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 - 簡單最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raw-image


2月2日接到一封提醒我久未發文的Mail。


實際上,現行的投資策略也根本不需要過多操作,定期定額的扣款日期和金額設定好之後,只要固定每個月匯款進帳戶就好了。


要不是現在有記帳的習慣,會記錄每次買入的金額和數量,三、五個月甚至半年、一年不開APP都沒問題。


又不是投顧,每天都要想辦法進行各種操作,才能持續收錢,畢竟投顧的主要收入來源是營業所得,而不是投資獲利。


只靠金額不大的定期定額,無法達成財富自由。

只靠金額不大的定期定額,無法達成財富自由。

上圖的試算,假設報酬率是8%,15年後的最終金額是$3,367,723元,但若扣掉每年3%的通膨,報酬率以5%計算,實際購買力約只有$2,638,769元。

簡單估算,若有誤差以你算的為準。


改善方案:

  • 增加投資金額:開源比節流好,提升本業收入、創造業外收入、...
  • 延長投資期數:盡早投入,遇到狀況可降低金額,但最好不要中斷
  • 提高投資報酬:市值型ETF是一般人的最佳選擇,天選之人不在考慮範圍內。
普普通通的平凡人,沒祖產、沒後援,私立學店大學畢業,20年來都在低薪服務業打轉。四十歲的時候,想轉換跑道卻毫無頭緒,決定將自己過往經歷轉換成文字,試試看是否能理出思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薪情平台
2024年開銷和收支占比分析...
今年大多數的股息都入帳了,記帳的過程中突然想到,假設當初選另一個選項,現在是不是不一樣?
沒記錯的話,2022年3月上旬開始整理房子,2022年3月下旬正式入住,因此以2022年3月為起始,計算一年間的各項花費,然後作近兩年的支出比較。 數據來源:自己的記帳。
最近一直看到類似的標題,來試算看看可行性如何?
配置比例沒有好壞、對錯之分,只看適合自己與否。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薪情平台
2024年開銷和收支占比分析...
今年大多數的股息都入帳了,記帳的過程中突然想到,假設當初選另一個選項,現在是不是不一樣?
沒記錯的話,2022年3月上旬開始整理房子,2022年3月下旬正式入住,因此以2022年3月為起始,計算一年間的各項花費,然後作近兩年的支出比較。 數據來源:自己的記帳。
最近一直看到類似的標題,來試算看看可行性如何?
配置比例沒有好壞、對錯之分,只看適合自己與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