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遇見花香的那刻》第一季:是初戀的青澀遺憾,也是建構自我認同的錨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raw-image



近期《第一次遇見花香的那刻》第二季剛剛播畢,觀眾們不只好評不斷,每一集的收視率也連連霸榜網路「台劇排行收視」第一,許多花粉們連看完劇之後,都紛紛開始瘋狂買周邊或是透過瘋狂重刷的方式,直呼想要繼續留在花香宇宙中,由此可見這部戲戲之成功。


而《花香》的成功絕非偶然,不同於一般百合劇過於商業模板化的操作,《花香》可以說是做到了商業與藝術並行的境界。我們始終認為一部好的愛情故事,絕對不能只淪為甜寵,始於一個好的故事,才能讓觀眾有滿滿的映照,不論是第一季還是第二季,我們都看到這部戲之所以可以這麼成功,是因為它能映照出觀眾們心中曾經歷經的成長與遺憾。


能照見出這麼多人心裡的遺憾曾經,還不是我認為《花香》最成功之處,《花香》最成功之處,是它在做到「去標籤化」的同時,也做出屬於 LBGTQ 族群的「專屬感」,也就是說《花香》的第一季,表面上是在講初戀的青澀遺憾,任何族群的人都能有滿滿的帶入,但骨子裡提及的卻是我們透過初戀建構自我認同的錨定,我們可以發現在去標籤化這點,《花香》操作的純熟,故事裡甚至沒有提及任何一點外界眼光的歧視,但是就光光透過怡敏給亭亭的回應,就足以讓亭亭的自我認識無法轉換為自我認同,而這正是許多 LBGTQ 族群在成長的過程,必經的成長之痛.....


因此,今天這集讓我先從《花香》的第一季開始聊起,談談兩位主角,怡敏與亭亭在這段初戀旅程中的「自我認同建構」,看完第二季還不想出坑的花粉們!就跟著我們一起再次沈浸在這唯美的花香宇宙裡吧!






《第一次遇見花香的那刻》第一季的成功,開啟花香宇宙


➲ 圖片來源 / 授權 𝙋𝙝𝙤𝙩𝙤 𝘾𝙧𝙚𝙙𝙞𝙩 :GagaOOLala

➲ 圖片來源 / 授權 𝙋𝙝𝙤𝙩𝙤 𝘾𝙧𝙚𝙙𝙞𝙩 :GagaOOLala


第一季的《第一次遇見花香的那刻》當初始於Gagaoolala於2021年推出的原創「同志音樂愛情故事」系列作品之一,在播出之後,不只引來大量的迴響,還衝破Gagaoolala有史以來的點擊紀錄,兩位女主細膩的演技,也奪下兩座57屆金鐘女主、女配獎,而扣人心弦的故事,當然也讓自編自導的導演鄧依涵拿下編劇獎,開創出如此絕佳的成績,勢必也讓這個成功的 IP 開啟續拍第二季的序幕。


而《花香》的成功除了讓第二季得以延續,也讓兩位女主成功收穫高人氣,尤其是飾演鍾亭亭的程予希(樂樂) ,細膩的演技與超高顏值,更是讓她被譽為新一代的姬圈天菜第一名。


這幾年,許多被稱為「姬圈天菜」的演員,像是鄭宜農、小八、溫貞菱、連俞涵...等演員,也都深受女同志族群的喜愛。這些演員不僅氣質偏向文青、藝術型,還多次參與與同志議題相關的作品,因此容易被認為是「文青派女同志的典型菜色」。


但這種說法其實也帶有某種刻板印象,關於這部分的刻板印象,請聽我們的 Podcast,我會在節目中,呼應劇情的安排來做說明。


但這裡我想說的是,上述幾位演員都是近年來我非常喜歡的演員,並不只是她們身上獨有的文青感,從溫貞菱、連俞涵剛出道時,我就對她們產生了一種莫名的信任,因為我認為她們的演技沒有過去老一輩演員的匠氣,而是帶著一股對生命經歷沈思過後的沈著。對我而言,真正能讓角色具備深度的演員,往往來自兩種背景:要麼擁有豐富的人生經歷,要麼對閱讀與思考充滿熱情,並且持續探索生命的各種面向。這幾位演員,正是後者的代表。


