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適合做短影音嗎?5 個關鍵思考,決定你的自媒體成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如果你開始做短影音,會發生什麼事?

你滿懷期待地拍了第一支短影音,精心剪輯,加上字幕,上傳,等待觀看數成長。

一天過去,點擊率不到十次。

「演算法是不是沒推啊?」

「是不是內容太無聊?」

你決定再拍一支,把節奏剪得更快,加上流行的背景音樂。這次播放數稍微好一點,但還是沒有爆發。

於是你開始懷疑:「是不是短影音已經做不太起來了?

如果你有這種想法,你並不孤單。我身邊的朋友也曾經這麼做,他們拍了幾支影片,發現流量平平,最後選擇停更。

這很可惜,因為短影音做不起來,不只是因為市場飽和,更重要的原因是——沒有持續累積內容,沒有數據支撐優化,也沒有給演算法學習的機會

那麼,2025 年的短影音,還有機會嗎?


答案是,有。但不是用 2022 年的方式。


我不是 Joeman,也不是愛莉莎莎。只能從長期關注平台演算法的變化,品牌行銷的數據、實際操作裡,看一些趨勢。

這篇文章不會告訴你「短影音一定適合你」,而是幫助你釐清 你是否真的適合這條路

希望對你有幫助。

圖片來源:pexel

圖片來源:pexel



一. 你想被看見,卻又害怕被看見?


很多人做短影音,渴望獲得關注、吸引粉絲,但當真正要發佈內容時,卻開始猶豫。

  • 「影片不夠完美,還是再修一下?」
  • 「沒人看怎麼辦?」
  • 「萬一熟人看到,會不會覺得我很奇怪?」

如果這些擔憂讓你遲遲不敢發影片,那麼你要知道一件事——

你的第一支影片,根本不會有太多人看到。

這不是壞事,反而是你的「練習期」。

如果你真的希望短影音帶來成長,那麼越早開始發佈,累積的速度就越快。當影片數量夠多,平台的演算法才會開始推薦你的內容。

這也是為什麼許多成功的創作者都說:「先做,再優化。」

你不需要先變完美,才值得被看見。你需要先被看見,才會越來越好。


二. 追蹤數高不代表擁有流量,被推薦才是關鍵


以前的社群平台演算法是:「先推給你的粉絲」。

但這套邏輯,已經過時了

現在的用戶更多是通過平台的演算法來發現新內容。

演算法不再只是依賴用戶的點擊行為,而是強調透過分析用戶的觀看習慣來推薦新內容。

你會發現:

  • 你的 IG 追蹤者變多了,但 Reels 觀看數卻下降了
  • 你的 YouTube Shorts 訂閱數成長,但影片點擊率並不穩定
  • Facebook Reels 的觸及率越來越低,留言、分享才是決定因素


為什麼?

因為粉絲數不等於流量,演算法推薦才是關鍵

與其問:「怎麼增加粉絲?」

更該問:「怎麼讓我的內容被演算法選中?」

內容不對味,粉絲再多,演算法也不會推你。


三. 你想拍的 vs. 觀眾想看的,哪個更重要?


想像你站在一個超熱鬧的夜市,四周都是小吃攤。

你賣的是你最喜歡的家鄉料理,但來逛夜市的人,可能根本不認識這道菜。

如果你只是站著等客人上門,結果就是沒人光顧。

但如果你換個方式,主動請路過的人試吃,或是告訴大家這道料理的獨特之處,就有機會讓人停下來。

短影音也是一樣。

很多人做短影音,拍的都是自己想拍的東西,然後發現沒人看,就覺得自己不適合。

但問題不是「你不適合」,而是「你沒有讓觀眾停下來的理由」。

  • 你的影片標題有沒有勾起興趣?
  • 開場三秒有沒有吸引人?
  • 內容是不是觀眾關心的問題?

如果這些沒有做到,再好的影片也沒人看。


四. 短影音真的「門檻低」嗎?


