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別於大多數電影靠情節和對白推動,《從今以後》採用更多現代實驗手法,多次試圖以氛圍營造引導觀眾置身聲畫世界,自己去沉浸式感受Angie的心靈。這系列第二彈——Pat靈前互動,眷戀糾纏
在跟胡家不歡而散後,Angie最終「讓一步」,將Pat安葬於骨灰龕。這場戲既要避免傷悼逝者的悲慟,又要表現出Angie對Pat的眷戀情深。鏡頭從Pat的瓷相,轉到注視瓷相的Angie背影跟Pat同時入鏡。Angie默默凝望瓷相,然後為她準備愛飲的威士忌。她對Pat柔情地眨眨眼,畫中的Pat也滿懷愛意望著她。眾人到室外行祭拜儀式,Angie仍沉浸於她的二人世界,直到友人催促才轉身跟Pat暫別。
陷入爭產風波後,Angie獨自帶黃玫瑰探望Pat。攝影機先拍Angie,再轉向Pat,然後轉回Angie,如此來回,形成Angie視角的主觀鏡。Angie帶去Pat喜歡的橙和玫瑰,但當她抬頭望向Pat,眼中那個人扭曲變了樣。Pat是如此善良,對所有人都好,但辜負了她的情,不值得她再如此著緊。Angie情緒湧上頭,轉身扔掉了黃玫瑰。
稍微修復心情,Angie再買黃玫瑰準備探望Pat,卻遭阿成逼遷,矛盾衝突激化。阿成那句「如果阿Pat係度啊...」,像一把兇器,刺入Angie好不容易剛剛止血的心臟。影機鏡頭直接壓逼至Pat的瓷相跟前,Angie要質問她:現在你屋企人趕我走,你出句聲好唔好?! ...畫面上的Pat陰沉黯淡,不復最初的光彩。
紐約時報評論:"It is a feat of filmmaking and performance that a character only onscreen for a few scenes can feel truly missed by the audience. " 這句話絕不僅適用於Pat在世時。靈前幾場戲,運鏡、打光、道具和表演配合,令人深深感受到Angie對Pat重疊糾纏那份情。
電影正式上映前我曾數次觀看預告片,留意到胡家的祖籍是潮洲(州),通常給人以傳統保守的中國人印象,聯同Angie的新界鄉親家庭,堪稱保守加保守(都幾登對),這是否暗示兩個人過去曾受家長阻擾,走在一起已歷經艱難,見慣風浪,方鑄就情比金堅呢?不久之後我就發現想錯喇,並且也許誤導了他人。區嘉雯說,Angie前半生過得太順利,沒經歷過什麼風浪——這才是理解Angie遭受打擊陷入混亂的心理基礎。再觀影時,逐漸把握劇情,感受角色所感。
電影主旨是主角欠缺保護的感情和權益。細心觀眾不難感受家庭飯桌上中西合璧的氣氛:如西餐般安靜地慶祝中式傳統節日,刻意移走了電視,也沒有新界圍村做節的嘈雜大吉大利聲。劇情有涉及中國傳統觀念,如父權,因為導演非常希望觀眾代入電影中的男性角色,理解傳統禮制對他們的壓迫。可能劇本基於真實案例編寫,有意無意間許多設定:Pat的父親拋妻棄子,Pat乘風而起,其實已經暗示農耕社會家父制在法治工商社會的實質消亡,但傳統觀念習俗卻並未消失,捕捉到香港的特質。阿成那樣一事無成、沒有主見的男性,一生都壓抑,卻在(象徵傳統的)風水先生驅使下「威了一次」,藉助法律不允許lesbian結婚造成的保護真空奪走財產。作為道具,祖籍設定為潮州並無不妥,作用跟其他中式道具一樣。回到電影主旨,lesbian欠缺保護這一點,Pat的親人換做是家姐,結果不會有什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