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我到底喜不喜歡布拉姆斯

更新於 2024/12/18閱讀時間約 28 分鐘


 你喜歡布拉姆斯嗎?我很喜歡!

 

      (1)

莎岡這本小說好像沒有繁中出版,只有簡體。我不識外文,徒然嚮往許久,一直無緣觀閱。

 

raw-image

有天在我每隔一段時間固定會前往搜索閒逛,看看有什麼東西可買的資源回收舊貨店,不預期發現一冊簡體字的《你喜歡勃拉姆斯嗎....》紙張泛黃,書口積塵。翻開來檢視,前手主人從蝴蝶頁開始,用粗線條的黑色簽字筆,中、西、耶、佛四元並列,寫上購買日期、地點,並且用簡單兩句話勾勒提要,附帶一首古詩詞,權且作為題記。推敲了半天,原來這首詩詞出現了個「喜」字。詩詞錄完,署名國立某大學文學系博士候選人某某某。大顆的藏書章,個頭兒稍小一點的私章,形狀不規則的閒章,瀝瀝扣扣好幾處。我細看龍飛鳳舞的大字,頗有幾分瘦金體的神髓。可以感覺出他對於能夠寫出這手好字,一定極為自得。只是字體委實太大了一些,為了容納百來個字,不得不跨過前蝴蝶頁到隔壁的空白頁,扉頁,書名頁,最後侵入序言頁,甚至還延伸到書末的版權頁,直到在後蝴蝶頁上寫完最後兩個字,補上最後一顆可能是自刻的私章才結束。

 

我抬頭瞧見眼前較上一趟來訪,多出整整一牆的簡體書,隨手拾起幾本翻看,全都一個樣子。中西耶佛四元並列購買日期,地點,提要,附帶一首在字面上能夠與本書構成簡單聯結的古詩詞,署名的職稱,從碩士生、博士生、博士候選人直到取得博士學位,不容易啊!總共十幾顆藏書章、閒章、私章,到處蓋得滿滿滿。

 

一般來說,這樣子很妨礙閱讀。但我察看書體大至平整,最多只有翻閱一次的痕跡。想想回家可以把他入侵污染的那幾頁用膠水黏起來,眼不見為淨。應該沒關係,還好。就花20元把書本買回家。

 

閱讀簡體翻譯常常須要適應源自特殊風土背景的慣用語,上一、二代譯者更且重視中、外文錙銖對應,實在不習慣。感覺上一個字不肯漏、不願漏,句子的意義反而丟失更多。再來就是編輯排版,為了儘可能多擠幾個字,少耗紙張,字距、行距都太靠近了,眉邊留得太少。〈你喜歡布拉姆斯嗎....〉算是中篇,挨挨擠擠,只有一百來頁出頭一小點。說不得,只好再併入另一個中篇,一舉湊到快三百。藉著書本的重量把輕小說的CP值做出來,市場上比較賣得動。出版企畫可能是這樣考慮的吧?我無憑無據亂猜的。老實說,這樣的想法就跟我的文章一樣,完全背離現時代愈是輕薄短小愈好賣,愈有人讀的輕量化邏輯,思想太落伍了。

 

      (2)

作為書名的「你喜歡布拉姆斯嗎....」只是故事裡的人物不經意說出的一句閒話。有時候也會在書上看到人家提及,莎岡曾借他的小說人物之口,問出一句「你喜歡布拉姆斯嗎?」但是,是誰提問的呢?以前沒想過這問題。緣於一篇偶然看到的文章,把書找出來,把上一篇Re站友的文章草草結束──預感不會得到回覆──自從學會上網以來,我很常在別人文章下面寫回應,若說超過一百次可能誇張了點,打對折五十次總是少不了的。其中只有一個人像我一樣認真再Re回來,我再Re回去,來來往往快樂交鋒好幾回合。也有一位站友覺得受到冒犯,非要我認錯道歉下跪洗門風,否則不肯擅罷甘休。其他秒刪除的5、6人,過一陣子刪除者7、8人,完全無回應者佔了最多數。每次有人隨便寫幾個字簡單回答,我都真心感動不得了──迫不急待翻開,按平日閱讀習慣,一字一頓,在心裡默念出聲......

 

我是這樣想的:

 

寶兒一早接獲西蒙〔改編後的電影,為安東尼.柏金斯另取菲利甫為名,WHY?誰能告訴我?〕傳訊:今夜有場音樂會,你喜歡布拉姆斯嗎?這是以文化立國的法蘭西,邀請異性一起去聽音樂會的社交套語。所以寶兒年輕時,追求者眾,早在男女競逐的賽場上,接受過一模一樣的詢問,〔想像中,彷彿也有人曾經問我,你喜歡米開蘭傑里嗎?我買了一張新CD,要不要晚上來我家欣賞?〕以致閱信瞬間忍不住笑了出來。『您喜歡布拉姆斯嗎?短短一句話,突然向她揭示了茫茫一片遺忘。』莎岡藉著反思、陳述,讓這句問話每隔幾行在書頁反覆出現,每次向上拉高一個音隌。

 

寶兒欲打電話給西蒙,告訴他此刻尚不能決定是否去聽布拉姆斯,多半傾向不去。沒想到發出邀請的西蒙不等回音,逕自抛下她出門去了。遂決定當晚自行前往音樂廳,就算遇上西蒙,就算西蒙趁著現場燈光昏暗拉他的手,按她為自己設定的立場而言〔其實是社會機制為男女成員保留了退路〕,她並不是去赴男子幽會,純粹是為了音樂才來。

