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26萬元太少了? 德國醫師在10月2日罷工抗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醫師罷工:稅後7900歐元太少了?」(Ärztestreik: Sind 7900 Euro netto zu wenig?) 德國《明鏡周刊》(Der Spiegel)2023年10月2日報導

德國醫師要求更高的經費補助及改善工作條件


德國超過萬家診所在2023年10月2日關門(註:10月3日為德國統一日,係國定假日,本年度因為在週二,所以有些單位會自己在週一放假,形成連續假,但週二並非國定假日),原因為許多家醫及專科醫師罷工。

健康部長勞特巴赫(Karl Lauterbach)在他的X(前Twitter)批評醫師要求更高的收入並對週一的診所醫師罷工提出質疑。

勞特巴赫表示,扣出必要支出後,醫師的平均年收入中位數約為23萬歐元(約為新臺幣782萬元),但卻想要像藥劑師一樣爭取更高的收入。

醫師在抗議的隊伍中行進 圖片來源:alliance/dpa

醫師在抗議的隊伍中行進 圖片來源:alliance/dpa


罷工醫師抗議的內容

  1. 欠缺專業醫療人力
  2. 過度的官僚主義
  3. 通貨膨脹(以及高能源價格)
  4. 聯邦政府的節約法(Spar-Gesetze)
  5. 新病人條款(Neupatientenregelung)遭取消

醫師也回應的健康部長提出的薪資數字:他們諷刺部長不擅長計算費用並表示感到難過,診所扣掉相關支出後,實際盈餘約為17萬2903歐元(約為新臺幣605萬元),在扣掉養老金、醫療保險、所得稅後,實際上只有近8萬5555歐元(約新臺幣299萬)。

Virchowbund醫師協會的主席Dirk Heinrich表示,由於削減成本及減少服務的措施,醫師無法為病患提供想要的醫療服務,再這樣下去,患者只好習慣於必須在等候名單上排隊數個月才能看到醫師。協會指責健康部長只對大醫院有興趣,不關心診所,而目前有大約10%醫師提供的服務是屬於無償的。

協會表示,這不會是最後一次的抗議行動。如果情況不改善,會有更多的診所實施每週工作四天的制度,最終,政治人物被迫必須採取行動以防止醫療體系崩壞。

而因應眾多診所的罷工行為,法定醫療保險醫師協會也表示,無法等到週三才看診的病患,可以撥打專線116117,使用緊急醫療服務。

抗議的醫師在健康部前放下白色醫師袍,表達診所需要急救。圖片來源:alliance/dpa

抗議的醫師在健康部前放下白色醫師袍,表達診所需要急救。圖片來源:alliance/dpa

評論認為,政府將診所醫師的收入與醫院的主治醫師相比較是不恰當的,因為這忽略了實際問題,即醫師爭取的是讓每項服務都能得到相應報酬的權利。部分醫師要求取消預算限制,以確保所有提供的服務都能獲得合理報酬。

想在德國看醫生?先搞懂預約制(Termin)

來德國沒多久的外國人,最早學會的幾個德文字必定有"Termin",也就是預約時段的意思。

想要看醫師?想要去公家機關辦手續?想要修水電?想要銀行開戶?想要配眼鏡?

先去要來個Termin再說。

沒有Termin,在門口就被擋下來了,根本別想踏進一步。除非你真的有緊急到不行的狀況,不然就是乖乖回家去預約時段再來。當然,如果是商家,例如眼鏡行,在店內沒人的狀況下,可以提供隨機路過客服務。

身為幼兒的媽,最痛苦的就是小孩一兩個月就會感冒發燒,而有時會覺得不去看醫師不行,偏偏就是預約不到時段,或是要等個幾天、一週。

通常有緊急狀況,可以現場排隊或去大醫院掛急診。

但其實就還沒到那種翻白眼抽搐或是燒超過40度的狀況,去急診是有點小題大作了。因應這種難看診的窘境,只好在家庭常備一些退燒藥、咳嗽藥水等,遇到感冒小病痛就先吃吃藥,靠抵抗力,一陣子就好了,真不行再去給醫師看。

跟醫師仔細討論病情

跟醫師仔細討論病情

但相對的,因為預約制,所以在診間的時間一般會比較充裕,醫師會仔細地詢問、檢查,也會讓患者有很多問問題的時間。

德國的醫療費用貴嗎?

