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靈性"、健康且好聽的聲音,必然有6000Hz以上的明顯泛音聲量!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女兒說我中午不睡覺在忙什麼?我說研究癮犯了想弄篇聲音研究文!

故事的開始是幾天前我聽到Juan Diego Flórez被人用手機錄下的現場,一聽之下,超級喜歡。

聲音中充滿了6000Hz以上的高頻,這是有做後製的版本中所聽不到的東西。因為這個高頻的聲響也是我多年練發聲、教聲音,且在長期練習呼吸下所"養"出來的聲響效果,所以我聽了就特別舒服、特別喜歡。

給大家聽聽版本比較,用Juan Diego Flórez唱聯隊之花著名的High C,但非同場的演唱,來感受一下這個差異:


就聽覺的差異上,大家應該可以明顯聽的出,第一個錄音比較響,形容上會用"金屬質"、"Air",或是有些沙沙的感覺來說明,第二個錄音這種感覺就少的多,兩相比較會覺得後者聲音悶的多,或說是"圓潤"的多。

由聲譜進一步來看,下圖中第一個錄音與第二個錄音最大的差別就是在6000Hz以上的C1與C2明顯聲量差很多,是這個頻段的聲量差異所致。其它B1、B2的歌手共振峰區域(2000~5000Hz)長的差不多,而A1與A2(500~2000Hz)有明顯差異,A1的泛音結構會使聽起來像是唱[a]母音(1000Hz附近的聲量最大),而A2的結構形態則聽起來像唱[e]母音。

聲譜比較

聲譜比較

這並不是唱法造成的,而是後製造成的。在聲樂的錄音後製處理中很常會將高頻做聲量衰減,真實原因我不太清楚,或許做了這個高頻聲量衰減在普遍聽感上會更好聽,也可能這6000Hz以上的泛音飽滿,在碩大的音樂廳中,因為有時間較長的空間殘響,兩者相結合形成了"圓潤亮響"的成果,也只有在足夠大的實體空間裡,才能令這個高頻的響度得以發揮最為"輝煌"的效果。少了這音樂廳的實體空間,則第一個錄音的聽感會有些"吵",太響亮、尖銳。

我個人的聽感,則會有覺第一個錄音,有更多6000Hz以上泛音聲量的聲音更好聽,且有種"靈性揚升"的特殊感受。

不過,可能是我個人的偏好而已!

會有這個偏好的原因,是自己在"養"出6000Hz高頻泛音的聲量,是隨著練習呼吸、放鬆下所跟著明顯精進的產物,對我而言,這個高頻的聲響有"靈性"。這個說法有點玄,純粹個人感受。

而就發聲的健康來說,聲音中明顯有6000Hz以上呈山峰起伏的聲量,是嗓音健康且好聽的特徵,想想要令聲帶做高頻的快速振動,彈性要好,用力要對,要做好聲帶環甲肌拉長聲帶的動作,否則閉合的太緊繃了,6000Hz以上的高頻振不太起來,聲量有限。

這樣有6000Hz高頻明顯的聲音,好不好聽當然會有些見仁見智,但嗓音健康是錯不了的,我們來聽聽男高音Angelo Lo Forese 在92歲時唱威爾弟遊唱詩人中的選曲"Di quella pira",雖然年事已太高,所以認知與反應已無法好好的對上伴奏的節拍,但High C的嘹亮極為驚人!

爺爺他唱這段時92歲了!

結論,6000Hz以上的高頻泛音,是我長期練發聲、教發聲下明顯進化的部份,我認為這個聲響效果可以相當程度的反應嗓音健康的程度,的確當這頻段的聲量愈明顯,我的嗓音遇到問題的機率也下降,即便是幾年前中了Covid-19,前四天還能教課,僅花了九天就把嗓音恢復到差不多原本的狀態,當時的病毒還很強,一般人多半要幾個月嗓子才能恢復呢。

聲音比較的兩個音源檔連結如下:

  1. https://youtube.com/shorts/QJullox2bec?si=Ltj3mWvYFiYOQuv8
  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Iv_0Kj9Gfw


~~~~~~~

課程詳情~ https://pse.is/583cx5

~~~~~~~

或想跟河西羊老師聊聊自己的需要,請私訊,加入後請按下”聊天”哦!