而我在觀看仔仔與樂樂的訪問後,我更加確信她們也是這樣極具深度的演員。單單就從她們的談吐之間,就完全可以感受到她們對《花香》角色的深刻理解與投入。


而《花香》最讓我欣賞的,正是其「共創」的製作方式。


《花香》第一季時,導演鄧依涵首次自編自導,因此,導演也給予演員極大的發揮空間,讓兩位主演從劇本到台詞都參與了深度討論與修改。


據她們採訪的內容,關於劇本中最大的台詞修改,便是「天橋上的那場戲」,最後導演甚至選用了演員自行修改後的台詞。這樣的創作過程,更讓我覺得她們拿下金鐘三座大獎絕對是實至名歸,因為這樣的工作模式,不僅讓作品更加鮮活,也展現了創作應有的態度與深度。


這種共創模式讓我非常欣賞,因為它不僅讓演員更投入角色,也讓整個劇本和表演更具生命力。這讓我聯想到早期的綜藝節目之所以好看,正是因為主持人不只是照本宣科,而是會參與製作、剪接,甚至影響節目方向。當創作者不只是「執行」別人設定的內容,而能參與更上游的創作時,作品往往更具靈魂。演員絕對不只是一個表演者,更是角色的詮釋者與再創造者,當他們能夠投入更多理解與創意,自然能讓角色更有層次和生命力。


而這樣的製作模式,也讓《花香》的台詞真實得令人共鳴,尤其是第二季的台詞,更是讓我產生極強的映照感,彷彿劇組在我心裡裝了監視器一般。這種讓演員深度參與創作的方式,不僅提升了角色的真實感,也讓整個故事更具感染力。因此,這次《花香》獲得的三座獎項,我認為當之無愧。




去標籤化的同時又做出專屬感


➲ 圖片來源 / 授權 𝙋𝙝𝙤𝙩𝙤 𝘾𝙧𝙚𝙙𝙞𝙩 :GagaOOLala

➲ 圖片來源 / 授權 𝙋𝙝𝙤𝙩𝙤 𝘾𝙧𝙚𝙙𝙞𝙩 :GagaOOLala



而《花香》最成功之處在於,這部戲並不只是單純的愛情劇,而是有著兩層深度的解讀方式。無論在第一季或是第二季都做到兩層的結構,第一層是「去標籤化」,第二層是「專屬感」


(1) 第一層:去標籤化的愛情故事


說到去標籤化這點,相信有在關注台劇的朋友應該也知道,在現代已經相較多元開放的時空裡,台劇在處理同志題材,已經不過份聚焦在外界眼光歧視的描繪,而這樣的處理也更成功地讓這樣的劇種能夠讓受眾不單單只鎖定的同志族群,而是讓所有人都能在看劇的時候都能有滿滿的帶入。


從宣傳策略到演員訪談,《花香》不斷強調「去標籤化」的概念。這不僅僅是商業考量,並非單純為了擴大觀眾群、避免受眾被侷限於 LGBTQ 族群,而是因為 LGBTQ 族群本身也渴望去標籤化。


這點我特別有感,台灣在影視作品中對於 LGBTQ 族群的描寫,其實是亞洲地區最成熟的。雖然不像泰國有那麼多 BL 或 GL 劇,但我們在「去刻板印象」這件事上走得非常前面。例如,《沙之書》便處理得非常細膩。相較於過去《孽子》那種試圖強調社會不接受 LGBTQ 的敘事風格,如今在台灣拍攝類似題材,反而會顯得不合時宜。因為大環境已經發生變化,現在的社會對 LGBTQ 族群的接受度已經遠高於過去。如果現在再拍一部充滿悲情、訴說社會如何歧視 LGBTQ 的作品,反而會讓人覺得格格不入,甚至有種「過度放大歧視」的違和感。


