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殺人現場直播》學到的三件社會隱憂行為,你我都曾犯下的疏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這篇文章是《人體標本師》的續集分享。
其實我是顛倒順序讀到麥可·歐默的這兩本作品,有趣的是,當初台北國際書展時我一次買了兩本,卻沒發現它們的主角是同一位犯罪心理側寫家—柔伊

沒看第一本,會影響故事連貫性嗎?

我個人認為不會!這系列就像《CSI犯罪現場》影集,每一本都是獨立案件,核心角色相同,但可以透過故事慢慢了解柔伊與FBI探員塔圖姆的背景與過去。


raw-image


《殺人現場直播》故事大綱

這次,柔伊與塔圖姆再次聯手,調查一場名為「一號實驗」的犯罪直播。兇手在網路上公開播放連環殺人影片,引發社會恐慌和討論,卻也有人質疑是真實犯罪還是單純的惡作劇。

同時,警方分秒必爭下搜尋受害者,因為她正逐漸窒息……她被活埋了。

就在此刻,柔伊的妹妹安德芮亞落入了她最害怕的性犯罪者手中。而柔伊自身也在混亂的工作與生活交錯中,再次面臨生死抉擇

這本書的警示更加貼近我們的現代生活,一些危險行為早已超越性別、年齡、職業的界限,許多人甚至無意識地暴露自己的隱私訊息,包括我自己,以前也曾犯下類似錯誤。

________________


🔴 即時分享位置在公開社群媒體

不經意的個人資訊洩露,可能讓你成為兇手下一個獵物。

故事中,兇手透過Instagram篩選受害者,他不需要精密計劃,只要滑滑手機,就能輕鬆鎖定目標。柔伊發現所有受害者的共同點:她們曾在公開社群上分享生日、住址,甚至即時位置。

社群平台分享日常已經是現代人的習慣,但即時定位標記卻是個潛在的危險。我自己以前也不以為意,曾在限時動態公開自己的所在位置,結果很快地就有陌生男子出現在現場找我。幸好當時有朋友在場,沒有發生更嚴重的事情。現在,我絕對不會再犯這樣的錯誤。


🔴 發生意外瞬間,冷靜處理其實很困難

我們都知道「保持冷靜」很重要,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卻寥寥可數。

受害者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被困在棺材中,她驚慌、哭泣、急促呼吸,使氧氣消耗得更快,最終因缺氧死亡,這一切,都被直播紀錄了。

後來,柔伊也經歷了相同的處境。但她透過觀察前幾位受害者的狀況,想出一套求救方式,甚至讓兇手短暫慌張,成功爭取更多時間。

然而,當人類遭受突發危機時,腦內的「災難思維」會讓我們情緒崩潰、喪失判斷力,這是極為正常的反應。除非受過專業訓練,否則能夠理智應對的人,少之又少。

雖然很多人說「深呼吸有助於冷靜」,但這點其實因人而異。


🔴跟不認識的陌生人拍照

拒絕有時是種保護自己的方式,禮貌不代表要配合對方的詭異行為。

柔伊的妹妹安德芮亞天真地和一位陌生男子合照,卻沒想到,對方竟是柔伊的夢魘-性犯罪者格洛弗。他甚至將照片寄給柔伊,作為警告和恐嚇,直到闖入安德芮亞住處的那天。

這讓我想到,現實生活中,偶而有人會無故要求合照。
通常為了避免尷尬和保持禮貌大部分的人會配合,但這些照片可能被不懷好意的人利用,甚至成為招搖撞騙的道具。

不論你的社會地位或影響力,當對方的要求讓你感到不安時,拒絕肯定是一種選擇。
我自己的應對做法是,如果對方或當下沒有合理的理由,我就直接拒絕。

_____________

📕這本書帶給我的印象

讀完《人體標本師》和《殺人現場直播》,我發現麥可·歐默的寫作方式流暢、不會過於燒腦,非常適合閱讀犯罪小說的入門者。
2025台北國際書展再度看到這系列小說,發現只剩少量的庫存,我想應該是代表賣的不錯。