在臺灣使用健保,沒有自費的狀況下,其實繳幾百元的掛號費覺得並不是太大的負擔。

德國這邊我是使用的私人保險,也就是除了每個月固定的保險費之外,看診的費用需要自行先繳納,再向保險公司申請歸墊。雖然要先繳一筆錢,好處是通常可以獲得較好的服務,"比較"容易預約到醫師。

囿於經驗及知識,無法提供更細部的單項醫療費用單價比較,舉幾個在德國診所看病,單次需要繳納的費用給大家參考:

成人

成人例行性牙齒檢查:31歐元(約新臺幣1050元)

半年一次專業洗牙:199歐元(約新臺幣6700元)

一般門診(皮膚科,不含藥品):63歐元(約新臺幣2140元)

一般門診(長期感冒咳嗽,含儀器呼吸道檢查):281歐元(約新臺幣9550元)

一般門診(背痛及復健治療2次):556歐元(約新臺幣18900元)


幼兒

例行性牙齒檢查:59歐元(約新臺幣2000元)

小孩成長檢查:163歐元(約新臺幣5540元)

預防注射(含疫苗費用43歐元):132歐元(約新臺幣4480元)

門診(咳嗽流鼻涕,含週末看診費):84歐元(約新臺幣2850元)

門診(肚子痛,含照腹部超音波):195歐元(約新臺幣6630元)


小孩出生後,打疫苗、看病拿藥的花費不少

小孩出生後,打疫苗、看病拿藥的花費不少


結語

薪資一直都是個敏感的話題,通常把數字攤出來給一般大眾看,只要數字高於平均值,常會被認為是炫富、憑什麼等等。但薪資市場雖然憑運氣的成份不能說沒有,更高的其實是供需法則。如果可以用千金萬金換健康,我想大家都願意,那當然守護健康的醫師領高薪是理所當然。

醫療涉及公共福祉,政府多會透過法規、保險計價制度介入,形成市場上一個強大的買家,而這個大買家的所作所為自然會大大影響這個市場的運作了。

如果醫療體系崩壞,最終受害的還是沒有辦法支付龐大醫療費用的民眾。

文末還是要向臺灣非常辛苦的醫護人員致敬。(鞠躬)

家庭成員在醫院上班,雖不是醫師或護理師,但也能體會那種休假不能休的責任感。更別說臺灣龐大的看診量,在臺灣熱門的醫師一天可以看上百名病患,大概是德國醫師一週的量吧。


覺得文章實用的話,歡迎訂閱追蹤專題、打賞,或是留言分享心得討論!我會持續更新。您的支持將會是我在被兩個幼娃惡整之餘的信心動力。


資料來源:

  1. Ärztestreik für mehr Geld: Sind 7900 Euro netto zu wenig? by Martin U. Müller https://www.spiegel.de/wirtschaft/aerztestreik-sind-7900-euro-netto-zu-wenig-a-2825e1d4-1b98-4d08-814b-fe0a68ca9e7e
  2. Zehntausende Arztpraxen geschlossen: Lauterbach hat für Ärztestreik kein Verständnis https://www.tagesspiegel.de/politik/zehntausende-artpraxen-am-montag-geschlossen-lauterbach-hat-kein-verstandnis-fur-arztestreik-10558951.html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德意志黑眼圈
107會員
71內容數
分享德國生活、創作及閱讀心得、感情疑難雜症問事。 職場戀愛小說為付費單元,其他都開放閱讀,歡迎留言交流想法。 合作邀約請來信:himamaklar@gmail.com
德意志黑眼圈的其他內容
2024/12/01
柏林約有170間各具特色的博物館與美術館。2021年起,柏林政府推動免費博物館日,每月首個週日,包括佩加蒙博物館、老博物館、德國歷史博物館及柏林猶太博物館等80多間博物館免費參觀。這項政策在3年半內吸引了227萬名觀眾參與,廣獲好評。12月1日是此計畫的最後一天,到底為什麼這項受歡迎的計畫取消呢?
Thumbnail
2024/12/01
柏林約有170間各具特色的博物館與美術館。2021年起,柏林政府推動免費博物館日,每月首個週日,包括佩加蒙博物館、老博物館、德國歷史博物館及柏林猶太博物館等80多間博物館免費參觀。這項政策在3年半內吸引了227萬名觀眾參與,廣獲好評。12月1日是此計畫的最後一天,到底為什麼這項受歡迎的計畫取消呢?
Thumbnail
2024/03/15
2015年在丹麥創立的Too Good To Go公司致力於解決糧食浪費危機,提供餐廳、商家一個販售即將到期食品的平台。我試用了這款APP在柏林外帶了多家飯店的早餐盒,不但有麵包、起司、火腿,也有熱食,是一個獲得平價美味餐點的好選擇。
Thumbnail
2024/03/15
2015年在丹麥創立的Too Good To Go公司致力於解決糧食浪費危機,提供餐廳、商家一個販售即將到期食品的平台。我試用了這款APP在柏林外帶了多家飯店的早餐盒,不但有麵包、起司、火腿,也有熱食,是一個獲得平價美味餐點的好選擇。
Thumbnail
2024/02/22
第七十四屆柏林影展的紀念商品,許多是用過往的影展物件,例如紅地毯、廣告帆布、布條、布幔等製作,獨一無二的設計讓銷售長紅,也為日照短又灰茫茫的柏林冬日,帶來了生氣。一起來看看有什麼限量的柏林影展商品吧!
Thumbnail
2024/02/22
第七十四屆柏林影展的紀念商品,許多是用過往的影展物件,例如紅地毯、廣告帆布、布條、布幔等製作,獨一無二的設計讓銷售長紅,也為日照短又灰茫茫的柏林冬日,帶來了生氣。一起來看看有什麼限量的柏林影展商品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韓國政府與醫療界的鬥爭持續數個月,雙方對於醫學院擴大招生的問題意見分歧。政府計劃對擴招人數增加,但醫療界的罷工和休診行動造成醫療環境動盪。文章內容闡述了這場衝突的背景、現狀和未來發展。無論政府或醫療界的立場,均無法有效解決衝突,且對話平臺無法建立。
Thumbnail
韓國政府與醫療界的鬥爭持續數個月,雙方對於醫學院擴大招生的問題意見分歧。政府計劃對擴招人數增加,但醫療界的罷工和休診行動造成醫療環境動盪。文章內容闡述了這場衝突的背景、現狀和未來發展。無論政府或醫療界的立場,均無法有效解決衝突,且對話平臺無法建立。
Thumbnail
在OECD國家中,南韓的醫師人數比例為每1000人僅有2.6名醫師,排名倒數第二,遠低於OECD平均的3.7名。儘管如此,自2006年以來,南韓醫學院的招生人數一直維持在3,058人。
Thumbnail
