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奧斯特《布魯克林的納善先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過了十一年之後,我又重新拿起了這本書。打算在這一波未平一波又來侵襲的霸王寒流裡回顧這夾帶著奇情怪貌思緒的一本書,是的,也不就是一本虛構類以描述人際關係為主要劇情的小說而已。

我一手翻著這本保羅奧斯特《布魯克林的納善先生》跟小孩子講,當年在濃霧裡被仗著小孩子嚷嚷:家裡窗戶都沒有開,好悶喔!我快不能呼吸了!這樣的催促下,生魚片巧妙而且興奮地把後陽台跟前陽台的窗子,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飛也似地全數推開,緊接著,她匆忙地躲避我的眼神,急忙鑽進小孩的浴室裡,大聲吼著小孩子去洗澡的這一個故事。

想必在網路上看到這個段落的人會納悶著:我就開個窗子,怎麼就要迴避另一半的眼神呢?

重點是一屋子的昂貴音響、我收藏滿書櫃難以數計的書籍、冬夜裡那即將包裹身體入睡的厚棉被,都在瞬間被濕冷的霧氣所包覆著,嗯,這是一個讓人不能忍受的問題,而急著使喚小孩子說出藉口的人,則是因為衛生觀念不如求生意志強烈,深怕裝潢許久後仍然殘留的甲醛會讓自己在近期內就引發癌症死亡,因此,你的音響、你的書籍、你要安眠的被毯,全都不及她珍貴的生命來得重要。

我的情緒起來了,卻不想宣戰式地把剛被開啟引發整屋子濃霧的兩扇大窗關閉,也不能開口把所有熟悉的粗口全數大分貝朗誦出來,只能呆愣在原地聽時間一分一秒從我身邊流動的窸窸窣窣。當我回過神來,發現這手上的《布魯克林的納善先生》碰!的一聲狠狠地撞擊在牆上,嗯,我情緒不能不失控,畢竟,我不能像我老爹忍氣吞聲地活著,突然間癱躺在床上迎接七早八早的死亡到來。

raw-image

事隔十一年後,我順利地完成了階段性任務,那就是在心裡默念過上萬次的活著跟你離婚的這件事。現在重新讀過這本書,除了體力大不如前之外,老花眼鏡如果不架在鼻梁上根本就讀不起來才是最吃力的事情。十一年的改變,真是既辛苦又幸福,我看小孩子坐在我面前吃我現煮的晚餐,我看小孩子皺著眉頭回饋我相同的生活經驗(我這兩天才知道,在分居的那些時間裡,這些爭執直接橫擺在兩代之間。)時那種情緒仍然難以平復的眼神,我懂幸福,也知道辛苦,人生不就是這麼悲喜交集地帶著你看大起大落嗎?

無獨有偶的,納善先生的生日在我看來是我討厭的八月二十七日,但是文章裡的行事風格又似乎沒有處女座的行為模式,保羅奧斯特怎麼會選定這個日子來當主角的生日人設呢?這一點我覺得是故事裡小小的敗筆,或者應該說恭喜保羅奧斯特在活著的歲月裡,並沒有如一般人受到處女座的虐害。說回這本書,要說整個故事的劇情多麼能多麼地引人入勝,在客觀事實面,你很難找出什麼有利的證據來誇讚。但是,一旦人呀!在經歷了時間的磨難與洗鍊後,你再來看看這些成年人世界裡所有外來衝突與內心抵禦的描述,或許每個段落裡,似乎都可以看到自己的蹣跚的腳印、傾斜的倒影、或甚至多多少少受傷過後被風乾的眼淚痕跡。

