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時代騎輪節:電輔自行車 102 公里長征實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每一次長途騎行都是一場與自我的對話,既有興奮與挑戰,也有疲憊與堅持。2024 年 10 月 20 日,我參加了台灣最盛大的自行車挑戰賽之一——時代騎輪節。這場非競賽性質的長距離挑戰賽吸引了來自 15 個國家、約 5,200 位車友,大家都帶著不同的目標與期待來到這裡。這次,我選擇以電動輔助自行車(E-Bike) 挑戰 102 公里的賽道,想親身體驗它在長距離騎行中的優勢與極限。


起點策略:電輔車騎行前的準備與規劃

活動當天,天氣微涼,晨曦灑落在台中市政府府前廣場,空氣中充滿著興奮的氣息。騎友們三五成群地討論著路線、補給計畫,甚至開玩笑說:「今天不管怎樣都要撐過藍色公路那段魔王坡!」

出發前,我特別調整了E-Bike 的輔助模式,準備在前半段的平路與下坡盡量節省電力,後半段的陡坡則開啟較高的助力模式。畢竟,電輔車的法規限制時速為 25 公里/時,在平路上與公路車相比並不占優勢,因此策略性地使用輔助力顯得格外重要。


平路挑戰:電輔車在速度限制下的表現

車友紛紛被強勁海風擊落,一路上好多救護車

車友紛紛被強勁海風擊落,一路上好多救護車

隨著一聲鳴笛,5,200 名騎友魚貫出發。我迅速進入節奏,E-Bike 在前段的中央公園、科湳愛琴橋等平坦路段表現得相當輕鬆。然而,這時候公路車的優勢開始顯現——他們輕鬆維持著 35~40 公里/時的巡航速度,而我的 E-Bike 一旦超過 25 公里/時,輔助力就會自動中斷,導致我必須靠自己的雙腿來維持更高的速度。

「這就是法規的限制啊……」我心想。儘管電輔車可以讓騎行變得輕鬆,但在高速區間,它卻成了我的無形負擔。車架較重、胎紋較深的設計,讓我在 25 公里/時以上時感受到明顯的風阻與踩踏阻力。當其他公路車騎士輕盈地從我身邊呼嘯而過時,我只能深吸一口氣,調整節奏,等待真正的戰場——爬坡路段。



逆風與陡坡:電輔車助力的關鍵時刻

一路上風光明媚的,就是海風有點強~

一路上風光明媚的,就是海風有點強~

進入騎行後半段,開始感受到明顯的地形變化。當騎行至清水高美濕地時,迎面而來的是猛烈的海風。這時,我心裡慶幸自己騎的是 E-Bike——逆風時,它能提供穩定的輔助力,讓我以 25 公里/時的速度穩定前進,而許多騎公路車的朋友則開始感受到風阻的折磨,必須降低速度、改變騎乘姿勢來減少阻力。

但真正的考驗還沒開始,藍色公路才是這趟旅程的終極挑戰。這條長約 3.8 公里、平均坡度 7% 的爬坡路段,最陡處甚至高達 23%,是整條路線中體力消耗最大的一段。


藍色公路挑戰:電輔車面對極限坡度的表現

raw-image



進入藍色公路後,我立刻感受到坡度帶來的壓力。第一公里的陡坡來勢洶洶,我將電輔車的助力調整到最高模式,開始穩定地向上爬升。

一般公路車騎士在這段路上的平均速度約在 10 公里/時,而電輔車的穩定助力讓我可以維持12~15 公里/時的速度,看似微不足道,但在長距離爬坡中,每公里多出 2~3 公里的速度,對於體力的保存至關重要。



然而,即使是電輔車,也無法完全消除爬坡的艱難。當我來到最後 500 公尺時,雙腿已經開始發酸,心跳飆升。這時,迎面而來的是一位公路車騎士,他一邊喘著氣、一邊苦笑著說:「你這輛電輔車應該輕鬆吧?」

「沒有你想的那麼輕鬆啊!」我也笑了。事實上,當電池電量下降到最後一格時,助力效果也明顯變弱,最終我還是靠自己的雙腿撐過了最後的坡段。當我抵達山頂時,看到台中市區的美景在晨光中閃耀,一瞬間,所有的疲憊都煙消雲散了。

想要挑戰更高難度的電輔車爬坡路線嗎?捷安特經典【E+Bike 北進武嶺 3 日行程】從新店碧潭出發,全程爬坡不失樂趣,更能測試你的續航與意志力。立即了解詳情:https://www.kkday.com/zh-tw/product/147149?cid=22192