「短影音比較容易吧?反正就幾十秒而已。」

這句話在 2020 年可能成立,但 2025 年的短影音,競爭比你想的更激烈。

每天都有數百萬支短影音上傳,觀眾的耐心比以前更短,影片如果開場不夠吸引人,他們就直接滑走。

所以,短影音的門檻取決於你的目標

如果只是娛樂性、隨手拍,那門檻確實低。

但如果你希望它能真正帶來影響力,那它的難度,絕對不亞於長影音,甚至更難。


五. 你沒有持續發佈,可能不是因為懶,而是因為你沒有足夠的理由去堅持


有些人拍了幾支短影音,發現沒什麼人看,就停更了。

這代表什麼?

代表這件事對你來說,可能沒有足夠的價值,讓你願意堅持下去。

如果短影音只是「試試看」,那你很容易被挫折打敗。但如果你清楚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做,你會比別人更願意投入,也更願意找方法突破。


短影音適合你嗎?


如果你正在考慮經營短影音,不妨先問自己這幾個問題:

  • 你願意克服對曝光的恐懼嗎?
  • 你能接受短影音的競爭與挑戰嗎?
  • 你願意透過大量累積來找到方向嗎?
  • 你能放下完美主義,專注在穩定產出嗎?

如果你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麼短影音仍然是2025 年最快建立影響力的方式之一