同時,《花香》也避開了常見的 LGBTQ 刻板演繹,例如避免讓男同志角色過度陰柔、女同志角色過度陽剛,讓故事回歸到最純粹的情感表達,而非強調性別特徵的刻板印象。



(2)第二層:LGBTQ 的專屬感,自我認同的建構


因此,就單看《花香》第一季來說,表面上就是一個描繪初戀青澀遺憾的故事,無論你的性取向為何,任何族群的人都能有帶入,而劇中描繪的更是觸及許多女性成長的課題,

但是如果挖到第二層來說,我們就可以見得那份屬於LBGTQ族群的「專屬感」,也就是我們在成長過程中必然面臨的「自我認同建構的錨定」。這不只是愛情的故事,更是一場關於「我是誰」的探索與確認。



也就是在第一季,表面是在講初戀的青澀遺憾,但骨子裡是在講我們透過初戀建構自我認同的錨定。






看似聊初戀的青澀遺憾,骨子裡談的是自我認同的建構



➲ 圖片來源 / 授權 𝙋𝙝𝙤𝙩𝙤 𝘾𝙧𝙚𝙙𝙞𝙩 :GagaOOLala

➲ 圖片來源 / 授權 𝙋𝙝𝙤𝙩𝙤 𝘾𝙧𝙚𝙙𝙞𝙩 :GagaOOLala



初戀—我們認識世界的那一天


許多人都說,初戀是總是最刻骨銘心的情感經歷,但除了情感上的衝擊之外,初戀還承載著更深層的意義—它是我們建構「自我認同」的起點。


談到這個主題,不得不提到宜農在《花香》兩季中創作的歌曲,她的歌詞簡單卻直擊核心。當我沉迷於《花香》時,再次回頭聆聽第一季的同名主題曲,起初並沒有被旋律特別吸引,但當她唱到:「你要我怎麼否定,那終將是我認識世界的那一天。」


聽到這句歌詞,我瞬間被擊中,因為這不僅概括了整個第一季的核心,更道出了初戀對個人的深遠影響。我腦海中馬上浮現出亭亭在排球場上被怡敏電到的那一幕,那份青澀嫩綠的悸動,彷彿成為她世界開始變得不同的標誌。這不只是愛情的萌芽開端,更是她認識自己、認識世界的初始。


你知道我們人是如何認識自己嗎?


現在流行談「向內探索。要向內證,不要向外求」,並強調自我對話。這確實很重要,但這種內省往往發生在自我認識的後期。事實上,人最初認識自己,並不是透過內在,而是透過「與外界的互動」。


想想為什麼人類擁有五感?我們所有的感官(視覺、聽覺、觸覺等)眼耳鼻舌身意,都是向外接收世界的受器,而不是單純內視。這也意味著,我們的「自我認同」最初是建立在與外界的對比與互動之上。


正如《與神對話》所說:「如果我身處一片光明,我不會知道自己是光;唯有在黑暗之中,我才能看見自己的光暈。」世界上沒有絕對,只有相對。我們透過對比才能確認自己:「你是高的,所以我是矮的;你是胖的,所以我是瘦的。」這種相對性讓我們找到自我座標,而最強烈、最直接的自我建構方式,往往來自於親密關係。


而在所有關係中,初戀往往是我們與世界最深刻的一次連結,因為那是我們第一次透過愛與被愛,來理解自己與世界的關係。


就好比陳雪老師曾在她的書中寫道:「戀人是我們認識世界的一扇窗口。」
更好比張懸(安溥)曾說:「認識一個人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抱希望地去愛他。後來我說,認識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抱任何希望地去愛一個人。」


這句話完全呼應了怡敏之於亭亭的意義。亭亭的世界,因為怡敏的出現,開始有了不同的色彩與輪廓—初戀不只是愛情的開端,而是她真正認識世界的那一天。






兩位女主的各自課題


➲ 圖片來源 / 授權 𝙋𝙝𝙤𝙩𝙤 𝘾𝙧𝙚𝙙𝙞𝙩 :GagaOOLala

➲ 圖片來源 / 授權 𝙋𝙝𝙤𝙩𝙤 𝘾𝙧𝙚𝙙𝙞𝙩 :GagaOOLala


竟然提到「自我認同的建構」,但怡敏和亭亭的課題還是仍有不同,怡敏的課題是「自我認識」、亭亭的課題是「自我認同」。




自我認識 vs. 自我認同:兩者的區別
我們常把「自我認識」與「自我認同」混為一談,但其實兩者是有順序性的
-自我認識(Self-awareness):先了解「我是誰」,對自己的感受、情緒、價值觀有一定的認知。
-自我認同(Self-identity):在認識自己的基礎上,選擇是否「接受與認同」這個自我。


