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因應國際時局,賴清德總統二月十四日召開國安高層會議後指出,新的一年將優先推動三大工作,包含為展現保衛國家決心,持續推動國防改革,落實全社會防衛韌性,並優先推動特別預算,讓國防預算達到GDP3%以上目標。
國防預算是執行國防政策最具體的表達方式,也是台灣向國際社會展現自我防衛決心與堅強抗敵意志最明顯的實質作法。
長期以來台灣海峽都被歐美軍事專家,評估是全球最容易爆發戰爭的熱點區域。因此我國除了必須持續投資不對稱作戰計畫,加強各種飛彈防禦能力,並加速發展以海岸防衛為主的潛艦之外,最重要的一項軍事戰略作法,就是每年持續編列國防預算至GDP的百分之三以上。
過去八年,在前總統蔡英文的第一任任期內,我國國防預算每年所占GDP的比例,都未達百分之二,甚至第一任後兩年的國防預算編列更只占1.84%左右;即使蔡英文連任後指示行政院在國家安全優先下,盡可能籌措國防所需經費並創下歷年新高,但也只占GDP比例的2.3%,仍未符合美國政府對台灣國防預算的要求與期許。
針對中共軍力近年頻頻侵擾台灣,曾在川普第一任政府任職的前國防部副助理部長柯伯吉去年在「Taipei Times」撰文主張,台灣應大幅提高國防預算編列,達到相當於年度國內生產毛額(GDP)的至少5%;柯並強烈表示,若未達此標準,台灣不該寄望美國的支持。
此外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研究員大衛賽克斯(David Sacks)也曾在國際媒體投書稱,台灣需要立即增加防衛支出,向國際盟友證明台北是十分嚴肅的面對中國軍事威脅。
以色列與台灣同樣面臨外在強敵的生存威脅,但以色列人有強烈保國衛民與抗敵決心。根據瑞典智庫「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統計,以色列2023年軍費總額為275億美元,全球排名第15位,次於波蘭,但高於人口更多的加拿大和西班牙;以色列軍費占GDP的5.3%,由於耶路撒冷政府每年肯投資國防經費,持續用於研發更先進的作戰計畫與高科技軍備例如人工智慧(AI)武器系統,因而造就全球精銳的以色列軍隊。
賴總統上任後,我國2025年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有關軍事防衛支出增長到占GDP的2.45%,總金額達到6470億新台幣,雖創下紀錄,此在台海軍事情勢緊張之際,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但對於美國第二任的川普政府而言,仍顯有不足。
此次賴總統在國安會指示,希望優先推動特別預算,讓國防預算達到GDP3%以上目標,是有其重要戰略考量,也是國內三個政黨領袖過去對外呼籲並曾提出的相同主張,未來社會各界與全體國人都應全力支持。
總而言之,近年隨著敵情威脅升高,台灣必須投入更多國防經費,建構可恃防衛戰力並進行軍事改革,以讓國際社會了解到,台灣全體人民確實有堅強抗敵意志及自我防衛決心,絕不會讓敵人輕易來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