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yer 2 技術和分片(Sharding)
avatar-img
大米

Layer 2 技術和分片(Sharding)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Bing

Bing

Layer 2 技術和分片(Sharding)是以太坊為了解決區塊鏈性能瓶頸而引入的重要技術。

Layer 2 技術

Layer 2 技術是運行在以太坊主網(Layer 1)之上的解決方案,旨在提高交易速度並降低交易成本,而不犧牲安全性。Layer 2 將大量的計算或交易負載轉移到主鏈以外的區域執行,僅在需要時與主網同步。

原理與運行方式

Layer 2 是一種「外包」概念,將主網的部分工作負載分散出去,但最終結果仍受到以太坊主網的保護和驗證。常見的 Layer 2 技術包括:

Rollups(交易打包)

Rollups 是目前 Layer 2 最流行的技術之一,核心概念是將多筆交易合併(打包)成一個批次處理,大幅減少交易占用的主網資源,僅提交交易結果和部分重要數據到主網進行驗證。

簡化理解: 想像一間餐廳每天處理上百張顧客的點餐單(交易):
傳統方式是把每一張點餐單都交給後廚處理,流程繁瑣且容易造成堵塞(就像以太坊主網驗證每筆交易)。
使用 Rollups 的餐廳管理方式是,把整天的訂單合併成一份「今日總單」,直接交給後廚清算,並附上驗證的收據,確保所有訂單真實無誤。

主要分為 Optimistic Rollups 和 ZK-Rollups:

  • Optimistic Rollups
    • 工作方式:默認假設交易是合法的(optimistic),不逐筆驗證交易,但允許用戶在必要時發起爭議以糾正錯誤交易。
    • 適用場景:一般應用,例如去中心化交易所。
    • 缺點:有可能引入「爭議期」(幾天),可能影響資金流動性。
    • 範例:可以理解為車輛通過 ETC 車道時,系統假設所有車輛都是誠實付費,僅在出現爭議(有人逃費)時回溯交易。
  • ZK-Rollups(零知識打包)
    • 工作方式:交易批量打包並生成零知識證明(ZKP),直接證明交易的正確性,將其提交到以太坊主鏈驗證。
      • 零知識證明是一種加密技術,允許「證明者」向「驗證者」證明某件事情是真實的,而無需透露具體內容或數據本身。
    • 優勢:效率更高,交易驗證快,無需爭議期。
    • 缺點:實現複雜度較高。
    • 範例:可以理解為車輛通過 ETC 車道時,即刻使用加密技術核驗信息,確保交易正確無誤,無需等待回溯或確認。

State Channels(狀態通道)

核心概念: 開啟一條私密「溝通通道」,在通道內完成多筆交易,僅在交易完成時將最終結果提交到主網。

簡化理解: 兩位朋友約好 AA 制吃飯,每次消費會記錄在小本子上:
他們不會每次買東西都直接去銀行做轉帳,而是累積記錄幾次開銷(交易)後,再把總帳目結算並轉給銀行(上鏈記錄)。
只有這最後的結果(例如,誰該多付 500 塊)才會與銀行確認,其餘交易細節保留在他們自己之間。

Plasma

核心概念: 建立「迷你區塊鏈」子系統來處理交易,主鏈(以太坊)作為仲裁機構,子鏈的交易僅在需要時回報主網。

簡化理解: 想像一個總公司(主網)下設有許多分公司(子鏈):
每家分公司可以自己處理日常業務(本地交易),只有發生重要事件或爭議時才需要上報總公司審核。
總公司對分公司有最終的決定權(確保安全性)。

Layer 2 的好處

  • 提高性能:處理每秒數千筆交易(TPS),比主網要快很多。
  • 降低成本:Layer 2 減少了主網 gas 費的需求,讓交易更便宜。
  • 保持去中心化與安全性:最終結果仍記錄在主鏈上,保障資產和數據的安全。

