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維天德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8

天帝教道場在午課或晚課的祈禱前,司儀慣常會有一小段提醒:一是請同奮念念專注,念念集中,袪除雜念──用的是減法。二是口誦心惟之際,貫念首任首席使者,從而上通天心,下貫人心──用的是加法。

「貫念首任首席使者」,指的是觀想涵靜老人的外貌形容,藉此與涵靜老人親和,透過涵靜老人的居中媒介,聯結個人與金闕。

〈天德讚〉在「虔頌廿字經」的當口,「默維天德相」更深層的涵義,不只是貫念天德教主駐世的形容外貌,更有宗主的行德渡化,亦即緊接其後的「繼垂歷劫教,和藹傳慈祥。雲海多深恩,法雨普陰陽。」

通過教化救渡眾生,使其因自覺而自渡,可以視作正信宗教的共通課題。佛經對此有非常文學性的描述,《大乘本生心地觀經》道是「燃大法炬引導眾生,於生死海作大船師。」假設眾生身在陸地,教化便如引導眾生走向正道的光明火炬;換作是置身海上,當如老練的舵手,得以載運眾生勇渡生死大海。同一部經典對於講經說法的仙佛菩薩,更有形象鮮明的譬喻描寫:「披精進甲,執智慧劍,破魔軍眾而擊法鼓。身恒徧坐一切道場,吹大法螺覺悟群品,一切有情悉蒙利益。」披甲帶劍,擊鼓前進,大放法音,為的正是以正道擊破邪法,斬斷眾生的愚癡,因而利益一切眾生。

愚癡從來不是一時一地的產物,職是之故,不同時代一直都會有領命下凡救世的仙佛。佛菩薩乘願再來,因此並不罕見。天德教曾在1949年接傳宗主的光訓,歷數宗主下凡的印記,其中較為一般大眾熟知的,有黃帝從學的廣成子,還有周初輔佐文王、武王革命的姜子牙。

