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因為工作和私人原因,前後已經造訪花東將近十次了。每當朋友問我週末要去哪裡玩時,我總回答:「台東。」他們都會露出疑惑的表情,「怎麼又是台東?那裡到底有什麼好玩的?」面對這樣的問題,我一時也回答不上來。我想,或許是因為陽光灑在太平洋與綠草地之間,那片交織出的藍與綠,讓人忍不住想一看再看吧!
記得有一次,和一位住在台東許久的阿姨同行。當我看到海時,像個孩子般興奮地衝到很近的地方拍照,她卻不以為意的說:「有什麼好興奮的?海不就那樣嗎?」是啊,對她來說,那片海是她從小到大看習慣的風景,再平常不過了,但對我來說,每看一次,都能忘記身後的煩惱。或許我就像一隻被囚禁在都市藩籬中的小鳥,對那片無垠的天空總是滿懷嚮往。
我常常在想,很多人為了工作而選擇北漂,而我,應該就是那種會選擇「東漂」的人吧!花東的山海總有一種魔力,彷彿每一次的到訪,也是每一次心靈的洗滌與重生。
東里車站附近的景色,遠看像一隻恐龍,因此我都稱它為恐龍山。以前只有被插電線杆,現在兩塊皮不見了,好可憐......
剛好這次原定的行程臨時取消,三天的假期空了出來,腦中突然閃過一個地點——長濱。記得多年前環島時,曾經匆匆經過這個地方,但似乎從未停下腳步,細細地去感受它的魅力。加上每次總有朋友極力推薦,便暗自決定,好,找個機會一定要去拜訪。
因此,我便開始了這段旅程,隨即訂了一張前往玉里的車票,計畫沿著玉長公路直達長濱。
玉里成為前往長濱的前哨站。這座位於東台灣地理中心的城鎮,對於南北部人來說,搭車總是需要一段時間。其舊稱為璞石閣,有一說是從布農語的Pusqu來的,意思為灰塵,因姑巒溪縱貫境內,久不下雨則溪乾,風吹沙土蔽日。(Wikipedia)
剛好那幾天有好幾次看見風吹沙的景象。
過去因為工作和活動的關係,常來玉里,對於玉里的第一印象是被綿延的山巒所圍繞的小鎮,也去過幾次瓦拉米步道。穿梭在群山之間,讓人感到格外舒適。
然而,這幾年來,玉里的消息,大多是從電視上得知,都是地震相關報導,玉里位於斷層帶上,每逢有地震,都慘不忍睹。從玉里大橋上,也可以很明顯的看到地震
玉里車站走出來可以看到玉里八景的繪製圖
抵達玉里時,已是過了中午了,飢腸轆轆的我,第一站毫不猶豫地直奔那家有名的玉里橋頭臭豆腐,遠方早已有些人在排隊等待,那熟悉的臭味,成了記憶中的味道,也是來到玉里必造訪的小吃。
點餐台旁貼了點餐步驟說明,要先詳讀,因為阿姐有自己的節奏,若是有人不小心打亂了阿姨的節奏,事情就沒這麼簡單了。阿姨眉頭一皺,語氣便多了幾分不耐,她會有這樣的反應只是因為這家店總是人滿為患,一旦有人拖慢了流程,後面的客人便需要花更多時間等待。
那酥脆的外皮,一口咬下,伴隨著「咔滋」聲響,釋放出濃郁的豆腐香氣,然而,真正畫龍點睛的,便是那缺一不可的泡菜。這裡的泡菜可不是一般的高麗菜與紅蘿蔔簡單拌成,而是揉入了九層塔的清香,白蘿蔔絲的脆嫩,再加上一點辣,絕配!