這種差異,在亭亭與怡敏的成長軌跡中展現得非常明顯。



➲ 圖片來源 / 授權 𝙋𝙝𝙤𝙩𝙤 𝘾𝙧𝙚𝙙𝙞𝙩 :GagaOOLala

➲ 圖片來源 / 授權 𝙋𝙝𝙤𝙩𝙤 𝘾𝙧𝙚𝙙𝙞𝙩 :GagaOOLala



亭亭的課題是「自我認同」: 從自我認識到自我認同的掙扎


亭亭在愛上怡敏的那一刻,就已經有了清楚的自我認識——「我喜歡女生,我喜歡怡敏」。正因為她對自己的感受毫不懷疑,所以她能夠勇敢去追愛。這代表她對自己的感受有一定的認識。但當怡敏用傷人的話回應她:「我們這樣很噁心」,才讓亭亭的自我認識無法順利轉化為自我認同。,並在她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創傷。


這個傷痛不只是停留在第一季,而是一路延續到第二季,成為主要衝突的根源—亭亭都帶著這樣的創傷,而有向怡敏討要自我認同的課題,造成過分付出、過份執著的感受。



➲ 圖片來源 / 授權 𝙋𝙝𝙤𝙩𝙤 𝘾𝙧𝙚𝙙𝙞𝙩 :GagaOOLala

➲ 圖片來源 / 授權 𝙋𝙝𝙤𝙩𝙤 𝘾𝙧𝙚𝙙𝙞𝙩 :GagaOOLala


怡敏的課題是「自我認識」: 從缺乏自我認識到開始探索自我


相比之下,怡敏的問題則更根本。她並不是因為無法接受自己的認同,而是她根本沒有「自我認識」的基礎


她長期活在社會價值的框架下,習慣遵循父母的期待與社會的標準,因此她不曾真正思考過「自己到底是誰?自己到底想要什麼?


在第一季中,怡敏對亭亭的態度極度被動,不僅因為她的個性較內斂,更因為她對自己的情感沒有清晰的認識。她的回應往往來自於社會對她的框限,而不是她內心的真實聲音。


這也是為什麼觀眾普遍認為怡敏的問題更大,是因爲怡敏長期在回應社會期待,對自己反而十分陌生,使得她的行為常常顯得猶疑矛盾,而亭亭雖然也有自我認同的課題要處理,但至少已經對自己有基礎的認識,行為與感受也成正比,反而怡敏是連「自我認識」的課題都還未釐清。



也就是自我覺察的部分亭亭是早於怡敏的。而無論是高中時期,還是成年之後的怡敏,她的自我認識都是靠亭亭來衝撞擴張,如果怡敏身邊沒有出現亭亭,她可能根本很難察覺自己的不快樂,因為怡敏的膽怯說到底,就是因為她無法想像超出既有社會規範以外的可能性,而亭亭的自由自在、主動追求,一步步的開啟她打開更多認識自我的契機。



怡敏之於亭亭,是她錨定自我認同的初始,亭亭之於怡敏,是她開啟自我認識的契機。


自我認同的初始,是在與關係的互動中,錨定自我。
自我認識的可能,則在與外界的衝撞中,對比初見。



因此,可以說,兩位女主的故事,不只動人,更是相互成就角色歷程。






照見不同族群的人,心裡的遺憾曾經


➲ 圖片來源 / 授權 𝙋𝙝𝙤𝙩𝙤 𝘾𝙧𝙚𝙙𝙞𝙩 :GagaOOLala

➲ 圖片來源 / 授權 𝙋𝙝𝙤𝙩𝙤 𝘾𝙧𝙚𝙙𝙞𝙩 :GagaOOLala


而天橋訣別的名場面,演員們參與修改的台詞,更是打到讓許多人的映照,無論是LBGTQ族群時常面臨的「友情愛情的混淆」,還是「自我認同建構的創傷」,亦或是女性自我覺察的課題,《花香》之所以可以這麼成功,甚至成為台灣百合劇裡最ICON的代表,除了故事動人、演員演技細膩以外,正是因為它能讓不同族群的人映射出心裡的遺憾曾經。