靈性不同,自有不同氣質。不僅人間眾生如此,即便是仙佛下凡,因為靈系不同,氣質自然也迥異。宗主講道,自有其溫和卻堅定的力量,全然迥異於涵靜老人「赫赫威威」的「烈悍」風格。經文「和藹傳慈祥」,的確是宗主個人風格的寫照。曾經服侍宗主多年的智忠夫人,後來陪同涵靜老人四處弘法,對夫婿的講道嘖有煩言:宗主講起道來多麼儒雅動人,哪像你這樣時不時雷聲大作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田心耘的沙龍
39會員
174內容數
深信汲引經典,可以灌溉生活;回首傳統,足以應對當下。如此信仰究竟是只能仰望的星空,還是腳下踏實的土壤?一系列當代生活的實例正是此一信念的註腳。
田心耘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11
《廿字真經》先從儒家說起,轉到本節浮出「道」與「釋」。儒道釋合流,擺明了與中華文化的三大主幹重疊。除了經文明白載記的道家與佛家,廿字其實也涵融了耶教與回教,完全呼應了宗主一再宣說的:廿字真言乃融合五教精華而成。五教的經教容或有形式的差異,最後仍然指向共同的歸宿:人與天的和合,知與行的合一。
Thumbnail
2025/03/11
《廿字真經》先從儒家說起,轉到本節浮出「道」與「釋」。儒道釋合流,擺明了與中華文化的三大主幹重疊。除了經文明白載記的道家與佛家,廿字其實也涵融了耶教與回教,完全呼應了宗主一再宣說的:廿字真言乃融合五教精華而成。五教的經教容或有形式的差異,最後仍然指向共同的歸宿:人與天的和合,知與行的合一。
Thumbnail
2025/03/09
本文探討孔子的至誠之道,如何面對困境與逆境,如何在世俗的紅塵中保持內心的平靜與樂觀。文章以孔子、子路、子貢、顏回四人的對話為主線,闡述了即使懷才不遇,仍要堅持自我修養,不隨波逐流的道理。
Thumbnail
2025/03/09
本文探討孔子的至誠之道,如何面對困境與逆境,如何在世俗的紅塵中保持內心的平靜與樂觀。文章以孔子、子路、子貢、顏回四人的對話為主線,闡述了即使懷才不遇,仍要堅持自我修養,不隨波逐流的道理。
Thumbnail
2025/02/06
舍利弗以雙眼佈施修大乘菩薩道,淨空法師則以更親民的「看得破,放得下」從布施入手。而布施,始於物質,終於放下心上的種種執著,因此成就大智慧。
Thumbnail
2025/02/06
舍利弗以雙眼佈施修大乘菩薩道,淨空法師則以更親民的「看得破,放得下」從布施入手。而布施,始於物質,終於放下心上的種種執著,因此成就大智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教主本尊,今現在彼,為諸有情,宣說甚深微妙之法,令得殊勝利益安樂,十方菩薩瞻禮聞法,得蒙授記,稱讚供養,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教主本尊,今現在彼,為諸有情,宣說甚深微妙之法,令得殊勝利益安樂,十方菩薩瞻禮聞法,得蒙授記,稱讚供養,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真正的普度普施,什麼叫「普度」?一切皆度。像我們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的「孝親‧報恩‧祈福‧迴向 中元普度盂蘭盆法會」,請僧團(顯教、密教的僧眾)來做超薦,還請喇嘛,超薦力量很大,尤其「主法的人」特別重要!主法的法師或上師如果有證量,可以瞬間將這些鬼道的幽冥眾生,攝集進入大寧靜、大安樂的狀態
Thumbnail
真正的普度普施,什麼叫「普度」?一切皆度。像我們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的「孝親‧報恩‧祈福‧迴向 中元普度盂蘭盆法會」,請僧團(顯教、密教的僧眾)來做超薦,還請喇嘛,超薦力量很大,尤其「主法的人」特別重要!主法的法師或上師如果有證量,可以瞬間將這些鬼道的幽冥眾生,攝集進入大寧靜、大安樂的狀態
Thumbnail
以前講大乘佛法給我聽的法師三十二歲「見性」(禪宗講明心見性),他跟我講的時候快六十了。他說:「你知道什麼是佛的境界嗎?佛的境界就是一切遍知。眾生的六道輪迴、一切的苦難、一切的罪業,祂只有一念心:『這些都是我的責任,我都要處理,都扛起來了。』」
Thumbnail
以前講大乘佛法給我聽的法師三十二歲「見性」(禪宗講明心見性),他跟我講的時候快六十了。他說:「你知道什麼是佛的境界嗎?佛的境界就是一切遍知。眾生的六道輪迴、一切的苦難、一切的罪業,祂只有一念心:『這些都是我的責任,我都要處理,都扛起來了。』」
Thumbnail
善導大師-念佛與懺悔(象山慶24.3.12)       善導的教學理論,以《觀無量壽經》為主;此經以阿闍世王與提婆達多的五逆惡行為緣,而發起韋提希夫人厭穢欣淨,求見彌陀、求生西方的「定散」十六觀,最後以救度下品罪人,教令稱名往生為結穴;善導《觀經四帖疏》以此確定彌陀之「弘願」念佛,為(淨土)三經
Thumbnail
善導大師-念佛與懺悔(象山慶24.3.12)       善導的教學理論,以《觀無量壽經》為主;此經以阿闍世王與提婆達多的五逆惡行為緣,而發起韋提希夫人厭穢欣淨,求見彌陀、求生西方的「定散」十六觀,最後以救度下品罪人,教令稱名往生為結穴;善導《觀經四帖疏》以此確定彌陀之「弘願」念佛,為(淨土)三經
Thumbnail
《大寶積經》卷第八十六〈大神變會〉第二十二之一中記載,爾時商主天子白佛言:「世尊,如來常以幾種神變調伏眾生?」有一個商主天子問佛陀,佛常以幾種神變、幾種神變的方法,來調伏眾生?佛回答天子說:「我以三種神變調伏眾生,一者說法,二者教誡,三者神通。」
Thumbnail
《大寶積經》卷第八十六〈大神變會〉第二十二之一中記載,爾時商主天子白佛言:「世尊,如來常以幾種神變調伏眾生?」有一個商主天子問佛陀,佛常以幾種神變、幾種神變的方法,來調伏眾生?佛回答天子說:「我以三種神變調伏眾生,一者說法,二者教誡,三者神通。」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