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際空間站(ISS)即將於2031年退役,中國的「天宮」空間站可能成為全球唯一運行的空間站。這一轉變不僅標誌著全球太空探索格局的重大變化,也引發了對未來國際太空合作的廣泛討論。
國際空間站自1998年開始運行,經過多年的使用,技術老化、維護成本上升及安全考量成為其退役的主要原因。ISS的系統故障頻發,包括冷卻系統和氧氣系統的問題,顯示出其設計壽命的限制。此外,隨著設備老化,維護和修理的成本逐漸增加,使得繼續運營變得不再經濟。NASA已表示,可能在2030年之前就開始相關的準備工作,以確保ISS安全脫軌。
中國的「天宮」空間站自2021年建設以來,已經完成了多次發射任務,並於2023年正式進入常態化運營模式。天宮空間站由三個主要艙段組成,包括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形成一個「T」字形結構。其模組化設計使其在擴展性和靈活性上具備優勢,可以根據需求增加新舱段。
天宮空間站的能源系統配備大型柔性太陽翼,展開面積達138平方米,能為整個空間站提供穩定的能源供應。此外,其生命支持系統具備再生生命支持能力,能夠持續支持航天員的生活需求,包括氧氣供應與廢物處理。
儘管中國已發出邀請,但美國宇航員仍無法訪問「天宮」,這一情況引發了對未來國際太空合作的擔憂。專家們擔心,如果中國的太空計畫出現延誤,「天宮」將可能成為唯一可用的空間站,這對全球太空探索的格局將產生深遠影響。
目前,中國的「天宮」空間站正積極尋求國際合作,並已與多個國家和機構達成協議,參與其科研項目。歐洲國家、亞太地區及聯合國均已表達對參與天宮空間站的興趣。然而,美國的「沃爾夫條款」禁止NASA與中國進行任何形式的合作,這使得美方在參與中國太空項目方面受到阻礙。
沃爾夫條款是美國國會於2011年通過的一項法律條款,旨在禁止NASA與中國進行任何形式的合作。該條款對中美太空合作造成了深遠的影響,自該條款通過以來,中美之間的科學交流幾乎完全停滯。
儘管目前沃爾夫條款仍然存在於美國的立法中,並且在短期內不太可能被修改或廢除,但隨著全球對太空探索需求的增加以及中國航天技術的不斷進步,美方可能會面臨重新評估該條款必要性的壓力。
隨著國際空間站逐漸接近退役,各國及私營企業正積極開展新的太空站建設計劃。私營企業如艾翔太空、藍源及Starlab等,通過提供運輸和基礎設施服務,使得各國可以更靈活地參與到太空探索中。此外,中國的「天宮」空間站也在積極擴展其國際合作,邀請其他國家的航天員參加其科研任務。
未來可能出現多個空間站並存的局面,這不僅包括ISS後繼的商業太空站,也包括中國的天宮和其他潛在的國際合作項目。這將促進不同國家和企業之間的競爭與合作,推動太空技術的進步。
國際空間站的退役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而中國的「天宮」空間站的崛起則預示著新的開始。隨著全球對太空探索需求的增加,國際合作將成為未來太空探索的重要推動力。儘管目前受到政治因素的限制,但未來隨著技術進步和市場需求增長,未來的太空站不僅是科學研究的平台,也將成為商業活動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