在OECD國家中,南韓的醫師人數比例為每1000人僅有2.6名醫師,排名倒數第二,遠低於OECD平均的3.7名。儘管如此,自2006年以來,南韓醫學院的招生人數一直維持在3,058人。
Thumbnail
護理師普及時薪還輸外勞 在醫院通常需提早點班很晚下班(下班要求不打卡) 只有長期輪大夜班年薪約80 (醫學中心) 要要求學分 進階 一堆文書報告等雜7砸8 除非你是個管較偏正常班 但正常班也很難有4 很多社會壞人抓定護理師想要正常班 開出價碼比保全還低 良心被狗吃? 有時衛服部是大
Thumbnail
護理師普及時薪還輸外勞 在醫院通常需提早點班很晚下班(下班要求不打卡) 只有長期輪大夜班年薪約80 (醫學中心) 要要求學分 進階 一堆文書報告等雜7砸8 除非你是個管較偏正常班 但正常班也很難有4 很多社會壞人抓定護理師想要正常班 開出價碼比保全還低 良心被狗吃? 有時衛服部是大
Thumbnail
「醫師罷工:稅後7900歐元太少了?」德國《明鏡周刊》(Der Spiegel)2023年10月2日報導。德國超過萬家診所在2023年10月2日關門,德國醫師要求更高的經費補助及改善工作條件。
Thumbnail
「醫師罷工:稅後7900歐元太少了?」德國《明鏡周刊》(Der Spiegel)2023年10月2日報導。德國超過萬家診所在2023年10月2日關門,德國醫師要求更高的經費補助及改善工作條件。
Thumbnail
最近身體微恙,在家休息了一個多禮拜,趁這個機會來跟大家聊聊在德國生病的文化差異。 1. 病假請超過三天才需要出示證明(Arbeitsunfähigkeitsbescheinigung) 2. 崇尚自然療法:醫生開假單通常都是以週為單位,反而不太愛開藥➡️這邊指的是一般感冒但如果是病毒或細菌感
Thumbnail
最近身體微恙,在家休息了一個多禮拜,趁這個機會來跟大家聊聊在德國生病的文化差異。 1. 病假請超過三天才需要出示證明(Arbeitsunfähigkeitsbescheinigung) 2. 崇尚自然療法:醫生開假單通常都是以週為單位,反而不太愛開藥➡️這邊指的是一般感冒但如果是病毒或細菌感
Thumbnail
「從英國罷工事件看通膨」 在美國公佈通膨的前夕,英國的初級醫生4月11日開始舉行為期四天的罷工,根據英國國民醫療服務(NHS)的統計,這會影響了 ✅35萬的預約看診被取消 ✅700 萬等待住院治療的患者的問題 警消醫護這種救人的職業在台灣是不可思議的事情,這就有文化上的差異,可怕的不是罷工,而是超過
Thumbnail
「從英國罷工事件看通膨」 在美國公佈通膨的前夕,英國的初級醫生4月11日開始舉行為期四天的罷工,根據英國國民醫療服務(NHS)的統計,這會影響了 ✅35萬的預約看診被取消 ✅700 萬等待住院治療的患者的問題 警消醫護這種救人的職業在台灣是不可思議的事情,這就有文化上的差異,可怕的不是罷工,而是超過
Thumbnail
全台大約有10萬名保全人員在社區、商辦大樓、銀行⋯⋯每天和我們擦身而過,但你知道嗎,他們的薪水怎麼算? XX台中總醫院招募住院醫師月薪只有37315元,與一般聽到醫師月薪總有個2、30萬天差地遠? 勞動條 2字第 1080130246 號函 二、查經公告核定為勞動基準法第 84 條之 1 工作者(保
Thumbnail
全台大約有10萬名保全人員在社區、商辦大樓、銀行⋯⋯每天和我們擦身而過,但你知道嗎,他們的薪水怎麼算? XX台中總醫院招募住院醫師月薪只有37315元,與一般聽到醫師月薪總有個2、30萬天差地遠? 勞動條 2字第 1080130246 號函 二、查經公告核定為勞動基準法第 84 條之 1 工作者(保
Thumbnail
2020開始肆虐全球的COVID-19疫情,對經濟造成重大衝擊,就連「醫療」領域也不例外,尤其明顯的是「開業醫師」。 原因不難理解:擔心到人多處被傳染,特別是「病菌」原本就比較多的醫療場所,因而減少看診頻率。大醫院醫師的薪水來源不只門診,而開業醫師的收入百分之百得靠看診個案多寡而定,
Thumbnail
2020開始肆虐全球的COVID-19疫情,對經濟造成重大衝擊,就連「醫療」領域也不例外,尤其明顯的是「開業醫師」。 原因不難理解:擔心到人多處被傳染,特別是「病菌」原本就比較多的醫療場所,因而減少看診頻率。大醫院醫師的薪水來源不只門診,而開業醫師的收入百分之百得靠看診個案多寡而定,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