看這部片的時候,不外乎就是心疼亭亭、理解怡敏,心疼亭亭就像是心疼曾經受傷的自己,而理解怡敏就好像我理解曾經讓我造成傷痛的人,也是再放過自己。所以,無論是第一季還是第二季,我都誠摯的建議大家,這部戲不要只看過一次,它的細膩程度,可以讓你在每一次觀影之時都有不一樣的體悟。







🎙歡迎收聽【再不台就悲劇】的Podcast,聽我們完整的分析《第一次遇見花香的那刻》第一季上集!

🎙並關注我們的 IG粉絲專頁,掌握更多關於台劇和國片的資訊!


#EP82《第一次遇見花香的那刻》第一季上集:是初戀的青澀遺憾,也是建構自我認同的錨定,台灣史上最成功的百合劇





❝ 再不看台劇,台灣就悲劇了拉! ❞ 「 對內,讓影視成為我們找回認知的載體; 對外,讓戲劇成為我們輸出文化的導體。」 ➟ 一個只聚焦台劇與國片的 𝐏𝐨𝐝𝐜𝐚𝐬𝐭 ➟ 每一集讓我們透過一部台劇,跟你聊一個社會議題、歷史和文化現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本篇文章探討影集《死了一個娛樂記者之後》與原著小說在劇情、角色設定與議題深度上的差異,並深入分析小說中關於「自願性」與「邊界」的灰色地帶,以及社會大眾習慣檢討受害者的心理機制,呼籲社會大眾應轉向譴責加害者,並提升同理心。
《童話故事下集》結局引發觀眾兩極評價,有人認為寫實,有人覺得過於童話。本文分析此劇中媽寶與婆媳問題的關聯,探討老公在婆媳關係中的關鍵角色,並從榮格心理學「永恆少年」角度解讀媽寶行為。此外,本文也批評劇中角色困境皆以被動方式解決,缺乏角色成長及價值觀轉變,未能滿足觀眾對「愛情清醒劇」的期待。
這一篇,我們將繼續以《鳳姐》的劇情來跟大家剖析性產業目前面臨的窘境,根據目前制定的法律,台灣的性產業可以說是處在一個「既合法又不合法」的狀態,也就是說「只要在性專區內從事性交易就合法,而性專區的成立由各地方政府自行制定,但是目前又沒有一處地方有成立性專區」,因此性專區該不該成立就成了各方爭論的重點。
本篇文章探討臺灣茶室文化與性產業發展歷史,從日治時期的遊廓、國民政府時期的軍中樂園和特種酒家,到近期的外籍工作者加入和雛妓問題,揭露臺灣性產業的演變與社會問題。文章以電影《鳳姐》為引子,深入探討萬華茶室的特殊地位和性工作者的困境,並帶出關於性專區設立的討論。
本篇文章探討近年來本土影視作品中母女關係的療癒風潮,分析「父權結構」對母女課題的影響及其在電影和電視劇中的呈現。文章指出母女課題的多樣性,並深入剖析如何透過影視作品理解和反思現代家庭中的性別固化問題。最終,強調母女修復的重要性及所需的課題分離,鼓勵觀眾透過戲劇瞭解自我療癒的過程。
在本文中,我們將深入剖析臺劇《影后》中三位重要女性角色——黎芯妮、薛亞之和周凡,探討她們在愛情、自我與愛情之間所付出的代價。這三位角色不僅展現了代價的多面性,還揭示了女性在實現自我夢想與維持關係中所面對的矛盾與挑戰。
本篇文章探討影集《死了一個娛樂記者之後》與原著小說在劇情、角色設定與議題深度上的差異,並深入分析小說中關於「自願性」與「邊界」的灰色地帶,以及社會大眾習慣檢討受害者的心理機制,呼籲社會大眾應轉向譴責加害者,並提升同理心。
《童話故事下集》結局引發觀眾兩極評價,有人認為寫實,有人覺得過於童話。本文分析此劇中媽寶與婆媳問題的關聯,探討老公在婆媳關係中的關鍵角色,並從榮格心理學「永恆少年」角度解讀媽寶行為。此外,本文也批評劇中角色困境皆以被動方式解決,缺乏角色成長及價值觀轉變,未能滿足觀眾對「愛情清醒劇」的期待。
