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箭的基本原理(三)·選箭入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配箭的基本原理(一)·箭的規格與飛行動態的關係

配箭的基本原理(二)·其他考慮因素


配箭的基本原理(一)簡述了箭的重量(質量)、橈度、箭羽與箭的飛行動態的關係,其中重量和橈度是較決定性,且與弓力和拉距密切相關的因素

重量

箭由箭頭、箭桿 、箭尾和箭羽等組成,大部分重量分佈於箭頭和箭桿。

箭頭重量視其材質和尺寸。常見材質有鋁、鋅、鋼、鎢等等。鋁較輕,鋼較重,鎢最重。

箭桿重量同樣視乎材質(鋁/碳纖/碳鋁複合,碳纖較輕,鋁較重)、尺寸(長度、直徑、管壁厚度)。


橈度 Arrow Spine

橈度分為靜態橈度和動態橈度。

靜態橈度

主要是靜態受力下箭桿的橈度,取決定材質和尺寸。

材質:越硬➡️橈度越低 

長度:越長➡️橈度越高

直徑:越粗➡️橈度越低

管壁:越厚➡️橈度越低


橈度值Spine Rating

取值方法:將長29英寸的箭桿,兩端以相距28英寸的支撐點承托,於箭桿中心懸掛880克的負重,量度中心下彎幅度(英寸計)並將數值乘以1000。例如,橈度500代表箭桿會下彎0.5英寸。數值越高表示越容易彎曲。

動態橈度

描述箭在飛行過程中對積存的彎曲位能的反應表現。除了箭桿的靜態橈度,亦與箭的整體質量(重量)、質量分佈相關。

總體重量:越重➡️橈度越低


各項參數對落點的影響

由於搭箭有左邊有右邊,以下為方便說明,箭落點的橫向偏離方向,與搭箭側一致稱為「出」、相反稱為「入」。

  • 箭頭越大或長、材質越重、箭桿直徑越大、管壁越厚:
    ➡️重量增加、橈度降低
    ➡️拋物線較曲,落點低、出
  • 箭越長:
    ➡️重量增加、橈度升高
    ➡️拋物線較曲,落點低、入
  • 箭桿材質,採用碳纖比起鋁:
    ➡️重量降低、橈度降低
    ➡️拋物線較直,落點高、出


選箭方法

入門至休閑程度的選箭,實際上不用太仔細考慮直徑、厚度、重量等參數。

生產商推出的各款箭桿通常會以材質、製作工藝的誤差範圍、價位來區分,而每種款式都會有一系列既定橈度值或尺碼的箭桿供選擇,橈度值或尺碼已反映上述參數對橈度的影響。

選箭要先知道兩項數值:射手的拉距和弓在該拉距下的弓力

拉距與射手身形、臂長相關,由拉距推導出合適的箭長,一般建議拉距再加一至兩英寸。(拉距是量度哪兩點的距離、箭長是否包括箭頭箭尾等等,各種定義在此不贅。)

弓片標注的弓力一般以28英寸拉距來量度,於射手的拉距下的弓力需要實際測量才可得知。

有箭長和拉距兩項數值,就可以到箭桿生產商的網站,用其選箭計算機或選箭表,查出建議的橈度值範圍(或鋁箭的四位數尺碼[1]),射手就可以從有對應橈度值的各款箭桿中,按其需要和負擔能力選擇適合的箭。

一般來說,鋁箭價格最低,碳纖箭較鋁箭硬、輕、幼,價格亦較高,高模碳鋁複合箭價格會更高。


注:
[1] 鋁箭的四位數尺碼,頭兩位數表示箭桿直徑,單位為1/64英吋;尾兩位數表示箭桿管壁厚度,單位為1/1000英吋。例如2015表示箭桿直徑20/64英吋,管壁厚度15/1000英吋。按理尺碼越大越重,橈度亦越低。


