瑪,苦苦追循著成為主角的敲門磚;三年沒有演出作品的周凡,獨自一人、醉生夢死地待在高級飯店裡;從幕前轉戰幕後,成為頂尖經紀人的老薛,事業與婚姻兩頭燒;在演藝圈打滾多年的茵茵姐,面對的容貌焦慮與轉型的困境……
Thumbnail
展現女演員們的內心世界與演藝圈的友情、愛情與親情。 懷抱明星夢的史艾瑪,苦苦追循著成為主角的敲門磚;三年沒有演出作品的周凡,獨自一人、醉生夢死地待在高級飯店裡;從幕前轉戰幕後,成為頂尖經紀人的老薛,事業與婚姻兩頭燒;在演藝圈打滾多年的茵茵姐,面對的容貌焦慮與轉型的困境……
Thumbnail
「親愛的顧客您好,很高興為您服務,我是......」以實習名義進到電信公司的客服中心的素熙(金施恩 飾),每天在電話中以制式化的句子承接五花八門的挑戰。超時工作讓她錯過練舞、慶生,失去十八歲的活力。她越努力,失去的越多,最後連自己都賠進去。這就是成長的代價嗎?
Thumbnail
「親愛的顧客您好,很高興為您服務,我是......」以實習名義進到電信公司的客服中心的素熙(金施恩 飾),每天在電話中以制式化的句子承接五花八門的挑戰。超時工作讓她錯過練舞、慶生,失去十八歲的活力。她越努力,失去的越多,最後連自己都賠進去。這就是成長的代價嗎?
Thumbnail
“花開月圓終有時 ,相逢未晚待那年。” -《那年花開月正圓》- 看孫儷演大女主劇真的是一件過癮的事情! 聽說她曾經拒演這部劇,還好後來又接了,瞧瞧,一演又是一個經典。 由孫儷飾演的周瑩是一個奇葩,生性愛好自由不受拘束,“溫良恭儉讓”這五個字,和她不沾邊兒。 就和我一樣(喂 明明不是現代人
Thumbnail
“花開月圓終有時 ,相逢未晚待那年。” -《那年花開月正圓》- 看孫儷演大女主劇真的是一件過癮的事情! 聽說她曾經拒演這部劇,還好後來又接了,瞧瞧,一演又是一個經典。 由孫儷飾演的周瑩是一個奇葩,生性愛好自由不受拘束,“溫良恭儉讓”這五個字,和她不沾邊兒。 就和我一樣(喂 明明不是現代人
Thumbnail
林予晞進一步聊到:「我覺得理性跟感性是必須一起交織的,像天文和占星。我是抱著這樣的心情去面對占星的,會有一點想要替它撕標籤。而最好的方法,就是你要身在其中,要夠了解它,自己要懂算。」小孩才做選擇,林予晞理性與感性全都要,而原來她真的略懂占星學。
Thumbnail
林予晞進一步聊到:「我覺得理性跟感性是必須一起交織的,像天文和占星。我是抱著這樣的心情去面對占星的,會有一點想要替它撕標籤。而最好的方法,就是你要身在其中,要夠了解它,自己要懂算。」小孩才做選擇,林予晞理性與感性全都要,而原來她真的略懂占星學。
Thumbnail
《阮玲玉》是一部改編自同名演員真實故事的傳記電影。她是中國1920至1930年代的演員,從起初被視為「花瓶」到突破自我接演各類型角色,演繹出社會不同階層的女性,可以說是當時社會氣氛下新女性形象代表。當她25歲自殺過世,甚至有近30萬人替她送行。
Thumbnail
《阮玲玉》是一部改編自同名演員真實故事的傳記電影。她是中國1920至1930年代的演員,從起初被視為「花瓶」到突破自我接演各類型角色,演繹出社會不同階層的女性,可以說是當時社會氣氛下新女性形象代表。當她25歲自殺過世,甚至有近30萬人替她送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