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窗外」到「我心深處」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最近一下子走了兩個名人,年青一輩或許不曉得,像我這種資深熟男知道消息以後卻不禁感慨一個時代的消逝。

在那個純樸浪漫的遙遠時代,在閱讀、視聽或娛樂的選擇不多,所以許多莘莘學子,男的大多看古龍、臥龍生或金庸的武俠小說,女的則是瓊瑤的愛情小說,在快意江湖和兒女情長的小說世界中渡過有些無聊苦悶的年少時光,至於音樂,劉家昌的音樂風靡一時,搭配上瓊瑤電影裡面的二秦二林,慢慢變成瓊瑤小說電影和劉家昌電影主題曲的黃金搭檔。

其實這兩個人的人生堪比小說電影,甚至比小說電影還精采,對於創作者來說有兩種型態,一種是憑空想像,另一種則是身歷其境,而瓊瑤的第一部成名作「窗外」據說就根據以往的經歷寫成的,後來也翻拍成電影,剛好也成為林青霞的成名之作。

「窗外」講的是師生戀,小說我沒看過,電影卻是看過,男主角中年老師康南最後鬱鬱而終,不管是在小說或是現實人生,而高中女生江雁容後來依舊過他的生活,只把這件事當成是人生的一段經歷,甚至是小說的題材。

我也當過老師,也曾年青過,一些未經世事的小女生搞不清楚感情是什麼?看到年青帥氣或是幽默溫柔的老師總會將一些對於感情的幻想投射在老師身上,老師這時是暈船?還是了解這其中關節所在?

這件事很好解釋!當兵有一句俗話說:「當兵當三年、母豬賽貂嬋」,意思在不管在男校當女老師,或是在女校當男老師,甚至在男女同校的環境中都會有這樣的效應產生,這時候老師要是把這些愛慕和崇拜當真,那就真的有點昧於江湖了。

「窗外」當中的「康南」身為高中老師,和教育這個體制有了一些契約關係,譬如說「師生戀」被禁止這件事,可是江雁容的出現卻讓康南違背了這樣的契約被掃地出門,最終也沒有和江雁容走在一起,後來的生活是一個朝陽東升,一個日暮西山。

「我心深處」是劉家昌寫給一代玉女明星甄珍的一首歌,那時甄珍正搭飛機要去香港和夫婿在一起,這首歌道盡了無奈的相思之苦,就一般來講,大概就只能「還君明珠淚雙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可是當時劉家昌顯然不這麼想,當自己婚姻觸焦以後,他想起了甄珍,然後開始進行猛烈的追求攻勢,全然沒有考慮甄珍當時還有婚姻,那時的丈夫就是港星謝霆鋒的爸爸—謝賢。

總之後來劉家昌得償所願,抱得美人歸,只是這顆強摘的愛情蘋果最後是酸澀還是甜美?是良緣還是孽緣?都可從後來的反目成仇和對簿公堂看出來。

創作者一般都是離經叛道比較有市場,因為他們在創作中將一般人不敢說的話、不敢做的事一股腦全都寫了出來,可是如果把這些行徑拿到現實社會實行的話,會造成什麼樣的結果?

瓊瑤後來據說介入皇冠出版社負責人平鑫濤的婚姻,最後「共苦」的元配林婉珍收拾起包袱遠走他鄉,然後瓊瑤登堂入室成了正宮老板夫人,開始過上「同甘」的生活。

其實講句實在話,瓊瑤的小說我完整看完的,有印象的只有「一顆紅豆」而已,其他的都被我放在書櫃上當擺飾,對我而言,小說裡面為情所困的男主角都是年青時代帶點流氓氣的我想帶到廁所「好好照顧」的男生,男兒志在四方,女主角不喜歡你,仗著自己美貌在那邊拿蹻,那我們就換找別人嘛!「天涯何處無芳草」,再怎麼漂亮的女生不喜歡我,對我就沒有意義,好像路邊的閒花野草,要我千方百計地追妳?求妳愛我?門都沒有!

從康南、林婉珍到謝賢,他們本來都在一個「窗內」世界裡面過得好好的,後來受到「窗外」人不管是江雁容、瓊瑤或是劉家昌的挑戰,結果挑戰成功,「窗內」的世界一夕崩解,「窗外」的人得到他們想要的,而原本「窗內」的人則在殘破的世界後面暗夜哭泣,獨自療傷止痛。

