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所欲不逾矩(象山慶25.1.10)
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1];處處不留爺,爺爺家中住。老天不絕人,迴峰轉出路;花開蝶競食,蔭成鳥爭宿。
人只活在個己心識中,世間與人事,乃夢想攀緣的幻像,來了又去,唯留殘影與餘情。經云「人在世間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當行至趣苦樂之地。身自當之,無有代者。 」然而,凡夫自作多情「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直到「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也只能欲說還休,安之若命。性豁達的,就隱居以求其志[2]:「閑來幾句漁樵話,困來一枕葫蘆架。……煞強如風波千丈擔驚怕。」[3]不虛度的,就念佛以成其道:「何以度心眼,一聲阿彌陀,行也阿彌陀,坐也阿彌陀,……普勸法界眾,同念阿彌陀。」[4] 雖難免嘀咕幾句「您省的也麼哥?不達又如何?」終究無可奈何,「不到烏江心不死,眼前無路想回頭」;人生的最後,總落在如何自得其樂或自尋出路,又何必逢人自辯云「非吾賤也,乃時也,運也,命也」[5]?
[1] 陳.後主〈戲贈沈后〉:「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
[2] 《論語.季氏》:「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吾見其人矣,吾聞其語矣。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吾聞其語矣,未見其人也。」
[3] 元.鄧玉賓【叨叨令】道情:白雲深處青山下,茅庵草舍無冬夏。閒來幾句漁樵話,睏來一枕葫蘆架。您省的也麼哥?您省的也麼哥?煞強如風波千丈擔驚怕。
[4] 白居易[念佛吟]:「余年近七十,不復事吟哦,看經費眼力,作福畏奔波。何以度心眼,一聲阿彌陀,行也阿彌陀,坐也阿彌陀,縱饒忙似箭,不離阿彌陀,達人應笑我,多卻阿彌陀。達也作麼生,不達又如何?普勸法界眾,同念阿彌陀。」
[5] 北宋.呂蒙正:「上人憎,下人厭,皆言余之賤也!余曰:非吾賤也,乃時也運也命也。……上人寵,下人擁,人皆仰慕,言余之貴也!余言:非吾貴也,乃時也運也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