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校園槍擊案:造成約10人死亡,為瑞典歷史上最嚴重槍擊事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今日有什麼新聞?

今日打開BBC的頭條新聞,映入眼簾的除了關稅議題,最令人覺得震驚的就是瑞典的校園槍擊案——What we know so far about Sweden school shooting (瑞典校園槍擊事件最新已知)。雖然與全球其他國家的校園槍擊事件相比,這起事件的死亡人數相對較少。例如,美國歷史上曾發生多起死亡人數超過10人的校園槍擊事件,如2007年弗吉尼亞理工大學槍擊案(32人死亡)和2012年桑迪胡克小學槍擊案(27人死亡)。因此,瑞典此次事件在全球校園槍擊事件中並不位居前列。因此,在瑞典社會出現這事件確實還是引起相當大的迴響,下方是英文原始連結 : https://www.bbc.com/news/articles/cvgp43j4l92o

震驚瑞典社會的校園槍擊(僅示意圖)

震驚瑞典社會的校園槍擊(僅示意圖)


下方我翻譯摘要此新聞重點 :

這是一起瑞典史上最嚴重的校園槍擊案,大約10人在厄勒布魯市一所教育校區的槍擊事件中喪生。

這起事件被認為是瑞典歷史上最嚴重的校園槍擊案,因瑞典的校園暴力事件極為罕見。據了解,涉嫌槍手亦包含在死者名單中。

目前相關細節仍在陸續釐清中,以下為目前掌握的資訊:

事件經過

警方於週二當地時間12:33(格林威治標準時間11:44)接獲報案,指厄勒布魯市發生槍擊事件,該市位於斯德哥爾摩以西約200公里(124英里)。

槍擊地點為Risbergska校區,該校區為成人教育機構(瑞典稱為Komvux),主要提供未完成小學或中學學業的成人進修課程。校區內亦設有其他學校。

多位教師描述,當時聽到槍聲響起後,紛紛逃離教室或將自己反鎖於室內以策安全。

教師瑪麗亞·佩加多(Maria Pegado)向路透社表示,她迅速帶領15名學生離開教室,並沿著走廊奔跑逃離現場。她說:「我看到有人被拖出來,先是一名傷者,接著又是一人。我意識到情況相當嚴重。」

另一位教師莉娜·瓦倫馬克(Lena Warenmark)則向瑞典公共廣播公司(SVT)表示,她當時正在辦公室內,忽然聽到槍聲:「一開始是幾聲連續的槍響,停頓片刻後又響起數聲。」