我對於世界的看法很簡單,那就是有一個底線,這個底線叫「將心比心」或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最起碼不要將「自己的愛情或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名氣歸名氣,能夠永流傳的除了小說、歌曲或電影以外,一種高尚的人格或許才是比較重要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新石的沙龍
26會員
398內容數
希望將自己生命中所發生的重要事件,整理成智慧,分享給讀者。
新石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26
探討「我在」的哲學意涵,從日常生活的例子,如觀看風景影片、逛夜市、打籃球等,引發對意識存在與空間的反思,並藉由禪宗公案與機器人理論,進一步探討意識在不同狀態下的流動與定位。文章最後鼓勵獨立思考,即使思考內容看似光怪陸離,也能為生活增添色彩。
Thumbnail
2025/02/26
探討「我在」的哲學意涵,從日常生活的例子,如觀看風景影片、逛夜市、打籃球等,引發對意識存在與空間的反思,並藉由禪宗公案與機器人理論,進一步探討意識在不同狀態下的流動與定位。文章最後鼓勵獨立思考,即使思考內容看似光怪陸離,也能為生活增添色彩。
Thumbnail
2025/01/24
這篇文章探討作者年輕時追求自我實現的歷程,以及如何在社會標準與個人價值之間取得平衡。從高中時期被成績框架束縛,到大學後追求自我解放,作者分享了在職場和生活中尋找自我滿意度的體悟,並最終體會到接納自我、降低標準,才能獲得真正的舒心快意。
Thumbnail
2025/01/24
這篇文章探討作者年輕時追求自我實現的歷程,以及如何在社會標準與個人價值之間取得平衡。從高中時期被成績框架束縛,到大學後追求自我解放,作者分享了在職場和生活中尋找自我滿意度的體悟,並最終體會到接納自我、降低標準,才能獲得真正的舒心快意。
Thumbnail
2025/01/22
參加同學會時,常有找不到當年自我的感覺,那是因為成長過程中經歷的種種,改變了我們的性格。本文探討如何找回過去的「最佳自我」,並運用這個「最佳自我」來應對現在的挑戰與困境。
Thumbnail
2025/01/22
參加同學會時,常有找不到當年自我的感覺,那是因為成長過程中經歷的種種,改變了我們的性格。本文探討如何找回過去的「最佳自我」,並運用這個「最佳自我」來應對現在的挑戰與困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近期逝世的兩位文化名人,文章以瓊瑤的作品《窗外》為切入點,解析了作品中師生戀的道德困境以及背後的真實人生。同時,提及劉家昌的音樂與其情感故事,展示出在創作者的生活與藝術間的交錯,以及這些故事如何反映出一個時代的社會變遷。最後,文章強調在追求名利與愛情的過程中,應保持對他人情感的理解與尊重。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近期逝世的兩位文化名人,文章以瓊瑤的作品《窗外》為切入點,解析了作品中師生戀的道德困境以及背後的真實人生。同時,提及劉家昌的音樂與其情感故事,展示出在創作者的生活與藝術間的交錯,以及這些故事如何反映出一個時代的社會變遷。最後,文章強調在追求名利與愛情的過程中,應保持對他人情感的理解與尊重。
Thumbnail
討論《性別平等教育法》的修正,與師生戀問題的關係。
Thumbnail
討論《性別平等教育法》的修正,與師生戀問題的關係。
Thumbnail
《窗外》這本書與我結緣⋯⋯
Thumbnail
《窗外》這本書與我結緣⋯⋯
Thumbnail
時光剝離你我 像一襲華美衣衫 卻要被追悔爬滿 11/10   今天帶來的是前段時間瘋狂循環的一首歌:石楠小札。
Thumbnail
時光剝離你我 像一襲華美衣衫 卻要被追悔爬滿 11/10   今天帶來的是前段時間瘋狂循環的一首歌:石楠小札。
Thumbnail
羅文將「塵緣」這首歌底蘊裡的柔情起承轉合詮釋地恰到好處,深得箇中三味,前段自憐、中段自傷、最後自在,漫漫長路起伏不能由我的「緣來不拒,緣盡不驚」,漸漸轉變為成也為君,不成也為君的「只有桂花香暗飄過」。
Thumbnail
羅文將「塵緣」這首歌底蘊裡的柔情起承轉合詮釋地恰到好處,深得箇中三味,前段自憐、中段自傷、最後自在,漫漫長路起伏不能由我的「緣來不拒,緣盡不驚」,漸漸轉變為成也為君,不成也為君的「只有桂花香暗飄過」。
Thumbnail
電影《熱唱吧》是澳門本土製作,負責攝製的「飛夢映畫工作室」,近年憑惹笑網片引人注目,但電影畢竟不是網片,有趣的是,看畢整齣戲,不但是水準之作,而且有些地方特別值得細味,足證「飛夢映畫」仝人之專業。 電影圍繞劉玉芬 (陳慧敏飾演)、張智仁 (周國賢飾演) 而展開,地點設定在澳門。劉是典型青春期反叛少女
Thumbnail
電影《熱唱吧》是澳門本土製作,負責攝製的「飛夢映畫工作室」,近年憑惹笑網片引人注目,但電影畢竟不是網片,有趣的是,看畢整齣戲,不但是水準之作,而且有些地方特別值得細味,足證「飛夢映畫」仝人之專業。 電影圍繞劉玉芬 (陳慧敏飾演)、張智仁 (周國賢飾演) 而展開,地點設定在澳門。劉是典型青春期反叛少女
Thumbnail
《滾滾紅塵》是一部台灣再也拍不出來的電影,也是一部保存了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國民初文化氛圍復興和懷鄉的電影註記。同時,在今日台灣身處的文化位置,得以將它的浪漫文藝皮切開,看見多元情慾的骨和肉,看見編劇三毛將自身與張愛玲的感情史揉入這部電影的方式。它屬於它上映的那個時代。
Thumbnail
《滾滾紅塵》是一部台灣再也拍不出來的電影,也是一部保存了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國民初文化氛圍復興和懷鄉的電影註記。同時,在今日台灣身處的文化位置,得以將它的浪漫文藝皮切開,看見多元情慾的骨和肉,看見編劇三毛將自身與張愛玲的感情史揉入這部電影的方式。它屬於它上映的那個時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