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雨水】
今日節氣交雨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雨【去聲】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水矣。」這是說:春天至,萬物萌動。自然五行有「水生木」的規律,古人長久觀察下來,發現立春之後,自然天就降下雨來。
.
看到了前述註釋「雨【去聲】」,想起了「雨」字亦做動詞用,讀「ㄩˋ」。就是表雨水降落的過程。後人將字義延伸,從天上往下,像雨一樣落下來的都叫「雨ㄩˋ」。現在動詞的功能逐漸消失,大部分都做名詞用。
.
雨水的三候分別是:一候獺(音同踏)祭魚、二候鴻雁來,三候草木萌動。教育部辭典解釋:「《禮記.月令》:『東風解凍,蟄蟲始振,魚上冰,獺祭魚。』獺喜吃魚,常將所捕的魚井然有序地陳列岸邊,如同陳列祭祀的供品,遂稱為「獺祭魚」。」祭是祭拜。而古人看到水獺將捕來的魚一條條排在岸上,好像祭拜一樣,就知道「東風解凍」春天來臨了。一候過了五天,大雁感覺到氣候會愈來愈熱,便開始往北飛。三候在春雨下過,草木隨著地上的陽氣蒸騰,開始抽芽,大地始欣欣向榮。
.
拜天氣預報科技所賜,早早預告本日天氣將有所轉折。只是這轉折也太迅速了吧!傍晚入夜短短一兩小時,我主觀覺得氣溫有降了3-4度。加上飄點小雨、刮起陣風,看見馬路上許多黃掉的葉子、頓時感覺有點蕭瑟。
.
可詩人形容得好:“乍暖還寒,寒流與暖陽,交替出現。像是有耐心的母親慢慢呼喚、慢慢叫醒沈睡的大地孩子”像等待我們身體,從沈睡甦醒。大自然教會我們,要有點耐心、等待春天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