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何時該進行「胃鏡」或「大腸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急性消化道出血(Acut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GI Bleed) 是急診常見的危急狀況,可能導致貧血、休克,甚至死亡。內視鏡檢查(胃鏡 EGD 與大腸鏡 Colonoscopy)是診斷與治療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工具,但何時應立即進行?何時可以延遲?如何選擇胃鏡或大腸鏡? 這些問題對臨床決策至關重要。

本篇文章將探討:


如何根據出血類型(黑便 vs. 鮮血便)決定胃鏡或大腸鏡?

哪些病人需要緊急(< 12 小時) vs. 早期(24 小時內)內視鏡?

內視鏡 vs. CT 血管攝影(CTA):如何選擇?

內視鏡前的準備與禁忌症

raw-image



🔹 1. 如何根據出血類型決定使用胃鏡或大腸鏡?

🩸 內視鏡選擇原則:

raw-image

📌 「黑便做胃鏡,鮮血便做大腸鏡,但若病人不穩定,先做胃鏡!」


🔹 2. 何時需要「緊急」內視鏡?(Urgent Endoscopy < 12 hr)

🚨 緊急內視鏡(< 12 小時內)適應症

高風險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I Bleed)

  • 低血壓(SBP < 90 mmHg)或休克
  • 持續出血(反覆黑便、嘔血)
  • 需要大量輸血(Hb 短時間內下降 > 2 g/dL)
  • 疑似食道靜脈曲張破裂(EVB)
  • 吞嚥困難合併嘔血(可能是食道癌或 Mallory-Weiss 撕裂)

📌 食道靜脈曲張破裂(EVB)是緊急內視鏡的最強適應症!應在 12 小時內處理!


🔹 3. 何時需要「早期」內視鏡?(Early Endoscopy 12-24 hr)

🔸 中度風險病人,生命徵象穩定但仍有持續出血跡象

🔸 懷疑消化性潰瘍(PUD)出血,但血流動力學穩定

🔸 非活動性出血的食道靜脈曲張


📌 早期內視鏡(12-24 hr)可降低住院天數與輸血需求,但對死亡率影響不大


🔹 4. 何時應該「延遲」內視鏡?(> 24 小時)

下消化道出血且血流動力學穩定

  • 若懷疑 憩室出血、腸道血管異常(AVM),可延遲至 24-48 小時內進行大腸鏡
  • 需先完成腸道準備(服用瀉劑以清除腸內容物)

📌 下消化道出血除非血流動力學不穩,否則通常不需要緊急大腸鏡


🔹 5. 內視鏡 vs. CT 血管攝影(CTA):如何選擇?

🩺 內視鏡 vs. 影像學

raw-image

📌 內視鏡是診斷與治療的第一線工具,CTA 適用於不穩定病人或內視鏡無法確診的情況!


🔹 6. 內視鏡前的準備與禁忌症

📌 內視鏡前準備

胃鏡(EGD):需 禁食 6-8 小時(防止誤吸)

大腸鏡(Colonoscopy)


  • 前一天服用瀉劑(Polyethylene Glycol, PEG)清腸
  • 檢查當天應禁食,避免殘餘糞便影響視野

🚫 內視鏡禁忌症

血流動力學極不穩定(需先穩定病人)

疑似腸穿孔或嚴重腹膜炎

近期腸道手術,可能影響腸道完整性


📌 大腸鏡前需確保腸道準備完成,否則影像品質不佳,可能需重做!


🛑 結語:內視鏡 vs. 影像學,如何選擇?

黑便(Melena)→ 首選「胃鏡」(EGD)

鮮血便(Hematochezia)→ 首選「大腸鏡」(Colonoscopy)

嘔血(Hematemesis)→ 必須「緊急胃鏡」(EGD < 12 小時)

