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省錢到投資】
以前,大概是大一大二的時候,我的理財重心放在「省錢」上。
那時候我很比較常會關注如何看優惠和折扣,讓每筆支出都精打細算。
但後來我開始思考:省錢是不是有極限?
而且像是那種不定期的優惠折扣,比較容易會隨時間更新,就沒了,這樣代表要一直關注新資訊,也是會花時間和心力
後來,我看些投資的內容,開始把重心轉移到「投資」上。
我發現,投資雖然前期,確實需花時間學習,但如果建立起一個適合自己的系統,其實後續反而可以比較省心省力,而且收益的潛力也遠高於單純省錢。
這裡說的投資,不是每天盯盤、進出頻繁的那種,因為那對我來說太花時間心力
而是像投入大盤指數型ETF,或我後來接觸的加密貨幣,其實也有比較省心力的做法,(例如我是用DCA為主掛低價單),有機會在長期下看到不錯的報酬
比如說投入平均年化報酬率8%的投資項目,那投入個100萬,9年後可以翻倍到200萬,而且如果建立好的投資系統,是不用花太多時心力的
當然投資的知識,就要花一些時間去學習理解,然後去選擇適合自己的喔 (投資的部分不構成投資建議,請選擇自己適合的投資方法)
當然,有些本金是需要的,因為投資比較像是錢滾錢
那我也承認,這些本金有部分是來自父母支持,也有來自獎學金或一些以前額外收入,
大學生本金的確有限,有時看到某些同學的更多的本金也會很羨慕,但自己是想說就都可以先開始
總結來說,我的理財觀念從「怎麼省」轉向了「如何用投資系統幫我賺錢」

【省錢的方法】
那省錢的部分呢?
我覺得還是重要,只是要放對方向,掌握「長期可運作」那種
例如
1 可持續的省錢習慣
比如說三餐原本都外食,或許可以考慮如有沒有更低價選擇,比如說有些店家更便宜,或者考慮自己煮
像是有些店家一餐80,而我校內有學餐50的,我選後者,甚至後來自煮,這樣長期每天省下滿多 (當然還是要考慮自己時間和口味接受度)
2 大額花費
有些大額的花費,比如說10000,那8折和9折差的金額就會比較多
3 專注自身重要事情
釐清什麼是自己生命中重要的事情,那他人想買的東西,很可能不是你想買的東西喔,自己覺得重要的事情再去花
這部分就可以去看更多的極簡主義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