騎行總結:電輔車長途挑戰的收穫與反思

102 公里,歷時 5 小時 22 分鐘,我完成了挑戰! 雖然途中經歷了逆風、坡道與速度限制的考驗,但這次的騎行讓我更加了解電輔車的優勢與極限。

🔹 優勢:

  • 在長距離騎行中,E-Bike 能有效減輕體力消耗,讓我能夠保持穩定的節奏。
  • 在陡坡與逆風環境下,電輔車提供穩定的助力,讓騎行變得更省力。
  • 在長時間騎行後,透過適當的坐姿調整,可以有效減少股四頭肌的壓力,讓臀大肌參與發力,增加續航能力。

🔻 限制:

  • 平路上時速超過 25 公里/時後,輔助力消失,使得 E-Bike 在速度上的優勢被大幅削弱。
  • 車體較重,在無輔助的情況下踩踏較為吃力,長途騎行中若電量不足會成為負擔。
  • 輪胎設計較偏向休閒用途,在高速巡航時的滾動阻力較大,與競技型公路車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這場騎行不僅是一場體能的挑戰,更讓我重新審視了「速度 vs. 持久」的平衡。電輔車確實可以幫助騎士在長途騎行中減少疲勞,但法規的時速限制仍是一大瓶頸。或許,未來隨著法規調整與技術進步,E-Bike 能真正成為長距離騎行的「黃金選擇」。

