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看醫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德國的診所,他們不叫hospital,hospital指的是大型醫院,除非有急診、嚴重傷病,否則並不會到大型醫院去看病。

然後診所,也不像台灣,在看診時間,去掛號就可以看。他們的習慣是要先有自己的家醫科的醫生,要先跟診所約定,若他們覺得額度滿了,就不會再收。然後要看病,都要先預約,護理師會幫你約你約定的醫生來幫你看病。醫生只會在有人預約的時候才到診所,沒人預約他就回家了。所以看病都不是很即時的,要約個兩三天。

那如果感冒了要怎麼辦呢?德國人都習慣讓它自己好,靠自己的扺抗力,因為他們的想法就是這種小病醫生也是給你減輕痛苦的藥而已,本來就是靠自己好的。那那…我就想拿一些能減輕痛苦的藥怎麼辦,在德國,一般就是去藥局Pharmacy,自己買一些成藥來吃而已,這個部份跟台灣蠻像的,藥局可以賣要給民眾,只有特別的藥才需要處方籤。

去德國半年,小孩因為要念幼兒園,需要找醫生體檢。打去住家附近的診所,每一家都說滿了,後來只好請認識的德國人幫忙,說他們全家也都在這間診所看病,這位是台灣來的朋友,只待半年,就一起當作同一家人來看;之後才預約的到。然後神奇的是,醫生就在我們預約的時間才來診所,還比我們晚到,然後我們一看完,到櫃枱辦完手續,就看到醫生一起出診所,騎著腳踏車走了,可見他就是特別來看我們這個診的。

另外,看病記得帶護照,還有保險單(在手機上也行),因為要抄保單號碼。有的部落客說要跟護理師說要在現場付清費用,才會同時拿到收據、看診單、藥單,回去就可以申請保險理賠。但我們去的這間診所說,並沒有現場付清這個選項,一定是到時會寄到保險上面填的地址,時間差不多兩個月,然後再照上面寫的帳戶匯款,然後要再差不多一個月,才會收到收據之類的,時程很長。我現在還沒到後面這步,到時再上來分享。