[2025-03-17 更新:加入鋁箭的四位數尺碼的說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你好,我係一位中五熱愛反曲弓既一位學生 目前有追弦呢一個問題 想問應該點樣改善呢?謝謝
CY L.-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5/07
Ka lam “Ka ka” Au yeung 你好 追弦問題除了與身體控制有關,亦可能與anchor的接觸點、面型、弓弦夾角等因素相關,需要實際從旁觀察找出原因,建議向教練請益。 李嘉威前輩的文章喺anchor方面講解甚詳:https://toxophilite.substack.com/p/d7a
avatar-img
CY L.
37會員
106內容數
射箭學習筆記,不定期分享弓箭射藝的小知識和學習心得。內容從射箭運動到傳統射藝,涵蓋技巧、科學、競技、歷史、文化等等射箭的不同層面。
CY L.的其他內容
2025/03/10
能量殘留、目標射程、箭的重心、穿透力
Thumbnail
2025/03/10
能量殘留、目標射程、箭的重心、穿透力
Thumbnail
2025/03/07
射箭時箭的飛行軌跡與動態,依從力學法則,除了射手的動作,亦取決於弓和箭的物理量。配箭就是按物理量選擇與弓適配的箭。箭的飛行動態,主要有三方面: 拋物線軌跡(彈道) 擺動與回彈 旋轉
Thumbnail
2025/03/07
射箭時箭的飛行軌跡與動態,依從力學法則,除了射手的動作,亦取決於弓和箭的物理量。配箭就是按物理量選擇與弓適配的箭。箭的飛行動態,主要有三方面: 拋物線軌跡(彈道) 擺動與回彈 旋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配箭的基本原理(一)簡述了箭的重量(質量)、橈度、箭羽與箭的飛行動態的關係,其中重量和橈度是較決定性,且與弓力和拉距密切相關的因素。
Thumbnail
配箭的基本原理(一)簡述了箭的重量(質量)、橈度、箭羽與箭的飛行動態的關係,其中重量和橈度是較決定性,且與弓力和拉距密切相關的因素。
Thumbnail
射箭時箭的飛行軌跡與動態,依從力學法則,除了射手的動作,亦取決於弓和箭的物理量。配箭就是按物理量選擇與弓適配的箭。箭的飛行動態,主要有三方面: 拋物線軌跡(彈道) 擺動與回彈 旋轉
Thumbnail
射箭時箭的飛行軌跡與動態,依從力學法則,除了射手的動作,亦取決於弓和箭的物理量。配箭就是按物理量選擇與弓適配的箭。箭的飛行動態,主要有三方面: 拋物線軌跡(彈道) 擺動與回彈 旋轉
Thumbnail
對筆者而言,這就是基於現實比小說更荒誕的情況下,會使用的轉換工具。本計算程式是基於已知當下的馬達繞線條件,包括漆包線徑及圈數後,計算出導體面積,之後在依照設計需求改換不同線徑時,可自動計算出圈數的變化;或是變動馬達設計圈數時,計算獲取新的漆包線徑值。由此可知,本工具是在固定槽滿率的條件之下,進行漆包
Thumbnail
對筆者而言,這就是基於現實比小說更荒誕的情況下,會使用的轉換工具。本計算程式是基於已知當下的馬達繞線條件,包括漆包線徑及圈數後,計算出導體面積,之後在依照設計需求改換不同線徑時,可自動計算出圈數的變化;或是變動馬達設計圈數時,計算獲取新的漆包線徑值。由此可知,本工具是在固定槽滿率的條件之下,進行漆包
Thumbnail
這一節談的是向量的定義,以及如何運用向量來建立模擬物體運動時,關於位置和速度間的關係式。
Thumbnail
這一節談的是向量的定義,以及如何運用向量來建立模擬物體運動時,關於位置和速度間的關係式。
Thumbnail
認識的友人詢問,才讓筆者再次想起馬達電流密度這項參數;事實上筆者已經不太使用這一設計指標了,但長久以來的馬達相關經歷,不免會有這樣的小工具在手上,因此分享給大家,檔案連結如下,請自行取用: 電流密度設計 電流密度計算的小工具分為兩種模式,分別為已知馬達功率的情況下,給定設定之電流密度目標,計算出
Thumbnail
認識的友人詢問,才讓筆者再次想起馬達電流密度這項參數;事實上筆者已經不太使用這一設計指標了,但長久以來的馬達相關經歷,不免會有這樣的小工具在手上,因此分享給大家,檔案連結如下,請自行取用: 電流密度設計 電流密度計算的小工具分為兩種模式,分別為已知馬達功率的情況下,給定設定之電流密度目標,計算出
Thumbnail
本文是針對馬達繞線時,想要依本身的生產能力調整漆包線徑粗度時,會使用到的轉換計算進行介紹及說明。 實際量產時往往將多條細線並繞的馬達,改由單條粗線採用機台繞線,較為省時;但開發階段,並無設備協助,僅能採用人工繞線打樣時,則會調整為多條細線並聯的模式才能順利工作,這類不同情境下的線徑變化,三不五時就
Thumbnail
本文是針對馬達繞線時,想要依本身的生產能力調整漆包線徑粗度時,會使用到的轉換計算進行介紹及說明。 實際量產時往往將多條細線並繞的馬達,改由單條粗線採用機台繞線,較為省時;但開發階段,並無設備協助,僅能採用人工繞線打樣時,則會調整為多條細線並聯的模式才能順利工作,這類不同情境下的線徑變化,三不五時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