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箭的基本原理(一)簡述了箭的重量(質量)、橈度、箭羽與箭的飛行動態的關係,其中重量和橈度是較決定性,且與弓力和拉距密切相關的因素。
重量
箭由箭頭、箭桿 、箭尾和箭羽等組成,大部分重量分佈於箭頭和箭桿。
箭頭重量視其材質和尺寸。常見材質有鋁、鋅、鋼、鎢等等。鋁較輕,鋼較重,鎢最重。
箭桿重量同樣視乎材質(鋁/碳纖/碳鋁複合,碳纖較輕,鋁較重)、尺寸(長度、直徑、管壁厚度)。
橈度 Arrow Spine
橈度分為靜態橈度和動態橈度。
靜態橈度
主要是靜態受力下箭桿的橈度,取決定材質和尺寸。
材質:越硬➡️橈度越低
長度:越長➡️橈度越高
直徑:越粗➡️橈度越低
管壁:越厚➡️橈度越低
橈度值Spine Rating
取值方法:將長29英寸的箭桿,兩端以相距28英寸的支撐點承托,於箭桿中心懸掛880克的負重,量度中心下彎幅度(英寸計)並將數值乘以1000。例如,橈度500代表箭桿會下彎0.5英寸。數值越高表示越容易彎曲。
動態橈度
描述箭在飛行過程中對積存的彎曲位能的反應表現。除了箭桿的靜態橈度,亦與箭的整體質量(重量)、質量分佈相關。
總體重量:越重➡️橈度越低
各項參數對落點的影響
由於搭箭有左邊有右邊,以下為方便說明,箭落點的橫向偏離方向,與搭箭側一致稱為「出」、相反稱為「入」。
- 箭頭越大或長、材質越重、箭桿直徑越大、管壁越厚:
➡️重量增加、橈度降低
➡️拋物線較曲,落點低、出 - 箭越長:
➡️重量增加、橈度升高
➡️拋物線較曲,落點低、入 - 箭桿材質,採用碳纖比起鋁:
➡️重量降低、橈度降低
➡️拋物線較直,落點高、出
選箭方法
入門至休閑程度的選箭,實際上不用太仔細考慮直徑、厚度、重量等參數。
生產商推出的各款箭桿通常會以材質、製作工藝的誤差範圍、價位來區分,而每種款式都會有一系列既定橈度值或尺碼的箭桿供選擇,橈度值或尺碼已反映上述參數對橈度的影響。
選箭要先知道兩項數值:射手的拉距和弓在該拉距下的弓力。
拉距與射手身形、臂長相關,由拉距推導出合適的箭長,一般建議拉距再加一至兩英寸。(拉距是量度哪兩點的距離、箭長是否包括箭頭箭尾等等,各種定義在此不贅。)
弓片標注的弓力一般以28英寸拉距來量度,於射手的拉距下的弓力需要實際測量才可得知。
有箭長和拉距兩項數值,就可以到箭桿生產商的網站,用其選箭計算機或選箭表,查出建議的橈度值範圍(或鋁箭的四位數尺碼[1]),射手就可以從有對應橈度值的各款箭桿中,按其需要和負擔能力選擇適合的箭。
一般來說,鋁箭價格最低,碳纖箭較鋁箭硬、輕、幼,價格亦較高,高模碳鋁複合箭價格會更高。
注:
[1] 鋁箭的四位數尺碼,頭兩位數表示箭桿直徑,單位為1/64英吋;尾兩位數表示箭桿管壁厚度,單位為1/1000英吋。例如2015表示箭桿直徑20/64英吋,管壁厚度15/1000英吋。按理尺碼越大越重,橈度亦越低。
[2025-03-17 更新:加入鋁箭的四位數尺碼的說明]