根據我的經驗,有些小說人物過多、名字相似、時空切換頻繁,會讓人讀到混亂,但這本書的節奏掌握得剛剛好,不會讓人讀到迷失方向。

閱讀犯罪類型小說,是我培養出看書習慣後的首選題材,但單純閱讀心得已經有很多人分享。

想到我身為一名老師,經常提醒學生保持社會的危機意識,這也是為什麼我選擇用這種方式來分享我的閱讀心得。


_____________


📌 這本小說不只是一場懸疑推理,更是一場關於「個人安全」的警示教育。這些故事中的情節,或許離我們的生活並不遙遠。

臉譜出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in Xu的沙龍
1會員
6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幾乎不見血但卻令人窒息的作品!這本書是我期待已久的<人體標本師>續集,再次看到這對搭檔聯手痛擊殺人鬼,其中還穿插著塔圖姆與他老頑童爺爺間的趣味日常,毛骨悚然卻也不忘偶爾幽默一下!由一支詭異的影片拉開的序幕!不知名的少女在不知名的地點被不知名的人活埋,逐漸窒息,然後影片嘎然而止...。
Thumbnail
幾乎不見血但卻令人窒息的作品!這本書是我期待已久的<人體標本師>續集,再次看到這對搭檔聯手痛擊殺人鬼,其中還穿插著塔圖姆與他老頑童爺爺間的趣味日常,毛骨悚然卻也不忘偶爾幽默一下!由一支詭異的影片拉開的序幕!不知名的少女在不知名的地點被不知名的人活埋,逐漸窒息,然後影片嘎然而止...。
Thumbnail
「一個花樣年華的女孩被殺了三次─── 第一次死於兇手的刀下; 第二次是被見死不救的警方殺死的; 第三次是被見獵心喜的媒體殺死的。」
Thumbnail
「一個花樣年華的女孩被殺了三次─── 第一次死於兇手的刀下; 第二次是被見死不救的警方殺死的; 第三次是被見獵心喜的媒體殺死的。」
Thumbnail
一樁塵封十年的失蹤懸案, 遇上兩位模糊現實與虛構的犯罪小說家, 誰才能揭開最驚悚離奇的謎底? 《騙子律師》史蒂夫‧卡瓦納盛讚:「像一部充滿電影感的真實罪案紀錄片!」 *《惡魔的背影》犯罪實錄+《HQ事件的真相》後設謎團 *空降《週日泰晤士報》暢銷書排行榜冠軍
Thumbnail
一樁塵封十年的失蹤懸案, 遇上兩位模糊現實與虛構的犯罪小說家, 誰才能揭開最驚悚離奇的謎底? 《騙子律師》史蒂夫‧卡瓦納盛讚:「像一部充滿電影感的真實罪案紀錄片!」 *《惡魔的背影》犯罪實錄+《HQ事件的真相》後設謎團 *空降《週日泰晤士報》暢銷書排行榜冠軍
Thumbnail
《殺人紀念日》是本心理變態的驚悚懸疑小說,檯面上的家庭相處關係宛如一般日常生活,但檯面下的種種操作可謂光怪陸離、詭譎恐怖。雖然此書有被比喻為《史密斯任務》,但夫妻二人間的互動自始沆瀣一氣,並且有小孩的介入更添了數分不確定性,反倒像前些時期當紅的《間諜家家酒》。
Thumbnail
《殺人紀念日》是本心理變態的驚悚懸疑小說,檯面上的家庭相處關係宛如一般日常生活,但檯面下的種種操作可謂光怪陸離、詭譎恐怖。雖然此書有被比喻為《史密斯任務》,但夫妻二人間的互動自始沆瀣一氣,並且有小孩的介入更添了數分不確定性,反倒像前些時期當紅的《間諜家家酒》。
Thumbnail
「真實這種東西,不管被你扔得多遠,它一定會找到路回家,回到你身邊。」 書籍簡介 清晨,一位遛狗少年在公園發現一隻女性右手,震驚全日本的犯罪事件就此躍上台面,正式開始演出。當受害者一個個出現,兇手透過匿名電話與信件將受害者家屬玩弄於鼓掌,警察忙得焦頭爛額,民眾人人自危,而記者則想方設法探究這樁案件
Thumbnail
