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呢,故事高概念是出乎意料的很不錯,但除此之外的部分,也出乎意料的不到位。
本片講述曾經獵殺過浩克、反對復仇者聯盟的羅斯將軍(哈里遜·福特 飾),在彈指事件與天神族入侵等危機之後,選上了總統,並致力於推動關於天神島資源再分配的國際合作。與此同時,他也為了自己的政治形象,企圖拉攏新美國隊長山姆(安東尼·麥基 飾)。
然而一場國宴上,他卻遭到了暗殺!?這不僅使得國際合作談判破局、大國衝突一觸即發,美國隊長及其友人也被捲入。
其背後有什麼更大的陰謀?新任美國隊長又能否挽救瀕臨崩潰邊緣的國際秩序?
先說優點。我特別喜歡這次走的「低配版政治驚悚片」路線。
你甚至可以直接說,這故事就是簡化爽片版的湯姆•克蘭西(Tom Clancy)《恐懼的總和》(The Sum of All Fears,1991)。
首先,本片前半段最大的懸念——「美國總統到底是不是策劃一切陰謀的大壞蛋?」,不可謂不勾起觀眾的興趣。
當你還在想總統這幫人怎麼壞得那麼樣板時,電影就給你線索說,他說不定不是大反派;而你正開始想把他當好人時,劇情又會拋出新資訊,告訴你他也不全然無辜。
且這個陰謀還跟本片背後的大母題——美國世界霸主的權力濫用——有了結合:
羅斯總統即便不完全是壞人,但他極大的權力,和他「霸道慣了」的性格缺陷,也讓他變得極度危險。其他人正是因為他的危險以及過去的霸道,對他萬分提防;而這種壓力又更進一步激化了他的行為,形成惡性循環。
羅斯總統「被大家下意識當壞人」的處境,正好就是本片試圖點出的,美國目前的處境。當國際條約一有變故,其他國家就馬上認為一定又是美國在搞鬼,因為(戲裡戲外的人都知道)美國確實不值得信任。
於是乎,本片的主線竟不是在英雄怎麼幹掉壞人,而是要防止美國暴走、破壞(它自己試圖建立的)國際政治秩序。
並且,電影還很巧妙地將這樣大格局的政治內容,濃縮到了美國總統這個角色身上,用這麼一個具體人物的理念矛盾、心境變化,來統合「動作爽片」與「政治驚悚片」兩個類型。
(知道為什麼福伯願意接演這角色了。這人物的表現空間特別多!)
再來,由上述這個主線延伸,本片可說是首次認真地申明(或者說「重新定義」)了「美國隊長」這位英雄的意義:
為何美國隊長可以成為一種精神象徵?不是因為他身體能力多好、有多強的戰力。
美國隊長的武器為何是盾?因為他從來就不是為了攻擊而生。他是守護崇高理想的盾,是確保良善秩序不被傷害的盾,哪怕他的對立面,可能就是自己效忠的、已失控的國家。
電影中段的一個文戲小高潮,是山姆試圖勸總統放棄用拳頭解決問題。
這場戲,一方面突出了山姆曾經的諮商輔導的資歷,知道怎麼用言語來引導他人正向積極;另一方面,這也很棒地呈現了「美國隊長的強大,是來自於他所代表的理念」這點。
他那段「最黑暗的時刻,才正是要堅守信念的時刻」的台詞,不只說動了羅斯總統,也讓我聽得盪氣迴腸,不禁為之動容。
(老實說,在此之前,漫威用了超過三部電影,都沒有辦法說服我美國隊長憑什麼成為一個精神領袖)
雖然若認真比較起來,本片還不及【美國隊長2:酷寒戰士】(Captain America: The Winter Soldier,2014)那樣,真的達到諜報片的疑神疑鬼與「驚悚感」;但透過驚悚片這個框架,【美隊4】在反思「美國」、定義「美國隊長」上,思考深度還更勝前三集。這確實是我認為相當有意思、能為之驚艷的亮點!
因此在故事高概念上,我願意給本片很高的評價。
再來說缺點。為何我要強調本片是「低配版」政治驚悚片呢?
