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Liver Cirrhosis) 是消化道出血的高風險因素,其中食道靜脈曲張破裂(Esophageal Variceal Bleeding, EVB) 是最致命的併發症之一。相較於一般消化性潰瘍出血,肝硬化病人的內視鏡治療策略不同,必須綜合考量門脈高壓、凝血異常與預後評估。
本篇文章將探討:
✅ 肝硬化病人消化道出血的常見病因
✅ 食道靜脈曲張(EVB)與胃靜脈曲張(GOVB)的內視鏡治療選擇
✅ 內視鏡治療的黃金時機(緊急 vs. 預防性)
✅ 如何降低再出血風險與改善長期預後?

🔹 1. 肝硬化病人消化道出血的常見病因
📌 肝硬化病人消化道出血的三大類別

📌 肝硬化病人消化道出血,首要考慮門脈高壓相關出血(EVB / GOVB)!
🔹 2. 內視鏡治療策略:EVB vs. GOVB
🔴 2.1 食道靜脈曲張破裂(EVB)
✅ 首選治療:內視鏡套紮術(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 EVL)
✅ 若無法進行 EVL,可使用硬化劑注射(Endoscopic Sclerotherapy, EIS)
✅ 輔助藥物治療(Terlipressin / Octreotide) 可減少出血並降低再出血風險
🔵 2.2 胃靜脈曲張破裂(GOVB)
🔸 第一線治療:內視鏡組織膠注射(Endoscopic Cyanoacrylate Injection)
🔸 內視鏡套紮術(EVL)對胃靜脈曲張效果較差,不建議單獨使用
🔸 對於高風險再出血患者,應考慮 TIPS(肝內門體靜脈分流術)
📌 「食道曲張用套紮,胃靜脈曲張用組織膠!」
🔹 3. 內視鏡治療的黃金時機(緊急 vs. 預防性)
🚨 緊急內視鏡(Urgent Endoscopy < 12 hr)
✅ 適用於:
- 大量出血(血流動力學不穩定)
- 持續性出血(反覆嘔血或大量黑便)
- 血紅素短時間內下降 > 2 g/dL
- 門脈高壓相關出血(EVB / GOVB)
📌 EVB 需在 12 小時內進行內視鏡治療,降低死亡率!
🛑 預防性內視鏡(Prophylactic Endoscopy)
✅ 適用於:
- 肝硬化但尚未出血者
- 內視鏡發現中-大型靜脈曲張
- Child-Pugh C 或 MELD 分數高者(高風險族群)
🔹 預防性治療選擇:
- 無出血但有高風險靜脈曲張 → 內視鏡套紮 + 非選擇性 β 阻斷劑(Propranolol)
- 小型靜脈曲張但無高風險 → 可僅使用 β 阻斷劑
📌 「預防性內視鏡 + β 阻斷劑」可降低首次出血風險 50%!
🔹 4. 如何降低再出血風險?
靜脈曲張出血後, 6 週內的再出血率高達 60%,因此預防性治療極為重要!
🔄 再出血預防策略
✅ 內視鏡治療(EVL / 硬化劑注射)
✅ 藥物治療(非選擇性 β 阻斷劑,如 Propranolol)
✅ TIPS(經頸靜脈肝內門體分流術)
- 適用於反覆出血、內視鏡治療失敗者
- 可有效降低門脈壓,預防再出血
📌 EVL + β 阻斷劑是最有效的再出血預防策略!
🔹 5. 肝硬化病人內視鏡治療的注意事項
🔬 內視鏡治療前的準備
✅ 禁食 6-8 小時,防止誤吸
✅ 補充凝血因子(如新鮮冰凍血漿、維生素 K),改善凝血異常
✅ 施打 Terlipressin 或 Octreotide,減少門脈壓力
🚫 內視鏡禁忌症
❌ 極度低血壓(SBP < 80 mmHg,需先穩定血流動力學)
❌ 嚴重凝血異常(INR > 2.5,需先矯正)
❌ 近期 TIPS 手術後短期內不適合再進行內視鏡治療
📌 治療前應評估病人是否適合內視鏡操作,避免併發症!
🛑 結語:肝硬化病人消化道出血的內視鏡策略
✅ 食道靜脈曲張(EVB)→ 內視鏡套紮術(EVL)+ Terlipressin
✅ 胃靜脈曲張(GOVB)→ 組織膠注射(Cyanoacrylate Injection)
✅ 大量出血者 → 緊急內視鏡(12 小時內)
✅ 高風險但無出血者 → 預防性內視鏡 + β 阻斷劑(Propranolol)
✅ 內視鏡治療後 → 再出血預防策略(EVL + 藥物,必要時 TIPS)
🚑 「EVB 先套紮,GOVB 用組織膠,預防 β 阻斷,TIPS 為最後防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