 

已經是社會成年人的寶兒到達音樂廳,與西蒙會合。她向對方直陳,原本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喜歡布拉姆斯〔=我還不確定我對你的感情,不確定我們......我與你.....〕還是個小孩的西蒙打斷她,誠懇對她說:believe me!不管你喜不喜歡布拉姆斯,一點關係都沒有。〔從後續的談話可以推敲出他深一層意思,若不忌肉麻,直接用白話寫出來,差不多就等於:我也還不太知道你對於未來有什麼實際的想法,但這些不重要!很多事情不必想太多,我只問自己的心,此一刻,與你是否相愛?有線電視偶而會播一部有點半色情的香港老電影,已婚熟女張艾嘉不知怎麼搞的和還很稚嫩的小子吳奇隆談起戀愛,吃飯逛街交朋友,往來一段時間,張艾嘉幾次笑話吳奇隆是個還沒長大的小孩。有天不告而別,再也找不著蹤影,吳奇隆上天下地,跑遍全香港貴婦可能出沒的地點搜㝷儷人倩影,終於在大馬路上給他堵到了。張艾嘉對他說,成年人嘛,在社會上走跳,感覺時候到了各自離去就好,誰也無須對誰多訴一句話,也沒有誰該給誰添麻煩。吳奇隆聽了這番社會人士的大道理,當然心裡不可能不明白,但還是吞吞吐吐咬著牙,一個字接一個字清楚告訴對方:你不要忘記.....我還是小孩子.....所以是真心的。這時候電影主題曲響起,聲音漸強。〕

 

坐在音樂廳裡聆聽布拉姆斯,西蒙想起他目睹羅傑背叛寶兒,在外頭獵艷,一時竟也不敢確定自己或她,是否真心墜入情網?就在這個時候,幽會中的羅傑駕車載著別的女人,打開收音機,正好聽到這場音樂會實況轉播的尾巴,播報員激動地說,以上是布拉姆斯的作品,觀眾報以熱烈掌聲。

 

羅傑進門,寶兒也才前腳剛剛回到家而已。兩人在一起那麼久,各自心中對情人藏身幕後進行的事,多少有些能夠洞悉的直覺。寶兒解釋自己去聽了音樂會,僥倖聽到結尾報幕的羅傑,好死不死故作瀟灑微笑探問:你喜歡布拉姆斯嗎?

 

本來是一句為求掩飾自己心虛,把尷尬場面拖過去的尋常應答,沒料到卻在寶兒心上咣噹一聲,敲下一記驚天動地的響鑼。接下來就是針刺刀劈斧頭砍,兩人步步聯手,一起撕破那襲大社會為了讓男女成員有事可以稍事遮掩,特別懸掛在他們之間的布幕。

 

     (3)

你喜歡布拉姆斯嗎?這句提問連著兩次,都是在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的情況下,進入兩人互動的私對話脈絡,得以變身成一種牽涉男女交往,既隱晦又明朗的暗語。說它隱晦,是因為社會機制為男女成員準備了一整套進可攻退可守的遊戲規則幫忙遮掩,保留了必要時候得以裝傻、否認、乃至於能順利為自己開脫的餘地。這些隱晦的交際,其社會涵義之所以同時又是再明朗不過的事情,完全是因為事情發生在當事人按社會規則互相同謀的私脈絡,戀愛男女心底豈會不知自己在玩什麼遊戲?而讀者捧著書本,觀眾坐在螢幕前,約略等於上帝視角,也早將一切不可告人的心事看在眼裡。

 

先是西蒙問寶兒,你喜歡布拉姆斯嗎?利用文化上約定成俗的間接文法,試探能否約她出去,展開男女交往的活動。為此,寶兒在自己內心的劇場裡,一步一步登上高音的台階。然後是羅傑問寶兒,你喜歡布拉姆斯嗎?寶兒一時間以為自己事蹟敗露,羅傑猛地拿出扁鑽,捅了自己一下。她狂笑不止,連帶催生出本來就心虛的羅傑好大一團疑問。


