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篇與chatGPT的討論分析之下,一些輪廓逐漸清晰。
侘寂美學大師Axel Vervoordt 與chatGPT 推薦的自然系設計師(上)
但在看Axel Vervoordt的設計案例,或是參考其他日式侘寂風格作品時就會發現,空曠的空間、留白的區域、幾乎看不到的雜物、多樣的裝飾陳設,幾乎是不存在在一般台灣人的居住空間裡的!
「光是雜物就沒地方擺了啊!」我猜許多人會這麼說。
台灣人勤儉持家的文化特性,加上居住空間越來越小的關係,幾乎大部分客戶在做裝修時特別要求的就是要增加收納空間。而也有部分客戶,當我去參觀他們當下住的地方時,發現家裡就像個小倉庫一樣,東西堆的舉目皆是!
所以在坪數就相較小了很多的狀況之下,除了大家得自己斷捨離外😂,我也嚐試詢問chatGPT能不能提供其他同時善於這種設計風格,又懂得處理亞洲常見小空間的設計師呢?
(我向chatGPT這麼提問)
以台灣常見小空間並想要類似Axel Vervoordt的風格來塑造室內設計規劃的話.是否有推薦的亞洲設計師呢?
如果你希望在台灣的小空間中實現 類似 Axel Vervoordt 的設計風格,我推薦幾位亞洲室內設計師,他們擅長融合自然元素、侘寂風(Wabi-Sabi)、歷史感與現代機能,適合亞洲環境與小坪數住宅需求。
1. Norm Architects(來自丹麥,深耕亞洲市場)
- 風格特色:極簡主義 + 侘寂美學,注重材料質感與自然光線運用。
- 擅長元素:石材、溫潤木材、消光金屬、亞麻織品,搭配留白設計。
- 亞洲代表作品:與日本品牌 Karimoku 合作的「Karimoku Case Study」,展現柔和的北歐日式混合風格,適合台灣小坪數住宅參考。
- 適合對象:喜歡 簡約、溫暖、自然氛圍,又需要一定機能性的人。
2. Teruhiro Yanagihara(柳原照弘,日本)
- 風格特色:日式極簡 + 侘寂風,擅長運用日本傳統素材並融合當代設計。
- 擅長元素:清水模、無垢木(實木)、和紙、鐵件,色調多為米色、灰色、大地色。
- 亞洲代表作品:「Hotel K5 Tokyo」——以 現代侘寂 設計高端旅店,將日本傳統與當代設計融合,適合台灣小空間住宅參考。
- 適合對象:喜歡 日本傳統美學,希望空間有 簡樸而深邃的寧靜感。
3. Neri&Hu(如恩設計研究室,中國上海)
- 風格特色:結合歷史、文化與當代建築的設計,擅長利用結構層次創造空間氛圍。
- 擅長元素:裸露磚牆、木結構、銅與鐵件、老件家具,強調材質的 時間感。
- 亞洲代表作品:「The Waterhouse at South Bund」——上海水舍酒店,將老建築翻新,融合當代極簡與歷史感,適合台灣老屋翻新的住宅參考。
- 適合對象:喜歡 歷史感與當代極簡並存,希望住宅有獨特個性的人。
4. K-Studio(希臘建築設計公司,擅長亞洲市場專案)
- 風格特色:擅長運用 地中海極簡風,將自然材料與當地文化融合。
- 擅長元素:裸露混凝土、溫潤木材、石灰漆牆、藤編家具,適合亞洲海島與溫帶氣候。
- 亞洲代表作品:「Casa Cook Chania」——以 侘寂風 x 地中海風 打造渡假酒店,適合台灣小坪數住宅以此為靈感,塑造放鬆氛圍。
- 適合對象:喜歡 自然、簡約、帶有手感的材質運用,適合打造台灣舒適度假的居住空間。
我在希臘,天氣晴:Casa Cook Chania渡假酒店
5. Kazuya Ura(浦一也建築設計,日本)
- 風格特色:結合極簡建築與傳統工藝,擅長小坪數空間設計。
- 擅長元素:大量木作、無塗裝材質、嵌入式家具設計、開放式格局。
- 亞洲代表作品:「Nionohama Apartment」——僅 20 坪的公寓改造,利用巧妙的層次設計與天然材質,創造寬敞、寧靜的氛圍。
- 適合對象:擁有 小坪數公寓,希望藉由 空間規劃放大視覺感受 的人。
如何將 Axel Vervoordt 風格調整成適合台灣的版本?
比較與適合的
若希望在台灣打造 Axel Vervoordt 風格的小空間,可參考這些設計師的手法,並做以下調整: ✅ 使用台灣適合的天然材質
- 用 清水模漆 取代歐洲石灰牆,質感相近,維護簡單。
- 以 舊木或柚木貼皮 取代昂貴的老木料,保持自然溫潤感。
✅ 調整色彩與光線設計
- 以 大地色 為主,如暖灰、米色、奶茶色,降低過度冷色調。
- 採用 間接照明,避免強烈冷白光,增添柔和氛圍。
✅ 加入東方文化元素
- 可搭配 手作陶器、藤編家具、和紙燈飾,增加日式溫潤感。
- 若是老屋改造,可保留部分 原始結構(如裸露磚牆或水泥)強化歷史感。
✅ 針對小空間的機能性調整
- 參考 Kazuya Ura 的方式,使用 隱藏式收納,減少視覺雜亂感。
- 利用 開放式格局,如 玻璃拉門、可移動式家具,提高空間靈活度。
Sylvia後記:
後續chatGPT推薦的五位設計師,我上網查詢了它們的相關作品並附在每位的介紹之後,雖不能說很完全貼合Axel Vervoordt的風格,但還是有不少可值得我們參考能夠實踐在亞洲中的其他版本。
畢竟我們要抓住的是侘寂的中心思想,然後融入當地的素材及居住者的喜好才會是真正適合我們自身及環境的居所。
今年再次與chatGPT做討論,發現與去年感覺不同了。提出問題後所能夠給出的深度與廣度增加,但正確性與否還是需要我們自己去證實才好。就像是他能把我的星盤都排錯一樣,一眼就知道的錯誤讓我哭笑不得~😂
萬物若不是正從無中蘊生,就是正走向無
_《侘寂Wabi-Sabi:無常、不完美、未完成
,以「無」為核心卻蘊含廣袤可能性的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