警方立即封鎖該區域內的六所學校及一間餐廳,並呼籲民眾遠離現場或留在家中以確保安全。

社交媒體上的影像顯示,學生們躲藏在桌子下,另有從陽台拍攝的影片可聽見連續槍響,畫面中可見人群驚慌逃散。

傷亡情況

警方表示,約有10人喪生,但補充指出「目前無法提供更精確的數字」。

根據警方於週二下午的新聞發布會說明,所有罹難者皆在校內被發現,並確認涉嫌槍手亦包含在死者之中。

目前尚未公布具體的受傷人數,不過瑞典司法部長在記者會中提到,「仍有多名傷者」。

襲擊發生後最初幾個小時,關於傷亡人數的資訊一度混亂。

儘管媒體已有死傷報導,警方在當地時間15:30的首次簡報中僅表示有五人受傷。然而,在18:00的第二次更新中,警方正式確認約有10人喪生。

關於槍手的資訊

警方指出,襲擊者為一名男性,據信為單獨行動,且已在事件中死亡。

厄勒布魯地方警察局局長羅伯托·艾德·福雷斯特(Roberto Eid Forest)表示,該名槍手此前並無任何犯罪紀錄,也未與任何幫派有所牽連。

警方初步排除此事件與恐怖主義有關。

當被問及襲擊者是否居住於厄勒布魯時,福雷斯特表示:「我們正與安全單位合作調查,但據我所知,該人士並不為警方所熟識。」

福雷斯特補充表示,現階段「無法透露使用的具體武器類型,只能確認為槍械。」

針對槍手是否自戕的相關傳聞,警方表示尚無確切資訊可供證實。

關於受害者的資訊

警方目前仍在進行死者身份確認的作業。

事件發生的學校屬於市立成人教育機構,依瑞典國家教育署說明,此類教育主要針對年滿20歲且未完成小學或中學學業的人士。

教師瓦倫馬克女士表示,事發當日校內學生人數較少,因為多數學生在完成國家考試後已提早返家。

瑞典校園槍擊事件的罕見程度

此類事件在瑞典極為罕見。儘管瑞典曾發生過校園槍擊事件,但從未達到此次規模。

瑞典首相烏爾夫·克里斯特松(Ulf Kristersson)表示,此次事件為「瑞典歷史上最嚴重的大規模槍擊案」,並呼籲民眾勿對事件動機進行揣測。

去年9月,斯德哥爾摩南部曾發生一起校園槍擊事件,一名15歲學生涉嫌開槍射傷同學——該起事件被認為與瑞典日益嚴重的幫派暴力問題有關。

英文用詞學習紀錄

  • the sound of shots fired in quick succession, as people rushed away
  • Teachers have described hearing shots ring out, leading to them fleeing classrooms or barricading themselves inside.
  • He is believed to be among the dead. (猜測並使用被動語態)
  • Teacher Ms Warenmark said there were unusually few students at the school on Tuesday as many had gone home for the day after sitting a national exam. (sitting a national exam 參加國家考試,以前常用的是attend,而sitting是正式用法)

我思我想

記得去年看到一本書談到青少年憂鬱症已經列為成為全球重要疾病前3名,這事實真的很令人震驚,身體上的疾病易見,但心理疾病確實看不出來。身為家裡有兩個孩子的家長,我也會常常檢討自己是否有多留意孩子的情緒跟想法?許多的共感培養真的是很有挑戰,很不簡單,說真的我還是摸不出頭緒。