血流動力學不穩定(SBP < 90)→ 先做「胃鏡」,若無發現則 CTA

未知出血來源(OGIB)→ 可考慮「小腸膠囊內視鏡」或「雙氣囊內視鏡」

內視鏡無法確定出血位置→ 可考慮「CT 血管攝影(CTA)」


🚑 「黑便做胃鏡,鮮血便做大腸鏡,休克先胃鏡,CTA 找隱藏!」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andwich-Care : 你的家庭健康守門員
10會員
174內容數
Sandwich-Care 是每個家庭的健康第一線,一旦家人出現任何身體不適、症狀不明、或有慢性病管理需求,它能即時提供專業建議,協助判斷 是需要立刻去醫院進一步檢查? 還是可以在家先觀察或調整生活方式? 有它在,家庭健康不再靠猜!
2025/03/05
敗血症(Sepsis)是全身性感染與免疫失衡所導致的危及生命的狀態,即使成功出院,病人仍然面臨長期的免疫功能低下(Immunosuppression)與感染復發風險。研究顯示,敗血症倖存者在出院後 6 個月內的死亡率可高達 20-30%,主要原因是免疫系統持續受損,導致易感染與慢性炎症。 本篇文章
Thumbnail
2025/03/05
敗血症(Sepsis)是全身性感染與免疫失衡所導致的危及生命的狀態,即使成功出院,病人仍然面臨長期的免疫功能低下(Immunosuppression)與感染復發風險。研究顯示,敗血症倖存者在出院後 6 個月內的死亡率可高達 20-30%,主要原因是免疫系統持續受損,導致易感染與慢性炎症。 本篇文章
Thumbnail
2025/03/04
中風(腦血管意外, Stroke)是全球導致長期殘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倖存者經常面臨肢體無力、語言障礙、吞嚥困難、認知功能下降等後遺症。此外,高血壓是中風的最重要危險因子,如果血壓控制不佳,復發性中風的風險將大幅增加。 本篇文章將探討: ✅ 中風後復健的三大關鍵階段 ✅ 如何透過物理治療與語
Thumbnail
2025/03/04
中風(腦血管意外, Stroke)是全球導致長期殘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倖存者經常面臨肢體無力、語言障礙、吞嚥困難、認知功能下降等後遺症。此外,高血壓是中風的最重要危險因子,如果血壓控制不佳,復發性中風的風險將大幅增加。 本篇文章將探討: ✅ 中風後復健的三大關鍵階段 ✅ 如何透過物理治療與語
Thumbnail
2025/03/04
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 MI)是全球最主要的心血管死亡原因之一,即使患者成功接受治療並出院,仍然面臨二次心血管事件的高風險。因此,二級預防(Secondary Prevention) 在心肌梗塞後的管理中至關重要,目標是降低再次發作的機率、預防心臟衰竭及改善患者長期存
Thumbnail
2025/03/04
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 MI)是全球最主要的心血管死亡原因之一,即使患者成功接受治療並出院,仍然面臨二次心血管事件的高風險。因此,二級預防(Secondary Prevention) 在心肌梗塞後的管理中至關重要,目標是降低再次發作的機率、預防心臟衰竭及改善患者長期存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肝硬化(Liver Cirrhosis) 是消化道出血的高風險因素,其中食道靜脈曲張破裂(Esophageal Variceal Bleeding, EVB) 是最致命的併發症之一。相較於一般消化性潰瘍出血,肝硬化病人的內視鏡治療策略不同,必須綜合考量門脈高壓、凝血異常與預後評估。 本篇文章將探討
Thumbnail
肝硬化(Liver Cirrhosis) 是消化道出血的高風險因素,其中食道靜脈曲張破裂(Esophageal Variceal Bleeding, EVB) 是最致命的併發症之一。相較於一般消化性潰瘍出血,肝硬化病人的內視鏡治療策略不同,必須綜合考量門脈高壓、凝血異常與預後評估。 本篇文章將探討
Thumbnail
急性消化道出血(Acut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GI Bleed) 是急診常見的危急狀況,可能導致貧血、休克,甚至死亡。內視鏡檢查(胃鏡 EGD 與大腸鏡 Colonoscopy)是診斷與治療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工具,但何時應立即進行?何時可以延遲?如何選擇胃鏡或大腸鏡
Thumbnail