事情再清楚不過了,你喜歡布拉姆斯嗎?作為書名的這句問話=反覆主現的主題記號〔是不是台版唱片背面樂曲解說常提到的動機?我不曉得。學生時代,課業荒廢,不僅英數理化和中外史地,就連音樂體育美術家政和工藝,也全都逃掉了,一節課沒上。其次,西蒙問寶兒,寶兒反饋,羅傑問寶兒,同樣也得到反饋及身,這樣可以算對位法嗎?實在沒把握。連同之前提到寶兒登上我自己胡亂發明高音的台階,籠統言之,指它們通通粗具某種形式的結構大抵可以講得通。〕莎岡將大體上普通人可以簡單辯識出來的音樂結構轉譯成文字筆法,鋪陳情節的技巧。〔確實是個令人佩服聰明的女孩!很常看到華文作家一寫到音樂,不知怎的就露出破綻。弦樂四重奏裡出現鋼琴,演奏鋼琴奏鳴曲的時候小提琴也來參一腳,再不然參加五四運動的大學生聽過巴哈大提琴無伴奏,感動得不得了。莎岡倒是巍巍顫顫一路沒出錯。唯一須要吹毛求疵才挑得出的毛病是他憑記憶播放的那張唱片,華格納背面錄了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那不可能,曲子很長,單面收納不下。除非是選曲,僅僅收錄某個樂章。幸好這項由我硬拗栽給她的小小暇疵,電影劇組幫他修復遮掩過去了。〕還考慮到了布拉姆斯,舒曼,克拉拉三角關係,讓讀者自行置入詮釋的潛背景。〔有嗎?沒有吧?沒有嗎?你說有,或許大概就有吧。畢竟這是言語道斷,不能說破的事情,只宜悄然行事。切忌招搖聲張。〕據我所看到的文章,莎岡說她這會取這個書名,只是因為布拉姆斯這個名字念起來順口而已。我才不信哪!按我以上分析,她之所以故作輕描淡寫,只是為了避免破梗,不願把一種基於自由影射的想像力給說黃了。如果把她避重就輕的托詞當了真,那言下之意豈不換由別的作曲家掛名其實也無妨?可以嗎?當然不行啦!如果將布拉姆斯、舒曼和克拉拉三角關係,從閱讀和詮釋的潛背景中拿掉,試想,你喜歡布魯克納嗎? ^_^ 不覺得遜掉了嗎?原來動輒張嘴喊我很憂鬱的小資情調這下全走味了。

 

        (4)

以上是我將「你喜歡布拉姆斯嗎」一句相關的段落檢出,排列整齊之後,不揣淺陋試予解說。

 

事實上,像莎岡這樣文筆超好,天資又高的年輕女作家,沒道理埋沒自己的天份。這部作品篇幅雖然不長,但字字珠璣,句句都有可觀。在紙上揮灑,就像漫天蔽野開滿文字的鮮花,或是庭院裡一株枝葉繁茂的綠樹。每一句言語,每一個小動作,都對應作者為之訴說不盡的心情與轉折,你喜歡布拉姆斯嗎?這一句再尋常不過的詢答底下附加了諸如到底愛不愛?有多愛?敢不敢愛?想不想最後一次放手去愛?等等社交語言的「本音」,作為所有愛情小說共同的,即便不是唯一,也必定是第一主題,被埋進優美秀麗的文字大軍陣頭行伍中,其實一點兒也不明朗。尤其布拉姆斯的音樂,在莎岡原著中的份量著實輕微,只相當一個有兩三句台詞的臨演。若沒有讀書達人出面導讀,幫忙畫重點,每一次主題記號〔它的學名到底是不是叫動機呢?〕出現的時候,都把它代為標示出來,像我這樣沒有識譜能力者,實在不容易讀見你喜不喜歡布拉姆斯在故事裡有什麼特別涵義,事關緊要之處。

 

最擅於幫人讀書畫重點的達人就是電影劇組。之前不知這部小說有個莎岡自己也參與經手改編的電影版本,goodbye again,特地等家人睡著再爬起來,三更半夜通宵熬夜完整看一遍。

 

電影勝於小說之處在於出動剪輯幫忙會整線索,芟除蔓長的枝葉以後集中呈現。畫面儘可以一直出現布拉姆斯音樂會的海報,幕後配樂時不時來上一段布拉姆斯旋律,等於是將好長一段敘事,不同場景通通都用布拉姆斯這條線索接起來,完成統合。〔當然,在有些觀眾眼裡,這樣反而是敗筆。〕電影公司的宣傳也會適時加入操作,故意放些消息出去,諸如幕後花絮。特別是將故事裡涉及原屬高級文化一類的知識點心化,可口化,〔就像時尚精品美食產業,生意之道在於優先培養一批精於自家產品的種子消費者。日本綜藝常有無印粉,優衣粉,進一步衍伸至所有連瑣家庭餐廳,家電賣場,以及大小𨘋樂園群起效法,全都備有專精自家生產資訊的藝人網紅常連客。比起業者自己和商品開發經理,對於每個細節暨該公司不為人知的創業史,知曉更多更詳盡的門道。他們創意搭配,創意改造,並且創意地將產品施用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如此這般,懂得觀影樂趣的內行觀眾,每個人都在等待、期待代表主題記號的那一句對白出現。你喜歡布拉姆斯嗎?這句話非得出現,它肯定不能缺席,觀眾殷殷切切,直聽到銀幕上的角色真的說出這句話,你喜歡布拉姆斯嗎?始才覺得值回票價。

 

〔咦?あれ?怎麼回事?我沒辦法壓制自己不拿這個等待布拉姆斯的場景去跟那兩個名字很長的搞笑藝人等待果陀相對照,果陀沒有出現。如果哪天全體觀眾根本不曾期待他會出現的果陀居然出現了,會怎樣?〕

 

如同每一個商品粉絲的使用創意無形中改造了商品,先是發行公司、專業影評和觀閱達人為公眾架設觀影的前視野,經由期待,其中特有個性的粉絲觀眾又再把自己的想法加進去,玩弄、扭曲、偏離、改造第一代讀書達人在書頁畫下的重點。期待開啟意義的大門──我會說是將它流放出門去歷險,也就是說坐在戲院而不是置身社交場合的粉絲觀眾折毀了「你喜歡布拉姆斯嗎」的原始意義,他們造成的質變與轉化,不會被修復,而是一次又一次疊加。使得那句著名的提問脫離莎岡在原著賦予男女遊戲的戰術意涵,成了召喚粉絲進場朝拜的咒語。