因為無論故事的高概念如何,這部電影都拍得太差了。
其中最影響觀感的,是它在鏡頭設計方面,執行得頗為粗糙了。整個作品給人一種很強烈的「未經打磨」感:
有完全不考慮邏輯的視覺敘事。
像山姆要向雇傭殺手「響尾蛇」(吉安卡洛·伊坡托 飾)套情報的戲,觀眾會突然搞不清楚這人為什麼突然出現在這個地方、此刻到底是什麼時態,只因為電影不懂得先用遠景告訴觀眾,人物與空間的關係。
有完全意義不明的冗餘畫面。
像「響尾蛇」對山姆的突襲,明明也不是要展現這角色怎樣的氣勢,但中間就要加一個換子彈的慢動作鏡頭,除了拖慢節奏之外,沒有任何功能。
有完全沒有調度可言的鏡頭運用。
包括山姆與其搭檔在敵人的陣地千鈞一髮躲過巡邏士兵的時刻;老兵以賽亞(卡爾·魯伯利 飾)在白宮發動亂時的飛奔動作戲;乃至於美國隊長與美國總統理念交鋒的高潮文戲。
這些戲,本來可以如J.J.亞伯拉罕(J. J. Abrams)用流暢的鏡頭調度烘托懸疑氛圍,可以如【神鬼認證】(The Bourne Identity)系列以激烈的鏡頭運動製造緊張感,或至少如【寒戰】(2012)等劇情片,用定鏡讓觀眾專心看演員酣暢的大飆演技。
但製作團隊選擇了用一種最平庸的方式,把這些戲剪得又急又零碎,彷彿是他們只要使用長鏡頭、讓觀眾多看清楚一點、感受到多點張力,就會死一樣。
而更多時候呢,就是單純製作團隊沒有放心思在設計場面上。
例如新美國對長和新獵鷹(丹尼·拉米瑞茲 飾)從航空母艦起飛時,兩位英雄在燈光閃爍的狹小空間中跟敵人群毆時,又或者是最後山姆在櫻花樹林裡單挑紅浩克……等。
看過夠多電影的觀眾,都一定馬上可以想到其他電影更美、更帥、更有創意的拍法,但製作團隊顯然就連這些理應要能吸引的觀眾眼球的時候,都不願意多點設計、多加一點儀式感或視覺風格。
上述這些紊亂的鏡頭語言、沒設計的畫面、太急躁的剪接,造成的一個最直接的問題就是,文戲哪怕是故事鋪墊得沒問題、劇本台詞也寫得很合理,觀眾接收上就是常常會難以入戲,甚至覺得尷尬;與此同時,電影中的動作場面,也因此沒有任何一場是有張力、讓觀眾看得興奮澎湃的!
(從這點來說,本片真的是連【黑寡婦】都不如~)
其他一些劇情的小漏洞,就更不用說了。
小至開頭動作戲,為什麼山姆一開始打不過壯漢,後來又突然可以把他撂倒了?為什麼櫻花一開始對紅浩克沒反應,後來又有效了?
大至明明幕後黑手都操控一切了,為何最後還硬要現身、讓主角抓他?
這些小瑕疵,當然不影響觀眾對整體故事的理解,但從這些鏡頭或文本的小細節,就能看出製作團隊根本就沒有好好地去雕琢這部作品、把它修到盡善盡美。那它就註定只能是個「低配版」!
這部本來可能可以很好看的作品,就因為充滿了這些很低級的失手、基本功的不足,變得品質如此低落、如此平庸,我想這才是我最不能接受的吧~
這部「無畏新世界」,我不確定是編故事的人想說:
在這超級英雄電影全盛期已過的新時代,我們可以無畏地來嘗試說個更好的故事;還是拍攝的團隊在想:在這沒人分辨得出電影好壞的新時代,我們可以無畏地隨便拍拍、交差了事!
總而言之呢,如果你是想看很爽、很精彩的大場面,那【美國隊長:無畏新世界】你壓根就不用看;就算你真的是政治驚悚片的影迷,也要做好不斷被這部電影的粗製濫造給打擾的心理準備。
會對這部片抱有好感的,大概也就只有我這種,花錢來看看漫威這隻老狗還能變出什麼新把戲的蠢蛋了吧~
電影字幕結束後有一個隱藏片尾,是男主角跟已經被抓的反派在獄中交談。
我原本還有一絲期待,這邊最後再來個理念交鋒,讓電影的思考更完整。結果沒想到居然又在說多重宇宙、為下一個系列大反派作鋪陳。
這簡直是完美示範了何謂「畫蛇添足」。
多重宇宙的大反派,跟一個曾被「美國」利用、處心積慮想用政治手段對美國報復的人,有什麼關聯啊?這跟他選擇報不報復、如何報復,有關係嗎?
既然他都知道世界末日即將到來,那處心積慮報復幹嘛呢?故意被抓幹嘛呢?
不加這段還好,一加這個,角色就又出現瑕疵、讓人出戲了。
建議要先看過【無敵浩克】(The Incredible Hulk,2008)跟影集【獵鷹與酷寒戰士】(The Falcon and the Winter Soldier,2021),再來看本片。
我是沒看懂,這個故事的標題致敬赫胥黎(Aldous Huxley)的《美麗新世界》(Brave New World,1932),意義在哪裡……
#CaptainAmericaBraveNewWorld #CaptainAmerica #Marvel #MCU
導演、編劇 #JuliusOnah (這導演之前的【科洛佛悖論】也是平庸之作,但還沒那麼隨便呢~)
編劇 #RobEdwards #MalcolmSpellman #DalanMusson #PeterGlanz
主演 #AnthonyMackie #DannyRamirez #HarrisonFord #CarlLumbly #ShiraHaas
攝影 #KramerMorgenthau
剪輯 #MatthewSchmidt #MadeleineGavin
配樂 #LauraKarpman
延伸閱讀:
諜海浮沈—諜報片專題
https://www.facebook.com/yosmoviesworld/photos/a.1652601011440405/1820266848007153
【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心得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1526305090736665&set=a.1374754535891722
【黑寡婦】-男人,是一種愚蠢的生物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4464060260294452&set=a.1729456767088162
【科洛弗悖論】短評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1807059772661194&set=a.1729456767088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