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結論,不會
這篇文章想和大家分享,我從過去到現在,對於理財和金錢觀念的思維轉變
如果你有看過我的其他文章,可能知道我很喜歡寫童年回憶的主題,這些回憶裡面跟金錢的關聯性比較少,多少是因為這些內容能讓我感覺到在做自己
而這次,想聊聊我從以前到現在對「談錢」這件事的看法,後面也會談到金錢和做自己的關聯
以前有段時間,我對金錢的印象其實不太正面
那時候的我常常聽到一種說法:「大人只愛錢」,加上不喜歡一些親戚對於錢的行為(例如請客來請客去的循環、送禮物送回去的循環、互相給紅包等等),所以那時候聽到會把「大人+錢」掛上負面的想法
所以,大學前幾年,很少和同學或家人談到關於錢的事情,不過是還是有看一些理財書籍
但後來我慢慢發現,不用因為害怕變成「愛錢的大人」而拒絕討論金錢,因為金錢其實和我們的生活和自由息息相關。
我一直對簡單生活和極簡主義很感興趣,也常常從這些理念中觀察作者對金錢提出那些實用方法,不論是在購物、轉賣、投資等等,因為要維持一種生活,其中金錢實在是不可缺的一環
金錢如何影響生活。比如說,金錢如何決定一個人可以有多少空間去探索自我,發展興趣。
在校園裡,我觀察到經濟條件較好的同學,往往能有更多時間投入課外學習或興趣探索;而相對經濟壓力較大的同學,可能需要兼職打工,結果就少了時間和精力去做其他事情,這樣的差距,並不是努力與否的問題,本身在時間上就不平等
我們都希望能在生活中「做自己」
然而,網路上能見到,許多人在工作場合中無法完全展現自我,甚至因為生活壓力不得不妥協。如果有足夠的金錢支持,就能讓人有更多選擇權。比如:
金錢不僅能帶來安全感,也能幫助我們更接近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
我寫文章的目的之一,常常圍繞著「如何讓生活更好」,像是時間管理、省錢技巧這類主題,背後的核心其實是希望幫助讀者提高生活的品質
這也讓我想到,理財是實現理想生活的一部分,而談錢、談理財,是一種成長的機會,如果能讓讀者提高生活品質,那我寫這類文章就能夠達成此目的
那當然,我前面提到說我喜歡寫童年回憶主題文章,但如果我能有更多時間的話,這樣才能寫更多我喜歡的東西,要持續這樣的生活,金錢就是生活中的一環,有些事情花錢確實可以省下一些時間,讓我有更多時間創作
那當然我也不會說等到退休後才開始寫,我也不確定能否活到那天,而是說每週就可以讓自己一步一步寫一些
另外,有些創作者,能同時在做自己的時候賺到金錢,藉由寫書、寫文、拍影片等方式,傳達自己的想法,這也是一種職業方向,現在很多創作者越來越強調真實,而不去刻意打造人設,我覺得算是種好的方向吧
那即使不當全職創作者,我們都還是能夠去創作,用一些時間盡力去展現出自己真實的一面,這也都是一件好事情喔
確實,還是有些大人談錢會讓人變得討厭,那這時候可以觀察一下,然後把原因列出來,以後就避免變成這個樣子
例如
那其實去觀察一下身邊大人,有些人談錢讓人討厭,有些人則是用正常方式談錢的,這種是不會讓人討厭的,所以「如何談錢」也是一個要注意的事
有時候,我會和同學聊到投資理財的話題。如果對方說還沒開始投資,我可能就會分享一些基本概念,比如時間複利、盡早投資、ETF等等觀念
這樣子,對方說不定就因此開始學習理財和投資,讓現在的投入在未來獲得更大的回報、在未來能有更多自由和選擇
當然,我不會一上來就問「你有在投資嗎?」這樣太直接的開場,可能會讓人覺得不自在;比較多情況是剛好聊到,偶然從話題切入,比如最近看了什麼文章或書,然後自然地聊到投資或理財的主題。
那有看對方情況,大家情況都可能不同,有些朋友談到會覺得有興趣或好奇的,就可以繼續聊天聊下去;如果沒有不是,就先不談
而跟家人的話,有時候也可以注意到一些新發現,像是發現到某些長輩概念不一定正確,某些會談到一些沒有聽說過的理財產品,而在保險這部分我目前大學也還不在有操作,也可以看看家人有保了什麼
當然,跟家人談錢的情況可能每個情況不同,還是有某些主題不太適合談,所以就看個人情況而定
與人交流是一種學習方式,其中閱讀文章、書籍、影音等,也是透過各種方式與人交流和學習,可以找找一些推薦的作者和資源進行學習
談錢,並不會讓我們變成討厭的大人,而是幫助我們成為更自由、更能打造理想生活、更能做自己。
理財不僅僅是金錢的管理,更是對生活的掌控。希望大家都能透過學習理財,找到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