 

遊戲經過這番自我成就的改造,進化後以全新的社會身分重新登場。中國大陸的影音網站有所謂「彈幕」功能,觀眾可以邊看電影邊交流,我在看goodbye again的時候,每當出現布拉姆斯的旋律,就有一陣令人眼花撩亂的彈幕,觀眾們期待的果陀上場了。從嘈嘈切切發言討論布三與年輕男角在胖希電影裡的出場,盡情展現自身文化資本的盛況來看,〔附帶插播一下,演職員資訊表單沒有列出來,電影裡的布三採用的是卡拉揚灌錄的版本。〕與歐美國家比較,亞洲新興國家這一代男女的胃口改變了。從充滿資產階級情調的男女逐獵遊戲轉變成代表中產階級爬昇的努力。同名韓劇開場問答,『你喜歡布拉姆斯嗎?不,我不喜歡。』立馬點出關鍵:在大社會的競技場上,男女遊戲攻防不是唯一戲碼,我們還有別的事情要忙。

raw-image


莎岡,讀者,電影版本,觀眾,後續世代的讀者和觀眾,每個世代各有獨屬他們自己的影評、書評、各種文化評論。「你喜歡布拉姆斯嗎」的意義逐步累加,登上意義的階梯──當然,一定有人認為這是意義的衰竭、消褪,大張旗鼓為之舉辦告別示。我不同意,但是尊重嘍──更好說是意義在傳播過程中自有一種增生現象。你喜歡布拉姆斯嗎?他們將這款遊戲帶入個人語法的同時,也竄改了原初的激情。如果容許我非法沿伸羅蘭巴特的意思,他們是同一份文本第二、第三世代的作者。

 

積極讀者閱讀後提交心得報告,在一邊閱讀的時候,也一邊將自身的閱讀寫入貼上「你喜歡布拉姆斯嗎」相關標籤的數據庫,成為導航數據的一部分,累積,改變。新的閱讀者利用導航機制的帶路功能,到達,將自己的閱讀溶入新的導航,重覆累積改變的宿命。

 

這些第二、第三乃至接下來無數世代作者的續作,不管是好,是壞,放大,扭曲,罪責,以及錯愛的榮譽,往往人群中找不到正主兒,只好都加到原作者莎岡的頭上。你喜歡布拉姆斯嗎?踵繼莎岡、西蒙、羅傑之後,一代又一代的觀眾接續提問,為問題累加越來越豐富的涵義,豐富到脫離了原作,好像一個嬰兒經過孕育,分娩,脫離了母體,長大後獨立,媽媽再也管不著他了。容我大膽說一句,「你喜歡布拉姆斯嗎」早就不是莎岡創作的名句子了。

 

      (5)

開場至此也算嘮叨好一會兒了,引一段文吧,不然對不起莎岡,也對辛苦的譯者不好意思。選擇最後結局那個場面好了。

最後一次同西蒙在一起...... 寶兒說,我不會忘記。我也不會忘記......他搖搖晃晃走了半截,向她抛露一張失態的臉。寶兒再次用雙臂扶助他,護持他的憂傷,如同當初護持他的幸福。她情不自禁地羡慕他有如此深痛的憂傷,這種令人神往的憂傷......西蒙猛地掙脫,顧不得拿行李就往外跑。寶兒追了出去,趴在扶梯上喊他:西蒙,西蒙。不知道為什麼又補充了一句:西蒙,現在我老了,老了......西蒙哪裡還聽得見。他淚水盈眶,跑下樓梯,像一個幸福的人似地奔跑。他才二十五歲。(頁111)

這一段落,如果直接對著螢幕描模,可能略有差異:

俩人最後一次相處.....西蒙頽喪地走了......遲疑了一秒鐘,寶兒才追,淚珠兒發瘋一樣四下灑落。她在樓梯間朝他的背影喊:西蒙,西蒙。寶兒發瘋一樣,哭哭顫顫,也不曉得是對愛人說,還是跟自己說,我已經老了......老了......聲音嘶啞、寒滲.....西蒙眼眶裡啣著淚水,疾疾跑下樓梯,像一個破產的人,心神揮霍耗盡以後離開這棟樓宇,跌跌撞撞走在一條日後重遊勢將令他憶起今日傷心的大街上。

 

      (6) 

我最初知道這本小說並不是直接繫於莎岡,在我棄學逃家躲藏違章工廠當一名流浪童工的歲月中,趁著國家產業升級意外製造出的時間空檔,得以流連租書店打發時間那幾個月,看過一本幾乎所有不黯內情的讀者率皆會誤會是女作家的依達署名創作的愛情小說,《我不是落翅仔》。乍看書名像是社會版記者改編新聞,炮製生產的社會寫實小說,但翻開來看,內容上道道地地純純粹粹是三廳系的愛情小說沒錯。可能是此地書商將依達的某部作品,擅改書名之後盗印出版,這是當時常有的現象。外地愛情小說圖書館很少收藏,我無法查考確實書名,只能有待來日。 

