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天,不知道為什麼,突然覺得佛教喜歡用「苦海」來形容人們的處境,用「到彼岸」來形容解脫,還蠻貼切的。
想像一個假設,人們平時都生活在苦海裡,當然,這裡指的是心靈層面。然後就像我們在玩潛水一樣,身上會有配重鉛塊,幫助我們下沉,同時身上也穿著 BCD,可以透過充氣、洩氣來幫助我們調整浮力,在水中自由的上下移動。
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執著,無論是貪愛、瞋恨、愚痴,抑或是各種心靈層面的痛苦,就像是配重的鉛塊,會讓我們往水下沉去,而當我們背負了很多的執著與痛苦,就會讓我們一直往下沉。水壓可能會讓我們的呼吸變得越來越困難,且氣瓶內的空氣越來越少,直到難以忍受,心靈崩潰。
那麼,要如何幫BCD充氣,讓我們能夠浮上水面呢?其實各種正面的情緒都可以,除了常聽到的平靜與喜悅外,股票賺錢、樂透中獎、讀一本好書、去漂亮的地方、吃好吃的東西、學習新技能、買喜歡的東西、跟喜歡的朋友相約等。對每個人都不一樣,但基本上就是:可以讓人開心或平靜的方式都可以幫其充氣,使人往水面浮去,甚至是更換氣瓶。有的人會覺得做了某件事,就像充了電,可以繼續努力,就是類似的概念。
可惜的是,如果我們沒有脫離苦海,同時又不斷的增加各種執著,在自己的身上加上更多的配重鉛塊,我們就還是會往下沉,然後就這樣,浮浮沉沉,一下快樂,一下痛苦。
那一直跟朋友約出去吃吃喝喝,或是到處一直玩可不可以呢?當然可以!但也會有其風險。當某一天,朋友們都沒時間一起出去玩了、或是玩太兇發現沒錢了、或是突然來個疫情,大家都只能關在家裡面了,都有可能讓我們無法持續這樣的生活。那時是不是反而因為會生活的大變而會覺得痛苦?這就是向外求取快樂,且執著、貪愛這種快樂造成的風險。
有的人覺得,有錢人就不會有痛苦,其實不然。有個上市公司董事長,年輕時剛好搭上了台灣經濟起飛的時間點,加上自己努力且勇敢的創業,後來擁有自己的企業,在兩岸都有規模不小的工廠,也有數千名員工,年紀輕輕30幾歲身價就有接近 50億。但他不並開心,因為在得到這些的同時,隨著時間的演進,他也背負了大眾對這間公司的評價。在大眾的眼中,公司好,他厲害,公司不好,他很爛。當然他也可以選擇退休,但他同時也執著於別人對他的態度,持續工作,他是上市公司董事長,退休了,就只是個有錢人,他想要那個出去人人都會喊他董事長的感覺。另一方面,他的人生也沒有了目標,他有很多錢,但沒有目標。
只能說窮人有煩惱、一般人有煩惱、有錢人也有他們的煩惱。雖然煩惱的點可能不一樣,但心靈的痛苦是一樣的,那些鉛塊加諸於身的感受是一樣的,在苦海中浮浮沉沉的狀態也是一樣的。
那我們該怎麼做呢?
佛陀的建議是:理解這個世界有很多痛苦,探究每個讓你痛苦的根源,然後一心一意的,一個個將他們放下。就像是拿下那些配重鉛塊,讓你不再一直下沉。然後透過各種練習,保持心靈的平靜與穩定,不用急,但穩定的幫BCD充氣,讓我們穩定的上浮,直到最後身上不再有新增的鉛塊,人可以穩定的浮在水面上,就可以準備上岸了。
我將其稱之為心靈真正的自由,不再被拉扯進苦海,不再繼續浮浮沉沉,真正的擁有了心靈的控制權,也就解脫了,解脫於苦海的束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