【個人思維成長、職場軟實力、永續發展】專區,跟和我一樣愛學習的你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新北國中生遭割頸案反映出校園內連提供最基本的人身安全都出問題,這讓家長如何放心讓孩子上學?面對這樣的困境,教育部還是將政治置於專業之上,此舉完全罔顧孩子的教育和人身安全。
Thumbnail
教育部潘文忠部長:當您在內閣改組不動如山,任內卻發生豐原高中學生自殺到新北國中少年割喉,您問心無愧嗎?當我三年前擔任國教署諮詢委員提案修正《校園霸凌防制準則》,呼籲對學生的一次性暴力或重大肢體傷害也是霸凌,教育部卻到現在都沒有完成修法。如今學生在校內被割喉慘死,竟然都不是校園霸凌,這不是很諷刺嗎?
Thumbnail
自新北某國中校園內發生令人悲痛的割喉案後,教育部看似快馬加鞭制定法規,試圖亡羊補牢化解社會不滿所帶來的政治效應,但從其端出的政策可以看到,教育部只想解決政治問題,再次祭出「輔導」的老招(註1),而沒有真正想解決目前校園內充斥不定時炸彈,為校園帶來人身安全和恐懼的問題……
Thumbnail
記得初到萊登求學的那年秋天,在大學接受荷式教育的文化衝擊,同時還得適應學校和市政廳緩慢的行政效率。鎮日埋首於課堂的文本,往返圖書館與教室,一切都很新奇,也很混亂疲憊。時間來到十月初,市中心廣場倏地出現流動式的遊樂設施和販售糖果玩具的攤位,一問之下,才知道這是為了迎接萊登解放日的到來。
前言 新北一名國中生被同學割喉而亡,引起社會嘩然。各方政客都出來蹭熱度了。問題是教改後,校園無法管教,無人管教,無力管教的現象一直存在,可是在人權至上;學生無錯,他們犯錯是應該的,他們會犯錯只是缺乏教導的理念之下,這種現象只會在出現重大傷害事件時,引發矚目和討論,事實上,無解! 校園事件
Thumbnail
教育制度及學生作息規畫的問題、 學校環境及學生生態的的問題、 校規的問題、 校長的問題、 主任的問題、 老師沒有留意而造成的問題、 家長沒有留意而造成的問題、 同儕沒有留意而造成的問題、 學生本人的問題、 學生友人的問題、 台灣教育界的問題、 台灣社會的問題、 其他問題……
Thumbnail
新北市某國中發生攻擊案件,一名男學生持彈簧刀割另一名男學生的頸部,受傷學生送醫搶救,除動手攻擊的男學生外,尚有另一名女學生涉及教唆,警方將兩名學生移送少年法庭審理,受傷少年已不幸離世,也有部分聲音說少年事件處理法已經成為少年犯的保護傘,而主張廢除少年事件處理法,但這是真的嗎?
Thumbnail
新北市某國中發生攻擊案件,一名男學生持彈簧刀割另一名男學生的頸部,受傷學生送醫搶救,除動手攻擊的男學生外,尚有另一名女學生涉及教唆,警方將兩名學生移送少年法庭審理,法院裁定男學生收容、女學生責付。 收容、責付是什麼意思呢?
Thumbnail
今天是聖誕節,時下年輕人常相約聚會、抽交換禮物,完全不知道今天是行憲紀念日,但本該是充滿歡樂氣氛的節慶,卻發生了一件校園濺血事件。 跟據新聞報導,此事件發生在新北市某完全中學(同一學校設有國高中學制),主角是三個國中部9年級的學生,一名女學生午休時間到別班找朋友,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新北國中生遭割頸案反映出校園內連提供最基本的人身安全都出問題,這讓家長如何放心讓孩子上學?面對這樣的困境,教育部還是將政治置於專業之上,此舉完全罔顧孩子的教育和人身安全。
Thumbnail
教育部潘文忠部長:當您在內閣改組不動如山,任內卻發生豐原高中學生自殺到新北國中少年割喉,您問心無愧嗎?當我三年前擔任國教署諮詢委員提案修正《校園霸凌防制準則》,呼籲對學生的一次性暴力或重大肢體傷害也是霸凌,教育部卻到現在都沒有完成修法。如今學生在校內被割喉慘死,竟然都不是校園霸凌,這不是很諷刺嗎?
Thumbnail
自新北某國中校園內發生令人悲痛的割喉案後,教育部看似快馬加鞭制定法規,試圖亡羊補牢化解社會不滿所帶來的政治效應,但從其端出的政策可以看到,教育部只想解決政治問題,再次祭出「輔導」的老招(註1),而沒有真正想解決目前校園內充斥不定時炸彈,為校園帶來人身安全和恐懼的問題……
Thumbnail
記得初到萊登求學的那年秋天,在大學接受荷式教育的文化衝擊,同時還得適應學校和市政廳緩慢的行政效率。鎮日埋首於課堂的文本,往返圖書館與教室,一切都很新奇,也很混亂疲憊。時間來到十月初,市中心廣場倏地出現流動式的遊樂設施和販售糖果玩具的攤位,一問之下,才知道這是為了迎接萊登解放日的到來。
前言 新北一名國中生被同學割喉而亡,引起社會嘩然。各方政客都出來蹭熱度了。問題是教改後,校園無法管教,無人管教,無力管教的現象一直存在,可是在人權至上;學生無錯,他們犯錯是應該的,他們會犯錯只是缺乏教導的理念之下,這種現象只會在出現重大傷害事件時,引發矚目和討論,事實上,無解! 校園事件
Thumbnail
教育制度及學生作息規畫的問題、 學校環境及學生生態的的問題、 校規的問題、 校長的問題、 主任的問題、 老師沒有留意而造成的問題、 家長沒有留意而造成的問題、 同儕沒有留意而造成的問題、 學生本人的問題、 學生友人的問題、 台灣教育界的問題、 台灣社會的問題、 其他問題……
Thumbnail
新北市某國中發生攻擊案件,一名男學生持彈簧刀割另一名男學生的頸部,受傷學生送醫搶救,除動手攻擊的男學生外,尚有另一名女學生涉及教唆,警方將兩名學生移送少年法庭審理,受傷少年已不幸離世,也有部分聲音說少年事件處理法已經成為少年犯的保護傘,而主張廢除少年事件處理法,但這是真的嗎?
Thumbnail
新北市某國中發生攻擊案件,一名男學生持彈簧刀割另一名男學生的頸部,受傷學生送醫搶救,除動手攻擊的男學生外,尚有另一名女學生涉及教唆,警方將兩名學生移送少年法庭審理,法院裁定男學生收容、女學生責付。 收容、責付是什麼意思呢?
Thumbnail
今天是聖誕節,時下年輕人常相約聚會、抽交換禮物,完全不知道今天是行憲紀念日,但本該是充滿歡樂氣氛的節慶,卻發生了一件校園濺血事件。 跟據新聞報導,此事件發生在新北市某完全中學(同一學校設有國高中學制),主角是三個國中部9年級的學生,一名女學生午休時間到別班找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