書中的女生寫信向男生告白,說自己如何如何喜歡布拉姆斯第一號鋼琴協奏曲。我要等到好些年以後才知道這是作者從莎岡那裡借來的橋段〔相當於捧著莎岡原著站在鏡子前面,對著倒影描模,原來二男一女三角戀愛的結構,顛倒成二女一男,又替換小提琴協奏曲,改由鋼琴出場瓜代。〕但是那天白日晝寢臥躺工寮睡鋪上層的我,已然因為初次聽聞布拉姆斯這個既感新奇又覺得好聽的名字,堅信手上這本小說必然含藏某種深奧的哲學,等待我長大後去解析。為了迎接這一天的到來,我選擇放棄質押在書店的按金,將小說留在身邊沒有歸還。這本源出於莎岡《你喜歡布拉姆斯嗎....》,經過華文作家山寨借鏡+書商易名盗印而來的《她不是落翅仔》,從此靜靜躺在瓦楞紙箱,不知多少年來隨我跨縣市遷徙流轉,白雲蒼狗,物換星移,經歷了好幾處落腳的地方,直到今天也還跟在我的身邊。

 

         (7)

我不識外文,也不懂樂理,根本上就是音癡。成年後有機會接觸古典音樂,光只愛聽,從來沒想過要去看樂曲解說和作曲家生平傳記。最喜歡的作曲家隨歲月、遇事而不固定。有時候喜歡這人,有時候喜歡那人。即使是這樣,始終不曾忘記最初遇上布拉姆斯這個名字帶給我的深奧感。別的不說,光是出現在落翅仔小說中的兩首鋼琴協奏曲就不知蒐羅多少版本。

raw-image


raw-image

用布拉姆斯當關鍵字,搜尋我的電腦,某年某月某日記載自己最喜歡克萊巴指揮布拉姆斯第四號交響曲,第一樂章彷彿明明白白就是發自我心㡳的聲音;過了幾年幾月幾日又記:遠方出現曙光時醒來,淺嘗了一會兒克萊巴指揮的交響曲片斷。他對各項樂器配置的處理方式與歐陸中心的現代哲學氛圍相呼應......理智的段落漂浮著戲劇的元素,我受困於雨季的心情不能被言說。

 

有陣子很常聽Olga Samaroff彈布拉姆斯Rhapsody〔我忘了他是誰,但蠻好聽。〕

 

這些事情彷彿是有,然而一旦離開現場,根本不記得以上文字所記,到底什麼意思。

 

     (8)

印象裡有位自視甚高最後落得一生境遇欠佳的現代作曲家,狂人性格。他說浪漫樂派之中布拉姆斯是最多人喜歡的。不曉得這個人是不是像京都市民慣於維護場面那樣會說場面話,真正的「本音」其實是諷刺愛情小說讀者的庸俗。

 

我很多年完全不聽音樂了。〔家人駕車,不管短程或遠途,一定都要播放音樂。spotify揣摩她的口味幫忙選曲。不知為何總是薩提、德布西、拉威爾幾首曲子輪流播。但是只要我上車,她就一陣手腳慌亂,趕忙靜音插上耳機,害怕音樂惹我發脾氣。〕現在去積塵很厚的唱片架子尋找,布拉姆斯的回憶陣陣湧出。比如有一套將舒曼和布拉姆斯的弦樂四重奏打散後重新混合編排的套裝雙人大全集,超級厚重一大盒。不曉得是不是有鑑於舒曼與布拉姆斯二人在德意志的音樂歷史傳承及個人生涯縱橫交織多樣情感面向,遂認定兩人暗地對話影響之跡,必然在他們的作品中為識者所見。愛樂者通識中的舒曼柔弱深感,總是朝世界伸出一隻充滿夢幻情思愛的小手。布拉姆斯著重刻畫悲情的戲劇性,嚴肅,犠牲,壓抑,理智,反抗,人性最終得到淨化。

 

然而這個我念不出發音的演奏團體,似乎故意用聽習慣演奏舒曼的方式重新詮釋布拉姆斯,相對又用通識認定布拉姆斯的風格演繹奏舒曼。聽者如我若不是對這些曲目早已相當熟悉,否則將無法藉由對兩位作曲家作品風格的個別印象來找尋線索,判斷自己正在聆聽的此一作品,到底究屬於何人所作?兩位作曲家的關係好像是同位素,辜且容我再發明一個術語,就叫「同位詮釋」好了。也就是說,在一種對話的哲學架構之下,絲毫不避諱,大辣辣地依己意對這二位作曲家的作品採取置換作者的激烈詮釋角度。

 

        (9)

 

在文哲學史中,作家、思想家的地位隨著時間軸浮沉不定,有人恆懸在天邊,也有人在默默無聞的狀態下漸次爬昇,最終成為天上最亮的那顆星。至於僅僅相隔一兩個短世代就此隕落,甚至跌到默默無聞地底下的人物更是所在多有。據我看到的文章,原來作曲家也是一樣的啊!我真的一點都不知道布拉姆斯是經過價值重估才有今天的地位。〔也不知道從座落某個時空的觀點評估,貝多芬、華格納的地位比起布拉姆斯高多了。〕還以為巴哈以來音樂史上那些大咖的地位都是固定的。

 

不過我也有發現,單單就一個作曲家來說,受眾喜歡或看重他的什麼曲子,明顯有著地域、時代與世代差異。例如早先日本雜誌《唱片的藝術》聘請活躍在樂評界的專家組成15人評選小組,選出最具代表性的名曲,並按選票積分統計出最佳推薦版本。日本樂評的口味與英美歐的同行就有差距,願意具名推薦的曲目和唱片,往往就像兩列駛往不同方向的火車,很少會有重覆。剛開始接觸古典音樂的時候,我按日本名單索驥,除了積分第一的最佳版本,也擴及排名第二及第三的次佳唱片,甚致第四、五、六、七、八的優秀演繹,和九、十、十一、十二的不妨一聽。最後乾脆專注個別評審,發現某一兩位評審總是與我口味接近,遂另起一爐注目專攻之。

