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Kamil、Lund 和 Islam(2023)在《Information Security Objectives and the Output Legitimacy of ISO/IEC 27001: Stakeholders’ Perspective on Expectations in Private Organizations in Sweden》一文中,探討了 ISO 27001 在私營企業中的「輸出合法性」(Output Legitimacy)。研究發現,ISO 27001 的影響力取決於企業如何運用它來解決資訊安全問題,而非單純取得認證即可解決所有安全挑戰。本研究透過訪談私營企業中的相關利害關係人,發現他們對 ISO 27001 的信任程度存在落差,主要因為企業普遍將標準視為技術性框架,忽略了其管理與策略層面的價值。研究結果表明,ISO 27001 若要真正發揮作用,企業必須結合技術能力、內部培訓與管理層支持,而非僅視其為一個合規工具。
台灣企業導入 ISO 27001 的啟示
台灣許多企業已開始導入 ISO 27001,但認證取得後是否真的能改善資訊安全管理,仍是許多企業面臨的挑戰。本研究的發現,對台灣企業提供了以下幾點啟示:- ISO 27001 不是單純的技術標準,而是企業治理工具
研究指出,許多企業錯誤地將 ISO 27001 視為 IT 部門的責任,而非整體管理架構的一部分。台灣企業應該將 ISO 27001 融入企業營運策略,確保所有部門都理解並參與資訊安全管理,而非僅交由 IT 團隊執行。 - 企業必須考慮 ISO 27001 的「輸出合法性」
許多企業雖然取得 ISO 27001 認證,但內部人員對於其實際效益仍有疑慮。本研究強調,ISO 27001 的成效取決於企業是否真正落實標準中的管理機制,而非僅僅取得證書。因此,台灣企業應持續進行內部審查與改進,以確保 ISO 27001 不只是紙上談兵。 - 企業需要專業能力與管理層支持
研究發現,成功導入 ISO 27001 的企業通常具有明確的資訊安全文化,並獲得高層管理的支持。台灣企業若希望 ISO 27001 發揮最大效益,應該投入更多資源於內部培訓,提高全體員工的資訊安全意識,而非僅靠外部顧問導入標準。 - 認證並非終點,而是持續改善的開始
研究顯示,許多企業在通過認證後就認為資訊安全已獲得保障,導致後續管理鬆懈。事實上,ISO 27001 是一個持續改進的框架,企業應定期檢視風險管理機制,確保標準持續適用於不斷變化的安全威脅。
結論
台灣企業在導入 ISO 27001 時,應避免將其視為單純的合規工具,而應從企業治理的角度來理解其價值。透過建立資訊安全文化、獲得管理層支持、持續審查與改進,企業才能真正發揮 ISO 27001 的價值,提升整體資訊安全水準。未來,隨著資安法規與威脅環境的變化,企業應更關注 ISO 27001 的實質應用,而非僅僅追求認證標章。
參考文獻
Kamil, Y., Lund, S., & Islam, M. S. (2023). Information security objectives and the output legitimacy of ISO/IEC 27001: Stakeholders’ perspective on expectations in private organizations in Sweden.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e-Business Management, 21(4), 699–722. https://doi.org/10.1007/s10257-023-00646-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