https://lin.ee/vL89jFP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河西羊的養聲坊
36會員
110內容數
一位致力於改善嗓音能力的發聲老師,研究與教學令音色明亮、音量放大、音域寬廣的發聲訓練方法。2016年10月前任職於財富管理、投資理財業10餘年,曾擔任投研主管、理財講師、FC等職務;10月後成為全職的發聲老師,研究人聲科學,提升訓練成效,使學生音域更廣、音量更大、音質更響、嗓子更耐用。
河西羊的養聲坊的其他內容
2025/04/15
前言 聲音,作為我們與世界連結的重要工具,似乎理所當然地一直存在。然而,當人到七十歲、八十歲時,許多人會發現:自己的聲音變了。不只是說話變慢,連唱歌也不再輕鬆,氣息難以維持,聲音忽高忽低,甚至尾音常帶著氣音。 這些變化,其實在語音科學中有明確的描述與解釋,被統稱為 Presbyphonia(老年
Thumbnail
2025/04/15
前言 聲音,作為我們與世界連結的重要工具,似乎理所當然地一直存在。然而,當人到七十歲、八十歲時,許多人會發現:自己的聲音變了。不只是說話變慢,連唱歌也不再輕鬆,氣息難以維持,聲音忽高忽低,甚至尾音常帶著氣音。 這些變化,其實在語音科學中有明確的描述與解釋,被統稱為 Presbyphonia(老年
Thumbnail
2025/02/18
2009年時,在金融業的工作有些停滯,就想學點東西,其中一項去學發聲,目的是想"飆高音",找到一位對的老師教我"鴨嗓音",原本唱"你是我的眼"的最高音G4,會被老婆擔心我似乎快中風,學到第四週,我第一次唱出C5的音高,也就是男聲的High C。 去年滿五十歲了,離開金融業全職投入發聲教學也八年了,
Thumbnail
2025/02/18
2009年時,在金融業的工作有些停滯,就想學點東西,其中一項去學發聲,目的是想"飆高音",找到一位對的老師教我"鴨嗓音",原本唱"你是我的眼"的最高音G4,會被老婆擔心我似乎快中風,學到第四週,我第一次唱出C5的音高,也就是男聲的High C。 去年滿五十歲了,離開金融業全職投入發聲教學也八年了,
Thumbnail
2025/02/15
"聲帶閉合"是近幾年來歌唱發聲教學的顯學,很多老師都會強調"聲帶閉合"這件事。的確,相較於"丹田發聲"、"共鳴位置","聲帶閉合"對音色的影響是直接明顯的,以下我會透過內視鏡的影片,以及所發出的聲音的聲譜分析來向大家說明這影響有是什麼? 先請大家看下面這個影片,我剪輯重製了兩個有關聲帶內視鏡的影片
Thumbnail
2025/02/15
"聲帶閉合"是近幾年來歌唱發聲教學的顯學,很多老師都會強調"聲帶閉合"這件事。的確,相較於"丹田發聲"、"共鳴位置","聲帶閉合"對音色的影響是直接明顯的,以下我會透過內視鏡的影片,以及所發出的聲音的聲譜分析來向大家說明這影響有是什麼? 先請大家看下面這個影片,我剪輯重製了兩個有關聲帶內視鏡的影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先測測”聽力”,到第幾個聲音才”聽懂”我在說什麼呢? (用耳機效果較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OFsYGenU30在公開班時我做這聽力測驗,經驗了卅餘期,四、五百位學員的測試,約90%的人都說是第三、四段時才聽清楚我在說什麼!以第四段音檔佔最多數。
Thumbnail
先測測”聽力”,到第幾個聲音才”聽懂”我在說什麼呢? (用耳機效果較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OFsYGenU30在公開班時我做這聽力測驗,經驗了卅餘期,四、五百位學員的測試,約90%的人都說是第三、四段時才聽清楚我在說什麼!以第四段音檔佔最多數。
Thumbnail