 

我每蒐集一張唱片,就在名單上頭打X,畫線槓掉,不知不覺整本書上都畫滿了叉叉,還有塗銷字跡的黑線。有天訝然發現這份名單更新了,推出新的版本!我才翻看前面幾頁,一直受我鍾愛布拉姆斯2首大提琴奏嗚曲俱被剔除,同時跌出名曲榜外。WHY?誰能告訴我!難道它們不再是重要曲目了嗎?只能猜想部份年高德劭的委員退了下來,有些以前沒聽說的新人進入權力核心,世代交替口味變化帶來一份全新組合的套餐。也就是說,我之前耗費幾年心力好不容易在寶書頁面就快畫滿的叉叉全都作廢了=緊鑼密鼓進行好久的超商集點活動到期了,只差最後幾排空白格子還沒貼上小貼紙。扼腕!奈何!


      (10)

 

疫情時期家人悶壞了,可能是看他追蹤的網紅去了一處位在荒山野地的克難咖啡館,刻正直播中。立時起身拉著我往外跑。我從門口玄關收放雜物的小盒子裡抓出車鑰匙,同時間心裡突然分泌出這時候無論如何就是很想聽布拉姆斯的慾望。一路緊踩油門在高速公路上奔馳,家人打開spotify,為我輸入brahms violin sonata,系統列出可能搜尋對象,要求進一步指認。而我這時偏偏犯了名字失憶症,忘了我特別想聽那個演奏組合的名字。說不得,只好請家人按系統排列順序,從第一樂章最前面小提琴嗚嗚咽咽開始播放,一直到鋼琴加進來後那幾小節,試聽確認。Renuld Capucon + Nicholas Angelich,  2005年;不是,味道不對。Leonidas Kavakos +王羽佳,2014年;不對不對,不是這樣。Itzhak Perlman + Ashkenazy;換。Szeryng + Rubinstein;再換。Maxim Vengerov;還是換。Hagai Shaham + Arnon Erez,也不是。Wolfgang.....不對不對,根本完全不對。那Augustin Dumay呢?以前沒有聽過杜梅演奏此曲的版本,算是還不錯,但是也不對。那Menuhin?Leila Schayegh?Anne sophie Mutter?Joseph Szigeti?我搖頭,再搖頭,一直搖頭。怎麼會沒有呢?很有名呀。Ruggiero Ricci?這張唱片鋼琴伴奏是誰?琴鍵壓得那麼重?Julius Katchen。有心演奏貝多芬、舒曼、舒伯特和蕭邦等等大作曲全部鋼琴作品,灌錄唱片的人所在多有,似乎布拉姆斯的知己就只有Katchen一人而己。不過還是請你幫我換下一張。Zukerman和Barenboim?祖克曼偏走細膩甜食那一型,以前流行,在舊的15人榜單上排第七還是第八,不過不是我要的。Josef Suk?捷克人¼¼家人厭煩了,乾脆把手機遞過來,一隻手指頭觸著螢幕慢慢往下滑,讓我一邊駕車,一邊找到機會就偏過頭來確認系統列出第一批54張唱片裡面真的沒有我講不出名字的那個版本。最後不得已選了一個logo圖案像是大賣場推車販售的小廠牌,16年來全球累計點播次數只有寥寥20多次的無名演奏家,隨著樂聲把車子開下高速公路,換走另一條彎曲狹窄的山間小徑,慢慢駛進濃霧森林。

 

好像有次去看一個關於布拉姆斯小提琴奏鳴曲的電影,曾習鋼琴的女主人在某種微妙情緒下,堅持要與丈夫的摯友合奏此曲。小提琴家不解為何如此倉促要求,女主人急迫地說.....說了什麼我都忘記了。

 

       (11)

結束一年十個月流浪童工的生涯,暫時回到正常人生軌道。〔幾年後又再棄學,逃離社會,走的更偏,流浪得更遠,此後再沒有回返正途。〕我高中唸了六年,好不容易畢業的那個暑假,有機會看到宛如神話人物一般的傳奇影像工作者Chris Marker拍攝尤蒙頓的音樂紀錄片,一位真正歌唱家的寂寞(La solitude du chanteur de fond)。記得那時候影評人為觀眾架設觀影的前視野,把這片歸類為政治片,而非音樂片。我現在不能確認影片裡有沒尤蒙頓現場演唱在這齣莎岡原著改編的電影裡改編自布拉姆斯的Quand tu dors pres de moi(當你睡在我身邊)?但是在一張日本發行尤蒙頓精選集裡找到這首歌。我不識外文,從沒去看附列的說明,並不知曉這首歌的詞意和來源。現在對照文章,耐心盯著我不懂的語文,沒想到竟然依稀可以逐字指認出它的意思來:

raw-image

 

法蘭索瓦.莎岡的小說,你喜歡布拉姆斯嗎,1961年改編成電影,莎喲娜啦再一次,尤蒙頓參加了演出,主題曲,布拉姆斯第三號交響曲第三樂章的主題???由大師?????編曲,莎岡本人填詞。這裡收錄的是1961年的錄音。

