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實驗與非實驗案例的優缺點---<補充筆記>

觀察實驗與非實驗案例的優缺點---<補充筆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考量多種案例的目的是為了能夠有助於挑選證據或重要特性,以此做為單一案例中推論的依據。


來源---<<我們如何思考:杜威論邏輯思維>>---作 : 約翰。杜威---P141


從其他案例中獲取啟發或套用其中的方法、知識在某個特定案例之中,作為其推論的基礎;每個全新的、創新的方案在建構的最初都是由幾個核心概念、通則出發與衍伸,這些通則來源於對其他日常經驗的深度總結。


親自設計實驗,建構一個典型的重要案例,在具現實驗的過程中作深入的觀察,將相關的,被隱匿的特性給發掘出來。


來源---<<我們如何思考:杜威論邏輯思維>>---作 : 約翰。杜威---P143


更有效的管控就是實驗的目標,讓案例有了更明確的參考依據。一個案例可能包含一個以上的事實與特性,但是這些事實的依據未必有明確的證據支持,所以設計實驗證實它們存在的正當性就很有必要。

在觀察非實驗案例時可能遇到的缺陷 : 稀少、細微、僵化和固定。

  1. 稀少 : 在自然環境下某些重要事實發生的概率遠不如一般日常事件,因為他們出現頻率低下、稀有罕見的屬性,對於這些重要事實的觀察與理解就會顯得片面、不完整。
  2. 細微 : 有些事物在自然的環境中便會自然出現,然而它們本身特別的、獨特的性質需要在非自然、人為的特殊環境下才會呈現。例如某些惰性氣體在正常大氣壓下表現惰性,但在特殊的高壓下又會表現明顯的活性。
  3. 僵化和固定事實 : 在一般自然情況下,一個事件的發展通常只會對應一種結果,然而如果給於不同的條件(或是利用能促使事件朝其他型態發展的方法),事件的發展就有各種不同的面貌。

系統性的控管歸納取決於 :

  1. 是否擁有通則,並能夠在案例中運用
  2. 檢視或構建特定特定案例,為後續的演繹提供應用
    來源---<<我們如何思考:杜威論邏輯思維>>---作 : 約翰。杜威---P146
avatar-img
AJu的筆記本
0會員
33內容數
分享一些我學過的筆記和心得。 側重學習與思考技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Ju的筆記本 的其他內容
任何與提供原始論據有關的活動都可以稱為歸納法,歸納本身並沒有具體流程或作法,不過卻有一些原則可以供我們參考、指引。 具體的原則有3個 : 排除誤導性和不相關的資訊--排除不相關、錯誤的資訊,避免禁入其他思路,聯想很容易牽扯到與獨立事實相關的想法,然而這些想法未必與遭遇的問題有關,甚至不能幫助解決
一個完整的思考行為包含2大部份 : 歸納與演繹。建構想法、力求每個方面的細節準確展現的行為稱為歸納發現,聯想也是在這個階段出現的,在歸納的階段裡我們主要做的事情是觀察事實的每個細節,察覺到那些尚未察覺到的事實,盡可能將其中隱藏的特性與概念發掘出來;發展、應用和測試想法的階段則稱為演繹證明,演繹強調的
思考人與生俱來的能力,它的存在區別出人與動物之間的差異。然而就好比我們也天生擁有肌肉一樣,想要讓它變得更加強壯就需要去不斷的使用並訓練它。在訓練思考能力之前,必須先分析、了解它的結構、原理。 面對完整思考的行為分析,我們目標主要有2個 : 分析思考的過程 分解過程或拆解成基本構成要素 在
就邏輯的定義而言,從廣義上來說,任何可以得出結論的思考都能稱為邏輯,無論結果是否對錯。思考的本質是有目的的聯想,聯想並非無止盡的,這個目的意味著思考最終會停在某個特定的想法上;狹義的定義指的是,基於命題為真的前提,根據嚴謹的推演流程而得出結論,例如數學、形式邏輯都是這類邏輯嚴謹的學科。 邏輯事物的
心智規範是心智自然發展後的結果,而非過程。規範指的是心智在練習的過程中所形成的力量,它讓心智本身能獨立運用與控制智力。有了規範,就有了能管控思考的方法,於是乎心智可以自主的管理自己的智力活動。 受規範的心智由於本身的智力活動能自由掌控,不依賴外部刺激影響,於是心智得以自主。與智力有關的規範,其含義
每個類型的學科都有屬於自己的在思維上的誤區,應該說存在著對學科本質容易理解錯誤的地方。 學科類型大致可以分成3大類型 : 1. 技能 (實作能力) 2. 知識 (資訊、思考、聯想的基礎) 3. 方法、技巧 (邏輯、抽象化思考) 以達成目標而訓練技能,這樣的訓練容易形成思維機械化。理由是訓練
任何與提供原始論據有關的活動都可以稱為歸納法,歸納本身並沒有具體流程或作法,不過卻有一些原則可以供我們參考、指引。 具體的原則有3個 : 排除誤導性和不相關的資訊--排除不相關、錯誤的資訊,避免禁入其他思路,聯想很容易牽扯到與獨立事實相關的想法,然而這些想法未必與遭遇的問題有關,甚至不能幫助解決
一個完整的思考行為包含2大部份 : 歸納與演繹。建構想法、力求每個方面的細節準確展現的行為稱為歸納發現,聯想也是在這個階段出現的,在歸納的階段裡我們主要做的事情是觀察事實的每個細節,察覺到那些尚未察覺到的事實,盡可能將其中隱藏的特性與概念發掘出來;發展、應用和測試想法的階段則稱為演繹證明,演繹強調的
思考人與生俱來的能力,它的存在區別出人與動物之間的差異。然而就好比我們也天生擁有肌肉一樣,想要讓它變得更加強壯就需要去不斷的使用並訓練它。在訓練思考能力之前,必須先分析、了解它的結構、原理。 面對完整思考的行為分析,我們目標主要有2個 : 分析思考的過程 分解過程或拆解成基本構成要素 在
就邏輯的定義而言,從廣義上來說,任何可以得出結論的思考都能稱為邏輯,無論結果是否對錯。思考的本質是有目的的聯想,聯想並非無止盡的,這個目的意味著思考最終會停在某個特定的想法上;狹義的定義指的是,基於命題為真的前提,根據嚴謹的推演流程而得出結論,例如數學、形式邏輯都是這類邏輯嚴謹的學科。 邏輯事物的
心智規範是心智自然發展後的結果,而非過程。規範指的是心智在練習的過程中所形成的力量,它讓心智本身能獨立運用與控制智力。有了規範,就有了能管控思考的方法,於是乎心智可以自主的管理自己的智力活動。 受規範的心智由於本身的智力活動能自由掌控,不依賴外部刺激影響,於是心智得以自主。與智力有關的規範,其含義
每個類型的學科都有屬於自己的在思維上的誤區,應該說存在著對學科本質容易理解錯誤的地方。 學科類型大致可以分成3大類型 : 1. 技能 (實作能力) 2. 知識 (資訊、思考、聯想的基礎) 3. 方法、技巧 (邏輯、抽象化思考) 以達成目標而訓練技能,這樣的訓練容易形成思維機械化。理由是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