急性消化道出血(Acut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GI Bleed) 是急診常見的危急狀況,可能導致貧血、休克,甚至死亡。內視鏡檢查(胃鏡 EGD 與大腸鏡 Colonoscopy)是診斷與治療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工具,但何時應立即進行?何時可以延遲?如何選擇胃鏡或大腸鏡
Thumbnail
急性消化道出血(Acut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GI Bleed) 是急診室與內視鏡室常見的急症,嚴重時可導致失血性休克,需立即鑑別出血來源並進行適當治療。臨床上,根據糞便顏色與性質,可初步判斷出血位置,以便決定診斷與治療策略。 本篇文章將探討: ✅ 黑便(
Thumbnail
急性消化道出血(Acut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GI Bleed) 是急診室與內視鏡室常見的急症,嚴重時可導致失血性休克,需立即鑑別出血來源並進行適當治療。臨床上,根據糞便顏色與性質,可初步判斷出血位置,以便決定診斷與治療策略。 本篇文章將探討: ✅ 黑便(
Thumbnail
上消化道出血,俗稱胃出血,包括從食道、胃到十二指腸間的腸胃道出血。 臨床統計顯示,腸胃道出血的患者僅占住院病人的2%,但是病患死亡率卻高達10%。 而胃出血的患者,如果合併腎臟、肝臟、肺臟、心臟衰竭,就會大幅增加致死率,胃出血在內的上消化道出血絕對不可掉以輕心。   胃出血可能的病因: 1
Thumbnail
上消化道出血,俗稱胃出血,包括從食道、胃到十二指腸間的腸胃道出血。 臨床統計顯示,腸胃道出血的患者僅占住院病人的2%,但是病患死亡率卻高達10%。 而胃出血的患者,如果合併腎臟、肝臟、肺臟、心臟衰竭,就會大幅增加致死率,胃出血在內的上消化道出血絕對不可掉以輕心。   胃出血可能的病因: 1
Thumbnail
每個人生活中都曾有肚子痛、拉肚子的經驗,但腹痛若為潰瘍性結腸炎可就不單純了。潰瘍性結腸炎為發炎性腸道疾病之一,會造成患者長期反覆腹痛、腹瀉、甚至血便。因患者多屬年輕族群,在生活、工作上都受到很大的影響。
Thumbnail
每個人生活中都曾有肚子痛、拉肚子的經驗,但腹痛若為潰瘍性結腸炎可就不單純了。潰瘍性結腸炎為發炎性腸道疾病之一,會造成患者長期反覆腹痛、腹瀉、甚至血便。因患者多屬年輕族群,在生活、工作上都受到很大的影響。
Thumbnail
腹瀉伴隨血便,問題恐不單純!三十多歲的王先生是位上班族,去年開始偶爾出現腹痛、腹瀉症狀,原本以為是腸躁症,但到院進行糞便潛血檢查,卻發現潛血反應,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竟然確診為潰瘍性結腸炎,讓王先生大感意外。
Thumbnail
腹瀉伴隨血便,問題恐不單純!三十多歲的王先生是位上班族,去年開始偶爾出現腹痛、腹瀉症狀,原本以為是腸躁症,但到院進行糞便潛血檢查,卻發現潛血反應,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竟然確診為潰瘍性結腸炎,讓王先生大感意外。
Thumbnail
蔡小姐是位辛勤的職場新鮮人,最近經常拉肚子,幾乎二、三十分鐘就要跑一次廁所,而且紫黑紅血汨汨流動在白瓷馬桶上,臉色慘白,才到急診室就診。就診時,醫師發現該名患者下腹部鼓脹,抽血發現蔡小姐已經有嚴重貧血,進一步大腸鏡檢查發現,患者不僅大腸直腸壁發炎、潰瘍,而且持續出血,嚴重可能休克致命。
Thumbnail
蔡小姐是位辛勤的職場新鮮人,最近經常拉肚子,幾乎二、三十分鐘就要跑一次廁所,而且紫黑紅血汨汨流動在白瓷馬桶上,臉色慘白,才到急診室就診。就診時,醫師發現該名患者下腹部鼓脹,抽血發現蔡小姐已經有嚴重貧血,進一步大腸鏡檢查發現,患者不僅大腸直腸壁發炎、潰瘍,而且持續出血,嚴重可能休克致命。
Thumbnail
發炎性腸道疾病目前成因不明、症狀呈現多元,甚至可能併發腸道外症狀,但這個病雖然棘手,最危險的是患者未規律回診、沒能持續治療,陳明正醫師提醒,如腸道持續嚴重發炎,恐導致腸道狹窄、腸穿孔、廔管或膿瘍等,嚴重者恐需切除腸道,可能導致「短腸症候群」,需長期仰賴靜脈輸液來補充營養,甚至進行小腸移植。
Thumbnail
發炎性腸道疾病目前成因不明、症狀呈現多元,甚至可能併發腸道外症狀,但這個病雖然棘手,最危險的是患者未規律回診、沒能持續治療,陳明正醫師提醒,如腸道持續嚴重發炎,恐導致腸道狹窄、腸穿孔、廔管或膿瘍等,嚴重者恐需切除腸道,可能導致「短腸症候群」,需長期仰賴靜脈輸液來補充營養,甚至進行小腸移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