這一篇,我們將繼續以《鳳姐》的劇情來跟大家剖析性產業目前面臨的窘境,根據目前制定的法律,台灣的性產業可以說是處在一個「既合法又不合法」的狀態,也就是說「只要在性專區內從事性交易就合法,而性專區的成立由各地方政府自行制定,但是目前又沒有一處地方有成立性專區」,因此性專區該不該成立就成了各方爭論的重點。
本篇文章探討臺灣茶室文化與性產業發展歷史,從日治時期的遊廓、國民政府時期的軍中樂園和特種酒家,到近期的外籍工作者加入和雛妓問題,揭露臺灣性產業的演變與社會問題。文章以電影《鳳姐》為引子,深入探討萬華茶室的特殊地位和性工作者的困境,並帶出關於性專區設立的討論。
本篇文章探討近年來本土影視作品中母女關係的療癒風潮,分析「父權結構」對母女課題的影響及其在電影和電視劇中的呈現。文章指出母女課題的多樣性,並深入剖析如何透過影視作品理解和反思現代家庭中的性別固化問題。最終,強調母女修復的重要性及所需的課題分離,鼓勵觀眾透過戲劇瞭解自我療癒的過程。
在本文中,我們將深入剖析臺劇《影后》中三位重要女性角色——黎芯妮、薛亞之和周凡,探討她們在愛情、自我與愛情之間所付出的代價。這三位角色不僅展現了代價的多面性,還揭示了女性在實現自我夢想與維持關係中所面對的矛盾與挑戰。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離線找真愛》是Netflix 2025年初推出的日本戀愛實境節目,節目找來個性和氛圍不同的5位男女,記錄他們在法國尼斯度過的10天旅程,呈現人與人相會、邂逅,認識彼此和留下深刻印記的美好過程。
Netflix迷你英國犯罪影集《混沌少年時》(Adolescence),以高壓、一鏡到底的敘事手法,講述13歲少年傑米·米勒(Jamie Miller)因涉嫌謀殺同校女學生凱蒂(Katie)而被逮捕,並逐步揭露青春期少年少女的真實世界。
《苦盡柑來遇見你》的故事背景設定在韓國最大的離島—濟州島,透過打動人心的劇情與充滿懷舊氛圍的主題,成功吸引大眾關注,討論熱度持續攀升。但除了感人的故事之外,如果細心觀察,會發現編劇與導演在認真講好故事的同時,也用心地呈現了濟州島獨特的人文與地理特色。若您尚未察覺,不妨透過我的文字一起來體會。 以
為一直以來隱藏著的古代時期做出描繪,觀眾已經能理解詛咒的源頭以及動機。訂閱「航電影的海」沙龍,即可獲得《犬系戀人》每週跟播文章。
Netflix追劇,人氣動漫《派對咖孔明》Netflix上演”共12集,2022年上演。動漫劇情主要飾演角色有諸葛孔明、劉備、月見英子、老闆小林、久遠七海、前園桂司、瑪麗亞·迪賽兒、RYO、MASA、TAKU等。
1.甄嬛剪紅燭,皇上答應她二人會白頭偕老,絕不會食言而肥,女方聞言感動落淚。 2.流朱為了護主自己以脖子就刀,一條鮮活青春的性命說沒就沒了。 3.華妃得知真相之後,選擇撞牆而死。 4.甄嬛第一次小產。 5.淳兒為人所害而溺死的場景。 6.“莞莞類卿”:甄嬛自皇上口中得知
《離線找真愛》是Netflix 2025年初推出的日本戀愛實境節目,節目找來個性和氛圍不同的5位男女,記錄他們在法國尼斯度過的10天旅程,呈現人與人相會、邂逅,認識彼此和留下深刻印記的美好過程。
Netflix迷你英國犯罪影集《混沌少年時》(Adolescence),以高壓、一鏡到底的敘事手法,講述13歲少年傑米·米勒(Jamie Miller)因涉嫌謀殺同校女學生凱蒂(Katie)而被逮捕,並逐步揭露青春期少年少女的真實世界。
《苦盡柑來遇見你》的故事背景設定在韓國最大的離島—濟州島,透過打動人心的劇情與充滿懷舊氛圍的主題,成功吸引大眾關注,討論熱度持續攀升。但除了感人的故事之外,如果細心觀察,會發現編劇與導演在認真講好故事的同時,也用心地呈現了濟州島獨特的人文與地理特色。若您尚未察覺,不妨透過我的文字一起來體會。 以