這個題目應該寫過,當時寫的大目標是,找出幾首當公認最難唱的歌曲。那幾首歌在演唱難度上,幾乎算是「神級認證」的存在。這些歌曲要歌手天賦極高,加上演唱功力堅強才能掌握。 現在錄音技術加上修音技術都有著長足進展,以前的歌手,還能因為錄音室錄音可以一遍一遍的唱,所以在定Key的時候,可以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極
Thumbnail
這個題目應該寫過,當時寫的大目標是,找出幾首當公認最難唱的歌曲。那幾首歌在演唱難度上,幾乎算是「神級認證」的存在。這些歌曲要歌手天賦極高,加上演唱功力堅強才能掌握。 現在錄音技術加上修音技術都有著長足進展,以前的歌手,還能因為錄音室錄音可以一遍一遍的唱,所以在定Key的時候,可以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極
Thumbnail
你為什麼不要降Key唱?至少音準不會跑太遠。 . 這是一條與音樂、聲音、文字息相關的通道。如果說,每個人跟外界都有相呼應的管道,那麼這條通道的靈感多半會以旋律話語或聽見聲音的方式,一瞬間,在腦海中閃過。這就能解釋為什麼具備這條通道的人,偏好文字和音樂,來做為與外界串連的傳達媒介。
Thumbnail
你為什麼不要降Key唱?至少音準不會跑太遠。 . 這是一條與音樂、聲音、文字息相關的通道。如果說,每個人跟外界都有相呼應的管道,那麼這條通道的靈感多半會以旋律話語或聽見聲音的方式,一瞬間,在腦海中閃過。這就能解釋為什麼具備這條通道的人,偏好文字和音樂,來做為與外界串連的傳達媒介。
Thumbnail
2021/01/06 ,安瑜老師的錄音裡提到了新來的客席指揮非常厲害,尤其在古典巴洛克音樂。當時還不知道他的名字,但在錄音中不難聽出她也蠻崇拜老師。 後來我都叫他吳叔叔。
Thumbnail
2021/01/06 ,安瑜老師的錄音裡提到了新來的客席指揮非常厲害,尤其在古典巴洛克音樂。當時還不知道他的名字,但在錄音中不難聽出她也蠻崇拜老師。 後來我都叫他吳叔叔。
Thumbnail
上次教的高音訓練,各位訓練的如何呢? 把高音練好、熟悉並且掌握好自己的高音只是基本功,如果今天遇到一個音比你高一些、宏亮一些,那你就有可能相形失色,毫無亮點 所以,今天要再教你有關於「高音」的一點進階技巧,讓你遇到音比你高的人的時候不會毫無反擊之力
Thumbnail
上次教的高音訓練,各位訓練的如何呢? 把高音練好、熟悉並且掌握好自己的高音只是基本功,如果今天遇到一個音比你高一些、宏亮一些,那你就有可能相形失色,毫無亮點 所以,今天要再教你有關於「高音」的一點進階技巧,讓你遇到音比你高的人的時候不會毫無反擊之力
Thumbnail
唸書的時候把握機會,參加校內歌唱比賽,留了一個回憶給自己。 我的聲音頂多就順耳,談不上什麼特色,高中時參加過合唱團,但其實我的節奏感,很不行。 到了當天,心跳好快、聲音超抖, 舞台燈光打在身上,完全看不到台下聽眾。
Thumbnail
唸書的時候把握機會,參加校內歌唱比賽,留了一個回憶給自己。 我的聲音頂多就順耳,談不上什麼特色,高中時參加過合唱團,但其實我的節奏感,很不行。 到了當天,心跳好快、聲音超抖, 舞台燈光打在身上,完全看不到台下聽眾。
Thumbnail
後來我就秒速報了流行歌唱課,1/18 是第一堂課。事後做了一些筆記記錄在這裡,每一堂課我都會把筆記放上來,也因為我目前還在練習寫作的詞彙量跟精準度(很無法完整描述一件事,相對來說我的感受力比我的表達能力高出非常非常多?)所以我會盡量去闡述我感覺到的事情(最近好像牙牙學語,奇怪)。
Thumbnail
後來我就秒速報了流行歌唱課,1/18 是第一堂課。事後做了一些筆記記錄在這裡,每一堂課我都會把筆記放上來,也因為我目前還在練習寫作的詞彙量跟精準度(很無法完整描述一件事,相對來說我的感受力比我的表達能力高出非常非常多?)所以我會盡量去闡述我感覺到的事情(最近好像牙牙學語,奇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