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二張,月繳2萬定時定額】 ── 第三張仍在核保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長期勝過指數型基金

雖說指數型基金擊敗了85%主動型基金

但代表有15%的主動型基金,績效勝過指數

其中少數幾檔,明顯長期勝過大盤

自然可納入投資組合

▋倒賺的費率

兩種方案2擇1

●一生費率

前五年收取保單費用

後五年回饋先前收取的所有費用

●單次費率

每筆入場扣3%

倒賺法:

用高回饋信用卡買保單

回饋3.2%~4.5%,每次買都是現賺

▋累積回饋

有些信用卡,需要累積足夠消費

才能拿到較優的回饋

保單跟信用卡可完美搭配

▋自由彈性

手頭緊時,可先不扣保費

未來再繼續扣即可

不影響保單權益

手頭更緊時,可將保單部分贖回

一定次數內都免手續費

avatar-img
0會員
17內容數
大誠保經《經理》,寫保險、寫書摘、寫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世界筆記 的其他內容
▋上班期間,員工受傷,住院3天,花費5萬,老闆無責 理賠金額比較: ●雇主責任險:0 雇主須有侵權責任,才可啟動 ●雇主補償險:保額內實支實付 在上班期間,無論有無責,雇主有補償責任,可啟動 ●團險、團傷:保額內實支實付 無論上下班,都啟動。 但要抵充雇主責任,須雇主100%負擔保費
本書對普通人最有啟發的 我認為是附錄-終身學習 終身學習具4大要素 ▋目標 例如: 張忠謀回國後設定2~3年 熟悉國內政經環境 但事後發現,變化詭譎 因而轉為終身目標 又例如: 工程人員,缺乏財會經驗 若要晉升高階主管or自行創業 財快都是必要技能 因此可設定目標,補強不足
4/5張忠謀自傳(上)
▋團體保險 只要5個人,就可投保團體保險! 職業越危險,價差越大! 如果是職業等級4 例如司機、登山嚮導、水電工 依職業等級計算保費,相當不利 部分保單1~4級同一費率 也就是說,司機的保費跟上班族保費一樣 舉例: 意外險200萬/3萬意外實支/
▋溢價 Q1. 50%機率贏2000元,50%拿0元 Q2. 直接拿700元 你會選哪個? 以期望值來說,一定是選1 但人生不只有期望值 確定性也具有價值 選擇2也沒有錯 只是為了確定性而付出溢價 就像投資不總是追求最高收益 確定性是要付費
5/5快思慢想
▋工作期間,老闆無責 勞基法59條: 勞工因職災死亡、失能、傷害或疾病時,雇主應補償。 ▋工作期間,老闆有責 民法184條: 雇主故意或過失,負損害賠償責任 職災保險第7條: 勞工職災,雇主負賠償。 ▋非工作期間,老闆有撫卹義務 勞基法70條: 勞工災害傷病,應補償及
▋ 公共意外責任險 氣爆墜落物,砸傷的人、車、財物 在建築物內,死亡、受傷的客人、毀損的財物 ▋ 火險 建築物本體 建築物中的貨品、裝潢 ▋員工保險 在新光三越中死亡、受傷的員工 → 願罹難者安息,傷者早日康復 新光接著將面對高額賠償 就要看保險保額是否足夠賠償了 就算不夠,
▋上班期間,員工受傷,住院3天,花費5萬,老闆無責 理賠金額比較: ●雇主責任險:0 雇主須有侵權責任,才可啟動 ●雇主補償險:保額內實支實付 在上班期間,無論有無責,雇主有補償責任,可啟動 ●團險、團傷:保額內實支實付 無論上下班,都啟動。 但要抵充雇主責任,須雇主100%負擔保費
本書對普通人最有啟發的 我認為是附錄-終身學習 終身學習具4大要素 ▋目標 例如: 張忠謀回國後設定2~3年 熟悉國內政經環境 但事後發現,變化詭譎 因而轉為終身目標 又例如: 工程人員,缺乏財會經驗 若要晉升高階主管or自行創業 財快都是必要技能 因此可設定目標,補強不足
4/5張忠謀自傳(上)
▋團體保險 只要5個人,就可投保團體保險! 職業越危險,價差越大! 如果是職業等級4 例如司機、登山嚮導、水電工 依職業等級計算保費,相當不利 部分保單1~4級同一費率 也就是說,司機的保費跟上班族保費一樣 舉例: 意外險200萬/3萬意外實支/
▋溢價 Q1. 50%機率贏2000元,50%拿0元 Q2. 直接拿700元 你會選哪個? 以期望值來說,一定是選1 但人生不只有期望值 確定性也具有價值 選擇2也沒有錯 只是為了確定性而付出溢價 就像投資不總是追求最高收益 確定性是要付費
5/5快思慢想
▋工作期間,老闆無責 勞基法59條: 勞工因職災死亡、失能、傷害或疾病時,雇主應補償。 ▋工作期間,老闆有責 民法184條: 雇主故意或過失,負損害賠償責任 職災保險第7條: 勞工職災,雇主負賠償。 ▋非工作期間,老闆有撫卹義務 勞基法70條: 勞工災害傷病,應補償及
