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勵自他一切人等痛念無常歌‧心匙》的法義教授,第一偈頌:「嗚呼哀哉具恩師,伏祈大悲作瞻視!苦惱若我眾行徑,一生自欺似無心。」
「苦惱若我眾行徑,一生自欺似無心。」我們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道場有年老的人來修行,這很珍貴,他是我們道場的菁英分子。為什麼?他有一生很多的智慧精華,在他的老年來貢獻佛門。
年紀比較長的菩薩,應該讓他的這種社會很好的、人生很好的經驗智慧,傳承給年輕人;年輕人應該多做一些勞力的事情,消消自己的身業,好好地積資淨障。
所以,年老不要再攀緣去定人生的步調,錯誤偏差,有的人去養鳥;有的人去搞收藏,結果收的都錯的,弄得整個房子都是一些贗品,然後往生了以後,子孫再把它弄到去垃圾堆回收掉,一生的錢都浪費在那裡。沒有印過一本佛經善書、沒有放生過一條魚,真是很可惱的事情。
有的時候是一念之差,結交惡緣惡友;選擇規劃法門錯誤,自己規劃:「我現在怎麼修?我現在已經60歲了,假如我活到80歲,這二十年我要怎麼修.....」都自己在那邊喊、自己在那邊亂想。你想怎麼修就怎麼修?有沒有考慮很多問題......體力的問題、冤結的問題,還有交友狀況,經濟各方面的問題,你有評估過這一些嗎?
所以像這樣子,已經到這種程度了還像行屍走肉一樣,心不在焉不修行的,就叫「一生自欺似無心」一輩子都在那邊自欺欺人。
好像「無心」沒有一個真誠心要來皈敬、依止佛法。好像跟隨了一位上師、跟隨一位善知識,外相好像修行,也戴著念珠、穿著戒袍,你捫心自問:「大部分時間沒有用在佛法的鑽研上?」你大部分時間也沒有跟你的上師相應,這就是無心自欺了。
縱使你遇到一個真正的善知識,也因為你的福薄障重、無智或者是福薄緣淺,而把他當做一般的人或者是下劣偏差的人,而錯失這樣的上善因緣。
任何一個人,像梅紀空行母這樣的一個老乞丐婆的示現,還有痲瘋病全身發臭,笑起來牙齒門牙都掉得剩下沒有一、兩顆,祂都可以度化一位班智達。
也就是說,誰是你生命中的「善知識」?可以啟發你的心靈,向涅槃的解脫道去精進的人;可以去策勵你的人,可以去幫助加持你的人。不然你要怎麼去抉擇你的善知識?真的要把握極短暫的人生,做非常有效地投注。

更多請見「觀音山 全球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