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很冷,公公幫我帶小孩,老猴去滑雪沒時間跟我視訊,所以利用一個晚上安靜地讀完了蔡詩萍的《紅樓心機》和瓊瑤的《我的故事》,看完後我腦袋開始翻滾想寫點什麼。
這兩本書在閱讀中彼此映照出紅樓夢的深沉悲歌,與瓊瑤生命故事中的自省,交織出傳統家族與個體生命的複雜張力。我一直覺得瓊瑤早期因父母的威嚴使得她自卑,是出自於傳統家庭威權影響,台灣教育體制的通才教育不見得適用於每個人。
家族縮影與人格扭曲:以紅樓夢看傳統社會
紅樓夢是一部描繪中國傳統社會權威的史詩,透過賈府這個家族縮影,展現出在威權結構下的每一位成員如何掙扎生存。這些人物的心理與行為,不論是賈寶玉的叛逆、鳳辣子的心機,還是林黛玉的玻璃心,無一不是這種結構性壓抑的結果。他們的人生軌跡無法逃脫「得意則驕傲,失意則怨恨」的輪迴。
蔡詩萍的《紅樓心機》敏銳地解讀出紅樓夢中這種「人格的長期扭曲」,在此體系下,所謂的成功往往建立在壓抑他人或自我妥協之上,而失敗則帶來更多的自怨與悔恨。
紅樓視角下的瓊瑤:從浪漫虛構到真實反思
若以紅樓夢的視角來看瓊瑤的《我的故事》,它彷彿是另一本「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的文本。瓊瑤筆下的愛情故事曾影響無數讀者,但當她在《我的故事》中直面自己的一生時,卻顯得格外真切。
書中坦承了自己生命中的掙扎,尤其是在面對老年的「善終」問題時,展現了一種近似紅樓夢式的生命哲學。
瓊瑤在這部自傳中不再是那位創造浪漫夢幻的作家,而是一位回顧過去、審視生命的人。她的文字充滿滄桑,談及如何在苦難之中堅持不倒。她將人生比喻為一場苦難之旅,試圖在真實與虛偽之間找到平衡。
這種坦率的自我解剖,如紅樓夢「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小說作品雖然虛構,但人類的生命旅程中卻處處充滿了虛偽與矛盾。一旦有人觸碰真相,那些虛偽如同猛獸般,便會反撲。
傳統與現代:道德標準與人性的掙扎
人類社會為了管理而設立的道德標準,究竟是保護還是束縛?從紅樓夢到現代,無論是家族倫理、婚姻制度,還是政治教條,它們都在某種程度上試圖將人性框限在特定的軌道內。
人類畢竟是動物,情感的波動與行為的衝動往往難以用單一標準來束縛。
瓊瑤在書中提及「善終」的意涵,讓我不禁聯想到生命的終極課題: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得自由且無悔。任何絕對的標準在面對真實的生命時,都會顯得蒼白無力。這也呼應了紅樓夢的悲劇意識——世俗的價值不過是為了方便管理人類的權宜之計,卻無法真正滿足個體內心深處的需求。
人生的荒唐與真相
紅樓夢與瓊瑤的《我的故事》各自展現了人生的兩種維度:一種是宏觀的文化與家族結構,另一種是微觀的個人生命反思。它們看似迥異,卻共同指向一個核心問題:如何在世俗的壓力下,尋找到真實的自我。
蔡詩萍的紅樓分析提醒我們,傳統家族中的人格扭曲並非個人的錯,而是結構性的悲劇。而瓊瑤則用自己的一生告訴我們,即便在苦難中,也可以找到生命的意義。正如瓊瑤所說:「人生來世間是一場苦難之旅」,但在這段旅程中或許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真實與自由。
紅樓夢的悲劇與瓊瑤的生命故事交相輝映,提供了一種更深刻的觀看方式,去理解人性、社會與生命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