 

我很抱歉,之所以嘮叨這麼久,完全都是因為你的文章惠我良多,引導、幫助我思考許多事情。我把人家介紹的電影和音樂+以前最常聽的幾張布拉姆斯唱片,剪輯成閱讀這篇回應的配樂。餘音嫋嫋聲中,剛好把依達的《我不是落翅仔》快速翻閱一遍,或許其中真的沒有什麼哲學道理可以讓人瞄準,又或許限於我的能力,不得已裝入幾發散彈,盲目發射,好巧不巧剛好誤中了什麼目標也不一定,云云。



 



 

 

avatar-img
5會員
31內容數
既有私小說、私散文,應該也可延伸相同概念成立私評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電子浮生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書名叫《月的另一面》,我真的依指示跑去另一面,從紙背看過來,從正反顛倒的印刷字體中瞧見李維史陀脫下人類學專業的眼鏡,不小心露出成名這麼多年以來,罕為人識,一臉天真浪爛漫,觀光客容易滿足的笑容。
早於「後現代」之名,民61年《純文學》雜誌籌畫刊譯日後被視為美國後現代小說旗手之一的Donald Barthelme,連兩期專號盛大介紹,並計畫匯輯研究討論,以書籍形式出版。不料雜誌因財務無法支撐,臨時決定停刊,使得編寫翻譯朝向完稿可能只差幾步的《巴莎姆作品集》,就此成為一本於現實中不曾存在之書..
1 布列松晚年不吝向後輩學習乃所以成其為大師 2 現在沒人這樣拍電影了;也沒人這樣看電影了。
 1 將溫柔女子離譜錯解為禁錮於婚姻煉獄之女子絕望自殺的故事,其實是預設天主教中心的詮釋結果 2 連同夢想者的四個夜晚兩次對杜斯妥也夫斯的改編均把重點放在主體單向建構世界的實驗 3武士蘭斯洛使得犯有體系偏執症的電影詮釋者,想將布列松全數作品置入條理一貫之系統脈絡的企圖,在此受阻、顯得曖昧 4心魔
1 在數位時代以DVD反覆觀看<慕雪德>,數次按下暫停鍵,參照原著解釋晦澀劇情,反而破壞了布列松防止觀眾入戲的疏離改編手法;「劇透」所漏掉的細節,其實代表摘釋者排除,或未將之納入個人既定的詮釋架構 2 拍攝彩色電影意味布列松走進現實社會,後期作品不曾有任何一部瀰漫絕望情調 3 溫柔女子非倒敘電影
   書名叫《月的另一面》,我真的依指示跑去另一面,從紙背看過來,從正反顛倒的印刷字體中瞧見李維史陀脫下人類學專業的眼鏡,不小心露出成名這麼多年以來,罕為人識,一臉天真浪爛漫,觀光客容易滿足的笑容。
早於「後現代」之名,民61年《純文學》雜誌籌畫刊譯日後被視為美國後現代小說旗手之一的Donald Barthelme,連兩期專號盛大介紹,並計畫匯輯研究討論,以書籍形式出版。不料雜誌因財務無法支撐,臨時決定停刊,使得編寫翻譯朝向完稿可能只差幾步的《巴莎姆作品集》,就此成為一本於現實中不曾存在之書..
1 布列松晚年不吝向後輩學習乃所以成其為大師 2 現在沒人這樣拍電影了;也沒人這樣看電影了。
 1 將溫柔女子離譜錯解為禁錮於婚姻煉獄之女子絕望自殺的故事,其實是預設天主教中心的詮釋結果 2 連同夢想者的四個夜晚兩次對杜斯妥也夫斯的改編均把重點放在主體單向建構世界的實驗 3武士蘭斯洛使得犯有體系偏執症的電影詮釋者,想將布列松全數作品置入條理一貫之系統脈絡的企圖,在此受阻、顯得曖昧 4心魔
1 在數位時代以DVD反覆觀看<慕雪德>,數次按下暫停鍵,參照原著解釋晦澀劇情,反而破壞了布列松防止觀眾入戲的疏離改編手法;「劇透」所漏掉的細節,其實代表摘釋者排除,或未將之納入個人既定的詮釋架構 2 拍攝彩色電影意味布列松走進現實社會,後期作品不曾有任何一部瀰漫絕望情調 3 溫柔女子非倒敘電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這是我第一次閱讀到沒有殺人事件的推理小說。 單純聚焦在夫妻和愛情,談論無緣的感情。 実態は、それが過ぎてしまえば何もないと同じことだった。 真實的樣貌在我們眼前顯現過後,就跟甚麼都沒發生一樣。 現実感はいつも現在であり、でなければ現在から未来へわたる瞬間に限られていた。 現
Thumbnail
◪《愛的藝術》姐妹篇/佛洛姆從社會、宗教、文化直視人性的辨證 因為被列入名人推薦行列中,得做點什麼,以下是我的推薦內容~ 其實這是 1964 年出版的,時間上來說不能稱為新書,算是重版出來。雖然距今已經八十多年,但我覺得他的觀點放現代脈絡也是毫無違和感。 在今年三月起時我辦了六次《愛的
Thumbnail
(一)認識莎岡的最佳鎖鑰 臺灣文壇大師葉石濤〈吳濁流論〉曾對作家的處女作,提出以下的見解:「大凡從一個作家的處女作,能看得出來這作家的稟賦,潛藏的才華、風格、氣質等諸要素,並能預知這作家將走的路徑和命運,委實很少作家能完全擺脫處女作的束縛,跳出了它的限囿。……如欲解開一個作家作品的秘密,闡明他作品