追焦照150塊留作紀念

追焦照150塊留作紀念


而對我來說,這次的騎行只是開始,下一次,我想試試純人力百公里騎行,看看自己能否超越這次的極限!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二輪解密人|洞察自行車產業,連結投資視野
27會員
86內容數
一座結合產業觀察與理財思維的知識沙龍。 「二輪」,不只代表單車, 正如愛因斯坦所說:人生如騎車,想保持平衡,就必須不斷前進。 前輪穿越產業變化,後輪承載投資邏輯。 歡迎加入,一起用觀點解密產業、用方法解密投資理財、用思考解密世界與自己。
2025/03/28
在2025台北自行車展中,透過15秒Wingate測試,深入解析無氧爆發力與疲勞指數,並提供實用的訓練建議,助你提升騎行表現。
Thumbnail
2025/03/28
在2025台北自行車展中,透過15秒Wingate測試,深入解析無氧爆發力與疲勞指數,並提供實用的訓練建議,助你提升騎行表現。
Thumbnail
2025/02/26
參與2024騎遇福爾摩沙,與產業領袖共騎臺三線,挑戰自我極限,體驗E-bike騎行樂趣與產業交流。
Thumbnail
2025/02/26
參與2024騎遇福爾摩沙,與產業領袖共騎臺三線,挑戰自我極限,體驗E-bike騎行樂趣與產業交流。
Thumbnail
2025/02/26
深入實測 O2 Feel IVOG Explorer Boost 4.1 電輔車性能,從藍色公路到時代騎輪節,全面評估通勤與挑戰賽的騎乘表現!
Thumbnail
2025/02/26
深入實測 O2 Feel IVOG Explorer Boost 4.1 電輔車性能,從藍色公路到時代騎輪節,全面評估通勤與挑戰賽的騎乘表現!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世界自行車日是對自行車這種獨特、耐用、可持續的交通工具的全球性慶祝,象徵著人類進步與發展,為人類交通和環保帶來積極影響。文章內容分享臺灣相關自行車活動路線,以及作者完成50公里騎行挑戰的心得。最後呼籲人們關注環境和健康,並提醒每一次踏上自行車都是對地球的一份承諾。
Thumbnail
世界自行車日是對自行車這種獨特、耐用、可持續的交通工具的全球性慶祝,象徵著人類進步與發展,為人類交通和環保帶來積極影響。文章內容分享臺灣相關自行車活動路線,以及作者完成50公里騎行挑戰的心得。最後呼籲人們關注環境和健康,並提醒每一次踏上自行車都是對地球的一份承諾。
Thumbnail
昨日挑戰西濱輪霸200K才發現自己的的練習量和等級其實是越級打怪..... 苗栗出發時飄著毛毛細雨,然後前60K跟著我姐夫還有都吸車隊的速度,發現⋯也太快了吧!然後從南寮之後我到觀音一整個大逆風,跟著到第一補給站時已經埋下快抽筋的隱憂⋯果不其然,在80K時老問題,先爆了了一次⋯在路邊努力伸展著,上
Thumbnail
昨日挑戰西濱輪霸200K才發現自己的的練習量和等級其實是越級打怪..... 苗栗出發時飄著毛毛細雨,然後前60K跟著我姐夫還有都吸車隊的速度,發現⋯也太快了吧!然後從南寮之後我到觀音一整個大逆風,跟著到第一補給站時已經埋下快抽筋的隱憂⋯果不其然,在80K時老問題,先爆了了一次⋯在路邊努力伸展著,上
Thumbnail
我一直很喜歡體育,也樂於學習新的運動。 這次的兩個展覽,讓我看到臺灣與國際的各項運動,也看到他們如何與新科技結合,令人期待在不久的將來,會陸續出現全新的運動和器材。 台北國際自行車展 台灣人對自行車肯定不陌生,不管是共享經濟的自行車、各地邊的自行車租借站,或是選擇用自行車上班上課的人,自行車已
Thumbnail
我一直很喜歡體育,也樂於學習新的運動。 這次的兩個展覽,讓我看到臺灣與國際的各項運動,也看到他們如何與新科技結合,令人期待在不久的將來,會陸續出現全新的運動和器材。 台北國際自行車展 台灣人對自行車肯定不陌生,不管是共享經濟的自行車、各地邊的自行車租借站,或是選擇用自行車上班上課的人,自行車已
Thumbnail
今年台北國際自行車展令我留下深刻印象。展覽中,我看到了許多創新的自行車設計,從智慧型電動車到輕巧的城市單車,每一款都展現了極致的工藝和科技,許多參展商展示了對可持續性和環保的關注,推出了環保材料製造的自行車和配件。 我最愛的就是看到各種酷炫配件,有訂製的車架,加入了很多顏色,還看到了座椅,每張座椅
Thumbnail
今年台北國際自行車展令我留下深刻印象。展覽中,我看到了許多創新的自行車設計,從智慧型電動車到輕巧的城市單車,每一款都展現了極致的工藝和科技,許多參展商展示了對可持續性和環保的關注,推出了環保材料製造的自行車和配件。 我最愛的就是看到各種酷炫配件,有訂製的車架,加入了很多顏色,還看到了座椅,每張座椅
Thumbnail
2024 台北國際自行車展 自行車展是早上去的,在來之前,我都不知道還有這種展,這個是外貿協會舉辦的,是貿易商業展覽,前幾天沒有開放民眾參觀,今天有,我才知道,原來台灣自行車產業這麼發達,電動自行車都快趕上摩托車了! 除了外貌長得像一般自行車,也有增加功能的,比如置物籃,兒童座椅等等,都是平常路
Thumbnail
2024 台北國際自行車展 自行車展是早上去的,在來之前,我都不知道還有這種展,這個是外貿協會舉辦的,是貿易商業展覽,前幾天沒有開放民眾參觀,今天有,我才知道,原來台灣自行車產業這麼發達,電動自行車都快趕上摩托車了! 除了外貌長得像一般自行車,也有增加功能的,比如置物籃,兒童座椅等等,都是平常路
Thumbnail
今天去看了兩個大展「台灣國際運動及健身展」、「台北國際自行車展」兩個展我都一一分享。 台北國際自行車展: 這次展出了各種自行車的零件和配件,有各種類型的自行車,譬如說越野、公路車、電補車等,堅持的展區非常非常的大,也有各種和自行車相關的配件,還有的展區會把自行車折解開來,反正就是非常的有趣就對了
Thumbnail
今天去看了兩個大展「台灣國際運動及健身展」、「台北國際自行車展」兩個展我都一一分享。 台北國際自行車展: 這次展出了各種自行車的零件和配件,有各種類型的自行車,譬如說越野、公路車、電補車等,堅持的展區非常非常的大,也有各種和自行車相關的配件,還有的展區會把自行車折解開來,反正就是非常的有趣就對了
Thumbnail
台北國際自行車展🚴‍♂️ 進去的時候真的讓我大吃一驚,因為有許多各種不同的設計及風格,有的都沒看過,真的很有意思。 有一區是可以體驗各種自行車的地方,有體驗了電動自行車、電動滑板車以及各種用手或躺著的自行車,每個都很好玩🤣。 我最喜歡的是前面可以放東西的三輪滑板車,原因是剛開始有一點難控制
Thumbnail
台北國際自行車展🚴‍♂️ 進去的時候真的讓我大吃一驚,因為有許多各種不同的設計及風格,有的都沒看過,真的很有意思。 有一區是可以體驗各種自行車的地方,有體驗了電動自行車、電動滑板車以及各種用手或躺著的自行車,每個都很好玩🤣。 我最喜歡的是前面可以放東西的三輪滑板車,原因是剛開始有一點難控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