「真實這種東西,不管被你扔得多遠,它一定會找到路回家,回到你身邊。」 書籍簡介 清晨,一位遛狗少年在公園發現一隻女性右手,震驚全日本的犯罪事件就此躍上台面,正式開始演出。當受害者一個個出現,兇手透過匿名電話與信件將受害者家屬玩弄於鼓掌,警察忙得焦頭爛額,民眾人人自危,而記者則想方設法探究這樁案件
Thumbnail
你看過台灣的推理小說嗎?本文推薦你6 本台灣推理小說,從犯罪鬥智、密室逃脫到神怪奇幻,各種類型的推理小說,總有一本是你的菜!想知道更多台灣推理小說推薦就看這裡~
Thumbnail
你看過台灣的推理小說嗎?本文推薦你6 本台灣推理小說,從犯罪鬥智、密室逃脫到神怪奇幻,各種類型的推理小說,總有一本是你的菜!想知道更多台灣推理小說推薦就看這裡~
Thumbnail
主角遭人偽裝成上吊自殺逃過一劫,加上官司被湮滅證據心力交瘁,被轉送精神療養院強制隔離。一度懷疑是否真是人格解離障礙還是出現幻覺,沒想到透漏身分給警方後,兇手步步進逼殺入醫院,企圖再次以自殺混淆視聽。兇手巧妙入侵並各個擊殺戒護員、偵查警,不逃即死的主角只好背負殺害其他人的兇手標籤,命懸一線、展開逃亡。
Thumbnail
主角遭人偽裝成上吊自殺逃過一劫,加上官司被湮滅證據心力交瘁,被轉送精神療養院強制隔離。一度懷疑是否真是人格解離障礙還是出現幻覺,沒想到透漏身分給警方後,兇手步步進逼殺入醫院,企圖再次以自殺混淆視聽。兇手巧妙入侵並各個擊殺戒護員、偵查警,不逃即死的主角只好背負殺害其他人的兇手標籤,命懸一線、展開逃亡。
Thumbnail
感謝漫閱讀的推薦,《被殺了三次的女孩》是一本很好看的報導文學。請試著用當事人的心情閱讀本書,感受一個天天對抗著恐懼的女孩,仍拚命過著每一天的心情;請試著用當事人家屬的心情閱讀本書,感受當你向人求援卻四處碰壁的心情。隱藏在社會結構中的暴力,是我們與我們的孩子都有可能遇上的問題,沒有人應該置身事外!
Thumbnail
感謝漫閱讀的推薦,《被殺了三次的女孩》是一本很好看的報導文學。請試著用當事人的心情閱讀本書,感受一個天天對抗著恐懼的女孩,仍拚命過著每一天的心情;請試著用當事人家屬的心情閱讀本書,感受當你向人求援卻四處碰壁的心情。隱藏在社會結構中的暴力,是我們與我們的孩子都有可能遇上的問題,沒有人應該置身事外!
Thumbnail
《人體標本師》《殺人現場直播》系列重磅完結篇 ★亞馬遜網路書店暢銷作家榜冠軍★ ★系列作品美國累積銷售量突破百萬冊★ 殺人魔與追隨者、 犯罪心理學家與FBI重案探員, 兩對搭檔的對決,將在鮮血之中終結……
Thumbnail
《人體標本師》《殺人現場直播》系列重磅完結篇 ★亞馬遜網路書店暢銷作家榜冠軍★ ★系列作品美國累積銷售量突破百萬冊★ 殺人魔與追隨者、 犯罪心理學家與FBI重案探員, 兩對搭檔的對決,將在鮮血之中終結……
Thumbnail
前陣子獲得熱烈迴響的公視影集《我們與惡的距離》,雖以無差別殺人事件為主要題材,卻也不難注意到劇中大量著墨的「網路」議題。 網路正以追風逐電的迅猛速度發展,更新的軟體與功能、更快的傳播速度、更廣泛與多樣化的訊息不斷走進緊湊又駁雜的日常生活。運用一項新科技已非易事,
Thumbnail
前陣子獲得熱烈迴響的公視影集《我們與惡的距離》,雖以無差別殺人事件為主要題材,卻也不難注意到劇中大量著墨的「網路」議題。 網路正以追風逐電的迅猛速度發展,更新的軟體與功能、更快的傳播速度、更廣泛與多樣化的訊息不斷走進緊湊又駁雜的日常生活。運用一項新科技已非易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