但如果你的答案有遲疑,也沒關係。這不是「一定要做」的事,而是你要決定這是不是你想走的路。

如果你決定開始,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

創作這件事,從來不是單向的。

你是在一個人聲鼎沸的廣場裡,努力讓人停下腳步,願意聽你說話。

社群的競爭,不是誰的技術好,也不是誰的粉絲多,而是誰最懂觀眾。

如果你想透過短影音獲得影響力,那就不是「你想說什麼」,而是「觀眾想看什麼」。

這裡沒有標準答案,因為每個創作者的觀眾群不同。

但有一個心態一定要有——

創作者不是主角,觀眾才是。

你不是來證明自己有多厲害,而是來讓觀眾覺得「你的內容,對他有價值」。

avatar-img
11會員
16內容數
內容創作者|市場觀察者|品牌思維實踐者 我寫市場趨勢、職場洞察、內容行銷, 有時拆解產業現象,有時只是記錄身邊的真實故事。 寫作不是答案,而是一種提問方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誠實的公關人 的其他內容
「人生的前 40 年是為別人而活,後 40 年才是為自己。」——榮格 我們從小學習如何適應世界,努力成為社會期待的樣子。但有一天,你是否會開始問自己:「這真的是我想要的嗎?」 我們做出的選擇,往往不是真的選擇,而是長年養成的模式。當你開始向內探索,人生的方向,才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
每天進公司,總是覺得「醒不過來」?試過咖啡、滑手機還是無效?其實,你的問題不是累,而是大腦沒真正休息過。資訊過載讓你的專注力被無數雜訊稀釋,而解方可能比你想的更簡單——5 分鐘的冥想,就能讓你的大腦像重新開機一樣恢復清晰。這不是玄學,而是 Google、Apple 等頂尖企業員工每天都在做的事。
許多公司表面上看似有管理階層,卻缺乏真正的領導力。此種「迴避型管理文化」如何影響企業,從老闆、員工到外部合作夥伴,以及如何打破沉默文化,建立信任與透明的組織環境。
「人生的前 40 年是為別人而活,後 40 年才是為自己。」——榮格 我們從小學習如何適應世界,努力成為社會期待的樣子。但有一天,你是否會開始問自己:「這真的是我想要的嗎?」 我們做出的選擇,往往不是真的選擇,而是長年養成的模式。當你開始向內探索,人生的方向,才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
每天進公司,總是覺得「醒不過來」?試過咖啡、滑手機還是無效?其實,你的問題不是累,而是大腦沒真正休息過。資訊過載讓你的專注力被無數雜訊稀釋,而解方可能比你想的更簡單——5 分鐘的冥想,就能讓你的大腦像重新開機一樣恢復清晰。這不是玄學,而是 Google、Apple 等頂尖企業員工每天都在做的事。
許多公司表面上看似有管理階層,卻缺乏真正的領導力。此種「迴避型管理文化」如何影響企業,從老闆、員工到外部合作夥伴,以及如何打破沉默文化,建立信任與透明的組織環境。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雖然已經過了一陣子(然後預算還算不出來到底刪了多少錢),但過年整理房間時翻到這張,還是廣傳一下金門立委陳玉珍的要飯說好了。她可能看錯了,我們手裡的是聚寶盆。 (明天2/19從斗六北上台北,若有在雲林金門人信任我可以約今天在斗六火車站請我轉交連署至造冊地點,我帶空白的給你寫也可以。)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在影視行銷中,一張海報的力量遠超過想像,它不只是劇集的視覺名片,更是一種敘事策略。《魷魚遊戲2》再次以強烈的「鮮豔童趣 vs 暗黑暴力」對比,將這部全球現象級劇集的獨特美學推向新高度。
一年前,我加入她的首批方格子付費訂閱制,沒想到,一場沒有終點的虛擬實境體驗就此開始。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雖然已經過了一陣子(然後預算還算不出來到底刪了多少錢),但過年整理房間時翻到這張,還是廣傳一下金門立委陳玉珍的要飯說好了。她可能看錯了,我們手裡的是聚寶盆。 (明天2/19從斗六北上台北,若有在雲林金門人信任我可以約今天在斗六火車站請我轉交連署至造冊地點,我帶空白的給你寫也可以。)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在影視行銷中,一張海報的力量遠超過想像,它不只是劇集的視覺名片,更是一種敘事策略。《魷魚遊戲2》再次以強烈的「鮮豔童趣 vs 暗黑暴力」對比,將這部全球現象級劇集的獨特美學推向新高度。
一年前,我加入她的首批方格子付費訂閱制,沒想到,一場沒有終點的虛擬實境體驗就此開始。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文/ 李善美(이선미) 如今是以影音為主的時代,從傳統電視媒體、 YouTube、 網飛(Netflix)和,到由抖音掀起的短影音(Short Form)熱潮等,影片的傳播愈來愈廣泛。比起單純的文字媒介,人們也更傾向透過影片來接收資訊。然而,品質好的內容可以不分平台,轉化為多種形式,並具有一定
Thumbnail
