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續上一篇文章,持續透過分享投資經驗,就能讓自己的投資策略持續成長。因為在投資世界中,唯一不變的就是一直在變。例如在2023年的AI熱潮中,讓高股息ETF因為成分股中有AI相關類股,所以漲幅包含了持有成分股上漲及股息,獲利能超越市值型ETF。這當然是個例外情況,不過,縱然長期投資市值型的大方向是沒有改變的,也要承認在當時將部分資金投入高股息ETF是可以好好的獲利一筆的。換言之,把這樣的例外情形當作是一次不錯的獲利機會,那就能趁機加速自身資產的累積速度。大家也都知道要有第一桶金之後才能有更多的投資策略可以運用。巴菲特說:我一生的財富有百分之九十九是在五十歲以後才獲得的。單從字面上解讀,可以得知複利的驚人威力,以及耐心的重要性,還有要活的夠長,才能享受到這些利益。
而從另一個角度來思考,那股神在五十歲之前做了什麼樣的努力呢?如何盡量擴張本金的數量以用來投資呢?其方法不外是低價買入對的標的,然後長期持有。因此盡量低買,或是以合理價買入,就是一個開始。不過,在同樣要冒風險的前提下,必須跟別人走不一樣的路,才有更多的獲利機會。能夠獲利的方法都是好方法,只是不一定適合自己。當一檔個股上漲五成時,大部分的專家都會說,現在不適合追高。這句話並不是說,該檔個股不會再往上漲,而是說上漲機率變小了。因此,有一部分人會做出持有並觀望的決策,先看後續如何發展再來決定。畢竟漲多就是最大的利空,在相對高點時,一有風吹草動,股價就很容易下跌。
相對的,當一檔個股下跌至三成時,此時可能觸到半年線或年線了,股價處於相對低點,是易漲難跌之態勢。此時買進,勝率較大。要去設想自己的完成型大概是如何的?以衛星持股來說,是希望持有的十檔個股中,不僅分散且每一檔都有獲利。而在篩選的過程中,不僅是要持續汰弱留強,並養大看好的個股,這樣才不會每一檔都持有少少的。例如看好某一檔金融股,由於每一股大抵上在五十元以下,那持有個幾百股作用就不大,應該陸續擴大持股到兩三張以後才能起作用。當然,如果是看好每股百元左右的相對高價股,那就以持有五百股到一張作為目標,這樣佔資金的比例才能平衡。就是把衛星持股的資金,平均分散到每一個標的上,以作適度的風險分散。
既然是以撿便宜的角度進行投資,那就要以零股買進為原則,才能把進場的資金分拆成許多份,以便於可以加碼數十次以上。而這樣頻繁出手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買到一定的量才停止。並且在獲利達到設定的目標後(例如三成或四成),就可以考慮釋出部分資金投資在其他的標的上。如果看好未來前景,那也可以持續持有而都不賣。以此觀之,這樣操作法的出手次數就不會少,看起來好像不是什麼高明的作法,既非短線也非長線,那就算中長期投資吧!設定自己買入的目的是為了撿便宜,而不是想要快速獲利賺價差,這樣出手時就會更加謹慎些,就不會是為了追高或標的十分熱門而出手。
月光覺得,持續買進能夠累積自身的持股,或許每一次出手並不一定都是買在最低點,也不保證一定能夠獲利,但在不斷的調整與修正之下,相信仍然能夠發揮一定的作用。避開人多的地方不要去,那就是要走相對少人走的路。投資與寫作都有異曲同工之妙,選擇自己要走的路,不要硬去擠人爆多的地方,那勝率就能跟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