為一直以來隱藏著的古代時期做出描繪,觀眾已經能理解詛咒的源頭以及動機。訂閱「航電影的海」沙龍,即可獲得《犬系戀人》每週跟播文章。
Netflix追劇,人氣動漫《派對咖孔明》Netflix上演”共12集,2022年上演。動漫劇情主要飾演角色有諸葛孔明、劉備、月見英子、老闆小林、久遠七海、前園桂司、瑪麗亞·迪賽兒、RYO、MASA、TAKU等。
1.甄嬛剪紅燭,皇上答應她二人會白頭偕老,絕不會食言而肥,女方聞言感動落淚。 2.流朱為了護主自己以脖子就刀,一條鮮活青春的性命說沒就沒了。 3.華妃得知真相之後,選擇撞牆而死。 4.甄嬛第一次小產。 5.淳兒為人所害而溺死的場景。 6.“莞莞類卿”:甄嬛自皇上口中得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就能get 同款 韓系質感包👜 而且獨家下殺 299元up 讓它成為你的 必備單品吧! - momo優惠折扣碼 領取超簡單❤️ 點擊右下角 會員中心 - 折價券 輸入 FLOWERMOMO 點擊歸戶 就能領取 商店優惠券 啦! - https://momo.dm/RaFNzR
Thumbnail
momo店+ S999純銀四葉草項鍊,精緻細膩,代表愛情、希望、信念與幸運,是送給自己或別人的完美禮物。限時下殺299元起,超取免運!
Thumbnail
色彩斑斕的花花世界 是那熱情的紅純情的白 青澀的模樣少女心花開 上演著我們的愛情電影 剛萌芽的心意
悶熱跟微涼的夏秋之際是進入新環境的時節,從鄉下到半都市求學的自卑少女,對第一個向自己示好的人產生了依賴,因著雛鳥情節,那銘印的好是一種庇佑和安全感,但在她開始有能力結交其他朋友、離對方而去時,那些好成了往後的陰影與愧疚,偶一為之的顯現,卻又在消退後覺得自己沒有真的對不起誰。
Thumbnail
二刷《至愛之花》,總有意猶未盡的醍醐味,日文裡頭寫為" だいごみ"。 或許在劇裡找到自己的影子,或許在戲外的平行時空中我踏著似曾相識的路徑。 ❀『傷つけられるのに慣れても、傷つかなくなるってことないでしょ。』 沒有人會因為習慣被傷害就不覺得難過。
Thumbnail
追漫畫時原本對尤蓓爾與蘭特這一對沒什麼感覺,直到動畫播出,以及漫畫進行到帝都,忽然覺得這一對很好嗑。
Thumbnail
「那是生的渴望,必須要靠近妳。」 去年花香出來的時候就很有興趣 近年BL劇可以說到是百花齊放甚至氾濫的地步 但是討論到女生相戀的劇真的少之又少 :°) 又是十分面熟的程予希 但一直到今年金鐘被花香團隊抱回大獎感動到咪咪貓貓才下定決心 我一定要看這部劇
Thumbnail
劇情簡介:女主角司徒末(邢菲 飾)為一名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她對於未來畢業後的計畫非常困擾。她嘗試了許多事情,但是仍無法做出決定。 有一天她被突然闖進她生活的顧未易(林一 飾)心動,兩人意外的開始了混亂的同居生活。
Thumbnail
這是真實故事改編。「浮生千山路」是女主角最愛唱的歌曲之一,也是故事結束後的一個心情寫照。
Thumbnail
唯有浴火重生的經歷,你才能找到心目中萌芽的真愛,也是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外表形體,已經無關緊要了...
Thumbnail
《N/A》這本小說通過主角圓香因為獨特的性格和行為經常成為他人矚目和討論的對象。小說透過這樣的展開探討了青春時期的身份認同、自我尋找、社會標籤、性別角色等議題。
Thumbnail