玉里臭豆腐
吃完豆腐後,發現對街的璞石閣公園聚集了排隊人潮,原來是鎮公所辦的農產市集,剛好下午也沒有特別的行程,便過去湊熱鬧,買了一杯金喜檸檬的海鹽檸檬飲,清爽又解渴。
璞石閣公園
逛完市集後在巷弄間亂鑽,一盤盤正在曬的無患子映入眼簾。有一陣子知道無患子有清潔效果後,就開始撿無患子,拿它作為洗髮精或是清潔劑。正當我駐足回味時,店裡的老闆親切地迎了上來,話匣子就這麼打開了。
滿滿的無患子
老闆是個健談的人,喜歡與客人分享有趣的故事。他笑著提起,曾經有位阿嬤路過店門口,看見這些正在曝曬的無患子,竟然興奮地說要買回去吃。老闆連忙解釋:「這個不能吃啊!」沒想到阿嬤卻信誓旦旦地說:「可以啦!我吃的是裡面的籽,小時候就這樣吃!」還說可以幫助身體什麼什麼的,老闆見阿嬤如此堅持,只能無奈地要求她承諾:「不論如何,後果自負喔!」而阿嬤在這之後還有一陣子陸續過來買無患子,看起來應該沒事。
聊著聊著,我們的話題從手工皂延伸到了食物。除了遠近馳名的「玉里麵」,老闆還提到燒仙草,據說最早的燒仙草是從玉里發跡的,沒想到這溫熱滑順的甜品,竟成為台灣大街小巷都賣的甜品,竟然是從來自玉里,晚上當然要去朝聖一下。
不過,聊了這麼多,重點還是回到手工皂,這間店叫做文英手工坊,鄰近圓環不遠處的中山路,也曾經是演員陳昭榮老家,是間古色古香的老房子。他們家的手工皂都是使用植物或是天然的成分作為原料,讓人可以安心使用,可以來店選擇適合自己膚質或是用途的手工皂。
文英手工坊
玉里神社是以前日治時期所留下的,日軍戰敗日人撤退後,由於與當地居民信仰不同而沒有完善保留,因此才會形成現在神社入口兩旁皆為居民住宅的奇特景象。這樣的景像似乎也可以在台灣很多地方看的到,前人離開所留下的任何東西就被當成材料重新利用。而通往神社的參道也一度雜草叢生,後來由地方文史工作者組織熱心鎮民一同清理,才成為現在我們所看到的玉里神社。
日治時期棋盤狀的街區規劃
旅程的最後一站,當然還是以吃作為結尾,玉里麵作為晚餐,我們選擇有名的玉里橋頭麵,可能餓了太久,撲鼻而來的是濃郁的湯頭香氣,讓人忍不住食指大動。
點餐時,除了必吃的玉里麵,還有一道不能錯過滷味進行搭配。朋友隨意掃視了一下滷味櫃,眼睛突然被一個特別的名稱吸引——寶貝肉。
玉里麵
老闆娘似乎看到我們的疑惑,笑著向我們解釋:「寶貝肉就是豬的鼠蹊部,口感特別嫩喔!」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朋友二話不說就點了,也沒特別問價錢,還順便加了兩塊豆干,結果結帳時聽到價錢的時候瞬間愣住,因為光是滷味就要兩百多塊。
不過,當一口咬下,寶貝肉嫩到在舌尖化開,滷汁的鹹香滲透到肉質裡,難怪叫做寶貝肉。雖然價格令人小小震驚,但寶貝肉是真的不錯吃。如果有來吃橋頭麵的人不妨試試看。
結束了一天的旅程,我們夜宿於七里霧民宿。七里霧這個名字的由來,來自於當地獨特的自然景觀——花東縱谷的晨霧。 每日清晨,雲霧繚繞於山間,輕柔地覆蓋大地,使得遠山時隱時現,增添一絲夢幻的朦朧美。
從七里霧民宿看出去的景
這間民宿位於於秀姑巒溪東側、193縣道旁。雖然這裡距離玉里鎮有一段距離,但因為我們有租機車,加上隔天即將走玉長公路前往長濱,移動還算方便,只是要先在玉里鎮上用完餐再到民宿休憩。
🍜食在玉里
👣遊在玉里
🏨住在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