我竟然可以把所有主人公與周遭所有盤根錯節的事項給忘的一干二淨,只依稀記得這個故事很令我玩味再三,事隔十一年,飛機搭了上百趟,地球繞了好幾圈之後又回到台灣的這個濃霧中,當我再次讀完這個故事後,得到的平靜與被保羅奧斯特安慰的力道,我發現人生很難,卻很好玩,人生很複雜,而,你卻可以讓自己過得很簡單。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亞熱帶往事
6會員
154內容數
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
亞熱帶往事的其他內容
2025/04/01
我突然像是霍桑在這本書的兜兜轉轉之後,集合眾人於一堂時分別點出每一位嫌疑人的動機跟手法,對於行兇可能性的描述,而現實生活,我當然不可能集合眾人來一個統一宣布我發現的一個粗糙相處之下,那個原來如此的豁然開朗,我在多年前的直覺一直告訴我該如此這般地提防,現在相處了八個月之後,嗯,四月份果然是我的分手季節
Thumbnail
2025/04/01
我突然像是霍桑在這本書的兜兜轉轉之後,集合眾人於一堂時分別點出每一位嫌疑人的動機跟手法,對於行兇可能性的描述,而現實生活,我當然不可能集合眾人來一個統一宣布我發現的一個粗糙相處之下,那個原來如此的豁然開朗,我在多年前的直覺一直告訴我該如此這般地提防,現在相處了八個月之後,嗯,四月份果然是我的分手季節
Thumbnail
2025/03/20
可能是因為上一集《刀鋒之先》實在讓我覺得太好看的關係,這一集《到墳場的車票》只有在馬修史卡德心理驚悚的部分,讓我覺得勞倫斯創作上有些不同的點子,其他人物之間的對話、馬修史卡德心裡的呢喃、紐約街頭人
Thumbnail
2025/03/20
可能是因為上一集《刀鋒之先》實在讓我覺得太好看的關係,這一集《到墳場的車票》只有在馬修史卡德心理驚悚的部分,讓我覺得勞倫斯創作上有些不同的點子,其他人物之間的對話、馬修史卡德心裡的呢喃、紐約街頭人
Thumbnail
2025/03/16
曾經我們在家規裡定有一個共識,如果誰犯了以下某某某(包括吃完飯不擦嘴,油膩膩出門被人恥笑!)就要罰看史上最令人髮指的爛電影的一個戒律,關於這個我們有共識的罰則,確實讓我們三個人老老實實地走在炙熱的曼谷街頭好一陣子規矩的像隻小雞一樣,是的,這齣電影就是讓我們對人生感到了無生趣的《最後的女孩》,嗯,也就
Thumbnail
2025/03/16
曾經我們在家規裡定有一個共識,如果誰犯了以下某某某(包括吃完飯不擦嘴,油膩膩出門被人恥笑!)就要罰看史上最令人髮指的爛電影的一個戒律,關於這個我們有共識的罰則,確實讓我們三個人老老實實地走在炙熱的曼谷街頭好一陣子規矩的像隻小雞一樣,是的,這齣電影就是讓我們對人生感到了無生趣的《最後的女孩》,嗯,也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小說反映人生,表現時代與社會,好的小說透過藝術性的敘事手法,引起讀者共鳴,進而思索人生的意義,找到目標與方向,不再迷失徬徨。好的小說,無不蘊含真、善、美的元素。 讀者通常不會在乎作者選擇什麼形式來說故事,不論古典或現代,寫實或後現代,只要看得懂、看得入迷以及看得感動,就算是好小說。臺灣文學理論
Thumbnail
小說反映人生,表現時代與社會,好的小說透過藝術性的敘事手法,引起讀者共鳴,進而思索人生的意義,找到目標與方向,不再迷失徬徨。好的小說,無不蘊含真、善、美的元素。 讀者通常不會在乎作者選擇什麼形式來說故事,不論古典或現代,寫實或後現代,只要看得懂、看得入迷以及看得感動,就算是好小說。臺灣文學理論
Thumbnail
一本名為《老夫》的老書 被人類下訂後,即將展開冒險的故事。 老書「老夫」要被人類抽走了!老夫是一本在倉庫待上五六十年沒離開過的老書,對外面一無所知,直到兩年前,才聽一本年輕繪本「小繪」分享自己勇闖人類世界的經驗。但親身體驗這一切,還是讓《老夫》非常緊張......
Thumbnail
一本名為《老夫》的老書 被人類下訂後,即將展開冒險的故事。 老書「老夫」要被人類抽走了!老夫是一本在倉庫待上五六十年沒離開過的老書,對外面一無所知,直到兩年前,才聽一本年輕繪本「小繪」分享自己勇闖人類世界的經驗。但親身體驗這一切,還是讓《老夫》非常緊張......
Thumbnail
過了十一年之後,我又重新拿起了這本書。打算在這一波未平一波又來侵襲的霸王寒流裡回顧這夾帶著奇情怪貌思緒的一本書,是的,也不就是一本虛構類以描述人際關係為主要劇情的小說而已。 我一手翻著這本保羅奧斯特的《布魯克林的納善先生》跟小孩子講,當年在濃霧裡被仗著小孩子嚷嚷:家裡窗戶都沒有開,好悶喔!我快不能
Thumbnail
過了十一年之後,我又重新拿起了這本書。打算在這一波未平一波又來侵襲的霸王寒流裡回顧這夾帶著奇情怪貌思緒的一本書,是的,也不就是一本虛構類以描述人際關係為主要劇情的小說而已。 我一手翻著這本保羅奧斯特的《布魯克林的納善先生》跟小孩子講,當年在濃霧裡被仗著小孩子嚷嚷:家裡窗戶都沒有開,好悶喔!我快不能
Thumbnail
這幾天除了被家裡的人評價為「無用的廢人」專門讀「無用的書」因此陷入漫長的爭吵之外。我因為心靈被俗務所困,又回到《論語集註》的旅程中。 每每想起我這個讀者跟兩千年前的編者群間的落差,還有連文字本身可能都不是這樣的楷書,讀起書來不免覺得自己只是在閱讀自己的幻想。
Thumbnail
這幾天除了被家裡的人評價為「無用的廢人」專門讀「無用的書」因此陷入漫長的爭吵之外。我因為心靈被俗務所困,又回到《論語集註》的旅程中。 每每想起我這個讀者跟兩千年前的編者群間的落差,還有連文字本身可能都不是這樣的楷書,讀起書來不免覺得自己只是在閱讀自己的幻想。
Thumbnail
美國數學家諾伯特‧維納 (Norbert Wiener; 1894-1964)61 在他的自傳《曾經的神童﹕我的童年和少年期》(Ex-Protigy: My Childhood and Youth) 中的第十四章戲說﹐要描繪伯特...
Thumbnail
美國數學家諾伯特‧維納 (Norbert Wiener; 1894-1964)61 在他的自傳《曾經的神童﹕我的童年和少年期》(Ex-Protigy: My Childhood and Youth) 中的第十四章戲說﹐要描繪伯特...
Thumbnail
作者: 雷.布萊伯利 原文作者: Ray Bradbury 譯者: 于而彥 出版社:皇冠文化 出版日期:2006/04/10
Thumbnail
作者: 雷.布萊伯利 原文作者: Ray Bradbury 譯者: 于而彥 出版社:皇冠文化 出版日期:2006/04/10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