現實範例: 傳統收費站 vs. ETC電子收費

  • 主網(Layer 1):傳統收費站
    • 傳統收費站要求每輛車必須停下來,逐一驗證支付(交易),耗時費力,造成車流擁堵。
    • 在以太坊 Layer 1 上,每筆交易都需要由所有節點進行驗證並記錄,因此速度慢且費用高。
  • Layer 2:ETC電子收費通道
    • ETC 車道允許車輛快速通過,只需提前綁定支付系統(交易打包在 Layer 2 上執行)。
    • 雖然實際的款項結算稍後才與銀行系統核對(與主鏈同步),但車輛的流通性(交易速度)得到了極大提升。

目前,Arbitrum 和 Optimism 是 Layer 2 的代表性實踐。

分片(Sharding)

分片技術是提升以太坊網絡性能的另一種重要方式,它與 Layer 2 是互補的,不直接競爭。

分片(Sharding) 的核心思想是將以太坊主網的工作分解成多個獨立小網路(即分片),每個分片可以獨立處理自己的交易與數據。這樣可以減少單個節點需要處理的工作量,讓整個網絡處理能力更快。

現狀問題:以太坊主網的單鏈架構

當前以太坊的所有節點都需要處理網絡中的每一筆交易,這會導致:

  • 性能受限:交易數量增多時,網絡變慢(目前大約 15 TPS)。
  • 成本高昂:Gas 費隨著擁堵程度上升,讓小額交易不划算。

分片的作用就是通過分而治之,讓交易與數據的負擔均攤到每個分片,從而大幅提高整體效率。

分片的運作方式

以太坊未來的分片架構計劃包含 64 條分片,分片之間分擔網絡負載,同時仍然通過 Beacon Chain(信標鏈,作為主鏈)保持同步。

  • 每個分片只處理自己的交易和智能合約執行:
    想像一個企業分成 64 個小組,每個小組負責處理自己的一部分工作(如客戶A或B的需求),小組之間可以互通,但主要聚焦自己的目標。
  • 數據可共享:
    分片可以把部分數據共享給其他分片,用於跨分片交易和應用。

分片的好處

  • 水平擴展:可以處理大規模交易而不降低效率。
  • 節點門檻降低:節點只需要處理單個分片的數據,而不用承擔整個網絡的負載,讓參與者門檻降低,維持去中心化。

現實範例

分片可以比喻成超市的結賬櫃台:

  • 現在的以太坊網路像只有一個結賬櫃台,所有顧客排在同一條隊伍中。
  • 分片技術就像開放了多個結賬櫃台,每個人根據購物需求選擇最適合的結賬口,從而讓超市的整體效率提升。

Layer 2 vs. 分片

  • Layer 2 就像高速公路加裝電子收費通道(ETC):
    車輛不再需要停下來過收費站,而是使用電子收費通道(ETC)先通行,之後才把總費用統一清算到高速公路的主系統上。 車輛依然是跑在同一條高速公路的附加系統上(Layer 2 和主鏈緊密相關),只是因為快速驗證降低了擁堵,整體交通更高效。
  • 分片(Sharding)就像建造更多條高速公路,讓每個車道分擔不同方向的交通:
    假設只有一條高速公路,已經嚴重超載,光靠加建 ETC 車道(Layer 2)已經無法徹底解決擁堵問題。因此建造多條高速公路,根據目的地分流車輛,徹底降低主幹道的壓力。 各條高速公路專門處理特定的交通流量(數據分片),車輛(交易)會根據自己的路徑被分派到特定高速,讓交通效率提升數倍。同時,所有高速公路仍然聯繫在一起(共享數據安全性)。
avatar-img
大米
50會員
38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大米 的其他內容
以太坊由多名技術專家和企業家共同創立,但其中最知名的就是 Vitalik Buterin(維塔利克·布特林)。
ETH 的用途多樣,除了基本的交易媒介之外,還支撐著整個以太坊網絡的運行。
以太坊的生態規模是區塊鏈世界中最龐大的之一,主要由幾個領域支撐起來
以太坊由多名技術專家和企業家共同創立,但其中最知名的就是 Vitalik Buterin(維塔利克·布特林)。
ETH 的用途多樣,除了基本的交易媒介之外,還支撐著整個以太坊網絡的運行。
以太坊的生態規模是區塊鏈世界中最龐大的之一,主要由幾個領域支撐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