從預告,就感覺這是我喜歡的故事類型。看完第一集,就覺得我的預感是對的。如果喜歡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或 #紅色氣球 ,會給你從心裡的感動,建議一定要打開看看! 大聲說:Gagaoolala 真的很佛心,第一集免費觀看喔! 正版觀看網址👉 https://bit.ly/3wdoXgd **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就能get 同款 韓系質感包👜 而且獨家下殺 299元up 讓它成為你的 必備單品吧! - momo優惠折扣碼 領取超簡單❤️ 點擊右下角 會員中心 - 折價券 輸入 FLOWERMOMO 點擊歸戶 就能領取 商店優惠券 啦! - https://momo.dm/RaFNzR
Thumbnail
momo店+ S999純銀四葉草項鍊,精緻細膩,代表愛情、希望、信念與幸運,是送給自己或別人的完美禮物。限時下殺299元起,超取免運!
Thumbnail
色彩斑斕的花花世界 是那熱情的紅純情的白 青澀的模樣少女心花開 上演著我們的愛情電影 剛萌芽的心意
悶熱跟微涼的夏秋之際是進入新環境的時節,從鄉下到半都市求學的自卑少女,對第一個向自己示好的人產生了依賴,因著雛鳥情節,那銘印的好是一種庇佑和安全感,但在她開始有能力結交其他朋友、離對方而去時,那些好成了往後的陰影與愧疚,偶一為之的顯現,卻又在消退後覺得自己沒有真的對不起誰。
Thumbnail
二刷《至愛之花》,總有意猶未盡的醍醐味,日文裡頭寫為" だいごみ"。 或許在劇裡找到自己的影子,或許在戲外的平行時空中我踏著似曾相識的路徑。 ❀『傷つけられるのに慣れても、傷つかなくなるってことないでしょ。』 沒有人會因為習慣被傷害就不覺得難過。
Thumbnail
追漫畫時原本對尤蓓爾與蘭特這一對沒什麼感覺,直到動畫播出,以及漫畫進行到帝都,忽然覺得這一對很好嗑。
Thumbnail
「那是生的渴望,必須要靠近妳。」 去年花香出來的時候就很有興趣 近年BL劇可以說到是百花齊放甚至氾濫的地步 但是討論到女生相戀的劇真的少之又少 :°) 又是十分面熟的程予希 但一直到今年金鐘被花香團隊抱回大獎感動到咪咪貓貓才下定決心 我一定要看這部劇
Thumbnail
劇情簡介:女主角司徒末(邢菲 飾)為一名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她對於未來畢業後的計畫非常困擾。她嘗試了許多事情,但是仍無法做出決定。 有一天她被突然闖進她生活的顧未易(林一 飾)心動,兩人意外的開始了混亂的同居生活。
Thumbnail
這是真實故事改編。「浮生千山路」是女主角最愛唱的歌曲之一,也是故事結束後的一個心情寫照。
Thumbnail
唯有浴火重生的經歷,你才能找到心目中萌芽的真愛,也是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外表形體,已經無關緊要了...
Thumbnail
《N/A》這本小說通過主角圓香因為獨特的性格和行為經常成為他人矚目和討論的對象。小說透過這樣的展開探討了青春時期的身份認同、自我尋找、社會標籤、性別角色等議題。
Thumbnail
從預告,就感覺這是我喜歡的故事類型。看完第一集,就覺得我的預感是對的。如果喜歡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或 #紅色氣球 ,會給你從心裡的感動,建議一定要打開看看! 大聲說:Gagaoolala 真的很佛心,第一集免費觀看喔! 正版觀看網址👉 https://bit.ly/3wdoXg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