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已年初三,昨日我看喜劇也落淚,我才好像發現自己發生了什麼事,但也沒有那麼確定。
小時候很喜歡過年,長大後過年卻好像變成另一個模樣?過年的意義是什麼呢?我不禁問自己。
看著出團群組裡,客人們春節出遊的好評,我很是羨慕。
這個長達九天的年假,我哪裡都沒回,就這樣在家裡待著,就只是待著,沒想到過去卻找上我了,讓我攤著,什麼事也做不了。
起初我是問著自己:為什麼我會那麼要求完美呢?事情非得要預想到超級完美,才可以下手呢?
然後答案漸漸地浮出來了:我原生家庭的決策者是父親,因為我是不合乎期望的孩子,所以我沒有跟父親討論的資格,如果想做什麼事情,要想得非常完美,希望父親聽完我的請求後,可以答應我。
但至今還是沒有那個被答應,哪怕一件小事也是,父親說:我對他而言,就像是天上的雲,看得到摸不到,他永遠無法理解我,為什麼讓自己過得那麼糟糕。
我已經長這麼大了,卻還是在追尋那個父親的認可。
跟付費版chatgpt聊,它說:「我的完美主義是我的自我保護機制。因為以前的經驗告訴我,只有把一切做到完美,才有可能被認可,避免被批評或否定,即時現在我知道我很安全,但情感上依然被就經歷所牽制。」
「接納我不完美的父母,也接納我自己:從小到大,我們都希望父母能夠全然接納和愛我們,但現實中,很多父母並沒有學會如何真正地愛。他們可能把自己的期望投射在我們身上,認為愛是與「達成要求」掛勾的。然而,這種模式給孩子帶來的,是深深的壓力和情感匱乏感。」
「放下對父母愛的執著:並不是要我不在愛他們,而是學會接納他們的愛是有限的,他們無法滿足我所有的情感需求。」
試著梳理自己內在發生了什麼事情,感覺就有動力了,所以我開始打了這一篇文章。
今年是蛇年,蛇有別於龍,是接地的,所以會開始對很多自身課題有感受,蛇會脫皮,代表著蛻變,這個年節大家有被觸及了課題嗎?
田馥甄的一段訪談,我很喜歡:
「有的時候,你好像覺得克服了、走過了,到達目標了,卻又因為一個事件又跌落了。
那天我在跟山友爬山的時候,他是一個媽媽,我們在聊跟家庭跟小孩,種種人生的小小困惑,我就不自覺得邊走邊在山路上,我們的人生就像來來回回的覆亡,走一步退兩步嗎?
永遠在知道這個道理跟真正做到這件事情,來回擺盪,就不停的來回擺盪,那就是人生吧。如果有一天我們從知道到做到,可能就到彼岸了吧。
講著講著我就覺得想哭,因為我就一直想到彼岸,可是我都沒有在感受我自己現在在這邊是什麼情境,每一步都很踏實,我喜歡山跟大自然,就是在這個之間,在跟山之間,在步步踏實之間,我的扣問,在這之間就得到了答覆。
所以什麼時候,那個終極點是什麼,那個最過不去的點是什麼,我覺得我克服了,他下次還會出現,那就是人生,可能要在我人生句點的時候,我才知道我有沒有克服它,所以我沒有覺得特別設定什麼東西這樣子。」
打這一篇文章的目的是想分享我工作的小故事,前面整個大偏題(笑),想到春節就想到親人,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個:慕尼黑包車15天的長程客人L。
L來詢問報價的時候,就是給我們15天的行程,我不禁好奇,為什麼會去這麼久,後來細看行程,才知道原來是去找親友。
L是個很用心又細心的客人,出發前三個月就來詢價,親臨門市付訂金,中間提出許多規劃行程的問題,最後定案的版本,除了住宿外,已經跟原先問價的行程大不相同,規劃參加許多聖誕市集。
L的行程很順利,回饋:謝謝大家的協助!這趟旅程很開心愉快與順利~~辛苦大家的安排。
試想在冷冷的冬天,與國外的親友相聚,一起同遊,一起逛聖誕市集,一起聊近況,這是我覺得的過年的意義。
想記錄關於我工作的小故事,把這份工作的溫暖,一點一點的存起來。
#品途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