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映的《目擊者》,劇情以驚悚懸疑與人性晦暗,牽動著觀影情緒,雖在佳評如潮中爆出「授權爭議」而影響了票房,但電影本身與演員表現依舊值得肯定──非常精彩!
片名英譯為《Who Killed Cock Robin》藏有深意,正如英國同名童謠中的情境:知更鳥被殺,出場的證人與旁觀動物,陸續冷靜地認領了厚葬任務,而殺牠的麻雀卻留待下次會議才將面臨審判:雖看似為之哀悼,實則只在乎私己。這句話是阿吉對小齊說的,看完全劇,才發覺原來對每個參與者皆是如此。
故事始於記者小齊,意外發現入手不久的愛車竟是出過意外的「貼換車」。一查之下,那起車禍,自己正巧以目擊證人身分參與其中;當年暗夜的雨再次落個不停,小齊抱著一腔熱血繼續循線追下去,身邊好幾個人都被繞在了一起…觀者看見的血腥,不再僅限於車禍現場,而是一幅又一幅醜陋不堪的人性。
很喜歡片頭那儼然即將上演恐怖片的破碎鏡面,鏡中那無數帶著血絲的驚懼眼神,既驚悚又切題。
誤入歧途的徐愛婷,選擇了與同夥幹一起綁票案,接下來發生的一切,令她再也無法回頭;即便短暫脫離晦暗的過去,還能以送茶予祖母,作為虧欠之彌補,過去卻以更殘忍的姿態纏上她,即使目擊了同夥的身殞,也沒能再扭轉命運。
九年前,小齊以實習生身分交付隨身碟時,邱哥就道貌岸然地指點著:「你要跳脫出來,因為你永遠不會是參與者。」
一頭栽入之後,差點命喪其中,一直信任、並提供協助的人,原來都是偽善假裝著的。
每個角色都涉入了一點,複雜交織的利益之下,沒有人置身事外;沒有一人全然善良、敢於坦承,甚至安於當一枚碎片,對於錯誤也並不怎麼愧疚。也正因如此,各自只在意著掩蓋錯處,讓真相難以彰顯。
而資深記者慣於拎著好茶、賄賂警官換取訊息,新聞總編退休後轉戰政治圈,種種片段也反映出媒體乃至政治、警網生態的陋習--但是又何奈?
雖劇情中,阿緯當上警察、與阿吉意外身亡的說服力不足,而顯得頗不合理,但整體的層疊堆砌與真相的水落石出,還是令人不寒而慄:
三名綁匪全都非循正軌的死亡,當年女孩的綁架撕票案依然石沉大海,唯一拼湊出整起案件的小齊,簡單以「正當防衛」從這些死亡中脫身,甚至仍舊依附著邱哥而獲得高升;車禍肇事者邱哥與Maggie,同樣活躍於各自的領域……
然後的然後,就只剩下看透「只值十五元」的那一抹冷冷微笑。
除了片名「目擊者」貫串全劇,藉由小齊手錶的停止與重新運作,暗示其對案件的介入這點很有意思,演員們的演技更令人讚嘆;
男主角莊凱勛將心路歷程的轉變演繹得當,李淳飾演新手警察、卻實為森冷詭異的變態,柯佳嬿放浪不羈、轉變為退縮膽怯,直至最後苟延殘喘等等,絕佳的表現都成為本片成功的推手,值得多看幾次,以重新品味每個角色表情下所隱藏的深意。
(圖/IM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