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創業之父 Paul Graham《閱讀的必要性》

矽谷創業之父 Paul Graham《閱讀的必要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本文翻譯並重新詮釋自矽谷創業之父 Paul Graham 的 2022 年 11 月發佈的文章,文章來自 The Need to Read

raw-image

小時候讀的科幻小說裡,閱讀常被某種更高效的知識獲取方式取代。神秘的「磁帶」會將知識載入大腦,如同程式載入電腦。

這類技術短期內不太可能實現。不僅因難以構建閱讀的替代品,更因即使存在替代方案,其效用仍顯不足。閱讀關於 X 的內容不僅教授 X 本身,更傳授寫作技藝。[1]

此事重要嗎?若以他法取代閱讀,人們還需擅長寫作嗎?

關鍵在於:寫作不僅是傳遞思想的工具,更是孕育思想的過程。

優秀作者並非先構思再機械記錄所思所想。他們幾乎總會在寫作過程中發掘新見解。就我所知,此類發現無可替代。與人討論創意確能深化思考,但即便經歷此過程,伏案寫作時仍會湧現新發現。存在唯有透過書寫方能進行的思考模式。

當然存在無需寫作的思考方式。若問題無需深究,可憑空解決;若思考機械部件組裝,寫作助益有限;形式化描述的問題或可心算破解。但面對複雜模糊的難題時,書寫總能提供助力。這意味著不善寫作者在此類問題解決中常居劣勢。

不善寫作者難精於思辨,不善閱讀者難工於筆墨。此處「善」字具雙重意涵:既需擅長閱讀,亦需擇優而讀。[2]

單純渴求資訊者或可另闢蹊徑,然追求創見之人別無選擇。

註釋

[1] 有聲書雖能提供優質寫作範例,但被動聆聽對寫作技藝的啟發,遠不及主動閱讀。

[2] 「擅長閱讀」非指辨識文字之機械能力,重點在於從字裡行間萃取真義,而非僅止於頁面取詞。

avatar-img
最近學什麼
139會員
175內容數
歡迎來到「最近學什麼」!學習是輸入、吸收、轉譯和輸出的過程,在這裡我將會跟大家分享我最近學到的一些有趣知識和見聞。不限於任何主題,只要是最近學到的知識,我都會分享,歡迎大家可以持續追蹤!有寫錯的地方,也歡迎格友不吝指教,讓我們一起學習!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最近學什麼 的其他內容
本文翻譯並重新詮釋自矽谷創業之父 Paul Graham 的 2021 年 06 月發佈的文章《A Project of One's Own》,探討利用自主專案激發創新熱情,如溜冰般全神貫注,推動生產力並保留孩童夢想,超越傳統求學模式創造未來。
本文翻譯並重新詮釋自矽谷創業之父 Paul Graham 的 2020 年 11 月發佈的文章《How to Think for Yourself》,探討獨立思考之重要與實踐,主張遠離主流、跨界交流,以求真、抗命與好奇三素養,強調唯有徹底脫離從眾、勇敢質疑傳統,方能激發出獨創智慧。
本文翻譯並重新詮釋自矽谷創業之父 Paul Graham 的 2021 年 05 月發佈的文章《Crazy New Ideas》,探討理性專家提出貌似荒唐之點子常隱含深厚資訊與巨大潛力。面對既定典範,多因保守輕易否定創新,應以提問探究真意。新觀念初現雖脆弱,卻蘊含顛覆性可能,鼓勵懷新者放膽挑戰陳規。
本文翻譯並重新詮釋自矽谷創業之父 Paul Graham 的 2021 年 06 月發佈的文章《A Project of One's Own》,探討利用自主專案激發創新熱情,如溜冰般全神貫注,推動生產力並保留孩童夢想,超越傳統求學模式創造未來。
本文翻譯並重新詮釋自矽谷創業之父 Paul Graham 的 2020 年 11 月發佈的文章《How to Think for Yourself》,探討獨立思考之重要與實踐,主張遠離主流、跨界交流,以求真、抗命與好奇三素養,強調唯有徹底脫離從眾、勇敢質疑傳統,方能激發出獨創智慧。
本文翻譯並重新詮釋自矽谷創業之父 Paul Graham 的 2021 年 05 月發佈的文章《Crazy New Ideas》,探討理性專家提出貌似荒唐之點子常隱含深厚資訊與巨大潛力。面對既定典範,多因保守輕易否定創新,應以提問探究真意。新觀念初現雖脆弱,卻蘊含顛覆性可能,鼓勵懷新者放膽挑戰陳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