▋ 公共意外責任險 氣爆墜落物,砸傷的人、車、財物 在建築物內,死亡、受傷的客人、毀損的財物 ▋ 火險 建築物本體 建築物中的貨品、裝潢 ▋員工保險 在新光三越中死亡、受傷的員工 → 願罹難者安息,傷者早日康復 新光接著將面對高額賠償 就要看保險保額是否足夠賠償了 就算不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指數化投資是一種被廣泛認可的長期投資策略,假設年化報酬率為7.2%,大約可以每10年使資產翻倍。這意味著,如果在35歲時投入900萬台幣,到55歲時大約可以增值到3600萬台幣,而到65歲時則可以增值到約7200萬台幣。然而,這種投資策略在現實應用中面臨諸多挑戰,尤其是資金的初始投入和資金的使用時機
Thumbnail
討論區內有用戶建議每月存2萬ETF三年後,獲得本金100萬,再轉投300%飆股,最終滾至1000萬。然而,多數人認為此方法風險極高,並批評這種投資策略近似賭博,忽略風險與現實性,應更謹慎投資。
Thumbnail
【資金控管】   目前我粗淺的想法,應該是將自有資金分成三個大部分,想要安全的投資,就是要從可轉債、股票、期貨三個部分下手,可轉債的比例拉高,CBAS和選擇權期貨的風險較高,當作同一個類型。     可轉債幾乎不會輸錢,只有贏多贏少的問題,但是進場點的選擇就需要一點耐心了,接近轉換價或是低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有需求的人自然會釋出訊號,不能用自己的立場猜對方的需求。
Thumbnail
最近解約了出社會時期買得儲蓄險 因為拿回來的錢真的太少了 好奇之下去算了IRR ,這張保單的資料是 年繳金額是24*** 繳滿六年,金額會在第10年增加1萬接下來每5年+1萬 可拿回全額, 每年領2%的利息(第一年就可以領),雖然說有配息,但我根本沒發現, 因為金額真的太小了。 結果得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2023年2月22日開始存這檔基金,不定期定額 每個月都挑下跌才買,有時買到後,續跌幾天 但沒多久就又回本,到目前為止也才13個月 我沒有一個申購的部位是賠錢的 而且它是不會配息的 這就是不無腦定期定額的差別 一天只有一個淨值,一個月只申購一次 你連稍微看一下現在的淨值是多少都不願意?
Thumbnail
「後收型基金」,顧名思義,一般我們申購基金都是在交易的當下就付手續費,但是後收型基金則是依你賣出的時間點來決定手續費!四年以上不用收手續費。因此很多理專的話術都是用「基金公司鼓勵大眾長期投資,所以投資人有放長期的話,基金公司就會給予相對的優惠」等等,諸如此類的推銷詞,但是殊不知…
Thumbnail
指數化投資是一種被廣泛認可的長期投資策略,假設年化報酬率為7.2%,大約可以每10年使資產翻倍。這意味著,如果在35歲時投入900萬台幣,到55歲時大約可以增值到3600萬台幣,而到65歲時則可以增值到約7200萬台幣。然而,這種投資策略在現實應用中面臨諸多挑戰,尤其是資金的初始投入和資金的使用時機
Thumbnail
討論區內有用戶建議每月存2萬ETF三年後,獲得本金100萬,再轉投300%飆股,最終滾至1000萬。然而,多數人認為此方法風險極高,並批評這種投資策略近似賭博,忽略風險與現實性,應更謹慎投資。
Thumbnail
【資金控管】   目前我粗淺的想法,應該是將自有資金分成三個大部分,想要安全的投資,就是要從可轉債、股票、期貨三個部分下手,可轉債的比例拉高,CBAS和選擇權期貨的風險較高,當作同一個類型。     可轉債幾乎不會輸錢,只有贏多贏少的問題,但是進場點的選擇就需要一點耐心了,接近轉換價或是低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有需求的人自然會釋出訊號,不能用自己的立場猜對方的需求。
Thumbnail
最近解約了出社會時期買得儲蓄險 因為拿回來的錢真的太少了 好奇之下去算了IRR ,這張保單的資料是 年繳金額是24*** 繳滿六年,金額會在第10年增加1萬接下來每5年+1萬 可拿回全額, 每年領2%的利息(第一年就可以領),雖然說有配息,但我根本沒發現, 因為金額真的太小了。 結果得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2023年2月22日開始存這檔基金,不定期定額 每個月都挑下跌才買,有時買到後,續跌幾天 但沒多久就又回本,到目前為止也才13個月 我沒有一個申購的部位是賠錢的 而且它是不會配息的 這就是不無腦定期定額的差別 一天只有一個淨值,一個月只申購一次 你連稍微看一下現在的淨值是多少都不願意?
Thumbnail
「後收型基金」,顧名思義,一般我們申購基金都是在交易的當下就付手續費,但是後收型基金則是依你賣出的時間點來決定手續費!四年以上不用收手續費。因此很多理專的話術都是用「基金公司鼓勵大眾長期投資,所以投資人有放長期的話,基金公司就會給予相對的優惠」等等,諸如此類的推銷詞,但是殊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