Thumbnail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是一個偉大的小說家,而且是經得起時間洗鍊與群眾品味測試的普羅型小說家。當然,也許二十世紀出生的作家或文青們會對他比較熟悉,或狂熱,如張愛玲,如喬治.歐威爾。
如果有人問起,在怎樣的時候最適合讀《卡拉馬助夫兄弟們》?先讀完杜斯妥也夫斯基其他作品(如《地下室手記》、《罪與罰》)後?稍微熟悉舊俄的小說後?我會說:現在。 意思是,不論基於什麼動機,透過怎樣的方式聽過這本作品,一但有了念頭,請馬上拿起這本厚重的書開始閱讀。帶上的配件越少越好,畢竟任何的評論或是閱
Thumbnail
讀了半天《戰國文字通論》,有點累,於是找了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茱麗葉》來讀⋯⋯
閱讀《末日儲藏室》,首先你會注意到的,是充滿異國情調的名字。 賈各、派特森、陳熹、塞維亞特、艾芊、蕾拉、玲、辛西亞、亞歷山大·赫拉托夫、吉馬。 如果稍微有點警覺,或者曾經讀過、思考過東方主義或後殖民等文化理論,你可能會對當中的異國情調感產生懷疑。不過,暫且假裝我們沒讀過這些(借用伯格
Thumbnail
《作者: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譯者:郭騰堅》 〔推薦理由〕 我可能錯了,一本在2023年被各大平台推爆的書,不免使人好奇這本書,為何能使每位閱讀後的讀者,心甘情願的折服於他的魅力之中? 我選在2024年的年初詳讀,也成為作者智慧的粉絲,期許自己在新的一年,在沉澱心靈之後,具備勇氣面對全新
Thumbnail
這本書作者法國文學教授皮耶.巴亞德,他在本書中主要探討有關於文學書的看法,並且用一些西方的文學和文學家的看法作為舉例,以下我列出一些書中內容,以及我的感想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這是我第一次閱讀到沒有殺人事件的推理小說。 單純聚焦在夫妻和愛情,談論無緣的感情。 実態は、それが過ぎてしまえば何もないと同じことだった。 真實的樣貌在我們眼前顯現過後,就跟甚麼都沒發生一樣。 現実感はいつも現在であり、でなければ現在から未来へわたる瞬間に限られていた。 現
Thumbnail
◪《愛的藝術》姐妹篇/佛洛姆從社會、宗教、文化直視人性的辨證 因為被列入名人推薦行列中,得做點什麼,以下是我的推薦內容~ 其實這是 1964 年出版的,時間上來說不能稱為新書,算是重版出來。雖然距今已經八十多年,但我覺得他的觀點放現代脈絡也是毫無違和感。 在今年三月起時我辦了六次《愛的
Thumbnail
(一)認識莎岡的最佳鎖鑰 臺灣文壇大師葉石濤〈吳濁流論〉曾對作家的處女作,提出以下的見解:「大凡從一個作家的處女作,能看得出來這作家的稟賦,潛藏的才華、風格、氣質等諸要素,並能預知這作家將走的路徑和命運,委實很少作家能完全擺脫處女作的束縛,跳出了它的限囿。……如欲解開一個作家作品的秘密,闡明他作品
Thumbnail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是一個偉大的小說家,而且是經得起時間洗鍊與群眾品味測試的普羅型小說家。當然,也許二十世紀出生的作家或文青們會對他比較熟悉,或狂熱,如張愛玲,如喬治.歐威爾。
如果有人問起,在怎樣的時候最適合讀《卡拉馬助夫兄弟們》?先讀完杜斯妥也夫斯基其他作品(如《地下室手記》、《罪與罰》)後?稍微熟悉舊俄的小說後?我會說:現在。 意思是,不論基於什麼動機,透過怎樣的方式聽過這本作品,一但有了念頭,請馬上拿起這本厚重的書開始閱讀。帶上的配件越少越好,畢竟任何的評論或是閱
Thumbnail
讀了半天《戰國文字通論》,有點累,於是找了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茱麗葉》來讀⋯⋯
閱讀《末日儲藏室》,首先你會注意到的,是充滿異國情調的名字。 賈各、派特森、陳熹、塞維亞特、艾芊、蕾拉、玲、辛西亞、亞歷山大·赫拉托夫、吉馬。 如果稍微有點警覺,或者曾經讀過、思考過東方主義或後殖民等文化理論,你可能會對當中的異國情調感產生懷疑。不過,暫且假裝我們沒讀過這些(借用伯格
Thumbnail
《作者: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譯者:郭騰堅》 〔推薦理由〕 我可能錯了,一本在2023年被各大平台推爆的書,不免使人好奇這本書,為何能使每位閱讀後的讀者,心甘情願的折服於他的魅力之中? 我選在2024年的年初詳讀,也成為作者智慧的粉絲,期許自己在新的一年,在沉澱心靈之後,具備勇氣面對全新
Thumbnail
這本書作者法國文學教授皮耶.巴亞德,他在本書中主要探討有關於文學書的看法,並且用一些西方的文學和文學家的看法作為舉例,以下我列出一些書中內容,以及我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