很多朋友在問:我想開始從事行銷工作,如果完全沒經驗我該如何開始? 我會說:開始寫部落格吧! 說真的,我知道短影音在現在才是主流,但只要文字沒有被消滅的一天,行銷的工作就永遠會跟文字綁在一起
Thumbnail
部落客/長、短影音越來越多,很難找到喜歡的嗎? 你是否感覺每天都被各種部落格文章、YouTube影片、短影音轟炸?資訊爆炸的時代,內容創作的門檻降低,部落客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各種主題、風格應有盡有。然而,正因為選擇太多,要在茫茫網海中找到真正契合自己口味的內容,似乎變得越來越困難。 資訊過載
文字是所有傳播媒介中,最能發揮「長尾效應」的的媒材。
Thumbnail
短影音當道的時代,TikTok、Instagram、YouTube競相提供短影音服務,短影音以其獨特的魅力迅速成為分享生活的重要方式。作為一名資深產品人,我將自己多年積累的產品運營經驗,運用於寵物自媒體的短影音創作與運營中,打造了《小狗豆仔與他弟金金》。
Thumbnail
1.了解你能夠給予用戶的核心價值,並且以一種"不要太無聊"的形式傳達 2.確定你的內容領域---從你最有興趣或者最了解的地方入手 3.確定你的受眾是誰,並且內容要非常明確地對著受眾傳達 4.不要追求完美 5.保持平常心,把創作、輸出內容當成一種習慣,不要患得患失 6.永遠不要以"如何賺錢"為第一優先
Thumbnail
為什麼許多過去火紅的Youtuber的影片放到短影音上卻不一定能夠紅呢? 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嗎? 本篇文章將向您解說兩者的區別與短影音火紅的有利條件
Thumbnail
跨年前後,看著自己經營的方格子,還有重新在IG、FB上持續更新的【繪本出版計劃】 ,不溫不火的追蹤跟訂閱,讓我不免問自己,這樣就可以了嗎?然後開始冒出好多問題。 「是不是要去學影片剪輯?但我沒甚麼興趣耶。」 「但影片好像才可以吸引流量耶。」 「我要不要為了流量去學阿?」 「阿!還是另外發展
Thumbnail
短影音是現今社交媒體的主流創作形式,適合手機播放,有大眾化的特性。內容創作者可透過簡潔創意內容吸引粉絲,並將其轉化為流量和金錢。影片剪輯速度逐漸加速,並以零碎連續的感官撞擊吸引觀眾。創作者應思考如何改變與觀眾之間的關係。剪接節奏及故事結構的改變是必然發展,也呼應了當代社會的心理需求。
Thumbnail
文/ 李善美(이선미) 如今是以影音為主的時代,從傳統電視媒體、 YouTube、 網飛(Netflix)和,到由抖音掀起的短影音(Short Form)熱潮等,影片的傳播愈來愈廣泛。比起單純的文字媒介,人們也更傾向透過影片來接收資訊。然而,品質好的內容可以不分平台,轉化為多種形式,並具有一定
Thumbnail
很多朋友在問:我想開始從事行銷工作,如果完全沒經驗我該如何開始? 我會說:開始寫部落格吧! 說真的,我知道短影音在現在才是主流,但只要文字沒有被消滅的一天,行銷的工作就永遠會跟文字綁在一起
Thumbnail
部落客/長、短影音越來越多,很難找到喜歡的嗎? 你是否感覺每天都被各種部落格文章、YouTube影片、短影音轟炸?資訊爆炸的時代,內容創作的門檻降低,部落客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各種主題、風格應有盡有。然而,正因為選擇太多,要在茫茫網海中找到真正契合自己口味的內容,似乎變得越來越困難。 資訊過載
文字是所有傳播媒介中,最能發揮「長尾效應」的的媒材。
Thumbnail
短影音當道的時代,TikTok、Instagram、YouTube競相提供短影音服務,短影音以其獨特的魅力迅速成為分享生活的重要方式。作為一名資深產品人,我將自己多年積累的產品運營經驗,運用於寵物自媒體的短影音創作與運營中,打造了《小狗豆仔與他弟金金》。
Thumbnail
1.了解你能夠給予用戶的核心價值,並且以一種"不要太無聊"的形式傳達 2.確定你的內容領域---從你最有興趣或者最了解的地方入手 3.確定你的受眾是誰,並且內容要非常明確地對著受眾傳達 4.不要追求完美 5.保持平常心,把創作、輸出內容當成一種習慣,不要患得患失 6.永遠不要以"如何賺錢"為第一優先
Thumbnail
為什麼許多過去火紅的Youtuber的影片放到短影音上卻不一定能夠紅呢? 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嗎? 本篇文章將向您解說兩者的區別與短影音火紅的有利條件
Thumbnail
跨年前後,看著自己經營的方格子,還有重新在IG、FB上持續更新的【繪本出版計劃】 ,不溫不火的追蹤跟訂閱,讓我不免問自己,這樣就可以了嗎?然後開始冒出好多問題。 「是不是要去學影片剪輯?但我沒甚麼興趣耶。」 「但影片好像才可以吸引流量耶。」 「我要不要為了流量去學阿?」 「阿!還是另外發展
Thumbnail
短影音是現今社交媒體的主流創作形式,適合手機播放,有大眾化的特性。內容創作者可透過簡潔創意內容吸引粉絲,並將其轉化為流量和金錢。影片剪輯速度逐漸加速,並以零碎連續的感官撞擊吸引觀眾。創作者應思考如何改變與觀眾之間的關係。剪接節奏及故事結構的改變是必然發展,也呼應了當代社會的心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