我現在還在想說,若要離開德國前三個月看病的單子要怎麼拿到,並申請理賠。

再來就是,到時要收據拍照,用Email寄給保險公司,然後他們就會匯款到你指定的帳戶。所以這點的話,也是要先申請一個德國帳戶才行。

然後台灣的健保,海外的醫療也能理賠,所以到時也要把這些收據帶回台灣申請。

avatar-img
2會員
21內容數
以一個科技、3C愛好者的觀點來分享到世界旅遊的經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科技旅人(Tech Nomad) 的其他內容
德國民眾,除了超市購物外,很大部份都是網購,德國的網購非常方便,DHL就是德國的貨運公司,現在也開始有自助的取貨櫃,就像蝦皮的智取店、郵局的i郵箱。
帶小孩到德國念半年的幼兒園,分享申請過程、注意事項及心得。
分享永豐多幣卡在德國使用的經驗,說明開戶流程、國外提款方式及注意事項,並強調其便利性及低手續費的優點。
在德國生活,需要一個方便的銀行帳戶來處理保險理賠等事務?N26線上帳戶可能是你的好選擇!本文將分享N26線上帳戶的開戶流程、常見問題及使用心得。
本文介紹德國各種超市的特色,從大型連鎖超市到小型超市、有機超市,以及類似百貨公司的超市,並比較其價格、商品種類和特色,讓讀者更瞭解德國的超市文化。
在德國,自行車如同臺灣的摩托車般普及,由於汽車禮讓自行車、自行車道完善、市區停車不易等因素,自行車成為德國人代步的首選。本文介紹在德國騎自行車的相關規定、購車方式及共享自行車系統Nextbike的使用經驗,並比較不同交通工具的優缺點。
德國民眾,除了超市購物外,很大部份都是網購,德國的網購非常方便,DHL就是德國的貨運公司,現在也開始有自助的取貨櫃,就像蝦皮的智取店、郵局的i郵箱。
帶小孩到德國念半年的幼兒園,分享申請過程、注意事項及心得。
分享永豐多幣卡在德國使用的經驗,說明開戶流程、國外提款方式及注意事項,並強調其便利性及低手續費的優點。
在德國生活,需要一個方便的銀行帳戶來處理保險理賠等事務?N26線上帳戶可能是你的好選擇!本文將分享N26線上帳戶的開戶流程、常見問題及使用心得。
本文介紹德國各種超市的特色,從大型連鎖超市到小型超市、有機超市,以及類似百貨公司的超市,並比較其價格、商品種類和特色,讓讀者更瞭解德國的超市文化。
在德國,自行車如同臺灣的摩托車般普及,由於汽車禮讓自行車、自行車道完善、市區停車不易等因素,自行車成為德國人代步的首選。本文介紹在德國騎自行車的相關規定、購車方式及共享自行車系統Nextbike的使用經驗,並比較不同交通工具的優缺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原來我不知道大醫院星期六也有門診的。一直以為只有很喜歡跟病人見面的小診所才是,我住的地方附近,全年無休的診所很多間。而我終於在一個星期六的中午去和我的大醫師見面。這只不過是一段五分鐘的對話,記述起來卻很費篇幅...
Thumbnail
關於急診給民眾一個概念就是我所有的問題都可以在急診找到答案,這算是我的續集論壇風雲,所以我文章不時在提醒這件事情,急診並不是萬能,尤其在偏鄉的醫療急診,簡單說只要不是醫學中心,其實很多患者的狀況我們常常無法處理,甚至要轉院等情況就會發生。
Thumbnail
在急診的醫療裡面,很多民眾都以為急診是無所不能的一個單位,只要掛號就可以處理很多事情,結過殊不知急診甚麼都不能處理,就會讓有期待值得民眾與事後失望值的患者,不是不滿離去,就是事後再投訴醫院,上個月看到北部的醫院被投訴,就是沒值班醫師情況,這種問題在每家醫院都不時存在著。
Thumbnail
在就醫的過程中,我們最常見到的情況就是經過治療後,診斷後需要治療或是緊急處置,沒有相關科系醫師,導致無法繼續治療被強制轉院的情況也是不少,不過也還有一類的轉院,是家屬自己要求的,而今天的故事,就在於轉院的故事。 醫療白色巨塔錄,金筆敘說醫護書,客從路過與相逢,浪盡天涯人生故 喜歡我的臨床醫療
Thumbnail
關於在急診病患眾多的情況,很多時刻患者只能在等候,這時刻隨著時代的發達,你會發現急診超多患者在等候時後,除了聊天之外,會開始划手機、講電話,這就代表掛診的人口中,有一部分其實不用太緊急先處理的,而我們最後還是得一一處理,只是時間早晚問題存在,那麼故事就從這裡開始。
跑醫院這麼多次,還是有一些新知。這是第一次爸爸在急診室待了五天之久。 急診室,就是一個兵荒馬亂的地方。諸多限制例如陪病者限一人兩人、疫情時只開放大門,到院內便利商店要從院外繞一大圈,設備簡約克難又找不到人問或幫忙等等,多次經驗使得我在急診室都很自在,自己到處去找椅子、找被子,問護理師,有什麼就拿來用
Thumbnail
臨床的醫院,醫療中醫師的看診已經不是臨床的需求之一了,那麼~故事從這裡開始
Thumbnail
急診的患者,通常都是一波接一波,如果是大型的醫院就會有接連不斷的患者湧入,而最主要的檢傷區塊,就是在分流病患的嚴重度,所以急診一直通用的名號通常是:不是先掛號先看,而輕傷者須最晚看得道理。
Thumbnail
今天一如往常的上班,中間聽到了一通不速之客的電話,而這通電話造成我們今天急診人仰馬翻的局面,故事就從這裡開始!
Thumbnail
原來我不知道大醫院星期六也有門診的。一直以為只有很喜歡跟病人見面的小診所才是,我住的地方附近,全年無休的診所很多間。而我終於在一個星期六的中午去和我的大醫師見面。這只不過是一段五分鐘的對話,記述起來卻很費篇幅...
Thumbnail
關於急診給民眾一個概念就是我所有的問題都可以在急診找到答案,這算是我的續集論壇風雲,所以我文章不時在提醒這件事情,急診並不是萬能,尤其在偏鄉的醫療急診,簡單說只要不是醫學中心,其實很多患者的狀況我們常常無法處理,甚至要轉院等情況就會發生。
Thumbnail
在急診的醫療裡面,很多民眾都以為急診是無所不能的一個單位,只要掛號就可以處理很多事情,結過殊不知急診甚麼都不能處理,就會讓有期待值得民眾與事後失望值的患者,不是不滿離去,就是事後再投訴醫院,上個月看到北部的醫院被投訴,就是沒值班醫師情況,這種問題在每家醫院都不時存在著。
Thumbnail
在就醫的過程中,我們最常見到的情況就是經過治療後,診斷後需要治療或是緊急處置,沒有相關科系醫師,導致無法繼續治療被強制轉院的情況也是不少,不過也還有一類的轉院,是家屬自己要求的,而今天的故事,就在於轉院的故事。 醫療白色巨塔錄,金筆敘說醫護書,客從路過與相逢,浪盡天涯人生故 喜歡我的臨床醫療
Thumbnail
關於在急診病患眾多的情況,很多時刻患者只能在等候,這時刻隨著時代的發達,你會發現急診超多患者在等候時後,除了聊天之外,會開始划手機、講電話,這就代表掛診的人口中,有一部分其實不用太緊急先處理的,而我們最後還是得一一處理,只是時間早晚問題存在,那麼故事就從這裡開始。
跑醫院這麼多次,還是有一些新知。這是第一次爸爸在急診室待了五天之久。 急診室,就是一個兵荒馬亂的地方。諸多限制例如陪病者限一人兩人、疫情時只開放大門,到院內便利商店要從院外繞一大圈,設備簡約克難又找不到人問或幫忙等等,多次經驗使得我在急診室都很自在,自己到處去找椅子、找被子,問護理師,有什麼就拿來用
Thumbnail
臨床的醫院,醫療中醫師的看診已經不是臨床的需求之一了,那麼~故事從這裡開始
Thumbnail
急診的患者,通常都是一波接一波,如果是大型的醫院就會有接連不斷的患者湧入,而最主要的檢傷區塊,就是在分流病患的嚴重度,所以急診一直通用的名號通常是:不是先掛號先看,而輕傷者須最晚看得道理。
Thumbnail
今天一如往常的上班,中間聽到了一通不速之客的電話,而這通電話造成我們今天急診人仰馬翻的局面,故事就從這裡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